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金钱可以让生活更安定,名望也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多姿多彩。金钱、名望本身没有过错,错的只是人们对名利的执著和贪婪。是追求名利的贪欲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功利、乏味、充满了冷酷的交易和铜臭气。
中国经典名著《红楼梦》,借顽石历世、绛珠草还泪展开了一个贾府兴衰的丰富画卷,文中那些经历了大富大贵的人,最终还是归于“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所有的锣鼓喧嚣都还是静默了。虽然只是“假语村言”,但又何尝不是看破了世情才写得出来的?
《红楼梦》第一回里有一位跛足道人,唱了一曲《好了歌》:“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甄士隐解其歌曰:“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儿今又糊在篷窗上。……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真把一个争名逐利的无常事态说得透彻。
现在距离《红楼梦》成书,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人们对名利的奢求却是没多大变化。甚至震惊全国的赖昌星一案中又出现一个“红楼”,上演群蝇逐臭的丑态,名望地位、金钱美女,绚丽之时耀人眼目,破灭之时却只留一地疮痍。
淮阴侯韩信雄才大略,一生身经百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是刘邦平定天下、建立汉室的大功臣。韩信在拜将之前,就向刘邦提出“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的建议,表明他胸怀大志,意在封王。事实上,韩信也的确是以追求功名为目的而征战沙场的。
当韩信率兵伐齐后,他斩了齐王田广,占领了齐田,不仅扩大了疆域,也壮大了自己的势力。这时,韩信已拥有数十万大军,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完全可以与项羽、刘邦成三足鼎立之势。谋士蒯通劝韩信自立为王,但韩信优柔寡断,把功名富贵的希望都寄托在刘邦身上,却不知道“封王”之志已让刘邦深怀忌惮。
等刘邦坐稳了江山,再看手握重兵、踌躇满志的韩信,就更加不放心。韩信一心封王封土,又认为自己对刘邦有救命之恩,不知急流勇退,不久便被佞臣诬告恃功自傲,被解除了兵权。没过多久,又被诬告谋反,一场富贵功名的美梦便就此毁于刘邦与吕后之手了。
韩信要获取名利,也确实是功成名就了。但这些却如梦幻泡影,转眼即逝。这样跌宕起伏的一生,固然会让人赞叹,但同样也令人觉得惋惜。相比之下,范蠡就是一个不贪名、不逐利,懂得及时罢手的智者了。
春秋战国时代,谋士成林,人才辈出,范蠡堪称春秋末期一朵奇葩。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自己和妻妾都成了俘虏,国破家亡,几乎自杀。
范蠡受命于危难之间,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陪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三年,历尽了千般艰辛,受尽万般屈辱,勾践得以归越,越国开始了强国雪耻的艰难历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亲自下田耕作,夫人也亲自织布裁衣,吃住都很俭朴,与百姓共同辛苦劳作。勾践想让范蠡治理国政,但范蠡不为虚名所诱,而是很有自知之明地说:“兵甲之事,文种不如我;但镇抚国家,亲附百姓,我却不如文种。”于是向勾践推荐了文种。
经过几年的生聚,越国国力大振,在范蠡和文种的努力下又做了一番合纵连横的外交工作,直至一切准备就绪,伐并吴国,称霸江淮。很显然,勾践能灭吴雪耻,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范蠡、文种二位谋士。大功告成,高官厚禄等待着他们,但范蠡却急流勇退,并劝文种也一同隐退,他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看穿了名利背后是勾践“可共患难,不可与共乐”的危险信号,于是辞官归隐,尽管勾践极力挽留,甚至要与他共享天下,范蠡都不为所动。
而文种却不舍家业功名,只是“称病不朝”,没有范蠡视富贵如浮云的胆识,最终被勾践逼迫得自杀。
不过,人们常常是衣食无忧还觉得拥有的不够多,锦衣玉食者又唯恐自己的东西会失去。于是继续求名、求利,能有几人像范蠡那样以淡泊之心处世呢?庄子曾在“逍遥游”中讲了这样的寓言:
尧把天下让给许由,说:“日月都出来了,而烛火还不熄灭,要和日月比光,不是很难为吗?先生一在位,天下便可安定,而我还占着这个位,自己觉得很羞愧,请让我把天下让给你。”
许由说:“你治理天下,已经很安定了。而我还来代替你,为着名吗?是为着求地位吗?小鸟在森林里筑巢,所需不过一枝,鼹鼠到河里饮水,所需不过满腹。你请回吧,我要天下做什么呢?”
“我要天下做什么呢?”许由这一问道出了一极宏远的宇宙观:天地之间广大无比,而在此之中,人所需要的又是如此渺小,拿自己的所需与天地相比那不是很可怜吗?何不解脱自我的封闭,超越世俗的小我?
人从一出生起,很多事物便冠之“我的”,我的食物、我的房子、我的钱、我的地位、我的天下……然而,这些真的是“我的”吗?人的欲望无边无际,但天地自然浑成,对于自己“属于”谁毫不在意。那些充满了占有欲的定冠词,不过是人们痴心大梦一场。
的确,金钱可以让生活更安定,名望也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多姿多彩。金钱、名望本身没有过错,错的只是人们对名利的执著和贪婪。是追求名利的贪欲让人们的生活变得功利、乏味、充满了冷酷的交易和铜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