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如异物系小块泥土,可用温开水冲洗外耳道。④对难以取出的异物应及时护送医院,在麻醉情况下取出。
学校老师和家长要教育孩子不要在外耳道内塞东西。
十一、食管异物
食管是食物进入消化道的必由之路。由于进食不慎,将异物误吞入食管,吐出不能又无法咽下,卡在食管内成为食管异物。据有关资料统计,食管异物中骨块占80%~90%。骨块中的鱼骨为最多,占60%。除骨块外,异物以硬币最为常见,约占10%,儿童高达30%左右。成年人也有将假牙吞入食管的。
①一般已通过颈段食道的异物,多能自行进入胃内,并由大便排出,不需要救护。
②如系鱼刺异物,可多次饮食醋以软化鱼刺;如系肉块异物,可用5%番木瓜酶溶液化于10%的酒精内,每15分钟口服1~3毫升,坚持数小时,往往可使肉块溶化。
③病情严重者应送医院由医生用食管镜或手术方法取出食管异物。
十二、直肠异物
吃饭太快或吃饭时精神不集中,如打闹、边吃饭边看电视,很容易将骨头、鱼刺、假牙等随饭咽下。误吞下的这些东西,一般能经消化道随大便排出,如停留在直肠内就叫直肠异物。也有的孩子由于好奇或他人强迫从肛门塞入药瓶、瓶塞等物,也叫直肠异物。
①学生误吞异物,家长不要惊慌失措。如无不良反应,可多吃些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因为纤维素可将异物包绕,不易损伤胃肠,且容易排出。
②肛门异物时,指若可触到小异物,可用食指将异物抠出来。
③如异物不能自行排出,用手指也未取出,或病人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尽快送医院在麻醉下将异物取出,或手术取异物。
十三、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因吃了被细菌污染或含有毒素的食物而引起,以夏季多发。食物中毒的种类和原因很多。大体可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植物性食物中毒和动物性食物中毒3种,其中以细菌性食物中毒最为多见。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是沙门氏菌、葡萄球菌、肉毒杆菌等污染食物引起的。植物性食物中毒如食用发芽的马铃薯、未经去毒或去毒不充分的木薯、榨油后的棉饼、毒蕈(毒蘑菇)、白果等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动物性食物中毒如食用河豚鱼等而引起的中毒。食物中毒常在吃同一来源食物的人群中同时发病。
(一)救护措施
①食物中毒后,患者凡神志清醒者应嘱其大量饮水,然后用手指、压舌板或筷子刺激咽后壁,促其呕吐。也可用硫酸铜等催吐剂催吐。但对有昏迷、惊厥症状和严重心脏病患者禁用催吐。
②应迅速洗胃,以免毒素被吸收。可用温水、1∶2000~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2%碳酸氢钠等洗胃,直至洗出液清而无味为止。
③为减少人体吸收毒素,可给患者服用泻剂;也可在洗胃后灌入硫酸镁或硫酸钠溶液。
④食用腐败肉类引起的中毒,可服藿香正气丸,食毒草中毒者,可服甘草绿豆汤或甘草汤。食河豚鱼中毒者,可用胆矾溶水后催吐。
⑤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内关等穴。
⑥食物中毒严重者,需送医院急救。静脉滴入生理食盐水和5%葡萄糖液2000~3000毫升。如果腹痛严重或食毒蕈中毒时,应皮下注射阿托品05毫升。惊厥患者应肌肉注射苯巴比妥钠01克镇静。虚脱者应肌肉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毫升。呼吸困难者应予氧气吸入和皮下注射尼可刹米1毫升。如患者呼吸麻痹,应进行人工呼吸。
(二)预防
①注意饮食卫生,把住“病从口入”关,尤其是夏季千万不要吃变质、发霉或污染的食物。吃生食要事先洗净消毒;吃熟食应蒸或煮后再吃。
②要注意饮水卫生(保护好水源),不喝生水。注意食品检查、环境卫生,灭蝇、灭鼠、灭蟑螂。
③有关部门应认真进行牲畜宰杀前后的检查。病肉不准进入市场食用。
④禁止学生吃白果,不吃发芽的马铃薯等有毒食物。
⑤农村学生采蕈(蘑菇)时,只能采食吃过已证明无毒的蕈种,不得采食可疑蕈种,以免引起中毒。
十四、煤气中毒
煤气中毒又称一氧化碳中毒。常见的煤气中毒是由冬季煤炉、炭盆取暖而门窗紧闭,或煤炉不安烟囱、烟囱堵塞、漏气、倒风或煤气管(罐)、灶漏气而引起中毒。生产中锻冶、铸造、热处理车间生产所用的可燃气体、煤矿井下等均含有一氧化碳,在通风不畅的情况下,也可引起中毒。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五色、无味气体)吸入人体进入血液后,立即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作用,引起人体组织缺氧而导致中毒。学生煤气中毒多由于冬季烤火取暖而引起。
(一)急救措施
①发现学生煤气中毒,应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处,呼吸新鲜空气。但要注意患者保暖。中毒较轻者,在空气新鲜的地方休息2~3小时,就会好转。
②如患者呼吸停止,应就地进行人工呼吸,有条件时同时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尼克刹米15毫升、山梗茶碱3~6毫升、苯甲酸钠咖啡因2毫升,每两小时交替注射一次。
③针刺涌泉、人中、百会、合谷、足三里穴位。
④患者神志不清、心跳和呼吸微弱者,应及时送医院急救。为纠正患者缺氧状况,应予吸氧,有条件时作氧舱治疗。如患者血压下降,可输液用升压药物。对极重病人,可输血或换血。
(二)预防
①学校教师和家长应对学生进行预防煤气中毒常识的教育。
②冬季取暖一定要用带烟囱的炉子,炭火盆取暖一定要在窗户上安装风斗,保证空气流通。
③要经常检查煤炉烟道、煤气管道、炉灶、阀门有无漏气和堵塞,发现问题应及时修好。
④生产环境应注意通风和排除废气。
第二节学校突发性治安事件的处理
防范和处置突发性治安事件,是学校治安保卫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防范和处置这类事件的关键是严格执行校区安全保卫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预案,事件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预案办法,及时处置,确保师生安全。
一、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
①建立严格的门卫制度,设专职门卫,24小时有人值班。学校保安人员应接受专门培训,增强敬业精神。
②建立并且认真执行学校安全保卫记录制度。
③来人来访必须查验证件,进校填会客单,离去收会客单。
④教室必须配门锁,学生临时异地上课离开教室应关门上锁,底层教室应关好窗,上好搭扣。
⑤学生自行车宜集中停放。学校规模大的,应建自行车停车场,定时开关,由专人看管。
⑥学生进校后一般不得中途离校,确有需要,应由班主任出具出门证明。
⑦学生进校后,不得让陌生人带领出学校。
二、制定处置突发事件工作预案的要求
①明确责任人。对不同类别、不同程度的突发事件均要明确有关部门、岗位和人员的责任,分工负责。
②建立预案工作小组。由分管校长负责,吸收办公室、保卫部门和后勤部门、政工部门负责人参加。
③定期研究并更新预案内容。校长作为学校治安保卫工作第一责任人,应定期召集预案工作小组成员,结合社会治安形势,分析研究本校治安工作特点,将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纳入预案内容。
三、突发事件处置方法
①若来人来访不履行登记手续,强行闯入进,门卫应力加阻止,不得放行。
②若来人已强行闯入校内,门卫追赶不及,应即电话通知有关部门领导,及时将闯入者查清逐出。
③校内发现不良分子袭扰、行凶、行窃、斗殴,先应制止、制服,为防不测,同时可拨打“110”报警。
④为防不良分子逃逸,在制止、制服其之前,应关闭校门。
⑤事件发生后如造成人员伤亡,应立即采取救治措施,妥善处理善后工作。
⑥发生群体性事件时,保卫人员应先行制止,了解情况,解散聚集人员,做好疏导工作,防止矛盾激化,并将情况报告领导,展开调查并及时处理。
⑦发生治安灾害事故或案事件后造成有人员伤害时,应立即采取救治措施,妥善处理,并保护好现场。协同上级有关部门侦破案事件。
四、重点要害部位的安全防范
为加强学校特别是高校重点要害部位的管理,落实安全责任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应制订重点要害部门、位置的安全防范工作管理规定,内容如下:①重点要害部门、位置的保卫工作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
重点要害部门、位置的归属单位必须与学校综合治理委员会签订责任书,并自觉履行有关规定。
②重点要害部门、位置是指对学校的安全起决定性作用和有重要影响的部门、位置,主要包括以下部门和区域位置:为重大政治性活动服务的部门、位置;关系到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和校内闭路电视、广播、通讯的部门、位置;重点建设项目、重点科研部门和重要仓库;掌握重要秘密和文件的部门;
存储贵重机器、仪器、资料和珍贵文物的部门、位置;对外有账户的财务部门或直接对校财务负责的财会人员办公室;配备有贵重音像设备、电教设备;计算机相对集中的办公室和计算机机房或贵重办公设备较多的部门、位置;存放各种考试试卷和其他严防泄密文件的库房;其他存放有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品和贵重物品的部门、位置。
③重点要害部门、位置的确定:
凡属上述所列部门、位置归属部门的负责人,要主动向保卫处(科)讲明具体情况,并填写《重点要害部门、位置审定书》,经保卫处(科)负责人提出意见,报校综合治理委员会审定,并向公安机关备案。
④重点要害部门、位置的安全防范措施:
重点要害部门、位置的工作应由政治可靠、作风正派、工作负责、责任心强的人员承担。对不合适在重点要害部门、位置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调离。
重点要害部门、位置的安全防范措施要完备,具有防火、防盗、防爆、防抢劫、防恶性事故等作用。
重点要害部门、位置要视情况安装技术防范措施或安排值班人员值班,并将值班人员名单及有关情况、联系电话报保卫处备案。
⑤重点要害部门、位置的安全职责:
各重点要害部门、位置要结合具体情况建立岗位安全责任制。
归属部门的负责人必须经常进行安全自查,并配合公安机关、保卫处进行安全检查。
重点要害部门、位置的情况发生变化时要及时完善相应安全措施,并将有关情况通知保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