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绿洲是一块资源丰富的宝地,这里不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风力、光电资源,还有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人文资源和光照千秋、光辉闪耀的革命红色资源。《红色哈密》一书就是收集、整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的解放、民族的独立,先后在哈密活动的事迹。
20世纪30年代,中华大地战乱不断,烽火四起。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人民承受着阶级压迫和外国侵略的双重灾难。以解放全国人民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和国民党实行联合,结成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集中力量抵抗日本侵略者;一方面发动大批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到全国各地宣传马列主义思想,号召人民支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和推翻“三座大山”的革命。
此时,新疆的“土皇帝”盛世才为了维持和巩固自己的统治,伪装进步,投机革命,与延安的中国共产党联合,邀请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来新疆工作。于是便有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一大批共产党员来疆任职。他们为新疆的革命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也在天山南北播撒了革命火种。此间,刘西屏、潘同、张东月、祁天民、李涛、申玲六位共产党人在哈密工作六年之久,在各族人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虽然由于盛世才的投机与叛变,包括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在内的大批共产党员惨遭杀害和入狱,但他们的优秀表现,依旧如红色的种子,播撒在瓜乡大地,根植于各族人民心中。
1937年,红军西路军西征失利,四百多名幸存的西路军指战员,在李卓然、李先念的率领下,经过九死一生的奋战与跋涉,最后到达哈密星星峡。党中央为了挽救和保存这批珍贵的革命力量,派陈云、滕代远与时任新疆边防督办的盛世才接洽,率数十辆汽车到星星峡将这批指战员接到迪化(今乌鲁木齐)。西路军指战员虽然只在哈密停留了八天,但他们高昂的士气,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给哈密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44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一兵团二、六两军在解放兰州后,一鼓作气挥师西进,驻军酒泉,准备进军新疆。9月25日、26日,国民党新疆警备总司令陶峙岳、新疆联合政府主席包尔汉顺应历史潮流,顾全大局,为使我四百万各族人民免遭战火涂炭,先后通电宣布和平起义。10月初至年底,二、六两军六万余将士,从空中和陆地挺进新疆。10月13日,解放军二军先头部队到达哈密,哈密获得解放。10月19日,二军在哈密中山堂召开庆祝大会。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先后在会上讲话,宣传我党我军的主张、政策、方针,使哈密各族人民受到了一次大规模的红色教育。
此后,解放军六军十六师进驻哈密。在哈密帮助地方开展减租反霸、民主建政活动。十六师政委关盛志兼任哈密地委书记,先后有四百多名干部调入哈密地、县两级政府,巩固了哈密的红色政权。
1950年春,乌斯满、贾尼木汗联合哈密专员尧乐博斯,纠集一批国民党反动派顽固分子,胁迫大批哈萨克族牧民,发动叛乱。一时间,哈密、巴里坤、伊吾乌云翻滚,狼烟四起,农牧民颠沛流离。十六师遵照新疆军区剿匪总指挥王震的命令,抽调一千六百余将士剿匪。经过一年多、大小百余次战斗,叛匪被消灭。十六师也有三百七十余名将士为之付出了宝贵生命。
在剿匪战斗中,担任指挥的十六师副师长罗少伟壮烈牺牲。他是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牺牲的最高级别指挥官。罗少伟的牺牲,十六师将士和哈密各族人民无不为之悲痛。各族人民也从罗少伟的牺牲中,感受到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忘我牺牲的高尚精神。
1951年3月,十六师四十六团一营二连战士一百余人,在副营长胡青山的带领下,到伊吾开展民主建政工作。早有预谋的原伊吾县县长艾拜都拉,在尧乐博斯的指使下,纠集六百余名匪徒,向二连发动攻势。在敌众我寡、人地生疏、没有给养的危难情况下,胡青山以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率领二连战士与叛匪英勇搏斗,打退敌人无数次进攻,坚守伊吾四十天,谱写了我军孤守县城时间最长的战史。胡青山和二连也因此受到彭德怀副总司令员的表彰与嘉奖。
从20世纪30年代六位共产党人来哈密工作,到新中国成立后十六师、十三师在哈密屯垦戍边,无数的共产党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足迹,开创了业绩。他们的鲜血染红了这片热土;他们的精神感召、教育、鼓舞着各族人民,推动了哈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今天,西路军进疆纪念园、哈密烈士陵园、伊吾烈士陵园,成了广大青少年、各族干部群众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基地和国内外游客旅游观光的红色景点。
人们在瞻仰先烈遗容、缅怀先烈业绩的时刻,深感我们今天的大好形势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深感哈密红色资源的深沉与厚重,从而激励自己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为哈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