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的少年正襟危坐在武极殿上,狡黠的眼光透过平天冠前的十二冕旒扫过数百随“山呼万岁”而俯身拜倒的朝臣,莫名其妙捡到一个便宜皇帝做的苏易显得很是兴奋。
“众卿平身!”苏易润了润喉,学着大人的样子装模作样的压低声线。看着一些老臣谢恩后挣扎起身的滑稽模样,苏易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殿下群臣尴尬的看着金銮殿上那位年幼的陛下,面色有些泛青,而镇南王苏砾颇有深意打量着群臣。
自小聪慧的苏易早已知晓自己不过是一个诸方妥协而产生的傀儡皇帝,适才不过是年幼贪玩一时兴起的恶作剧罢了,便知此后之事已与自己无关,随后就老神在在的闭目养神起来。
好在尴尬场面很快就被苏砾安排的宣旨太监打破。一声刺耳的尖嗓子从苏易右侧响了起来。大致内容苏易没有听清,大抵是改神龙四十年为神佑元年,封镇南王苏砾为摄政王,辅佐陛下总领朝政,等小陛下成年后归政,又分封了一群从逆有功之人,最后还安抚了一下割据全国的地方藩王和大臣,特别是赐苏易之父苏道凌假黄钺,总领南天道内外诸军等无上殊荣,以稳其心。
登基祭天大典结束之后,离京及各地势力进入了相互掣肘和博弈的时期,各大派系都在默默的筹备军械粮草,扩军备战,等待着那个打破宁静的时机的到来。
因为朝政被苏砾把持,小皇帝苏易在宫中既不用上朝,又没有百官朝见,遇事皆已“准奏”推脱过去。苏砾见小皇帝如此识相,也没有为难他,任他在宫中肆意,还尽可能的满足苏易的要求。
天性机敏好学的苏易在宫中百无聊赖,每日不是陪着小狐狸嬉戏打闹,就是缠着平南王府管家钟离甫学那强身健体的外家功夫。
钟离甫作为大离为数不多的当世武道宗师,曾为平南王苏道凌座下一员大将,如今已年过六旬,赋闲在离京平南王府保护苏易。在战场上叱咤风云,令贼寇闻风丧胆的老将军在苏易面前,总是露出不同往昔的慈爱。苏易早就听闻自己的老管家乃是绝世高手,习武之心早就蠢蠢欲动。在苏易的软磨硬泡之下,再加上钟离甫也将苏易当成亲孙子般爱护的感情,于是更想将毕身所学倾囊相授。
“小主人,老朽的武道,在于循序渐进,不以柔克刚,以正克正,却是那以万象破万法的法门。”钟离甫顿了顿,而这“小主人”的称呼,是在苏易一致的要求之下才不得不从的。“老朽先师曾言,这《万象道》乃是上古武学秘典的残本,内涵无穷变化,学到精妙处,可以沟通天地,威力无穷。”
苏易满眼崇拜的盯着钟离甫,对着《万象道》充满了幻想,憧憬着未来有一天,自己如同先贤庄子一般,翱翔于天地之间。而在御花园里没心没肺玩耍的小狐狸听闻钟离甫此言,不禁投来白眼,好似在说全世界的牛皮都被你糟胡子老头吹上天了。
看着苏易的表情,钟离甫不禁一阵头大,看来自己这一番言论唬住了这个精明的小主人,看来自己以后有的罪受了。我们的钟离老将军摇了摇头,整了整语气,继续说道:“武道一途,需要坚心定志,不惧吃苦,不畏流血。最为重要的需要明白一点,你为何学武?”
苏易突然发现,钟离甫说到为何学武之时,慈祥的表情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副十分正经严肃的面孔。知晓轻重的小皇帝也马上正襟危坐,虽然不明白钟离甫用意如何,却将心中所想用十分坚定的语音答出:“我想为父王分忧,祐我平南王府一脉平安!”
“很好!”钟离甫还以为苏易会说出什么天下无敌,唯我独尊之类的骄狂之言,但是苏易的回答出乎钟离甫的意料,随即也感到老怀宽慰。虽然知道他的小主人现在不明白所以,他也不揠苗助长,前行告知苏易习武的目的,但是钟离甫坚信小主人日后将会明白他的良苦用心。
接下来,钟离甫又为苏易讲解了武学的一些常识。天下武学,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人们对自身潜能的开发和利用。人体由皮、筋、骨、肉、脏等构成,其间经脉之说。而人们修习武功,就要是要将这些要素所蕴含的潜能发挥出来。于是天下习武之人,莫不是先从入门的练筋练皮开始,逐步深入到炼骨练脏,打通全身经脉,同时修行内功,亦不忘修心修德,最后历经数十年苦修,到达自己这种返璞归真的境界,不出手则已,一出生如鲸息骇浪一般,绵延不绝,万夫莫敌。
钟离甫的《万象道》则在经脉方面更具独到的见解,它将人体经脉命名为天经地脉。《万象道》总纲第一句话便是“人为天地首,万法服于人;天经地脉为人之基,万法皆由此始。”武道宗师钟离甫习武数十年,也才将人中地脉打通,如果练成天经,那么成就更是难以想象。
苏易本身年龄小,资质又好,骨骼血脉尚在成长之中,正是练武修行的最佳时期。前有名师钟离甫倾囊相授,兼有苏砾不明就里送来的一些珍贵药材为苏易进补。苏易的习武进程之神速,用钟离甫目瞪口呆的话来形容,简直就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武学奇才。而且这还是在苏易年幼,吃不了太多苦,朝三暮四并未专心武学的情况下发生的。在苏易为帝的短短数年间,武道进境竟抵得上常人十数年的苦修,此时的苏易,若是出现在武林之中,也是一位准一流高手的青年才俊。
除却练武,苏易另一大爱好就是儒家所说的读万卷书了!每日练完功夫,苏易总是一个人躲到皇家藏书阁之中汲取知识。
说到藏书阁,不得不提二千年之前,大离王朝始皇帝在群雄割据的时代横推六合,纵横阖闾,创立千年王朝的事迹,如今早已成为传说。当今皇室的藏书阁,就是当初始皇帝收尽天下书籍,集天下能人异士修建而成,用以福泽后世万代子孙。藏书阁上三个恢宏古朴的“藏书阁”相传就是始皇亲笔书写,字迹间依稀能够看出当年千古一帝的雄心壮志。
早在苏易尚未登基之时,就听闻大离皇室藏书阁藏尽天下事,诸子百家、经史子集和奇闻怪诞都令他无比得向往。生性淡薄好学的苏易最爱读书,登基之后,藏书阁对于苏易来说,不啻于是一个人间天堂。苏易入阁,犹如虎入山林,如鱼得水。苏易每日遨游于浩瀚书海之中,对外界诸事不予理睬,让陪伴他左右解乏的钟离甫和小狐狸为此大感无趣和无可奈何,更是让我们的摄政王苏砾稳如泰山。
一日,苏易漫无目的的游荡在藏书阁中,在奇闻怪诞区的藏书中注意到了一本残破不堪的书籍。苏易小心翼翼的将书取下,此书早已不知有多久没有被人借阅过,书皮上不满了灰尘,隐隐约约可见一个“神”字。苏易用绸巾轻轻将尘埃拭去,“觅神踪”三字跃然映入眼帘。对于早已读厌正经书籍的苏易来说,不啻于如获至宝。
当苏易缓缓翻开《觅神踪》首页之时,不禁骇然失色,一颗小心脏几乎破胸而出。只见书中依稀可辨的字迹,“凡朕后世子孙见此书者,需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切不可目空一切,妄自尊大。朕中年发自草莽,历经千百劫难,终登临九五,期间经历不可谓波澜壮阔,后世子孙想必可知其中艰辛。其实朕登大统,其实也算机缘巧合。朕所生之乱世时,尚有少数神迹显现于世,救我等众生疾苦。此后有神人临世辅助朕平定四海,见天下既定,朕尊神旨,广收天下书籍,焚书坑儒,以便销毁神迹在世的一切痕迹。朕敢贸灭族风险,记录神人事迹,愿后人能了解这一段被人为抹去的历史。”
这段话的落款为“苏夔”,也是大离王朝始皇帝的名讳。难怪看到此处的苏易会有如此激烈的反应。苏易小心翼翼的合上书籍,平复了一下已经失常的心情,联想到二千年来,不少史书典籍中皆有不少玄之又玄的典故,虽难辨真假,可是也非寻常假说,原先只当是古人愚昧,将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同神鬼莫测的事物联系起来,糊弄世人。但是看到先祖的恰有其事的谨慎介绍,令本身就对神鬼志怪感兴趣的苏易凡心大动,不经意间又信了三分。
于是苏易一口气读完了先祖的《觅神踪》任觉得不够过瘾,翻身重新进入藏书阁,翻阅诸多关于地理和神鬼之类的书籍。结合诸多书籍的记载、民间传说和各地遗迹,苏易在整理的上古脉络中似乎发现了当时确有不少今人难以想象的传说故事发生,刚刚萌发的觅神之心越发强烈。
苏易想也不想,直接找到钟离甫讨论关于神迹是否存在的问题。哪知道钟离甫老神在在的将苏易好生训斥了一番,什么天子可敬天,不可畏鬼神,习武之人浩然坦荡,不惧诛邪之类的话语连珠而出,要将苏易的另类之心扼杀在襁褓之中,告诫他千万不可沉迷邪道,要明心见性,做一代流芳百世的明君。
大感头疼的苏易悻悻的回到寝宫,腹诽这钟离甫的同学,和跟着自己而来的小狐狸大眼瞪小眼,一时无话。满脑袋想法的小皇帝在床上翻来覆去,思索着神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