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公元前372—约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今山东邹县)人。他是儒家学派中思(子思)孟(孟轲)学派的主要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研究孟轲生平和思想的主要资料。
《孟子》,是孟子的弟子们整理的孟子言论,其间杂有弟子的话语。这也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
除了阐述儒家的“仁”的主张外,还提出了“义”的观念,提出了“性本善”、“养浩然之气”等一系列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命题。此外,它虽仍属语录体,但篇幅都已较长。它论辩犀利,逻辑严密,气势跌宕,文采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诸子散文在当时的长足进步,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场加以激烈抨击。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极大的影响,被尊称为“亚圣”。
原文
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②,芒芒然③归,谓其人④曰:“今日病矣⑤!予⑥助苗长矣!”其子趋⑦而往视之,苗则槁⑧矣。
注释
①闵:通“悯”,忧虑,担心。
②而揠(yà)之者:去把它拔高的人。
③芒芒然:疲劳得昏昏沉沉的样子。
④其人:这里指他家里的人。
⑤病矣:劳累极了。
⑥予:我。
⑦趋:快步走。
⑧槁:音ɡǎo,枯死,干枯。
译文
从前宋国有一个人,因忧虑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太慢,而把它们一棵一棵拔高。他筋疲力尽、昏昏沉沉地回到家里,告诉家里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一下子长高了!”他的儿子急忙跑到田里去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绝妙佳句
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原文
五十步笑百步①
梁惠王②曰:“……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③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④以战喻。填然⑤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⑥而走⑦。或⑧百步⑨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⑩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注释
①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②梁惠王:战国中期魏国的国君,公元前369年至公元前320年在位。魏国国都原在安邑(今山西省夏县),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故又称梁。
③寡人:古代君主自称。
④请:谦敬副词,意思跟现代的“请允许我……”差不多。
⑤填然:象声词,形容鼓声。
⑥曳兵:倒拖着武器。
⑦走:跑。古语“走”相当于现代语的“跑”。
⑧或:不定代词,有的,有的人。
⑨步:古代一步相当于现代的两“步”。
⑩直:副词,只,只不过,只是。
译文
梁惠王说:“……看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那样关心百姓的。可是邻国的百姓不减少,我的百姓不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来做个比方。咚咚地敲起战鼓,双方已经交锋,上阵的人丢掉铠甲拖着兵器就逃跑。有的跑了一百步停下来,有的逃了五十步停下来。如果逃了五十步的嘲笑逃了一百步的,那怎么样呢?”
梁惠王说:“不可以。他们只不过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这同样也是逃跑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知道这个道理,那就不要希望百姓比邻国多了。”
绝妙佳句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原文
三过其门而不入
当尧①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②,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偪③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④治焉。舜使益⑤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⑥,瀹济漯⑦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⑧,而注之江⑨;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注释
①尧:相传我国上古时期的贤明君主。下文提到的“舜”和“禹”,相传也是这一时期的贤明君主。
②畅茂:非常茂盛。
③偪:同“逼”。
④敷:遍。
⑤益:人名,舜的臣子。
⑤九河:指德骇、太史、马颊、覆釜、胡苏、简、絜、钩盘、鬲津这九条河。
⑦瀹(yuè)济漯(tà):疏通济水和漯水。瀹:疏通;济:济水;漯:漯水。
⑧决汝汉,排淮泗:挖掘汝水和汉水,畅通淮水和泗水。决:打开缺口、引导水流;排:排除河道中淤塞之处。汝、汉、淮、泗都是河名。
⑨江:长江。
译文
在尧那个时代,天下还不太平。洪水横流,四处泛滥;草木茂盛,鸟兽大量繁殖,各种粮食都没有什么收成。飞鸟走兽危害人类,它们的踪迹随处可见。尧特别为此而担忧,选择舜出来掌管全面治理的工作。舜任用伯益管理火政,伯益就将山野沼泽等地的草木用烈火焚烧,使各种鸟兽都逃到别处藏起来。禹又疏通了九条河,治理好济水和漯水,使它们流向大海;并挖掘汝水、汉水,使淮水、泗水排水通畅,流入长江。从此,中国才具备了从事农耕养活人民的条件。在那个时候,禹在外治理洪水八年之久,三次路过家门却无暇回去看看,(在这种情况下,)即使禹想耕种庄稼,但做得到吗?
绝妙佳句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