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404700000030

第30章 名字:称呼背后的缘起由来

寿:劳作与休息结合,才能得以长寿

畴,耕治之田也,从田,象耕屈之形。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对于甲骨文的最初的“寿”字,有人认为是一个古“畴”字,《说文解字》说:“畴,耕治之田也,从田,象耕屈之形。”更有人直截了当地认为,“寿”在甲骨文里就是更重要的土地。为何最初的“寿”字与“畴”字十分形似,且与土地大有关系呢?有人推测,可能这体现了我们的祖先最早的“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即认为只有在耕种中,人们才能长寿。还有人认为,这可能体现了土地对于人类的重要性,所谓“民以食为天”,有了土地才有了生存下去的保障,才有可能长寿。

“寿”字的金文与甲骨文相比,在形体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含有了“老”字的意符。古人说,“七十曰老”,“人生七十古来稀”,可见“老”字是有长寿之意的。“寿”字的小篆有人认为是手举酒杯向人敬酒的意思。总之,“寿”具有“长久”、“长寿”之意,还由“长寿”之义引申为“敬酒祝人长寿”的意思。如古人有云:“阖不起为寡人寿乎?”意思是何不起身举起酒杯祝我长寿呢。

自古至今,一个“寿”字是人们孜孜追求的永恒目标之一。秦始皇为了追求长生不老,派遣方士徐福带领童男童女到海外寻找仙人。后世皇帝为追求长生不老,大炼丹药,耗费人力财力,有的还因为吃丹药中毒而死。不管怎么样,“寿比南山不老松”几乎是全人类的美好愿望。其实长寿的秘诀,还在于先民造字时的智慧:劳动、运动。生命在于运动。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多劳动、多运动,才能使筋骨强壮、抵抗力强,百病不侵,健康长寿。

圣:耳聪目明心敏锐,精通学问或技艺

圣,通也。从耳,呈声。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金人瑞,字圣叹,以批点才子书闻名。顺治十八年,顺治驾崩,有诏到达吴县,要求哭灵三日。而当时的吴县县令任维初,私取公粮三千余石,又逮捕交不出补仓粮的老百姓,金圣叹看不过去,就联合一些文人,到哭灵处哭灵抗议,结果被官府定为“惊动先帝,倡民作乱”,杀头之罪。古代帝王被称为“圣上”,他本是去“哭圣”,没想到因此而死,真可为之一声长叹。

“圣”的甲骨文和小篆结构大致相同,均由“耳”、“口”、“人”三字组成。而且在两种字体中,“耳”字特别突出,好像在圣人的脸上,耳朵盘踞三分之二有多。其中的“口”字,表明圣人会说话,善言谈。其中还有个“人”字。所以这个字是会意字,意思是听觉灵敏、口才便给的人。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中说:“‘圣’字的甲骨文像人上着大耳,从口,会意。圣之初意为官能之敏锐,故引申训通。”这就是说,这个“圣”字刚造出来的时候,所表示的意义既没有宗教成分,也没有政治色彩,所谓圣人,也就是用耳朵了解情况,用嘴巴陈说道理的人。这种人,显然是普通人。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圣,通也。从耳,呈声。”所谓“通”,即无所不通的意思。这是讲的引申义,由“圣”的听觉聪敏以及口齿伶俐引申出来。可见,最初的圣人其实很普通,与后来的圣人大异其趣。后来的圣人乃是超凡入圣之人,无论在道德上、功业上,常人都难以望其项背。比如儒家认为的圣人,也不过是尧、舜、禹、商汤、文王、周公、孔子、孟子几个人而已。

最初的圣人,人们对他的要求并不高,只不过希望他能够耳聪目明,能够倾听人民的需要和呼声,然后采取人们所需要的行动,或者能用言语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就是圣人了。当今的社会中,无论在怎样的团体里,领导者都应该及时地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善于倾听大家的困难和要求,并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这样才能促进事情的发展,而领导者自身才能做到先民们所向往的“圣”的境界。

道:要想往前走,先要找到合适的道路

道,所行道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冯道,字可道,五代人。关于他的名字,还流传着一个“避讳”的笑话。因为“道”是冯道的名,“可道”是冯道的字,他的学生不敢直接叫老师的名字,所以碰到“道”和“可道”,就念成“不敢说”,而把《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念成了:“不敢说,不敢说,非常不敢说。”冯道听后哭笑不得。

“道”字在已知的甲骨文里不曾得见,最早的“道”字是在金文里,是个会意字,字形里含有“道路”和“人”的意思,意思是人走在道路上。如《说文解字》里就说:“道,所行道也。”

在古代,官方对道路的规格有明确的规定,即道路要“能容二轨”。所谓“轨”是指一辆车的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即一车宽。“二轨”自然就是两车宽了,“能容二轨”就是说道路的宽度能让两辆马车并行不悖。

对于金文的“道”字,有人进行了截然不同的解释,认为其中含有“行”的元素,还有“首”字的元素,是人或兽类的头部形象。这个解释与“人在路上走”完全不同。有人认为,雌性生殖器是胎儿出生时所必经的唯一通道,而要想顺利地分娩,就应该是胎儿的头部先出来。于是这里的“道”不再是人在路上走,而是一幅活生生的胎儿分娩图。这个“道”字就包含了两方面的意思:一为动词,就是“导引”的意思;一为名词,就是女性和雌性动物的生殖器。所以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里的“道”,既有名词的意思,也有动词的意思。“道”字就是“玄牝之门”,也就是“天地根”,“道”就是天地万物的源头。

“道”字的第一种意义——人走在路上,可以引申出“水流的途径”,即“水道”、“河道”。人走道必须遵循一定的路线途径进行,办任何事情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才能把事情办好,因此,“道”就引申为“道理”、“学说”等。俗话说:“误人者多方,而成功之道只有一条”,所以要办好事情,找到那一条正确的“道”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行不由“道”,则有可能南辕北辙,越努力,越失败。

在老子那里,“道”既是天地之根,又是为人处世的方法,也就是柔弱处下,不与人争。在孔子那里,“道”是一种达到“仁”的路径,也就是“义”。一个“道”字,具有文化上和哲理上的深厚内涵。我们应该寻找人生的康庄大道,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不要误入歧途,走上歪门邪道。

永:爱惜生命之源,才能永续发展

永,水长也。象水巠理之长。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年少的时候,书法并不是很好。他在私塾里学书法,学了三年也没有成就。后来听说有一位书法很好的秀才路过他的家乡,他就前去请求指点。秀才看了米芾写的字,有心指点,就对他说,学自己的字要买自己的纸,五两银子一张。

米芾被这个天价吓得目瞪口呆,但为了学习书法,还是忍痛买了秀才的纸。将纸买回去之后,他舍不得用,而只是用心研究法帖,在桌子上画来画去。等第三天秀才前来查看的时候,他已经将书法的精髓完全体会到了。他在纸上写了一个“永”字,秀才一看,完全是绝妙好字。秀才问他为什么三年没有学好,这三天却学好了。米芾说因为纸贵,舍不得用,所以用心研究法帖,就领会到了书法的真谛。

秀才哈哈大笑,在米芾所写的“永”字上加了两句“永志不忘,纹银五两”,就把五两银子还给了米芾,进京赶考去了。米芾牢记秀才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家。

关于“永”这个字,有人认为它的形状很像一条河,这条河有主流和支流,说明这条河很长,所以“永”字的本意是长长的流水。也有人认为,“永”字的字形是由一个人和一条河构成,整个的意思是人在水里游泳,所以“永”的本意是“泳”。

“永”,与水有关。生命起源于水,人类是由大海中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水是生命之源,只有有水,生命才能延续,才能长久。可是如今,人们为了短期利益,将大量的污水倾倒入河流里,水源污染严重,整个地球的水源已经亮起了红灯。或许我们的力量过于弱小,但只要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节约每一滴水,也算是为自己的后世子孙尽了一点儿微薄之力。

休:劳逸结合,从休息中感悟生活的美好

休,息止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休”字的甲骨文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一棵树,这是个象形字,意思是背靠着一棵树乘凉休息。无论金文还是小篆,“休”都是古人根据人们为躲避烈日晒烤而在树下憩息的事实造出来的。休字的产生,说明了树木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它不但能给人制造氧气,净化空气,提供食物,而且能给人们提供荫凉——别忘了,人类最早就是住在树上的。《说文解字》在解释这个“休”字时说:“休,息止也。”累了,热了,就在一棵大树的荫凉下休息一会儿,美何如之。于是“休”引申为“美”“美好”“喜悦”等,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尔雅·释诂》说:“休,喜也。”又说:“休,美也。”成语“休戚相关”中的“休”就是“喜”、“高兴”的意思,戚,就是悲哀的意思。

关于“休”,有一句“一不做二不休”的典故。说的是唐德宗时的将领张光晟,先是跟随另一个叛将朱泚叛变,后来心生悔意,决定向朝廷投诚。负责平叛的将领李晟接受了他的投诚,但是唐德宗认为张光晟罪不可赦,还是决定将其处斩。张光晟临死时说:“传话后人,第一莫做,第二莫休。”意思就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性做到底。

“休”的最初来源是人倚靠在树上休息,含有停止、止息的意思。后来休字引申为“美好”意,“止息”的意思就包含在了其中。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一首著名的《好了歌》,说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要好,便须了,若得了,便是好。刨去它的悲观消极的成分,在某些意义上,“休”便是“美好”。比如工作太累,神经绷得太紧,这时候“休”一下,便很好。在“一不做二不休”里,关键在于“不做”,而不是“不休”。人生就如皮筋一般,不能绷得太紧,否则就有断掉的可能。与其到最后担心什么时候会绷断,还不如在适当的时候,选择放松一下,才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工作和生活中去。

玉:温良如玉,给自己寻找高雅的生活情趣

玉,石美有五德者。润泽以温,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桡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连。|,其贯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甲骨文中的“玉”,是一根绳子上穿着几块玉的形状,一竖表示中间的绳子,三横或四横表示三块或四块玉,两端的绳子露在外面。到了金文和小篆中,外露的绳子不再出现,字形与“王”字相似。但实际上还是有区别的,“玉”字三横间的距离是相等的,而“王”字三横间的距离不等,上小下大。到了隶书阶段,为了方便区分便加了一点,后来的楷书也是此字形。

《说文解字·玉部》云:“玉,石之美有五德者。”“玉”的早期不过是漂亮的石头而已,只是一种小小的装饰品。春秋战国以后,人们渐渐把“玉”看成是大自然的精灵,相信它具有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人们只要佩戴玉器,便可以驱灾避祸。《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便是衔着“通灵宝玉”而生,这块宝玉又伴着他消灾化疾。“玉”引申出“精美”、“贵重”之义,如历史上记载的和氏璧便是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此外,《五经通义》:“玉有五德:温润而泽有似于智;锐而不害有似于仁;抑而不挠有似于义;有暇必见于外有似于信;垂之如坠有似于礼。”古人把玉看作品德的象征。

著名作家金庸在《书剑恩仇录》里有一句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就是将人的品德比为“玉”。在中国的成语里也有“怀瑾握瑜”用来形容人的品德纯洁高尚,“瑾”和“瑜”都是玉,还是以玉来比喻人的品德。在曹雪芹的《红楼梦》里,也有“玉是精神难比洁”的句子,将玉作为纯洁精神的象征。可见用玉来象征人的品格,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玉”字所包含的传统的道德价值在当今仍然有意义,我们仍然要追求“玉”一样的品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飞:志向决定你是鸿鹄还是燕雀

飞,鸟翥也。象张翼之形。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从出土楚陶中的篆文异文中可以看出来,“飞”这个字的字形很像一种鸟,有冠毛,有躯体,有双翼,还有尾巴,惟妙惟肖。战国以后,小篆中的“飞”是鸟儿向上振翅奋飞的形象。经过隶变和楷化,字的形体便从圆转的线条变成由固定的基本的笔画构成,逐渐失去鸟鼓翼翱翔的姿态了。如今,根据局部删除法把鸟的头、体、尾、左翼都删去,只剩下右边一个展开的翅膀,便成了一个简化的“飞”字。所以说,“飞”字就是一只翅膀。

据说岳飞出生的时候,“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他字鹏举,取大鹏远翥而高飞之意。后来在民间,人们附会说,岳飞的前世是一只金翅大鹏鸟。这种附会符合岳飞的“飞”字,又符合他字里的“鹏”。

《庄子·逍遥游》形容大鹏的飞翔:“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后来李白又有诗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后人又有成语云:鹏程万里,将“飞”字彻底理想化了。大概“飞”字之中寄托着人们超尘出世的理想,又包含着人们意欲一日千里、尽快尽好地做好事情,以及做好事情、出人头地的愿望。这样的愿望是良好的愿望。要想飞得高,应该具有鸿鹄之志,而不应只满足于做一只“贴地争飞”的燕雀。

疾:不要争斗,把心情养得平静

疾,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辛弃疾,字幼安。去除疾病,自然安康,在“安”前加个“幼”字,可能是辛弃疾的长辈希望他幼年安康之意。

“疾”字的甲骨文和金文中有一个两臂张开的人的形状,还有一个“矢”的形状,所以这是个会意字。意思是一支箭刚好射中了一个人的腋下,即一个人被箭射伤的情形。于是有人认为古人是用箭伤来指代疾病,因此“疾”的本意就是“病”。从这个字的产生来看,古代的战争中弓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们经常在作战中受箭伤,所以干脆用箭伤来指代“疾”,后来才引申为“病,疾病”。

“疾”字的小篆形体结构与甲骨文和金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文字学家段玉裁为《说文解字》作注时说:“矢能伤人,矢之去也甚速,故从矢会意。”也就是说,小篆的“疾”字仍然是会意字。字中的病字旁,很像一个人病后躺在床上的形状,于是学者们认为,疾,就是由箭伤而产生的疾病。

由这个意思,又引申出其他的意思,比如人受箭伤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所以“疾”字又引申出“痛苦”的意思。再由于“疾”字中含有“矢”字,箭离弦后,给人以迅速、飞速的感觉,所以“疾”就引申出“快”、“急速”的意思。“疾”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由此引申出“憎恨”之意。如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蔡木龛》:“嫉恶如仇,有所白眼者,出一语必刺入骨。”意思是痛恨恶人如痛恨仇人那样,见到讨厌的人,说一句话必然能伤人至骨。

由“疾”的产生和演化过程可以看出来,除了由箭的飞行引申出“快速”的意思,“疾”基本上都是不好的意思。所以由战争产生弓箭,由弓箭产生“疾”,战争之为物,可谓流毒无穷。单单分析一个“疾”字,就应该反对战争。

当今之世,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一切争端,都应该用和平的方式加以解决,人们应该一心一意谋发展,而不应该处心积虑地互相争斗。和平,不应只是一句口头上的呼吁,而应成为一种行动中的指导,让我们的生活中少一些尔虞我诈。将身外之物看淡些,自然就可以省去很多的争端,生活也就多了一分安宁。

岳:处事要稳如泰山

岳,从山,獄声。岳,古文象高形。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潘岳,字安仁,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男子。后世的男人能得一句“貌比潘安”,便是获得了极高的赞美。岳由“丘”和“山”两部分组成。“丘”的甲骨文看上去像并峙的山峰,即“两丘突兀之形”。其本义就是指“小土山”或“小土堆”。“山”的甲骨文是截取群峰的部分而成。“岳”字是“山”上加“丘”,会意字,山上有峰,比山和丘都大。事实上,“岳”在古代所指的山不仅又高又大,还要有名。中国有“五岳”,就是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的五座高峻的山峰,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论语·雍也》有“仁者乐山”的说法。《里仁》曰:“仁者安仁。”岳即山,乐山者为仁者,仁者安仁,所以潘岳,字安仁,其来有自。

上古时候有“四岳”,但是关于四岳是一个人还是多个人,自古争讼不已。《尚书·尧典》记载:“帝曰:‘咨四岳……’”有人认为四岳指羲和四子,而有人认为四岳是指一个人。其下文叙述尧与四岳对话,用“佥”字,与《史记》“四岳咸荐虞舜”(《五帝本纪》),“舜问四岳曰……皆曰……”(《夏本纪》)一样,都用了表示多数的词(“咸”、“皆”),是说四岳不止一人。后世继续争论,至今没有定论,可以说,这是一笔历史文化的糊涂账。

古人把妻子的父亲称为“岳父”,母亲称为“岳母”,后来又把岳父叫作“泰山”。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唐明皇李隆基要封禅泰山,命宰相张说为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是九品官。按照老规矩,封禅以后,自三公以下都能迁升一级。但是郑镒靠了丈人,连跳几级,一下子升到五品官,又赐了绯服。李隆基看到郑镒一下子升了几级,又穿了绯服走来走去,感到很奇怪,就询问原因,郑镒一时无话可答。这时一个叫黄幡绰的人调侃道:“此泰山之力也。”泰山是东岳,而张说又是郑镒的岳父,黄幡绰的调侃,可谓一语双关。这个故事流传开来,人们就把岳父叫作“泰山”了。

在古代,科技发展水平不高,封建迷信大行其道,人们讲究“天人感应”,尤其是封建统治者,将自己的位置看成是上天所授,动辄就要祭祷上天以示感谢。山顶被认为是离“天”最近的地方,“五岳”被认为是最高的几座山,于是在“岳”(尤其是东岳)上封禅,就成了皇帝的一件大事,而“五岳”也就成了一种独特的地理人文现象。

其实国家的根基与人生的根基一样,都不是通过求神问卜、祈求上天便可以稳固的,最重要的还在于自身,时刻保持一种敬畏的心情,对自己关注的事情,以一种如履薄冰的态度去面对,才有可能长久地发展下去。

同类推荐
  • 纪连海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

    纪连海新解乾隆朝三大名臣

    本书是纪连海先生在CCTV《百家讲坛》中“正说清代名臣”之刘墉篇、纪晓岚篇、和珅篇的集结。聪明诡谲的刘罗锅、铁齿铜牙的纪晓岚、狡猾贪婪的和珅,都是那个时代的风云人物。他们都是乾隆皇帝的臣子,亲厚疏近,演绎出复杂多变的政治风貌:刘墉根本就不敢得罪和珅?和珅是纪晓岚着力帮衬的顶头上司?刘墉和纪晓岚是师兄弟?乾隆为何格外宠爱和珅,甚至不辨是非?忠臣、勋臣、佞臣、奸臣、这一顶顶帽子合不合体?恃才傲物、委曲求全、趋炎附势、颐指气使,这样的政治江湖谁才是赢家?不同的出身、不同的气质、不同的道路、不同的结局,三个人的命运扣人心弦;随着纪连海的讲述,数百年前的大戏再次开锣……
  •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上)

    肃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酒泉民歌(上)

    本书共收录民歌二百多首,根据歌词内容分为“生活类”、“传说故事类”、“爱情类”等。
  • 中华茶道(第二册)

    中华茶道(第二册)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别有情韵的一部分。通过茶道可以修身养性、品味人生、参禅悟道,最终使精神得到升华,人格得到陶冶。所以,只有通过茶道人才能体味茶的妙处,才能体会到以茶为载体的思想和美学境界。《中国茶文化》集趣味性与实用性于一体,让读者领略茶文化的精神内涵。
  • 奉公守法

    奉公守法

    本书为《中华传统价值观丛书》中的一种,本书主题内容包括法律精神、规则、契约、天下为公、清正廉明、廉洁奉公、自尊自爱等。包括相应主题的选文、解读、注释、关键词等项内容。面向大众,文字通俗晓畅,深入浅出,轻松亲切。以期为大众普及传统价值观理论。
  • 中华成语故事

    中华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是以历史典故、传奇故事、寓言故事、历代典籍、诗词歌赋等为基础,表达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言行举止的固定词组或短语,具有言简意赅、言近旨远、画龙点睛等特点。人们可以通过成语故事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宝贵的文化遗产、高超的智慧。学习成语,可以积累语言词汇,丰富知识;正确运用成语,可以极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本书精心选择了常用的、故事性较强的爱屋及乌、朝三暮四、厉兵秣马、饮鸩止渴、走马看花等300多条成语,篇目编排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以方便查阅。每个成语独立成篇,按照“解释”“出处”“故事”的体例编写。成语的“解释”和“出处”,以新版《辞海》《辞源》为依据,确保其准确可靠;“故事”则在不违背史实的前提下,通过适当的文学加工,铺陈故事情节,使之通俗生动,饶有趣味。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梦归魂武

    梦归魂武

    科技进步,战争手段也是与时俱进。现在看来很强大的核武器,在这个年代,只是用来检测血脉觉醒的工具。。。
  • 诸天殖民时代

    诸天殖民时代

    张小忍受诸夏先祖委派,去其他世界殖民,传播中华文化。可是诸天万族,总有那么一些顽固不化的落后分子抵制诸夏文化改造。不得已,张小忍只能举起了手中的长刀,告诉他们:毁灭或者皈依,这应该不是个问题。
  • 奇门药典录

    奇门药典录

    他叫杜小凤。人们常说,他的名字太女化,他却不以为然。书上说,凤凰本为祥瑞之物,万鸟之王,雄为凤,而雌为凰。不知道是凤这个字误导了人们还是人们曲解了凤的含义,总之,凤字被越来越多用在女人身上。
  • 凡人涅盘

    凡人涅盘

    “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凤凰也而涅槃正是凤凰之所性。相传: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槃”。凤凰性格高洁,非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陈凡正是巧然遇上了一只“超高傲”的凤凰,意外之下巧得凤凰之传承。且看陈凡是如何因此奇遇而主宰整个天地,笑傲乾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他的小野鹤

    他的小野鹤

    施小鹤这辈子就栽在野嘉树手上了。不管她跑到哪里,平平无奇的校园还是富有神秘的独立岛影堂,是年级万年老二的校花还是最后众人敬仰的影堂圣女。他,都跟定了。**野嘉树:我承认我一开始遇见她就根本管不住自己了......
  • 我的土豪岳父大人

    我的土豪岳父大人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自己交往的女友是超级富二代,国民女神,你会怎么办?会因为女神欺骗表面桀骜实则自卑的离去?还是花言巧语趁机将她骗上床,从此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如果有一天,你的土豪岳父大人告诉你:小子,跟我混,宝马雕车香满路,酒肉春色宜欢尽,你会怎么办?是铿锵有力义正言辞的拒绝彰显自己对他女儿的真爱?还是推塞表态最后不情愿接受成为世人眼中无良岳父二人组。“别逼我,其实我只是想过正常人的生活”韦信很无助的看着岳父钱万里的坏笑,知道自己又不得歇息了。
  • 离颜醉

    离颜醉

    深宫之中,爱情--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可有人偏偏看不透,爱了,伤了,痛了,恨了,到头来落得两手空空...茫茫红尘,自由--心之向往,谁不想肆意潇洒?却终是为情所牵绊...今生,负你欠你,来生,还你可好?
  • 异界暴走帝王之脚

    异界暴走帝王之脚

    天生无法行走的少年,再一次意外中灵魂穿越来到神灵大陆。当他发现自己穿越后,还是没能向正常人一样站起来。渴望像正常人一样奔跑的他,与恶魔签订契约,祈求自己能够站起来,恶魔给了他一双脚,他要付出的代价是十年之内如果死王要付出灵魂。于是恶魔为了让他早死,给了他一双他无法驾驭的双脚,拥有上古血脉的双脚,他要做的是在十年之内存活,因为他知道如果被恶魔得到灵魂,他将遭受上刀山下油锅的痛苦。同时他发现想要自己命的不止恶魔。面对压力,他不得不追求力量,但是天生绝脉的他无法修炼,在绝境时当他发现自己能逐渐驾驭自己的双脚那一刻,他要做的就是将一切踩在自己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