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忍让为按,宽容天地大。凡事忍让,必然远离灾祸,生活安稳;待人宽容,必然心胸博大,天地自然宽。宽容是原谅可容之言,饶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一个能宽容他人的人,必定也会得到他人的宽容,同时也会懂得宽容自己。当你宽容别人的时候,体现的正是自己的伟大。宽容了别人,就是成就了自己。
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
佛陀格言
走错了路是可以回头的,犯了错误是可以改正的。
从前有座大山,山上有个小庙,庙里住着一个老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小和尚十分聪慧,颇具慧根。老和尚博学多才,把自己所学全部教给了小和尚,想让他以后继承自己的衣钵。
一天,小和尚下山化缘,被外面的花花世界所吸引了,于是留在了尘世,没有回庙。
20年后,小和尚得到了很多世俗之物,功成名就。
一天,当他看着窗外的流水、天上的浮云时,他想起了老和尚,猛然醒悟!
于是,他又放弃了一切,回到了庙里,跪在老和尚面前,请求原谅。
小和尚没有回来,老和尚以为他被人拐卖,痛苦万分。老和尚走遍了大半个国家,一直没有放弃寻找。
可是今天,小和尚竟然回来了,请自己原谅,老和尚愤怒了!
老和尚看也不看小和尚,一边采着蘑菇,一边指着胸前的念珠,说道:“我能原谅你,可佛祖会原谅你吗?要我原谅你可以,除非这佛珠也能长蘑菇!”说完,拂袖而去。
佛珠上怎能长蘑菇?小和尚知道师父不能原谅自己,于是他又失望地回到了尘世……
第二天,老和尚睡醒了,一睁眼,就看到胸前的念珠,还有木板床上,都长着大大的蘑菇。
老和尚顿然醒悟。
可是,小和尚已经下山了,老和尚悔恨不已……
是夜,方丈圆寂,临终遗言:“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一个真心向善的念头,是最罕有的奇迹,好像佛桌上开出的花朵。而让奇迹陨灭的,不是错误,是一颗冰冷的、不肯原谅、不肯相信的心。”
哲理与智慧
这世上,没有什么歧途不可以回头,没有什么错误不可以改正。原谅别人是最美的境界,原谅别人不仅成就了别人,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原谅别人,会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心灵得到净化。原谅别人,给别人一个改过的机会,也就是给自己一个机会,一个超脱怨恨束缚的机会。
禅机妙语
一位老和尚有两个徒弟,大和尚和小和尚。
一日饭后,小和尚在洗碗,突然把碗打破了一个。
大和尚立马跑向老和尚的禅房打小报告:“师傅,师弟刚刚打破了一个碗。”
老和尚手捻佛珠,双眼微闭,说道:“我相信你永远也不会打破碗!”
冲动是魔鬼,要忍一忍再做打算
佛陀格言
冲动的人最易犯大错。
有这么一个头脑简单、爱生气发怒的二愣子,他听到别人家的狗叫就能跺脚跺上半天。他也知道自己脾气不好,可就是改不了,经常为自己脑袋少根筋烦恼不已。
这时候有人跟他开玩笑说:“你干吗不花些钱去买智慧呢?城东安国寺有个聪明的德隆禅师,你可以花钱从他那儿买些智慧啊。”
这个二愣子还当了真,竟连夜跑去找德隆禅师说:“只要您能教我如何克制自己的怒气,变得聪明,我就愿意花钱买您的智慧。”
德隆笑呵呵地回答:“很简单啊,我教给你十个字,小怒数到十,大怒数到千,这样子就可以了。”
二愣子没想到这么简单:“这么容易啊。多少钱一个字?”
“我的智慧很贵,每个字要十两银子!”德隆回答。
“你这不是宰人吗?”二愣子忍不住狠狠骂了德隆一顿,气冲冲地赶回家里,发现自己的老婆正跟另外一个人并头睡在一起!
“好啊,这个贱人竟然趁我不在勾引野男人,还睡到我的家里!”怒火中烧的他转身操起把菜刀,就想冲进去砍了这对“奸夫淫妇”。
这时候他猛然想起德隆禅师教他的十个字,就强忍着怒火,开始在心里数数。
刚数到八的时候,那个“奸夫”突然醒了过来,看着二愣子拿把菜刀站在自己面前,吓了一跳说:“儿啊,你拿着菜刀来这里做什么!”
原来是二愣子的母亲看儿子迟迟不归,特地过来陪儿媳妇聊天。两人等得困了,就睡在一起。
二愣子惊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幸亏有这些买来的智慧,不然我已经杀了我老娘了!”
哲理与智慧
在生活中,“忍”字很重要,“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在人的一生当中,会遇到很多突发情况,如果能忍一忍,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心志,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做决定,才不至于让自己铸成大错。切记:冲动是魔鬼,很多事忍一忍再做打算,才能远离灾祸。
给别人让路,就是给自己让路
佛陀格言
路是走出来的,也是让出来的。
绅士过独木桥,刚走几步便遇到一个孕妇。绅士很礼貌地转过身回到桥头,让孕妇过了桥。
孕妇一过桥,绅士又走上了桥。但刚走到桥中央,又遇到了一位挑柴的樵夫。绅士二话没说,回到桥头又让樵夫过了桥。
而后,绅士再也不贸然上桥,而是等独木桥上的人过尽后,才匆匆上了桥。眼看就到桥头了,迎面却又赶来了一位推独轮车的农夫。
不甘心再次回头的绅士,摘下帽子向农夫致敬:“亲爱的先生,你看我就要到桥头了,能不能让我先过去?”
农夫不干,把眼一瞪,说:“你没看我推车赶集吗?”
话不投机,两个人就争了起来。
这是河面上浮来一叶小舟,舟上坐着一个胖和尚。和尚刚到桥下,两个人便不约而同地请和尚为他们评理。
和尚双手合十,笑着问绅士:“你为什么要农夫给你让路呢?就是因为你快到桥头了吗?”
绅士争辩道:“在此之前,我已经给很多人让路!”
和尚说:“既然已经让了很多次,何不再让农夫一次——这样虽然过不了桥,但起码保持了你的绅士风度,何乐而不为呢?”绅士脸孔涨得通红。
和尚又问农夫:“你真的很急吗?”
农夫答到:“我真的很急,晚了便赶不上集了。”
和尚说:“你既然着急去赶集,为什么不尽快给绅士让路呢?你只要退那么几步,绅士便过去了,绅士一过,你不就可以早点过桥了吗?——给别人让路也就是在给自己让路啊!”
哲理与智慧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习惯各异,脾气秉性不同,难免会发生误会和矛盾,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不妨主动谦让一下,做出适当的妥协和让步,以化解不必要的纠纷。给别人让路,也是在给自己让路;与人方便,自己方便;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一让风平浪静。在生活中放宽心态,谦让一些,既能显出自己的风度,又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不要在气头上,轻易说话或行动
佛陀格言
生气是一种无知,又无济于事,那又何必生气呢?
一个人因为一件小事和邻居争吵起来,争论得面红耳赤,谁也不肯让谁。最后,那人气呼呼地跑去找一位高僧,高僧是当地最有智慧、最公道的人。
“您来帮我们评评理吧!我那邻居简直是一堆狗屎!他竟然……”那个人怒气冲冲,一见到高僧就开始了他的抱怨和指责,正要大肆指责邻居的不对,就被高僧打断了。
高僧说:“对不起,正巧我现在有事,麻烦你先回去,明天再说吧。”
第二天一大早,那人又愤愤不平地来了,不过,显然没有昨天那么生气了。
“今天,您一定要帮我评出个是非对错,那个人简直是……”他又开始数落起别人的劣行。
高僧不快不慢地说:“你的怒气还是没有消除,等你心平气和后再说吧!正好我的事情还没有办好。”
一连好几天,那个人都没有来找高僧了。高僧在路上遇到了那个人,他正在农田里忙碌着,他的心情显然平静了许多。
高僧问道:“现在,你还需要我来评理吗?”说完,微笑地看着对方。
那个人羞愧地笑了笑,说:“我已经心平气和了!现在想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不值得生气的。”
高僧仍然不快不慢地说:“这就对了,我不急于和你说这件事情,就是想给你时间消消气啊!记住:不要在气头上轻易说话或行动。”
哲理与智慧
很多人往往因为一点小事就生气,并指责别人的不是。其实,仔细想一想,没有什么事值得生气。在气头上的时候,不妨告诉自己:等一等说话或行动。不要急着发火,稍稍耐心地等一下,怒气有时候就会自己溜走;否则,往往会惹出更多的怒气,付出更大的代价。
佛林百科
三毒
贪、瞋、痴,能毒害法身慧命,故名三毒,对修行者甚是可怕。贪、瞋、痴是三途因:多贪众生堕地狱,多瞋众生堕饿鬼,多痴堕畜生。对众生来说,此三途果报也非常可怕。
生气不能解决问题,宽容才是最有效的教育
佛陀格言
一个人气性大,是因为不够宽容。
有一天,一位法师去某个地方,正要开门出来,却没有想到迎面撞进了一位彪形大汉。这位大汉由于使的力气过猛,只听得“嘭”的一声,正巧碰到了法师的眼镜上,而眼镜又把法师的眼皮碰青了,然后跌碎在地上,镜片摔得粉碎。然而这个满脸络腮胡撞人的大汉,却没有丝毫无愧疚的表情,反而理直气壮地说:“谁叫你戴眼镜的?”法师心想:这世间的事情大多都由因缘合和而生的,有善缘,当然也就有恶缘,解决恶缘的办法,只有以慈悲相待。所以,他就以一种欢喜豁达的心胸接受了这项事实,并没有和那位大汉讲什么道理。
大汉见法师以微笑的面容来回报他的无理,心里觉得挺奇怪的,于是就问:“喂!和尚,我把你的眼镜碰碎了,你为什么不生气?”
法师说:“生气不能解决问题。”
大汉有些不解。
法师微微一笑,接着说:“我为什么一定要生气呢?即便是生气也不能使破碎的眼镜再重新复原,又不能让脸上的淤青立刻消失,消除痛苦。再说了,生气只会把事情扩大而已,如果我生气,对您破口大骂,或是打斗动粗,必定会造下更多的恶缘,甚至会伤害以身体,可是仍然不能把事情化解。以世间因缘果报来看这件事情,我早一分钟,或迟一分钟开门,都可以避免相撞,而我们却撞在一起,或许这么一撞就化解了我们过去的一段恶缘。所以,我不但不生气,反而还要感谢您助我消除业障!”
大汉听后十分感动,他问了许多佛法及法师的称号,然后若有所悟地离去。转眼间这件事过了半年,有一天法师接到一封挂号信,内中附有五千块钱,原来正是那个大汉寄来的,信中是这么写的:
师父慈鉴:
非常感谢您,那天撞了您,却救下三条活命,事情是这样的——
我年轻的时候本来不知道用功也不知道什么进取,毕业之后,在事业上一直是高不成低不就,十分苦恼,常常自怨自艾。结婚之后,也没有善待妻子,还常常拿妻子出气。有一天,我外出上班,忘了拿公事包,于是又回家去取,没有想到却发现妻子和一个男人在家中谈笑。我看见了非常生气,冲动地跑进厨房,拿了一把菜刀,想杀了他俩,然后自杀。可是,当那个男人慌忙回头的时候,脸上的眼镜碎落地下,突然之间,我想起了慈悲的师父。就是师父的那句:“生气不能解决问题”使我冷静下来。我想:妻子越轨,我必须负全部的责任。因为,过去我实在不该冷落她,经过这件事,我悟到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我想再也不会暴躁及莽撞了。更重要的是,我误会妻子了,那个男人原来只是她的表弟!目前,我们一家和乐相处,在工作上更得心应手了。师父的开示,改变了我的人生观,让一生受用不尽。为了感谢师父的恩德,我寄去五千元,两千元赔偿师父的眼镜,三千元为我和妻子做功德,我惭愧以往不知修福,反而造下不少恶业,还请求师父为我们祈福化解,消除业障……
哲理与智慧
当某些不好的事情发生时,生气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且还会把问题严重化。这时,宽容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宽容不但能有效地阻止某些不好事情的发生,还是对当事人最有效的教育。
从自身找原因,学会责备自己
佛陀格言
先说是自己的错,对方也会不好意思的。
从前,山上有两座庙,甲庙的和尚经常吵架,互相敌视,过得非常痛苦,乙庙的和尚却和睦相处,个个笑容满面,生活得非常快乐。
于是,甲庙的主持来请教乙庙的和尚:“你们怎么能让庙里永远保持愉快的气氛呢?”乙庙的小和尚说:“因为我们经常做错事。”
甲庙的主持正感到疑惑时,忽然一名和尚匆匆从外面归来,走进大厅,不慎摔了一跤,正在拖地的和尚立刻跑过来,扶起他说:“都是我的错,是我把地擦得太湿了。”
站在大门口的和尚跑进来懊恼地说:“都是我的错,没告诉你大厅里正在擦地。”
被扶起的和尚则惭愧地说:“不不,是我的错,都怪我自己太不小心了。”
前来请教的主持看了这一幕便知道了答案。乙庙的和尚正因为大家都有一颗宽容之心,都懂得责备自己,懂得如何去原谅别人,所以他们一直能够和睦相处。
哲理与智慧
责备自己,是一种理智,是一种悟性。在与人的相处中,要学会责备自己。就算别人真有可以谴责之处,过分地责怪也是于事无补的,生气更不能解决任何问题,而从自身检讨才是一条唯一可行的道路。常常责备自己的人,不仅能够得到他人的谅解,而且还能与他人相处的更融洽,更和谐。
偶尔的无心之过,是可以谅解的
佛陀格言
谅解无心之过,是一种大宽容。
很久以前,有一个穷苦的老人和他的儿子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辛苦。后来老人受到佛陀教义的启发,和儿子一起出家,老人当了比丘,他的儿子当了小沙弥。就这样父子成了师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