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趟单程旅行,只有摆脱名利的累赘和捆绑,才能轻松自如地领略旅途中的风景,品尝到人生的快乐。
人赚钱是为了生存,但生存的目的不能仅仅是为了赚钱。假如把追逐名利当成人生的唯一目标和自我价值的体现,那这个人就已经成为了名利的奴隶,哪怕富有四海,生活得也不会快乐。因为在他的生命之中,早已忘记了生活的真谛,而只把生存的基本当成了全部的生命意义。
有这样一个故事:
他本出生在贫民窟里,但他从小就知道怎么赚钱。他会把坏的玩具修好,让同学玩儿并收取费用。初中毕业后,他又卖起了杂货,也做得很顺手。让他发迹的是一堆被浸染的丝绸。
那天,他在港口的一个地下酒吧喝酒。旁边坐着一群日本海员,海员正在说有一批被浸染了的丝绸没法处理,想扔掉,他听到了。第二天,他就来到了海轮上,用手指着停在港口的一辆卡车对船长说:“我可以帮助你们把丝绸处理掉。”于是他不花任何代价便拥有了这些被浸染过的丝绸。他把这些丝绸制成了迷彩服一般的衣服、领带和帽子,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他靠这些丝绸拥有了 10 万美元的财富。
他成了真正的商人。之后他在郊外看上了—块地,他花 10 万美元买了下来。三年后,他的地皮价值 2400 多万美元,他成为城里的一位新贵,可以像上层人一样出入高贵的场所了。
有人怀疑他有市政府的朋友,然而,结果却相反。
他的发迹好像是一个谜。
他活了 77 岁,临死前,他让秘书在报纸上发布了一则消息,说他即将赴天堂,愿意给别人逝去的亲人带口信,每则口信收费 100 美元。结果他因此又赚了 10 万美元。他的遗嘱也十分特别,他让秘书再登一则广告,说他是一位礼貌的绅士,愿意和一个有教养的女士同卧一块墓穴。结果,一位贵妇人愿意出资五万美元和他一起长眠。
没错,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靠自己的执著成为了千万富翁。但是,像他这样连自己的死亡都拿来交易的人,这被金钱贯穿的一生快乐吗?那些出售自己墓穴的金钱会让他带上天堂吗?那些为逝去的人带口信挣的钱能买回他的生命吗?这些金钱到底给他带来了什么?你能想象这位商人的一生有多么枯燥吗?他的一生除了赚钱,还是赚钱,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然是赚钱。
有人认为金钱是万恶之源,认为金钱会让人堕落,让人痛苦,让人犯罪。但是《圣经》上说:“贪钱是万恶之源。”关键就在这个“贪”字。哪怕把“贪”字换成了“执著”,听来似乎倒显得高尚了,但实际仍然是一样的。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贫寒,经过他不懈的努力,在 33 岁那年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百万,到了 43 岁,他建立了世界知名的大企业——标准石油公司。当金钱像贝斯比亚斯火山流出的岩浆似的流进他的口袋里时,他却成了事业的俘虏。
在农庄长大的洛克菲勒曾有着强健的体魄,走起路来步步生风,也正是这副强健的身体支持他创立了自己的金融帝国。但是已经富有的洛克菲勒,每天只想着如何赚钱,深深被忧虑和压力所困扰,身体变得极度糟糕。他的头发不断脱落,连睫毛也不能幸免,最后只剩下稀疏的几根,医生们诊断他患了一种神经性脱毛病,后来不得不戴上假发。
在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尚是巅峰的岁月,洛克菲勒却已步履蹒跚。他之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他缺乏运动和休息,他把时间全部用来工作,使体力严重透支。虽然他如此富有,但却只能依靠简单的饮食维持生命,洛克菲勒每周收入高达几万美金,可是一个礼拜所吃的食物还不到两美金,医生只允许他进食酸奶与几片苏打饼干。他只能用钱买到最好的医疗,使自己不至于过早地离开人世。
洛克菲勒永无休止地全心全意地追求目标,当他赔了钱,他就会大病一场。有一次,洛克菲勒运送一批价值四万美金的谷物取道大湖区水路,保险 150 美元,他觉得太贵了!因此没有买保险。正巧,当晚伊俐湖有暴风,洛克菲勒担心货物受损,第二天一早,他就让合伙人赶紧去保险公司投保。但是当合伙人投保回来时,发现洛克菲勒的状态简直糟糕极了,因为他刚收到电报,货物已安全抵达,并未受损!所以洛克菲勒气坏了,他心疼刚花出去的那 150 美元的投保费用,并因此生了病,不得不回家卧床休息。想想看,他的生意一年能为他赚回 50 万美元,他却因为区区 150 美元而把自己折腾得卧病在床!
他无暇游乐或休闲,除了赚钱他没有时间做其他的事。他的合伙人贾德纳与人合资 2000 美元一起买了艘游艇,洛克菲勒不但反对,而且拒绝坐游艇出海,他说:“贾德纳,你是我所见过最奢侈的人,你损害了你在银行的信用,连我的信用也受到牵连,你这样做,会拖垮我们的生意!我绝不会坐你的游艇,我甚至连看也不想看。”
永远缺乏幽默,永远只懂得赚钱,这使得洛克菲勒不仅健康受损,而且性格也变得贪婪冷酷。那些宾夕法尼亚洲油田地区的居民对他深恶痛绝,无数充满憎恨和诅咒的信件涌进他的办公室,有那么多人想把他吊死在苹果树下。他不得不雇用保镖以防被暗杀。甚至连他的兄弟也讨厌他,还将儿子的遗骨从洛克菲勒家族的墓地迁到其他地方。他说:“在洛克菲勒支配下的土地里,我的儿子变得像个木乃伊!”另一位财阀摩根拒绝与他有任何生意往来,他的部属与合伙人都极其畏惧他。讽刺的是,洛克菲勒也同样怕他们,怕他们泄露公司的秘密,他对人性几乎没有丝毫信心,尽管他曾说:“希望能被人爱。”
马克·汉纳说过:“这是一个为钱疯狂的人。”
这时,医生告诉洛克菲勒一个事实:他必须在财富与忧虑或是生命中二选其一。再不退休,就是死路一条!已经被忧虑、贪婪与恐惧摧毁了身体的洛克菲勒,不得不选择了退休。尽管他比麦克阿瑟反攻菲律宾时还要年轻几岁,但看上去他已完全是个老人,脸上写满了忧患,让人怜悯。
的确,洛克菲勒拥有一个超级石油帝国,他的财富、地位令人望其颈背而不能及,但同时这一切并未给他带来快乐,他的衰弱、孤独令人同情。
遵守医生的嘱咐,洛克菲勒开始学着打高尔夫,从事园艺,玩牌,与邻居聊天,甚至唱歌。最重要的是,他在失眠的夜里终于有时间去反省——以往他是用这些时间来考虑如何赚钱的。他开始考虑把庞大的财富捐赠给那些需要的人,开始的时候,人们不愿意接受他的捐赠。
当洛克菲勒捐钱给教会时,引起全国神职人员的反对,他们称它为“脏钱”。但是诚心总会打动别人,人们渐渐地接受了他的奉献。洛克菲勒成立了基金会,以确保每笔钱都能有效地使用。在他的支持下,密歇根湖畔的一家快倒闭的小学院建成了世界上知名的芝加哥大学。盘尼西林及其他数十种发明是洛克菲勒出资才得以完成的,那些肆虐世界的疾病如疟疾、肺结核、脑膜炎及白喉都因为他的资助而受到了反击。
在捐出数以亿计的财富时,洛克菲勒找回了他的健康和快乐。他的捐助不是为了虚荣,而是出于至诚;不是出于骄傲,而是出自谦卑。他终于不再做金钱的奴隶,摆脱了对名利的贪婪。
在洛克菲勒的后半生,他身心健康,耳聪目明,日子过得很愉快。即使在事业遭受重创时,这个曾因 150 美元而大病一场的人,却平静地接受了事实,然后安稳地睡了一觉。
他逝世于 1937 年,享年 98 岁。在 53 岁被医生宣判“死刑”之后,他快乐地度过了 40 多年的时光。在他去世时,全部财产都捐赠或分赠给继承者了,在他身边只留下一张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因为那是第一号。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耐基说过:“一个人死的时候还极有钱,实在死得极可耻。”毫无疑问,洛克菲勒去世的时候是安详而平静的,因为他已经懂得这样一个道理:“金钱就是自由,但是大量的财富却是桎梏。”他成为了名利的主人,而不是受其奴役;他看清了名利的力量,却没有被它控制;他拥有合理运用名利的理性,知道如何运用它来造福人类。这让洛克菲勒的人生真正成为了有价值的人生。
受生长环境所限,虽然知道这些道理,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得到。但是就算我们达不到洛克菲勒和卡耐基的境界,至少我们也可以让自己不被名利束缚住。
人生是一趟单程旅行,只有摆脱名利的累赘和捆绑,才能轻松自如地领略旅途中的风景,品尝到人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