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8219000000036

第36章 徘徊于“妄”与“毋妄”间——瓦格纳故居随想(1)

拜罗伊特(Bayreuth)这个位于巴伐利亚东北角上默默无闻的小小古城,自1876年8月13日第一届拜罗伊特音乐节(BayreutherFestspiele)——即瓦格纳音乐节——以来,就成了全世界瓦格纳崇拜者们心中的“麦加”。

其实,拜罗伊特在瓦格纳晚年被选址成为其音乐节的场所,纯属无奈。因为这并非瓦格纳音乐节的发起人和赞助恩主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LudwigII,1845~1886)的初衷。1864年,这位对瓦格纳顶礼膜拜的王储继承了王位,他一登基就马上把自己的偶像请到慕尼黑,帮他还清巨债,还打算在慕尼黑为他举办音乐节。然而,实权在握的慕尼黑议会对曾经被通缉过、并在私生活上声名狼藉的瓦格纳始终不欢迎,之后还数次不给年轻国王面子将其驱逐多年。所以,要在慕尼黑兴建瓦格纳自己设计的歌剧院,根本就是不可能实现的计划。国王最后不得不自掏腰包,由瓦格纳亲自选定在慕尼黑以北三百公里的偏远小城拜罗伊特举办音乐节。

僻静的“毋妄”故居

拜罗伊特象征着瓦格纳一生的巅峰,是他最后七年的居所,也是其长眠之地。但瓦格纳丰富传奇的音乐生涯、坎坷跌宕的人生历程却同这里没有太多关系。

也许是对马勒墓地的拜访促成了我的拜罗伊特之行。我第三次到维也纳,春雨中在北郊山麓的葛林青格墓园(GrinzingerFriedhof)拜访了马勒墓地。联想马勒一生的种种,让我记起1883年瓦格纳去世后,当时二十三岁的他曾朝圣般地专程前往拜罗伊特住了很长一段时间。马勒是犹太人,然而不可思议的是,瓦格纳自始至终公开而激烈的反犹姿态和大量反犹太文章,竟然丝毫没有影响马勒对他五体投地般的崇拜。肯定是因为瓦格纳气度恢弘的音乐和博大精深的哲理彻底征服了马勒,否则没有其他可以解释。这是个费解的悖论。

假路经慕尼黑的机会前往拜罗伊特,路程足以穿越荷兰王国却还没有走出巴伐利亚;经雷根斯堡过多瑙河,再过皮格尼兹河就进入被葱郁的丘陵环抱的山谷。拜罗伊特确是钟灵毓秀的宝地,瓦格纳选中了红美茵河24(RoterMain)畔这样幽静偏远的山谷小城,的确独具慧眼。

拜罗伊特的车站大道比慕尼黑的大马路还要宽很多,就连马路中央的绿化隔离带都有十余米宽。从红美茵河分出的一段窄得像水渠般的运河流经了老城区。洛可可式的拜罗伊特歌剧院建筑精湛,其内部剧场很有维也纳帝国剧院金色大厅的气派,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从歌剧院街往南不远就来到了五岔路口的施泰恩广场(Sternplatz),这里是前往瓦格纳故居的必经之路,从这里往东就是瓦格纳街(Richard-Wagnerstrasse)。位于街南侧的48号就是瓦格纳的伐恩弗里德故居(HausWahnfried),故居前的青铜半胸像是他的崇拜者和恩主路德维希二世。这座瓦格纳亲自设计和布置的三开间坐南面北两层豪宅的二楼正堂没有北窗,墙上是他的四部连环乐剧《尼贝龙根指环》第三部《齐格弗里德》(Siegfried)场景的浮雕画面。瓦格纳的意图是双重的——他和科西玛所生的爱子也取名齐格弗里德。

细看这座大豪宅,上有金字刻着瓦格纳为此居所题的座右铭:左边上方为“HierwomeinW?hnenFriedenFand”;正中间门面的上方为宅名“Wahnfried”;其右边上方为“SeidiesesHausvonmirBenannt”;整体意思为:“这是我的虚妄寻找到的宁静之地,就让此地取名为毋妄”。“毋妄(Wahnfried)”是瓦格纳用德文的“伐恩(Wahn,妄)”和“弗里德(fried,平静,自由)”组合而成。从这一点看,瓦格纳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他深知自己的“妄”,包括了虚妄、狂妄、嫉妒和自我膨胀。

在故居背后南花园尽头被高高的常绿树障所围抱的就是瓦格纳墓;按其遗愿,没有墓碑也没有墓志铭,只有一块巨大的深色花岗岩墓盖。葬在这个位置,墓碑和墓志铭的确纯属多余,有他自己刻在故居上的座右铭就已经足够。

坎坷跌宕的历程

瓦格纳(WilhelmRichardWagner,1813~1883)生于德国的音乐之都莱比锡(Leipzig),为家中第九子。他出生六个月其父就去世,次年全家随继父移居音乐名城德累斯顿(Dresden)。继父为演员兼剧作家,受其影响,瓦格纳自小就立志要成为剧作家和音乐家。他八岁时继父亡故,十四岁那年全家搬回了莱比锡,他开始进修音乐课程。

莱比锡的布商公会大厦(Gewandhaus,也译为格万豪斯)音乐厅是当时德国著名的音乐活动中心。1828年初,十四岁的瓦格纳在这里第一次听到了贝多芬的《A大调第七交响乐》,这首据说是贝多芬献给酒神的精彩乐曲让他激动无比。不久后在此举办的贝多芬逝世周年纪念音乐会上他又听到了著名的《d小调第九交响乐》。这首博大精深的合唱交响乐让他振奋不已,贝多芬就此成了瓦格纳心中的乐圣。对他一生最具深远影响的是他十六岁时在布商公会音乐厅观看贝多芬的歌剧《费德里奥》(Fidelio),女主人公雷奥诺拉(Leonola)的巾帼形象让他倾倒万分。一种德意志至上的日尔曼理想主义信念,开始在他心灵深处生根。瓦格纳深感日尔曼民族是有弘大抱负和理想的民族,历来却备受欺凌;他怀着强烈的使命感要用自己的音乐唤醒和振兴日尔曼民族。事实证明,瓦格纳这“狂妄”的雄心,他最终确实是实现了。

1831年瓦格纳进入莱比锡大学,并师从音乐家伐恩里希(TheodorWeinlig)学习作曲。伐恩里希后来也是克拉拉·舒曼年轻时候的老师,他对瓦格纳的音乐天赋和才华赞赏有加,不仅免去学费,还帮他发表了第一部钢琴奏鸣曲。翌年瓦格纳创作了有显著贝多芬色彩的C大调交响乐,这部瓦格纳唯一的交响乐曾先后在布拉格和莱比锡公演。

瓦格纳崇拜贝多芬,对他影响最深的也是贝多芬,但他并没有在音乐的形式上死板地跟随贝多芬以交响乐作为主线,这正是他了不起之处。他有更大的雄心和他自己所说的“Wahn”(妄):他要成为音乐上的“贝多芬”,文学上的“莎士比亚”,还要成为哲学上的“叔本华”。

1834年,瓦格纳开始钟情于长他四岁的戏剧演员明娜·普拉纳(ChristineWilhelmine“Minna”Planer,1809~1866)并开始同居。两人有个共同点,都追求享乐,挥金如土,借了债依然挥霍无度;常常是借债还债然后逃债,声名狼藉。两年后他参照莎士比亚的《量罪记》(《MeasureforMeasure》)创作的歌剧《禁爱记》(《DasLiebesverbot》)在德国马格德堡歌剧院上演,却只演出了一场就叫停了,这让他背上了更沉重的债务。为逃债他随明娜去了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并在此与她成婚,婚后生活总是寅吃卯粮。翌年瓦格纳去了拉脱维亚首府里加任歌剧院音乐总监,明娜却因忍受不了困顿离他而去;虽然最终被瓦格纳追回,但此事却为今后三十年不断的争纷埋下了祸根。就在这困难时期,瓦格纳开始酝酿他第一部带有理想色彩、歌颂共和政体的歌剧《黎恩济》(《Rienzi》)。

1839年瓦格纳失业,因债务累累俩人不得不逃离拉脱维亚。动身前他把《黎恩济》的部分总谱寄给了当时已经很有声望的犹太裔德国作曲家梅耶贝尔(GiacomoMeyerbeer,1791~1864)求助。梅耶贝尔比瓦格纳年长二十二岁,属高一辈的作曲家;他对《黎恩济》很赞赏,答应为瓦格纳联系在巴黎演出的机会。为此瓦格纳绕道荷兰和英国前往巴黎。在荷兰渡海前往伦敦途中遇上狂风巨浪,这让瓦格纳获得了创作歌剧《漂泊的荷兰人》的灵感。他在巴黎一待就是三年,历尽艰辛,债台高筑,潦倒不堪;而《黎恩济》却始终未能在巴黎上演。1842年,经梅耶贝尔鼎力相助终于在德国德累斯顿争取到了上演机会,瓦格纳为此踏上了归国之路。

回国途中瓦格纳第一次来到了莱茵河,面对着抚育出贝多芬的这条德意志父亲河,他心潮澎湃,热泪夺眶而出,心中的德意志至上和日耳曼理想主义信念愈加坚定不移。

《黎恩济》在德累斯顿获得巨大成功。紧接着他在巴黎期间创作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DerFriegendeHollander》)也在德累斯顿上演并大获成功。1845年,歌剧《汤豪塞》(《Tannhuser》)在德累斯顿上演再获成功。瓦格纳这次在德累斯顿连续待了六年。这里曾是他的成长之地,也成了他走向辉煌的起点。也正是在这里,他开始了大型音乐剧《尼贝龙根指环》的创作。

瓦格纳的思想和人格有显著的双重特征——他追求享乐,挥霍无度,却也同情和向往革命;他接受了俄国著名的无政府主义革命家巴枯宁和德国革命家里克尔的自由主义和民粹思想。1848年,从巴黎开始的革命浪潮席卷了欧洲,瓦格纳在德累斯顿参与了巴枯宁和里克尔他们领导的五月起义。起义失败,他被列入通缉名单,不得不逃亡,在李斯特的帮助下流亡到了瑞士,开始了长达十二年的流亡生涯。

尽管瓦格纳不能回德国和奥地利,但李斯特还是于1850年在德国魏玛成功指挥了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Lohengrin》)的首演。《罗恩格林》第三幕开始一段优美而庄重的混声四部婚礼合唱后来成了世界著名的婚礼曲,和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婚礼曲一起成为婚礼上最常用的音乐。许多爱乐者往往也是从它开始接触瓦格纳的。

也就在这一年,瓦格纳在苏黎世发表了不少反犹文章,其中一篇《音乐中的犹太因素》把矛头直指许多犹太音乐家,甚至丧失理智地对长辈和恩人梅耶贝尔进行了直接的人身攻击。瓦格纳的以怨报德,并不全是因为梅耶贝尔是犹太人,竟然是因为梅耶贝尔的富有惹起他强烈的嫉妒。瓦格纳的音乐生涯从这时候起走向辉煌,但他的高傲、狂妄、嫉妒和自我膨胀——他自称的“Wahn”也在步步升级。

瓦格纳第一次在巴黎的三年虽然很不成功,却对他毕生的事业至关重要,因为他在巴黎遇到了两位影响其一生的重要人物。其中主要的一位是法国伟大的作曲家柏辽兹(HectorBerlioz,1803~1869)。柏辽兹是法国音乐家中受贝多芬影响最深的作曲家,又是除了贝多芬以外对瓦格纳影响最大的一位作曲家。贝多芬对瓦格纳的影响主要偏重在精神哲理方面和音乐的思想高度上,而柏辽兹的影响则主要是在音乐的形式和技巧上。柏辽兹的《幻想交响乐》让他倾倒,其戏剧交响乐《罗米欧与朱丽叶》则让他体验到了全新的音乐世界,特别是在配器和人声交响乐的概念上,对于瓦格纳后来把歌剧升华到乐剧具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

1839年瓦格纳在巴黎第一次见到柏辽兹,正值柏辽兹的巅峰时期。柏辽兹对比他年轻十岁且默默无闻的瓦格纳是热情的。瓦格纳尊重和欣赏柏辽兹,认为他是不妥协的革新家,正直的艺术家,也是巴黎肮脏的音乐圈子里唯一不媚俗不只为金钱而创作的音乐家。

瓦格纳首访巴黎遇见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就是钢琴家兼作曲家李斯特(FranzLiszt,1811~1885)。相比于柏辽兹的刚正不阿,李斯特就随和而风流,媚俗也重金钱,也善于炒作。但他为人热情,乐于助人。瓦格纳在被通缉逃亡的年月里,得到过李斯特多方面的帮助,他后来成了瓦格纳终身的坚定支持者。当瓦格纳的乐剧作为一种新的潮流风靡欧洲时,柏辽兹的独立人格使得他不想赶潮流,妄论会像李斯特那样积极投入到瓦格纳的“浪漫主义”阵营里去赶时髦。但瓦格纳的一群狂妄的追随者们却把柏辽兹的独立姿态理解成拒绝。好事者们把柏辽兹描绘成“瓦格纳主义”的敌人。这时候的李斯特完全把柏辽兹曾对他的友情抛在了脑后,同时他也成了瓦格纳无端攻击勃拉姆斯的恶劣帮凶。这都是“浪漫主义”惹的祸,谁不接受“主义”,就要受到围攻。

就如同“古典主义”是后人所定义的那样,瓦格纳李斯特们所谓的“浪漫主义”也是他们自己标榜的,其实这更像是一场派别争端,一场由狂热的追随者们起哄而成的闹剧。评论家们常把“浪漫主义集大成者”的桂冠套在瓦格纳的头上;但愚以为瓦格纳真正伟大之处恰恰不在于“浪漫”,而是他的理想情操和他的音乐中那贝多芬式的哲理感和崇高美,是那些振拔心灵的东西;或者如女中音歌唱家梁宁所说,是让她的心灵得到升华的东西。而这些,恰恰和“浪漫主义”无关。

伊索尔德的悲哀

贝多芬和柏辽兹是两位对瓦格纳一生有决定性影响的音乐家,但还有两位人物对他的思想和创作的影响同样举足轻重。

同类推荐
  • 德国公使夫人日记

    德国公使夫人日记

    本书是德国公使夫人伊丽莎白·冯·海靖在中国期间(1896年~1899年)所写的日记节选。本书在德国军事强占胶州湾和戊戌变法的历史大背景下,详细描写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现状。全书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十章,依次介绍了海靖在北京、武昌等地公使生活,和当时社会上各色各样的人物。作者用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隽永的文字,再现了晚清时中国的内忧外患,落后残败的现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 幸存者

    幸存者

    "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他被埋在废墟之下长达76小时。他说他是幸运的,可以活下来,可以用写作抚慰受创的心灵,可是,那些失去健康、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人,忍受着更加巨大的伤痛,更需要我们的关心……于是,他写下了这些文字,为了这段不该忘却的记忆。用血写就的实录以命换来的真情;献给所有地震遇难者与幸存者的宝贵记忆;这是我们共同的追思,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
  • 反对阐释(译文随笔)

    反对阐释(译文随笔)

    《译文随笔:反对阐释》是苏珊·桑塔格最著名的文集之一,是奠定其美国“现有的目光最敏锐的论文家”地位的成名作,评论的锋芒遍及欧美先锋文学、戏剧、电影,集中体现了“新知识分子”“反对阐释”与以“新感受力”重估整个文学、艺术的革命性姿态和实绩。
  •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本书将李渔这两部著作编在一起,据国家图书馆藏康熙翼圣堂本与雍正八年芥子园本、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康熙翼圣堂本,作了认真校勘,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本子,可供研究者使用;对个别难懂的字句,尤其是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等等,校勘者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可作研究生、大学生、文化工作者、艺术工作者、演艺人员以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之良好读物。书末所附(《笠翁对韵》,是训练写诗、填词、作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通俗读物,广泛流传,今天仍有重要参考价值;里面充满丰富的典故和各种文化知识,经过注释,一般读者易于理解。
  • 我和端端

    我和端端

    冰心图书奖、金麻雀图书奖得主,儿童文学作家于德北讲述了一个真实动人的父爱故事。这是一本叫人动情的书。一个年轻父亲与儿子一同成长的真实记录。与众多的亲子书完全不同的是,它没有一点点说教,通篇都溢满了一个字——爱:初为人父的亲情与柔情、责任与担忧、养家糊口柴米油盐之上的爱情与拳拳真情,普通而又热烈,开卷就扑面而来。
热门推荐
  • 花千骨之画骨爱恋

    花千骨之画骨爱恋

    花千骨出生在皇宫里,和自己的姐妹们一起来到了长留,她的姐姐也和她一样爱上了白子画,但,她姐姐的爱,跟不就不及花千骨,威胁不到她们,而霓漫天的心归杀阡陌所有,十方神器再次出现,这会对花千骨和白子画以后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呢。。。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校草:丫头,你只能是我的

    校草:丫头,你只能是我的

    听到她和其他男的在一起,就控制不住自己,恨不得马上走到她眼前,告诉她:除了我,你不能和任何一个男的在一起。他霸道,却只对她一人,他的温柔,却只愿给她一人,从小的青梅与竹马在一起,却不知道爱的种子已经渐渐的在他们的心中开始生根发芽
  • 血月重现:魔族复兴

    血月重现:魔族复兴

    早在古时候,民间就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血月当空,妖魔尽出,孤魂野鬼都汇集起来,增大了阴气,足以杀死一座城池的百姓。然而在五百年前的那次血月,却出现了七界中未曾有过的邪物。他具有人类的躯体,却长着猩红的双眸,尖锐的长牙。但其能够幻化人形。其以人血为食,那年血月,数十座城池被攻破。随后一名高人用生命才将此怪封印住。之后,便再也没有出现血月了。但,真的不再出现?……
  • 泅渡轮回,执此不相负

    泅渡轮回,执此不相负

    他是九重之巅的翎皇,一袭白衣诠释绝代风华,问鼎天下。他是上皇不闻的弃子,一颗赤诚甘愿献出光阴,永世长寂。一纸禅位诏书,他一朝问鼎笑傲山河。登基称帝,帝号翎皇。废祖制,除佞臣。自此神族一统,九重安宁。只因温柔絮语,他甘愿放弃永世自由。踏入夕谷,守护灵石。静修心,止如水。一改夕谷颓然,重现生机。本以为再无交集,阴差阳错下却又惺惺相惜。身世之谜、不伦之恋、轮回之恸……究竟谁尊谁卑,谁弃谁爱?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
  • 慈禧集权的秘密

    慈禧集权的秘密

    《慈禧集权的秘密》讲述的是慈禧一生在皇宫里执掌政治权利的秘密。
  • 神医大小姐:摄政王,专属宠

    神医大小姐:摄政王,专属宠

    穆紫扶,华夏医学世家的继承人,享誉全球的天才药师。一朝重生成天启大陆穆家一个不受人待见的废柴大小姐。当天才药师成为了废柴小姐,那些处心积虑暗算我者,我必百倍奉还。只是…那个谁,不要老往我的被窝钻好伐。某王:“爱妃本王今日甚是疲倦需要王妃爱的滋补。”看着往自己身上爬的某人,穆紫扶无语的翻白眼,表示早已对某人免疫了。(作者改文狂魔,欢迎吐槽!)
  • 微忱

    微忱

    初次见面,她争锋相对,而他却不慌不忙。她避之如猛兽,而他却强加闯入她的生活。他一身仙气,灵力万千,而她却一身煞气,犹如尘埃。他修的是正道,而她练的却是妖术。美丽的东西谁都拒绝不了,她也一样。他就像是一颗糖果,让她一步步沦陷,可奈何仙妖殊途,他们之间终是不能善终…她爱他,似护守昙花,小心翼翼,亦步亦趋。“你我本殊途。”她平淡的说着绝情的话。他爱她,如飞蛾扑火,轰轰烈烈,永不放弃。“可是这三界之事,大多都是殊途同归。”她曾努力过,她曾挣扎过…她有多么绝情,就有多么的痛。无论说着怎样伤人的话,都无法放弃爱他的心意。他曾追求过,他曾放弃过…微忱,我丢掉一切,就是为了空出手来拥抱你。他为她成妖成魔,他为她死而复生。“奂之,我是爱你的,所以无论多久,我都愿意等。”
  • 风会来你也会来

    风会来你也会来

    兮怜自出生起就不招人待见,自打进了娱乐圈之后,更是来了许多麻烦。却无意间招惹上了一位大佬,此后,带给她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说过要给她最好的,他不能让他的小可爱受一点委屈,从此,腹黑大佬的漫漫宠妻路踏上了征途。
  • 藏虎卧龙

    藏虎卧龙

    武侠世界,卧虎藏龙。每个人都隐藏着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