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物进眼后,立即有强烈的异物感,疼痛、流泪、眼睑痉挛不能睁眼。如为飞扬性异物,一般泪水可以将其冲洗出来。飞溅性异物进眼,应立即去医院处理。
(3)防治方法
到粉尘多的环境中应戴防尘眼镜。眼睛进了异物后,必须在良好的照明条件下,仔细寻找,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将异物取出。角膜损伤一般在24小时内可自己修复。如果损伤面积大,或异物人眼时间超过6小时,并且合并角膜周围感染者,在异物取出后应涂抗菌素眼膏包盖患眼1天,并应用抗感染药。
5.眼外伤
(1)青少年常见的眼外伤类型
①钝器伤致伤物有足球、羽毛球、篮球、他人肘部、球拍、雪球等。
②锐器伤致伤物有镜片、手指甲、笔尖、树枝等。
③化学伤如浓硫酸、石灰水、癣药水、医用消毒水及各种化学试剂等。
④物理伤有电焊弧光、高温油、高温铁屑等。例如:一位男学生下面条时,先烧油后放水,突然双眼及面部被高温油烫伤,眼前一片茫然。以后眼前部组织变性、坏死、脱落一层。
(2)伤后自救要点
当眼部不幸受到各种伤害后,要沉着冷静,应做到:①不可用手盲目揉眼。如果是锐器划伤划破眼球壁,伤者有流“热泪”的感觉,这表明有眼内组织脱出,揉眼易造成眼内组织全部脱出。眼球遭受钝器伤后,常睁不开眼或睁眼后眼前一片“红色海洋”,这表明眼内组织挫伤出血,揉眼会加重这种出血。
②眼内溅入化学药品或高温油,应争分夺秒就近用干净水冲洗双眼。方法是将面部浸入水池或面盆中,睁眼摆动头部,并换水2~3次。
③缓冲剂冲洗。如果溅入眼内化学药物性质明确,可用缓冲剂冲洗。眼内进入强碱用3%硼酸液冲洗;眼内进入强酸用3%小苏打液冲洗。如果受伤现场事先未备或顺手拿不到上述缓冲液,用中性的水冲洗,即方便又及时,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④去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3)预防工作学习中要重视对眼的保护。
①一般近视度数较高的学生,不宜做各种球类剧烈运动。例如:有的学生踢足球时,面部出汗,眼镜下滑戴不稳,摘下眼镜上场又踢不上球,可当球射到眼前时却因躲闪不及,以致造成眼球挫伤出血、视网膜剥离等。
②做化学试验时,应严格按操作规程办事,接触强酸、强碱或有毒、刺激性气体时,应戴防护眼镜。
③学生在课间活动中,不应手持刀、剪、树枝等锐器在他人面部晃动,以免伤眼。
④冬天打雪仗时,雪球不应扔向他人面部。
第二节运动伤害的防范与保护
一、常见急救药品的使用
①红汞:消毒防腐作用较弱,对组织刺激性较小,常用于皮肤擦伤。红汞不能与碘酒合用(因产生有毒的碘化汞)。
②碘酒:消毒作用强,对组织刺激性很大。常用于未破的疖、虫咬伤以及皮肤消毒。不宜直接涂于伤口。
③龙胆紫(紫药水):消毒作用较强,对组织无刺激,无毒。常用于皮肤、黏膜损伤,口腔溃疡。不宜用于面部擦伤(因色素沉着影响美容)。此外,龙胆紫收敛作用较强,涂后伤口结痂快,故不宜用于关节部位。
④酒精:消毒用的酒精浓度为70%~75%。用于伤口四周消毒,不宜涂伤口。浓度为50%的酒精可用于酒精浴(退烧)。
⑤松节油:局部涂擦。对拉伤、扭伤、挫伤等有止痛和加强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⑥氨水:有兴奋作用。常用于昏迷急救。
⑦眼药水:可用于对眼内异物(灰、砂、小飞虫)冲洗、消炎。
⑧镇痛药(如去痛片):运动性伤病、局部剧烈疼痛、头痛、痛经等均可使用。
⑨解痉药(如阿托品):宜用于胃肠痉挛引起的腹痛、呕吐等。
二、常见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
(一)软组织损伤的急救处理
1.擦伤
外伤中最常见的一种,属皮肤表面受伤。小面积擦伤可用2%的红汞或1%~2%的龙胆紫涂抹,勿包扎,采用暴露疗法。但关节处擦伤,最好用抗菌素软膏涂敷包扎。大面积擦伤污染较重者,可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再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包扎。
2.裂伤、刺伤与切伤
运动中头面部裂伤最多,如篮球运动中被对方肘部碰撞引起的眉际裂伤。田径运动中钉鞋踩伤、标枪刺伤,滑冰中发生的裂伤、刺伤等。这些伤均有裂口。轻者可先用碘酒、酒精将伤口周围的皮肤消毒,然后在伤口上撒上消炎药(粉剂最好)或止血药,用消毒纱布覆盖,加压包扎即可。小的裂口消毒后,可用蝶形粘膏粘合。裂口较长且污染较重者,应由医生作清创术后缝合并预防感染,预防破伤风。
3.挫伤
常见挫伤部位为大、小腿前部,头,腹,手指挫伤等。下肢挫伤发生后,一般采用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肢;手及臂的挫伤,可用悬臂带挂起休息;腹部挫伤应注意观察有无肝、脾等内脏破裂(即有无面色苍白、腹痛加剧、血压持续下降等);头部挫伤应观察有无脑震荡;大腿挫伤是否合并股四头肌断裂,若发生断裂则应由医生手术缝合;胸部挫伤应观察有无肋骨断裂,若有则用3~4寸宽的粘膏作固定休息。方法是:在患者深呼气末未粘膏的一端贴于胸骨处,另一端拉紧贴于背部的突棘处,将断裂的肋骨固定其中。
4.拉伤
一般拉伤在24小时内应冷敷、加压包扎、抬高伤处,在24小时后可热敷、按摩、理疗等。若肌肉、韧带完全断裂则应送医院手术缝合。
(二)出血急救处理
1.出血的种类和鉴别
血液从破损的血管流出称出血。若血液从破损的血管流向体外称外出血;若流向组织(皮下组织、肌肉组织等)、体腔(胸腔、腹腔、颅腔、盆腔、关节腔)、管腔(胃肠道、呼吸道)称内出血。内出血不易发现,危险性很大。出血还可按损伤的血管种类不同而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三种。可根据其特征加以鉴别。
表4-2出血的鉴别
鉴别指标动脉出血静脉出血毛细血管出血
出血颜色鲜红暗红鲜红
出血特点间歇、喷射状持续、缓慢点滴渗出
血流方向近心端出血远心端出血局部出血
2.常用止血方法及常用压迫止血点
①直接压迫法:用手直接用力压迫伤口止血。
②高扬法:将受伤出血部位高举过心脏(大出血禁止使用)。普通的出血用“直接压迫+高扬法”可以止血。
③间接指压止血法:适用于动脉出血止血。即用手压迫止血点,截止动脉血液流动,大致可以止血。
动脉压迫点——用拇指在同侧耳屏前方摸到颞浅动脉搏动后,将该动脉压在颞骨上。适用于同侧额部、颞部出血的止血。
锁骨下动脉压迫点——将伤员的头转向健侧,在锁骨上窝内1/3处摸到动脉后,用拇指指腹将其压在第一肋骨上。此法适用于同侧肩部及上肢出血的止血。
肱动脉压迫点——将伤臂稍外展、外旋,在上臂中部将肱动脉压在肱骨上。此法适用于同侧前臂和手部出血的止血。
股动脉压迫点——仰卧、伤侧大腿稍外展、外旋。在腹股沟中点稍下方摸到搏动后,用双手拇指重叠将股动脉压在耻骨上。此法适用于同侧大腿、小腿出血的止血。
止血图
④止血带法:上述方法若不能止血时,可加上止血带止血(适用于四肢大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是:先将患肢抬高,然后将止血带扎在出血部位的近端、稍紧,使用皮管止血带时不能直接扎在皮肤上,应加垫,并标明扎止血带的时间。上肢每隔半小时,下肢每隔一小时放松一次,以免肢体出血坏死。
⑤填充法:用消毒纱布垫填充伤口压迫止血。常用于鼻出血或不能上止血带的部位。
⑥加垫屈肢法:用于前臂、手和小腿、足的出血。方法是将棉垫放置肘窝或舆腘窝,把肘关节或膝关节尽量屈曲起来,再用绷带作“8”字形包扎好。各种止血法小结见表4-3。
表4-3各种止血法
毛细血管出血动脉出血静脉出血
任何地方的毛细血管出血,均可垫上纱布直接压迫止血。流鼻血时,可用脱脂棉填塞鼻孔不动。
直接压迫+高扬患部,如不能止血,可压迫止血点,还不能止血时,应使用止血带。
将患部高抬,使高于心脏,垫上纱布,用直接压迫法止血。
3.鼻出血的简易处理
鼻孔少量出血,往往会自行停止,如大量出血,则应采取以下措施:①急救体位:患者取半坐姿势,头向前倾勿后仰。
②堵塞加冷敷:用干净棉花堵塞出血鼻孔,然后将冷水浸湿毛巾置鼻梁、额部或颈后部,使鼻内血管收缩(若同时将脚浸泡于热水中,使下肢血管扩张,效果更好)。
③血余炭止血:取干净头发烧灰研末未制成血余炭。将一部分灰末未小管子缓缓吹入鼻孔,一部分以白开水立即冲服。
④人乳:直接由奶头喷入鼻孔亦可止鼻出血。
(三)骨折的急救
凡骨或骨小梁的连续性发生断裂则统称骨折。运动中多见闭合性骨折(即骨折处皮肤完整、骨断端与外界不相通);此外,还有开放性骨折。
骨折时常伴有以下症状:伤员偶尔可以听到骨折响声;疼痛剧烈,严重者可发生休克;局部肿胀和皮下淤血(有伤口处伴外出血);骨失去其支持和杠杆作用;由于骨折处肌肉痉挛造成肌体畸形(如变短、成角、旋转畸形)。
骨折时现场急救采用临时固定。即用夹板、绷带或三角巾将折断的部位固定,包扎起来。使受伤部位不再活动。若无现成夹板,可就地取材(如跨栏板、木棒、树枝、报纸折叠成厚纸条),或将伤肢固定在躯干或近侧肢体上。在采用临时固定时应注意下列事项:①在固定前先查看伤员有无生命危险,若有应先抢救。
②固定前不可无故移动伤肢,为了暴露伤口而又不造成患者痛苦,可剪破衣裤。大小腿和脊柱骨折应就地固定。
③暴露在外的骨折断端,未经处理者不应回纳伤口内,而应敷上清洁布料,临时包扎固定后急送医院。
④夹板的长度和宽度要适宜,要使骨折处的上、下关节都能被固定。夹板与皮肤之间应垫上棉花、纱布、衣服等软物。
⑤固定的松紧度要合适,指、趾间应暴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各部位骨折的临时固定法见下页
(四)关节脱位的急救
在外力作用下,相邻两骨之间失去了正常的连接关系称为关节脱位。脱位后关节明显变形,剧烈疼痛,局部失去活动能力。以肩、肘关节最易脱位。处理时,一般不要盲目复位,可先用三角巾临时固定,然后转院复位。
(五)脑震荡的急救
发生脑震荡后,立刻出现昏迷,昏迷时间由数秒钟至数分钟不等。清醒后多有逆行性健忘症(即忘却受伤时的情景,甚至连伤前一段时间的往事也不能回忆出来)。伴有头昏、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有上述症状即可初步判断为脑震荡。
急救时,必须让伤者平卧、安静,切不可坐起或站立。昏迷者可掐、刺人中穴或嗅氨水;若呼吸暂停者,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吸氧;当发现伤者七窍出血、剧烈呕吐、昏迷时间超过5分钟或清醒后又出现第二次昏迷时,则表明伤情危重,可能有重度颅脑损伤,应立即送医院抢救。严禁冲洗、填塞出血的耳、鼻等部位(慎防细菌侵入脑部以及颅内压增高)。
(六)休克的急救
1.运动中引起休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