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增长极
一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再曰,天下黄河富宁夏。
千百年奔流不息的母亲河,不仅孕育了绚烂夺目的华夏文明,更是600万宁夏各族人民繁衍生息乃至发展的自然基础。
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银川、石嘴山、吴忠、中卫等10座城市犹如一串璀璨的明珠沿河分布。这条“黄金带”上,聚集着宁夏43%的土地面积、61%的人口、9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94%的财政收入。
新时期新阶段,怎样走出一条符合宁夏实际、具有宁夏特色的发展路子?自治区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把握区情,审时度势,2005年提出了打造“黄河金岸”,推进沿黄城市带建设的战略构想;2010年12月,宁夏这个黄金城市带又被国家赋予一个新的定位——沿黄经济区。国务院《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这一区域正式定位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域。
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语气坚定:“建设和谐富裕的新宁夏,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必须抓住新的机遇,全力推进沿黄经济区建设,以沿黄经济区建设统筹山川协调发展,统筹全区经济布局,努力打造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增长极。”
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声音铿锵有力:“我们将充分发挥‘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独特优势,构建以沿黄城市带为核心区,大县城、重点镇、中心村点线结合、良性互动的城乡一体新格局,把沿黄经济区建成现代产业聚集区、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区、内陆开放试验区、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区。”
科学决策——沿黄经济区建设初具规模
“得益于新中国民族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以及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宁夏国民经济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跨过千亿元大关。”自治区政府主席王正伟言辞激昂。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如何尽快缩小与东中部地区差距,实现跨越发展?自治区党政一班人很快达成共识:地域小、人口少、经济欠发达是宁夏的基本区情。但如果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进行规划建设,这一切反而成为优势。对人口密集的沿黄核心区域进行先进生产要素的有序开发利用,使其成为现代产业集聚区,西部城市化水平最高、服务能力最强、最富有魅力、适宜人居消费的城市带,沿黄经济区建设无疑是最佳选择。至此,2005年自治区党委九届十四次全会提出,采取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壮大银川等沿黄城市带(群)规模,打造“黄河金岸”,带动整个宁夏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王正伟主席多次在自治区政府常务会上强调,“黄河金岸”建设要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一张蓝图管到底,构筑“六大功能线”,加快实现“六个一体化”,把沿黄城市带建成西部最具潜力、最有特色、最富魅力、最适合人居和创业的精品经济区。
历经5年建设,宁夏沿黄经济区建设捷报频传。402公里的标准化堤防和508公里的滨河大道全线通车;“黄河金岸”早已成为“投资金岸”,年均300多个工业项目落地10个中心城市,全区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得到系统改造和全面提升;滨河大道两侧沟、渠、塘、田、林、路、湿地和村庄得到综合整治,两岸新增耕地4.7万亩、湿地11万亩,新增生态绿地65万亩;枸杞博物馆、黄河圣坛、黄河书院等一批地标性建筑基本建成;加速打破城市二元化格局,大胆改革户籍及相关制度,取消对人才、资本资源跨地区流动的限制,宁夏同城化进程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宁夏沿黄经济区的生命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经济命脉线、特色城市线、生态景观线、文化展示线“六大功能线”建设框架基本形成,规划编制、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区域市场、生态环境建设、市政服务“六个一体化”业已实现。
王正伟言辞激昂。预计到2012年,宁夏沿黄经济区人口将达到400万,GDP达到1300亿元以上;到2020年,沿黄经济区人口将达到500万,城镇人口达到400万,城市化率达到75%以上,GDP将跨过3000亿元大关。
后发优势——建设转变发展方式示范区
“沿黄城市带晋升为沿黄经济区,宁夏的后发优势不言而喻。”自治区发改委主任袁进琳表情自信。
能源战略优势,科学循环示范发展,是沿黄经济区最具实力的后发优势。从国家能源战略和区域战略布局看,宁东-鄂尔多斯-榆林能源化工“金三角”是我国罕见的能源富集区。以宁东为代表的沿黄经济区所具有的“水、土、煤”组合优势,2253万千瓦的风能储量和1750万千瓦的太阳能开发规模,让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国家重要大型煤炭基地、“西电东送”火电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园的地位日益显现。再加上新疆及周边煤炭和中东、中亚油气资源的进入等,这使宁夏转变发展方式对开发建设能源“金三角”具有了示范意义。
水资源的有序开发,节水示范发展,是沿黄经济区最具特色的后发优势。沿黄两岸,土地肥沃,光热充足,自流灌溉。不断推进灌区节水,大水漫灌式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逐渐淡出,取而代之的是耐旱及旱作农业的大力发展。通过水权转换,节约下来的农业用水,“给力”工业发展。强化水资源节约、管理和有偿使用,宁夏节水型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依靠黄河优势,宁夏农业人口平均每人拥有两亩水浇地,这意味着宁夏的问题完全可以在黄河边“打包”解决,用经营城市的思路整体解决宁夏的发展问题。
山川共济,城乡统筹示范发展,是沿黄经济区最具标志性的后发优势。以银川为核心、以黄河为主轴的景观大道,成为宁夏黄河流域最亮丽的风景线。便捷的公路交通通道,使沿黄城市城际间“一小时经济圈”变成现实,山区、川区良性互动、统筹发展的新局面已经形成。随着35万困难群众从贫困山区移民到沿黄经济区,宁夏区域发展不平衡必将逐步缩小,并逐步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这一发展趋势,正是宁夏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科学发展、解决贫困、保护生态、促进民族团结的题中应有之义。
和谐发展——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宁夏多栽一棵树,北京少落一粒沙。宁夏被腾格里、毛乌素、乌兰布和三大沙漠团团包围,一直以来是我国四大沙尘暴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沙尘进入祖国腹地的主要通道。沿黄经济区建设有助于构筑起我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其意义无疑是深远的。”自治区林业局局长王德林说。
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沿黄经济区建设,必须符合统筹区域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构筑生态安全保障、加快向西开放、创新体制机制的各项发展要求。以国际化眼光和现代化理念规划宁夏沿黄经济区,使之形成“岸、带、区”为一体的区域经济增长极,最大限度提升宁夏整体竞争力。
沿黄经济区的生态建设,必须加大区内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宁夏采取黄河支流拦泥蓄水、加强黄河干流水污染防治、疏浚黄河主河道、绿化美化黄河两岸等措施,保证了黄河水质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
“十一五”期间,宁夏造林655万亩,每年减少入黄河泥沙4000万吨,全区年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防沙治沙,实现从“沙进人退”到“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全国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
深化合作——西部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主任王紫云指向办公室墙上的中国地图:“宁夏正好处在我国版图的几何中心,即处在祖国西部的东部,祖国东部的西部。承东启西,连接南北,处于天津、青岛港与大西北、中亚之间新亚欧大陆桥的中枢位置。”
也就是说,沿黄经济区既是连接西北、华北、东北的重要通道,也是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交通枢纽。随着太中银铁路及京藏、青藏银、福银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包兰线、宝中线复线、银川至西安快速铁路、临哈铁路至中卫联络线的规划建设,银川河东机场三期扩建以及国际航线的开辟,其区位优势和综合交通优势更加凸显。沿黄经济区将成为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沿黄经济区将建设覆盖全区、辐射周边、联结国际的现代化口岸,打通国内外的“空中走廊”,高标准建设银川国际空港物流中心。开辟便捷通畅的出海、出境通道,完善银川、惠农陆港口岸功能,形成物流体系。沿黄经济区将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新亚欧大陆桥重要物流中转基地。
承接东西部产业转移,是沿黄经济区建设所肩负的一项重要使命。宁夏为此确立了全球战略眼光和合作共赢理念,在巩固深化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经贸合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回族自治区的独特优势,进一步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加快面向穆斯林世界的经贸文化合作,加速建设清真食品基地和穆斯林用品集散基地等三大基地。
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