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意义有多大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把西北地区经济建设发展滞后归咎于资金匮乏。事实上,问题的症结并不仅在于资金,而是区域经济决策者能否开拓思路,对财政资金实行绩效管理。近日记者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为了搭建政府信用平台,赢得充足的市政发展建设资金,该市财政全力推行“偿贷基金”绩效管理,收效明显,这种做法在西北省区极具借鉴意义。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各地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不过,尽管各地财政收入年年递增、且刚性支出不变,市政财力仍然普遍困乏,而且负债率越来越高。作为西部小省区小地市的宁夏中卫市,尽管市本级财政连续大幅递增,即2007年和2008年分别为4.1亿和5.4亿,比上年分别多增长27.29%和31.02%,然而固定资产连续翻番投入,致使这两年政府负债率也由30%递增到38%。超国内警戒线的高额负债率,使得融资难成为中卫市持续快速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这一切应归结于政府财政的粗放管理,即“撒胡椒面”式的非生产性支出,支出结构缺乏绩效积累机制。
如何搭建政府信誉平台?怎样才能赢得城市建设最佳融资空间?中卫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决定,全面压缩非生产性支出,优化支出结构,实行财政绩效管理机制——建立推行“偿贷基金”。所谓政府偿贷基金是指将年度财政收入中的新增部分和压缩非生产性支出部分集中列入年度预算,且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滚动积累用于支付生产性建设贷款本息的资金。中卫市实施“偿贷基金”具体是这样操作的:该市从2008年新增的1亿多财政收入中拿出7000万元做基本金,确立偿贷基金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即2009年为1.54亿元,2012年为5.21亿元,2022年将达到50.42亿元。
中卫推行“偿贷基金”绩效管理后,可谓一石激起千重浪,立刻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第一,形成了良好的政府信誉形象,转金融机构不愿放贷到主动上门放贷,2009年中卫市中长期发展建设资金贷款从几个亿猛增至十几个亿;第二,减轻一般预算支出负担,还可以还许多工程欠款;第三,强制性提高了政府财政预算管理水平,该收回的必须收回,不该支付的坚决不能支付。
任何事物有“利”必有“弊”。记者与中卫市财政部门的干部聊天时进一步了解到,“偿贷基金”不是其他地区的政府决策者想不到,而是想到了做不到,甚至可以说是不想做。第一,像中卫这样从增加的财政收入中拿出7000万做基本金,势必要减少非生产性财政预算支出,势必要触犯多个政府部门的利益(事实上中卫的阻力也不小);第二,实施“偿贷基金”绩效管理,必须以较好的财政预算运行为前提,这无疑给财政部门套上了“紧箍咒”,因此这也是多数财政部门不愿做的事。
记者认为,实施市政“偿贷基金”绩效管理是一个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目前西部12省区纷纷进入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些省区一致呼吁中央财政应加大对这些区域的转移支付力度。那么增加多少合适?给谁更合适?弄不好中央为了搞好平衡,增加的转移支付也容易步入乱撒“胡椒面”的误区。中央财政能否充分运用“以奖代补”机制,鼓励西部省区实施“偿贷基金”?一个中卫市近1个亿的资金可以融资十几亿,那么西部大点儿的地市,动用几十个亿作为“偿贷基金”,便可以扩大融资力度达到上百亿;若西部一个省肯拿出上百亿作为“偿贷基金”,不就可以从金融机构贷得上千亿的中长期发展资金吗?
记者认为,一方面应该看到,西部各地政府欠银行本息、欠工程款现象比比皆是,这种政府信誉危机不能不说是危害我党执政能力的致命顽疾;另一方面应该想到,我国西部大发展在需要中央财政不断“输血”的同时,也需要鼓励甚至强迫西部各省区锻炼培育自身的“造血”功能。
总之,政府“偿贷基金”绩效管理机制推广好了,无论是对西部还是对东部,都将是件“四两拨千斤”乃至“拨万斤”的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