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58600000037

第37章 运思篇(33)

变格的说法有时是从联想来的。因了这一件,联想到那一件,便不照这一件本来的说,却拿联想到的那一件来说,这是常有的事。但从修辞的观点讲,也得有条件才行。条件无非同前边取譬、夸饰一样,要更明显、更具体,更有刺激和感动的力量,才可以用。唯其得自作者真实的联想,又合于增加效力的条件,就与所谓隶事、砌典不同。因为前者出于自然,后者出于强饰。出于强饰的隶事、砌典并非修辞,只是敷衍说话而已。王国维论作词用代字,说“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又说:“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最是痛切的议论。

要在语句的语气、神情中间表达出作者特殊的心情、感觉,往往改变了平常的说法,这也是修辞。如待读者自己去寻思,则出于含蓄,语若此而意更深;不欲直捷地陈说,则出于纡婉,语似淡而意却挚;意在讽刺,则出以反语、舛辞;情感强烈,则出以感叹、叠语。这些都并非出于后添的做作,而是作者认理真确,含情恳切,对于这等处所,都会自然地写出个最适合的说法。

看了上面一些意思,可以知道从事修辞,有两点必须注意。一点是求之于己;因为想象、联想、语句的语气、神情,等等,都是我们自己的事情。又一点是估定效力;假若用了这种修辞而并不见得达到刚合恰好的地步,那就宁可不用。现成的修辞方法很多,在所有的文篇里都含蓄着;但是我们不该采来就用,因为它们是别人的。求之于己,我们就会铸出许多新鲜的为我们所独有的修辞方法;有时求索的结果也许与别人的一样,我们运用它,却与贸然采用他人者异致。更因出于自己,又经了估计,所以也不致有陈腐、不切等等弊病。

(选自《作文论》,商务印书馆,1924年)

修饰(张志公)

一打比方

家里有个孩子很淘气,一天到晚爬上爬下,东摸摸,西弄弄,一会儿都不闲着。妈妈对别人发孩子的牢骚说:“我那个孩子太顽皮了,活像个猴子。”“活像个猴子”就是平常所说的“打个比方”,修辞学上管这类比方叫作“譬喻”或“比喻”。

(一)为什么要打比方

“顽皮”是个笼统的字眼儿。好跳跳蹦蹦,好说话,好打架,好哭,好闹,都是顽皮。所以,单说个“顽皮”还不能使人家意会得很真切。那么仔细说说他顽皮的情形嘛,又太费话。这时就用得着比方了。猴子是大家所熟悉的一种动物,它的特点是好动,一会儿都不闲着,动作灵敏,擅长攀登,还最好摹仿,看见人作什么,它也要学着作,常常给闯下乱子。“活像个猴子”五个字,就这样把孩子顽皮的情形说出来了。话很简单,意思却很丰富,让听的人觉得生动鲜明,像亲眼看见了一样。

说明一种事物,最要紧的是说得具体。因为听话的人一面还得意会,还得想象。如果我们说得太抽象,用了许多笼统的形容词之类,人家听起来就觉得模糊,意会起来,想象起来就觉得困难。可是要说得很具体,往往得说许多话,容易显得啰嗦,而且枯燥无味,有时候说了半天还是说不完全。这时,如果能找出一个贴切恰当的比方,问题马上就解决了:既省了话,又帮助了人家理解和想象。中国人是非常会用比方的。我们人民大众的口语里,有各式各样的打比方的话,最有名的所谓“歇后语”,其中大部分就是极生动的比方。具体、活泼、优美、富于幽默感,而且简练经济,这是我们汉语的特点。善用比方,是构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怎样打比方

说明了打比方的用处,也就不难知道它的办法了。打比方为的是让人家容易理解,容易想象。那么就必然得用具体的作比,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用大家所熟知的作比,去说明或描写大家所不熟知的;用浅显的作比,去说明或描写比较深奥的。

(l)但是我们揭发错误、批评缺点的目的,好像医生治病一样,完全是为了救人,而不是为了把人整死。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2)这人的像貌不大好看,脸像个葫芦瓢子,说一句话眨十来次眼皮。

(赵树理:《李有才板话》)

(3)高生亮看见一个年纪二十四五岁的强壮小伙子,用他那双粗得像马后腿一般的胳膊,举起那具连耞使劲往下打……

(欧阳山:《高乾大》)

例(1),“医生治病”的目的是大家所熟知的,拿这来比“揭发错误、批评缺点”的目的,听的人就容易理解。例(2),“不大好看”就是“丑”,这是笼统抽象的形容词;“葫芦瓢子”是极常见的具体的东西,听的人容易想象。例(3),单说“粗”,粗到什么程度呢?“马后腿”具体地把粗的程度比了出来。

用具体的、浅显的、大家所熟知的来作比,这是打比方的基本原则。

(三)比些什么

打比方最常用的办法是用某种具体的东西来描写另一种东西的形象,并且表现出这种形象所显示的品质。

(4)他确乎有点像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老舍:《骆驼祥子》)

(5)那群坦克活似受了惊的土鳖,乱动乱爬。

(杨朔:《金星奖章》)

(6)半截黑塔似的丁虎子一步站了出来:“周队长,我在头里!”

(徐光耀:《平原烈火》)

例(4),“他……像棵树”,是用“树”来比“他”的形象。这种形象显示些什么呢?作者已经说出来了:“坚壮”“沉默”“有生气”;例(5),“受了惊的土鳖”是用来比方敌人的坦克车队的形象。“受了惊的土鳖”这种形象显示些什么呢?愚蠢而慌乱;例(6)用“半截黑塔”比“丁虎子”这个人的形象,显示出他的粗壮威武。

和这种比方属于一类的还有:用一种声音比另一种声音,用一种气味比另一种气味,等等。总之,都是诉之于感官的。如“远处的炮声像雷似的响起来了”“硫化氢的气味很像臭鸡蛋”。

还有一种打比方的办法,是用一样东西的某一点特性来比另一种东西。

(7)他凸出眼珠,好像要化为枪弹,打了过去的样子。

(鲁迅:《写于深夜里》)

“枪弹”一“凸出”来就是要打敌人的,现在“他”的眼珠也充满了敌意,凸了出来,仿佛就要化为枪弹,打了过去。用一种环境里的情景来比另一种环境里的情景,也是常用的办法。

(8)林小姐猛一跳,就好像理发时候颈脖子上粘了许多头发似地浑身都烦躁起来了。

(茅盾:《林家铺子》)

(9)校长先生的声调显得非常关切,怜悯的眼光透过大圆眼镜落在王先生的不很自在的脸上,好像面对着一个淘气而不见得可厌的孩子。

(叶圣陶:《一篇宣言》)

(10)“骆驼!”祥子的心一动,忽然地他会思想了,好像迷了路的人忽然找到一个熟识的标记,把一切都极快地想了起来。

(老舍:《骆驼祥子》)

(11)卫老婆子仿佛卸了一肩重担似的嘘一口气……

(鲁迅:《祝福》)

(12)老头便疯也似的追出去……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例(8),“理发时候颈脖子上粘了许多头发”的确会使人“浑身都烦躁”,简直要烦躁得跳起来,现在“林小姐”就是这样。例(9)用“面对着一个淘气而不见得可厌的孩子”时的情景来说明“校长先生”的神气。例(10),走迷了路一着急,好像脑袋里空空的,什么都不记得了,这时忽然发现了一个熟识的标记,比如路边的一棵树,于是猛然间什么都又想了起来。这种情景是很容易想象的。“祥子”现在的情景就是这样。例(11),“嘘一口气”有各种嘘法,“卫老婆子”当时嘘气的情景是像“卸了一肩重担”时的情景。例(12),“老头”追的情景像“疯”时那么冲动。

用一种事情的道理,来比另一种事情的道理,也是一种比方。用得好,最容易帮助人家理解。

(13)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吗?我们和无论什么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里面想些什么东西,能够做成知心朋友吗?做宣传工作的人,对于自己的宣传对象没有调查,没有研究,没有分析,乱讲一顿,是万万不行的。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14)我们曾经说过,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15)文艺是言语的艺术,因此言语是必要的工具。你总要能够采择言语,驾驭言语,造铸言语,自由自在地把言语处理得来就像雕刻家手里的软泥,画家手里的颜料一样,才能够成功。

(郭沫若:《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

(16)譬如一个初学绘画的人,由于对生活不熟悉,先练习写生是必要的,因为这对于他将来创作是一种基础。同样,一个文学写作者,先学写真人真事也是必要的,特别是非工农出身而又对工农及其生活还不十分熟悉的作者,先多写些真人真事也是非常必要的……

(萧殷:《泛论写真人真事》)

例(l3)用“射箭”“弹琴”“交朋友”这几件事情的道理,来说明“做宣传工作”“演讲”“作文章”要先了解对象。例(14)用“打扫房子”“洗脸”的道理,来说明为什么要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来提高我们的思想和工作。例(15),雕刻家对于软泥,画家对于颜料,都得操纵运用得非常熟练,然后才能作出好雕刻,画出来好画儿;那么作家也必得把语言操纵运用得极其熟练,才能写得出好作品。例(16)用初学绘画需要先练写生的道理,来说明初学写作需要先写真人真事的道理。

(四)怎么连起来

不论哪种比方,总是用一种事物来比另一种事物。这两种事物怎么连起来相比呢?最普通的办法是用“像”这类的词。前面举的十三个例子里就有“像……”…“好像”“就像……”“好像……一样”“就像……一样”“好像……的样子”“像……一般”“就好像……似的”“……似的”“……也似的”“仿佛……似的”“譬如……同样……”这么些不同的连接词语。

大略分析起来,有的用“……似的”“像……似的”“(像)……一样的”作成名词的修饰语,直接放在被比的事物前面,如例(6);有的用“像……”这类动宾词组,紧跟在被比的事物后面,如(2)(4)两例;有的用“像……似的(地)”作成词组,来修饰被比的动作或情况,如(7)(8)(11)(12)(15)各例;有的用“像……(一样)(一般)的”作动词或形容词的补语,如例(3);也有的用“好像……”等作成一个完整的分句,如(1)(5)(l0)(16)各例。用一种事情的道理来比另一种事情的道理,往往不用连接词语,直接把比方和被比的两件事用分句的形式放在一块儿(一般的情形是先说比方,再说被比的),如(13)(14)各例。

“像”的本身还可以用上各种修饰语,来表现这个比方的分量或相似的程度,如“好像”“就像”“活像”“真像”“很像”“简直像”“有点像”“非常像”等。

(五)需要注意的几点

打个比方,看起来好像并不难;要比得好,可也不容易。例如,咱们要用一样东西作比,来描写另一种东西的快。快的东西多得很,究竟该用哪个呢?这得好好儿选一选。

(17)包车踏铃不断地响着,钢丝在闪着亮。还来不及看清楚——它就跑得老远老远的了,像闪电一样快。

(张天翼:《华威先生》)

(18)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孙犁:《荷花淀》)

(l9)……她们摇的小船飞快。小船活像离开了水皮,一条打跳的梭鱼。她们从小跟这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同上)

例(17)是用“闪电”来比“包车”的快(这个“包车”还有发亮的“钢丝”),因为“闪电”是“来不及看清楚”,“就跑得老远老远的”。(18)(19)两例都是说船的快,但是一句用“箭”作比,一句用“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作比,因为前者是战士的船,是“奔着东南方向”,而后者是女孩子们的船,是在水面上来来回回跑的。这样比方,是不是都很恰当?如果把这三个比方调换一下,你看那要比成什么话了?这也就是说,打比方得用点心思,比得贴切,绝不能随便抓个比方来就算数。

如果一个画画儿的人说,“配颜色真麻烦,像做化学实验一样,拿着几样东西在那里配来配去,配不好就出毛病。”这个比方就不大妥当。读者们对于“作化学实验”不一定比画画儿更熟悉,拿它来打比方,并不能帮助人家想象和理解。“他像过了电一样,全身都麻木了。”“过了电”并不比“全身麻木”更具体,也并不是大家都有过的经验——说这话的人自己,大概就没有这种经验,因为“过电”是“麻”而不“木”的。

同类推荐
  • 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小神探智破疑案

    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小神探智破疑案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八十天环游地球

    八十天环游地球

    《八十天环游地球》是凡尔纳的代表作,也是世界科幻小说的经典之作,笔调生动活泼,富有幽默感。小说叙述了英国人福克先生和朋友打赌,用八十天的时间环游地球一周的故事。书中不仅详细描写了福克先生一行在途中的种种离奇经历和所遇到的千难万险,而且还在情节的展开中使人物的性格逐渐立体化。沉着、寡言、机智、勇敢、充满人道精神的福克,活泼、好动、易冲动的仆人等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踏实做事

    踏实做事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延续和补充,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高中“新课改”的逐步深入,开发与建设适合校情的校本课程,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 给中学生的散文(全集)

    给中学生的散文(全集)

    本书稿为“名家散文中学生读本”之一。以别具慧眼的文学理念与美学目光注现代文学作家的散文代表名作,这些优美散文可以涤荡人的心灵,填补空虚抚慰焦虑,给当代人以精神上的享受和艺术上的熏陶,是范文也是美文。分写景状物、写人抒情两部分,每篇均附上中学名师权威点评、作者简介等,从而架起作家与中学生的文学桥梁,引导学生进入文学的殿堂,同时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考试成绩。
  • 给小学生讲世界地理(下)

    给小学生讲世界地理(下)

    从富有古老底蕴的亚洲,到深情浪漫的欧洲,从阳光灼热的非洲,到热情神秘的美洲,每翻开一页就展示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
热门推荐
  • 我的青春因你而美好

    我的青春因你而美好

    云叶和林晰晨从初中开始认识同班。可能是缘分吧,高中的他们又再次相遇,在同一所学校。在整个中学时光里,他们笑过,哭过,六年中学的宝贵友谊。林晰晨在高一时,母亲病逝,他母亲生前一直很希望他以后高中毕业去美国留学,而在此之前,林晰晨却想和云叶上同一所大学,然而这件事的发生,使他转变了主意。出国留学成了他的梦想,这不仅仅是梦想,还是父母对他的期望。高中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去了美国。云叶虽然不愿意也不舍,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理解他,于是不忍而别。但是,林晰晨答应了云叶他去了美国之后,一定会再回来的。五年之后,林晰晨回到了中国,准备向云叶求婚。但事与愿违,他意外欠下了200多万的巨款,也因此入了狱。云叶和朋友们齐心协力为他筹款。而还款的最迟期限是两年。距离还款期还有两天的时候,还剩下最后十万元,但怎么凑也凑不出。最终,云叶卖了自己的眼角膜,才换来了十万元。云叶失明,林晰晨出了狱身无分文。但两人也因此收获了爱情,并且知道了珍惜。六年同校,五年守望,两年艰苦,换来的却是一生的幸福。也许这就是爱情,最初的模样吧。
  • 余生唯愿与你白头

    余生唯愿与你白头

    误打误撞的爱情,又怎会经得起考验,他们最终分开。机缘巧合之下,她生下了他的孩子,可他却浑然不知。她心灰意冷,带着孩子远走高飞。他心痛不已,可却不能把她带回来亲口说爱她。当他们再次相遇,误会解除…“喂?110吗?我要报警!他天天家暴我!”所谓家暴,是在床上……“额,少奶奶,您这是一星期以来第八次打电话了,我劝你放弃吧。”某警立马挂了电话。“要不是你当初骗我,说你失忆,和那男的走那么近,我或许会放过你,”某男居高临下的看着她,“但,你都下不来床了,还是不知悔改,当着我的面都和男的通话,该罚!”(警察也是男的……嗯,没毛病!)
  • 你若相信

    你若相信

    没有裂痕的青春只是一场华而不实的幻觉。破碎不堪的青春也不过是一幕死气沉沉的黄昏。青春不哭泣,让我们一起见证纯纯的感动。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海贼王的旅途

    海贼王的旅途

    一位宅女悯莉的重生,来到了最喜欢的世界——大海贼时代。她懂得想成为海贼王的少年路飞身上还未发生的事情,她要悄悄帮助他,陪他走过海贼王的旅途……可惜悯莉自带危险源,海贼王的路越走越歪,最终能否陪着路飞到达顶端成为了世界未解之谜
  • 锦绣嫡女之赖上摄政王

    锦绣嫡女之赖上摄政王

    (本文重生+穿越,双女主,宠文一对一,虐渣爽文)顾千凝重生了,带着前世的仇怨。原本想要殚精竭虑的报仇雪恨,杀尽那些欺她,辱她,负她之人。可当她重生以后才发现原本那软弱可欺,心中只有爱情,并且前世坑死了她的娘亲明安郡主成了宠女狂魔。明安郡主温柔一笑:“千凝你想要报仇,放着我来!”谁叫我女儿不痛快,我叫她全家不痛快!顾千凝扶额,这还是那个满脑子都是爱情的花痴神经女吗?“告诉娘亲,你看上了哪家小子,娘亲帮你,谢景灏是吗?放着我来。”明安郡主一脸姨母笑。顾千凝很疑惑,重生一世,原本想要报仇与报恩,却发现一切有人代劳,她只需要做一个安静的美女子即可。顾千凝:“······这个世界太疯狂,她的娘亲更疯狂······”
  • 宋史通俗演义(二)

    宋史通俗演义(二)

    后儒之读《宋史》者,尝以繁芜为病。夫《宋史》固繁且芜矣,然辽、金二史,则又有讥其疏略者。夫《辽史》百十六卷、《金史》百三十五卷,较诸四百九十六卷之《宋史》,固有繁简之殊,然亦非穷累年之目力,未必尽能详阅也。柯氏作《宋史新编》凡二百卷,薛氏《宋元通鉴》百五十七卷,王氏《宋元资治通鉴》六十四卷,陈氏《宋史纪事本末》百有九卷,皆并辽、金二史于《宋史》中,悉心编订,各有心得,或此详而彼略,或此略而彼详,通儒尚有阙如之憾,问诸近今之一孔士,有并卷帙而未尽晰者,遑问其遍览否也。
  • 因明入正理论疏

    因明入正理论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放开那只食铁兽

    放开那只食铁兽

    穿越成了一只自带吃货系统的团子,人称食铁兽,夏寒有点慌。这里不是地球,那……我还是国宝吗?有座青牛山,山上有个功参造化剑斩不周山的大小道士。有个铲屎官,生在王府做烧烤放砒霜自信爆棚的铲屎官。有一只青牛,一掌横断江流貌美如花的青牛。见首不见尾的老道士说:老子天上第一!夏寒看了看自己的黑白文身,扛着一万年的竹竿在肩上,笑问诸位:卖萌有饭吃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