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查士丁尼力撑危局,对内从法律上加强专制政权的权力,从宗教上以东正教为国教,严厉打击宗教“异端”,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对外则连年发动战争,东征西讨,以恢复旧日罗马版图为已任。
继位于危难之时查士丁尼于483年出生在马其顿陶里西厄姆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叔父查士丁出身行伍,以战功卓著被擢升为禁卫军首领。518年,他的叔父查士丁又被拥立为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以养子身份协助叔父制订国内外的重要政策,深得查士丁的信任,获得了“恺撒”
和“奥古斯都”的封号。
公元5世纪~公元6世纪初的拜占廷帝国处于内外交困、四面楚歌的窘境,内部充满了激烈的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奴隶与隶农频频爆发起义,宗教异端运动迅速发展;外部则由于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东罗马成了孤家寡人,成为“蛮族”经常入侵的主要目标,这几者交织在一起,极大地震撼了帝国的统治。
527年8月,查士丁去世,查士丁尼理所当然地成为拜占廷帝国皇帝,称查士丁尼一世。查士丁尼就是在这样一个激烈动荡的年代登上政治舞台的。
即位后,查士丁尼就为自己制订了明确的政治目标:“收复”西部领土,恢复基督教的罗马奴隶制帝国。他为此常常彻夜不眠,费尽心机,几乎到了发狂的地步,以致当时有人惊呼:查士丁尼不是人,而是个丝毫不需要休息的恶魔。在他身边为他出谋划策的人中,最重要的一个就是皇后提娥多拉,两人于523年结为夫妇。提娥多拉虽未经历政治的磨练,但由于长期生活在极其复杂的环境中,也见多识广,很有心计和政治才能,对查士丁尼的内外政策产生重大影响。查士丁尼执政后,提娥多拉多次出谋划策,使查士丁尼渡过了多次政治危机,深得查士丁尼的信赖。而在对外征服战争方面,贝利撒留作为当时东罗马一流的军事家,长期率军出征,他擅长军事与政治双管齐下,战略战术灵活多变,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为东罗马帝国的复国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查士丁尼削平群雄的宝剑。
《罗马民法汇编》
查士丁尼继位后,首先采取系统编纂罗马帝国的法律这一措施来巩固帝国的内部统治,他任命10人组成的委员会(以后又组成16人委员会),历时6年(528~534)汇集整理的全部罗马法律文献,统称《罗马民法汇编》。《罗马民法汇编》主要包括《查士丁尼法典》共12卷,《法学汇纂》共50卷,还收集了历代法学家的论文,其中《法理概要》(或称《法学家指南》),更是学习罗马法的教材。
《罗马民法汇编》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全的法典,体现了私有制和商品交换本质的法律关系问题。恩格斯称罗马法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罗马民法汇编》成为以后各国研究和制定法律的基础,对近代欧洲各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也起了重大的作用。
当然,查士丁尼编纂法典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帝国的统治,所以,法典极力歌颂君权,其中渗透着鲜明的君主专制的思想,认为“没有任何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只有他(皇帝)一个人能夙兴夜寐,为人民的幸福着想”,皇帝的旨意具有法律的效力,谁反对皇帝就要遭到法律的惩治,查士丁尼在法典中把君权同神权结合起来,第一个提出君权神授的思想,宣传皇帝直接得到“天惠”来统治人民,使君权神圣化。史学家普罗科匹阿斯在《秘史》中记载了查士丁尼时代所实行的那种宫廷礼节:大臣在觐见皇帝和皇后时,必须行跪拜礼,口呼“皇帝陛下”,自称“最低贱的奴隶”,还得俯首亲吻皇帝和皇后的紫靴。查士丁尼制订法典的意图可见一斑。打击“异端”查士丁尼在利用法律来强化他的统治的同时,还不忘利用基督教这一精神武器来作为其专制政体的支柱。他登基不久,就公开宣布自己是国教东正教虔诚的信奉者和坚定的保护者,严格限定所有异教徒必须在三个月之内都必须皈依东正教,否则将强行没收他们的寺院,移交给东正教徒,不许他们担任国家官职,甚至还要把沉重的劳役和兵役加在他们身上。529年,查士丁尼将雅典的一所著名的哲学院作为异教团体加以封闭,还将其中7位有名的学者放逐到波斯。但查士丁尼的这些举措并未完全奏效,其中一性论教派的强烈反抗最使查士丁尼烦恼不已。
一性论教派只承认基督具有神性,反对官方教会的富有和腐化,要求神职人员放弃世俗的财富和享受。这种教义长期在埃及、叙利亚等地传播,得到当地被压迫者的拥护,成为反对帝国统治的有力的精神武器。
536年,皇后提娥多拉的亲信狄奥多西被派往亚历山大任大主教,这又激起了埃及人民的强烈反抗,这是查士丁尼当政时期发生的最重要的一次因宗教问题引起的大规模冲突。一性论的反抗虽然被镇压下去,但也迫使查士丁尼不得不在某种程度上对他过激的宗教政策加以反思。之后,他采纳了皇后提娥多拉的意见,把被放逐的一些一性论教派的主教释放回来,还设法调和一性派教徒与帝国政府、官方教会的矛盾,这些努力虽有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查士丁尼并没有放弃宗教排斥政策,所以也不可能消除一性论教派的反抗情绪。帝国的宗教矛盾还在孕育着。
残酷镇压
查士丁尼执政期间爆发了多次人民起义,发生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次是532年的尼卡起义。当时,君士坦丁堡盛行马车竞赛,赛车集会在政治纷争中有很大作用,竞赛以“德莫”为单位,“德莫”是市民的区域组织,有自选的区长,管理区内治安。赛车队以车夫的服装颜色划分为蓝队、白队、绿队、红队等。随着东罗马帝国矛盾的加深,赛车队也演化成为政治党派,其中以蓝党和绿党势力最强。蓝党上层主要是大地主和当朝权贵,绿党则多为商人、手工业主和高利贷者。蓝党信仰正统的东正教,绿党赞成或同情一性论教派,查士丁尼自然是保护蓝党压制绿党。出于对查士丁尼的强烈不满,绿党的反对派决定在532年1月11日表演的赛车会上举行起义。起义当天,他们公开谴责统治者,捣毁贵族和富人的邸宅,焚烧官署,攻打监狱,袭击皇宫,要求罢免以特里波尼安为首的权贵。斗争延续了8天,起义者几乎控制了君士坦丁堡,由于查士丁尼拒绝对起义者的要求作出明确答复,起义者十分失望,他们甚至准备推选新皇帝。据说查士丁尼对局势十分悲观,一度吓得要弃城逃跑,后来还是听从了提娥多拉的建议才决定留下不走。
他们施展阴谋手段,软硬兼施,先将起义群众诱进赛车场,同时派大将贝利撒留率雇佣军四面包围,疯狂镇压,被杀害的群众达3.5万余人,充分暴露出查士丁尼残暴不仁的奴隶主政权的实质。
东征西讨
查士丁尼不仅是对内镇压人民起义的刽子手,还是一个穷兵黩武的侵略者。他登位后,为了争夺高加索通往黑海的出口,以及参加对东方贸易的竞争,即与萨珊波斯展开残酷的、耗损巨大的争夺战。之后,查士丁尼又集中兵力向西,企图消灭建立在西罗马帝国土地上的“蛮族”国家。533年,查士丁尼借口其同盟者希尔得西斯被废,派大将贝利撒留率军入侵北非汪达尔王国。他利用汪达尔贵族内讧以及当地部落与汪达尔上层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攻占王国首都迦太基,消灭汪达尔王国,在北非恢复帝国的行政机构。
535年,查士丁尼制造了另一借口,即东哥特摄政王后爱玛拉森莎被杀害事件,命贝利撒留渡海进兵意大利,攻打东哥特王国,经过长期战争,于554年消灭了东哥特王国。查士丁尼下令在意大利恢复奴隶制和旧日罗马的地方行政机关,让过去的奴隶主重新上台,使那些已经获得自由的人全都陷入沦为奴隶的困境,使得人民不禁怀念起蛮族统治时期的处境。查士丁尼在征服意大利的同时,利用西哥特王国内乱之机,占领了西班牙的东南部。科西嘉、撒丁、巴利阿里群岛以及达尔马提亚等地,都先后并入拜占廷版图。这样,拜占廷帝国已囊括西罗马帝国的绝大部分旧有领土,比它原有的领土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查士丁尼终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似乎就要实现了。但是,查士丁尼的“功业”未能持久。
自555年后,貌似强大的拜占廷帝国在同斯拉夫人、匈奴人以及在同波斯的战斗中,接连失败。被征服地区的人民的反抗斗争日益激化,国内的宗教冲突也愈演愈烈,对此查士丁尼一筹莫展,最后在565年1月郁郁死去。这时,他的帝国已残破不堪,国库空虚,负债累累,达到极端贫困的境地,军队也趋于瓦解,以致国家遭到蛮族不断的侵袭与骚扰。查士丁尼死后,帝国在西方的领地相继丧失。568年,意大利北部和中部被伦巴第人侵占,隔了10多年,拜占廷在西班牙的领地被西哥特人收复。查士丁尼恢复奴隶制罗马帝国的反动政策终于彻底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