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滋扰作案的动因大都是为了追求刺激、寻找乐趣,并不一定以损害特定个人为目的,也不以取得某种物质利益为满足。这是滋扰案件区别于其他案件的显著特点之一。由于此种案件的作案人多数是青少年,而且作案事实是在变态心理和江湖义气或封建主义的英雄观等错误乃至反动思想情绪支配下造成的,其表现往往狂妄自大、称王称霸、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想侮辱就侮辱,无论在什么场合,想砸就砸、想闹就闹而无所顾忌,其行为实质是对校园和社会公共秩序的一种藐视,其行为锋芒所向是整个社会,而并非特定的人和物。
③滋扰事件多发生在人员聚集的公共复杂场所,一般情况均以公开方式实施。对于这一特点,应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从进行滋扰活动的个体或群体来说,希望在人员集聚、成分复杂、频繁活动、高度陌生性的场所实施作案;另一方面,公共复杂场所也适宜滋扰活动实施。所以,便形成了滋扰事件的作案分子对复杂场所的选择性和依赖性的特点。同时,由于作案分子均是公开作案,反映了滋扰案件的嚣张性。
④滋扰事件社会影响较大。在滋扰案件发生后,若不及时查处或查处不力的话,常常会使学校面临严峻的治安形势,师生员工尤其是学生担惊受怕、提心吊胆、没有安全感,从而影响学习的积极性、破坏安定的生活环境,并直接影响到学校培养人才这一根本任务的完成。
⑤滋扰事件具有严重的腐蚀和传染作用。流氓滋扰是一种性质恶劣的案件,不但对校园治安有很大影响,而且其腐蚀和传染作用也很严重。耳闻目睹作案过程的人员中有一些思想意志薄弱的学生,很容易受其腐蚀熏染并且羡慕、仿效而走上流氓滋扰的道路。因此,对此类案件,必须及时而认真地加以查处。
⑥滋扰事件具有形式和内容多样化的特点。滋扰事件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诸如寻衅滋事、结伙斗殴、侮辱女性和其他流氓活动等。它们在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下又有各自不同的内容。如在侮辱女生的事件中,常包含着追逐女生、调戏女生、猥亵女生、剪割发辫等恶劣行为。
(三)如何对待外部滋扰
寻衅滋事是典型的流氓活动。在校园内故意起哄、强要强夺、无理取闹、追逐女学生或女教师等流氓行为,不仅直接危害师生员工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且还会破坏整个校园的正常秩序。对此,除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的公安机关等组织力量防范和打击外,师生遇有流氓滋事,都有义务进行抵制和制止。只要有人挺身而出,发动周围的师生共同制止,流氓即使人多势众也不能不有所收敛。一般情况下,在校园内遇有流氓滋事,一方面要敢于出面制止或将流氓分子扭送有关部门,或及时向学校保卫部门报案,或打“110”电话报警,以便及时抓获犯罪嫌疑人、予以惩办;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修养,冷静处置,不因小事而招惹是非。学生是校园的主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维护校园正常秩序,积极慎重地同外部滋扰这一丑恶现象作斗争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具体地说,学生在遇到流氓滋事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①提高警惕,做好准备,正确看待,慎重处置。面对违法青少年挑起的流氓滋扰,千万不要惊慌而要正确对待。要问清缘由、弄清是非,既不畏惧退缩、避而远之,也不随便动手、一味蛮干,而应晓之以理、以礼待人、妥善处置。
②充分依靠组织和集体的力量,积极干预和制止违法犯罪行为。如发现流氓滋扰事件,要及时向老师或学校有关部门报告,一旦出现公开侮辱、殴打自己的同学等类恶性事件,要敢于见义勇为、挺身而出,积极地加以揭露和制止。要注意团结和发动周围的群众,以对滋事者形成压力,迫使其终止违法犯罪行为。那些成群结伙、凶狠残忍的滋事者,总想趁乱一哄而上、为非作歹,只有依靠组织、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有效地制止其违法行为。一旦对滋事者形成群起而攻之的局面,几个滋事者是不足为惧的,是完全能够被制服的。
③注意策略,讲究效果,避免纠缠,防止事态扩大。在许多场合,滋事者显得愚昧而盲目、固执而无赖,有时仅有挑逗性的言语和动作,叫人可气可恼而又抓不到有效证据。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冷静,注意讲究策略和方法,一方面及时报告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另一方面采取正面对其劝告的方法,注意避免纠缠,目的就是避免事态扩大和免得把自己与无赖之徒置于等同地位。
④自觉运用法律武器保护他人和保护自己。面对流氓滋扰事件,既要坚持以说理为主、不轻易动手,同时又要注意留心观察、掌握证据。比如,有哪些人在场,谁先动手、持何凶器,滋事者有哪些重要特征,案件大致的经过是怎样的,现场状况如何,滋事者使用何种器械、有何证据,毁坏的衣物和设施是什么,地面留有什么痕迹,等等。这些证据,对查处流氓滋事者是很有帮助的。
八、防范其他伤害的方法
(一)预防爆炸
爆炸,是指物质在一定外界因素的激发下,瞬间产生激烈的体积变化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和气体的一种现象。爆炸事故,是实验、科研活动中最常见的事故之一,极易造成人身伤亡,因而它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灾害事故。
爆炸事故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一是物理爆炸,如因内部压力过高压力容器破裂而发生的爆炸;二是化学爆炸,如氧化剂与可燃剂接触或雷管、炸药一类化学物品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爆炸;三是物理化学爆炸,如在化工生产或化学实验中,因技术条件控制不好容器中物料膨胀加速或温度上升,导致压力过大、超过容器强度极限而发生的爆炸。
青少年学生为了防止爆炸伤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在思想上对于爆炸事故的性质、危害应当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引起高度的警觉。
②加强对化学物品的保管、使用和储存的管理,做好实验设备特别是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
③参加实验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操作步骤,在教师或实验人员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实验。
④在与爆炸物品接触时,要做到“七防”:防止可燃气体粉尘与空气混合,防止明火,防止摩擦和撞击,防止电火花,防止静电放电,防止雷击,防止化学反应。
(二)防运动损伤
生命在于运动。青少年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对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学生的发育尚未健全,骨骼、内脏等都比较稚嫩,在参加运动时如果稍有不慎,不仅起不到健身作用,相反还会损伤身体,甚至造成残疾,或者危及生命而导致终身遗憾。
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应当贯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合理安排、全面发展的原则。为了预防运动损伤,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做好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可以使人体有准备地从安静状态逐步过渡到运动状态,使全身各组织器官做好充分准备以投入运动,从而保证运动时的高效率。另外,准备活动还可提高全身物质代谢水平,加强肌肉韧带的柔韧性、弹性和肌肉的粘滞性,从而减少运动性外伤。准备活动的内容、时间和活动量的确定,要因时、因地、因人、因需要而决定。
②做好运动后的整理活动。整理活动的主要作用,在于使人体从激烈运动状态恢复到安静状态。在日常体育运动中,如果参加一场比赛或剧烈运动后马上停下来,经常会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现象,有时还会一时失去知觉(暂时性休克)。
③运动后不要喝大量的白开水,更不应暴食冷饮而需要多喝盐开水。这是因为,一方面,在运动时为保证脑和肌肉的血液供应,胃肠道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其吸收能力降低而使水分积聚在胃中,使人感到上腹部饱胀而不适;另一方面,运动结束后心脏需要得到较好休息,如果大量饮水容易增加心脏的负担。此外,运动结束后也不能吃冷饮,这是因为,运动时胃中基本排空了,大量冷饮进入胃里必然会刺激胃粘膜而引起胃痛,致使胃肠功能紊乱而产生腹痛、腹泻等,从而造成身体伤害。
④在体育运动中,时常会发生关节扭伤。如果扭伤部位不青不肿,说明是轻伤,只需休息一会儿用手揉揉即可。如果肿胀很厉害,说明扭伤很重,就应立即用冷水毛巾包起来或用凉水浸泡伤处,使局部温度下降和受伤部位的血管收缩,以起到止血和减轻肿胀作用。经过上述简单处理后,应当立即到学校医务室或医院进行诊治。如果发生骨裂、骨折或韧带撕裂等,应当立即送医院诊治,切不可自行处理,以免造成严重后果。
⑤患有疾病或身体不适的同学,千万不可参加紧张剧烈的体育活动,以免对身体造成伤害。月经期的女同学可以做一些强度比较低的轻松活动,但一定要避免进行大幅度或震动大的跑跳活动,也不应进行增加腹压的力量性训练,以免造成经期流血过多或子宫位置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