⑤对自己的水性要有自知之明,下水后不能逞能,不要贸然跳水和潜泳,更不能互相打闹,以免喝水溺水。不要在急流和漩涡处游泳,更不要酒后游泳。
⑥在游泳中,如果突然觉得身体不舒服,如眩晕、恶心、心慌、气短等,要立即上岸休息或者呼救。如离岸较远,可仰泳,浅呼深吸,以保存体力;如体力实在不支,要尽快伸手呼救;水草缠身时,应像脱手套或脱袜子那样,试着摆脱,不要胡乱摆动四肢,以免水草越缠越紧。摆脱水草后,要轻缓踢腿而游,离开水草丛生之处⑦在游泳中,若小腿或脚部抽筋,千万不要惊慌,一边呼叫同伴救助,一边停止游动,仰面浮在水上,拉伸抽筋肌肉,或用力按摩、拉扯抽筋部位,舒缓后,应换个泳式游回岸边休息;。
⑧在游泳中遇到溺水事故时,现场急救刻不容缓,心肺复苏最为重要。将溺水者救上岸后,要立即清除口腔、鼻咽腔的呕吐物和泥沙等杂物,保持呼吸通畅;应将其舌头拉出,以免后翻堵塞呼吸道;将溺水者的腹部垫高,使胸及头部下垂,或抱其双腿将腹部放在急救者肩部,做走动或跳动“倒水”动作。恢复溺水者呼吸是急救成败的关键,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可采取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方式,在急救的同时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
游泳尽管存在一定危险,但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掌握了游泳时应注意的安全知识,就会在水里“胜似闲庭信步”了!
五、病菌污染的自我防范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的手每天要接触许许多多的物品。这些物品中,有些本身就是比较脏的,如泥土、农具、蔬菜、蛋类、水果等;有些则因为是公用品,被人们频繁地触摸、抓握,由其中的病人和带菌者传播上了病菌。
从事体力劳动以及其他工作之后,人们一般还注意洗手;但对接触公用品之后会造成手的严重污染,却往往认识不够,其实公用品受到的病菌等的污染相当严重,尤其值得提出的有:公共厕所门的把手、医院门的把手、公共汽车的扶手、公用自来水龙头、电话机、扑克牌,图书馆借阅率较高的书籍、报刊,流通使用的钞票等等。它们上面都带有大量的病菌。
另外,大便后用纸时,即使是折叠成5~8层,也会有不少细菌透过,沾附到手指上;在打喷嚏、擤鼻涕时,即使使用手帕或手纸,鼻腔分泌物的微滴也会沾落到手上,而这些微滴带有成千上万的细菌和病菌,当患有感冒、鼻炎时,对手的污染更严重。
据化验,一克指甲垢里,藏有约38亿个细菌和大量寄生虫卵。从手上能查到的病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变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病毒有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少儿麻痹病毒等,虫卵有蛔虫卵、蛲虫卵等,另外还有各种霉菌。
青少年学生好奇心强,爱乱摸乱动,喜欢戏耍玩闹,手上的细菌数量就更多了。
了解了手污染的严重程度,那么通过洗手来保持手的卫生的重要性就不言自明了。但是,洗手的方式如果不正确,根本起不到消除病菌的作用。例如,几个人或更多的人用一盆水洗手,则不仅不能清除病菌,反而使污染更加严重;有的学生在洗手时仅仅把手伸到盆里蘸一蘸,这也是不可取的。
实验表明,用普通的一盆水洗手,仅可清除10%左右的细菌;如果先用肥皂认真地把手搓洗一遍,再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可清除76%的细菌;如果洗完手后再用03%的漂白粉溶液泡洗3分钟,则手上大部分细菌都可被杀灭了。当然,平时只要认真用肥皂搓洗就可以了。护理完传染病人,或收拾完传染病人的用品,就应该用消毒药液泡洗。
手洗净后,要用干净手巾擦干,否则刚洗净的手又会重新沾染上细菌。毛巾要常洗常晒,保持洁净。另外,要注意勤剪指甲,以免指甲内藏污纳垢。
干净的皮肤能分泌一些杀菌物质,如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都对细菌有一定的杀灭作用。但是,脏皮肤就会影响这些物质的分泌,大大降低杀菌功能。据化验,细菌在干净的手上,经过10~20分钟可减少85%;而在脏手上,经过20分钟,95%以上还活着,所以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洁卫生,对灭菌防病有重要意义。下列情况下要特别注意洗手:做完作业之后,玩耍之后,看病之后,乘车之后,打电话之后,外出回家之后,大便之后,进食之前。
六、毒蛇咬伤后的自我救护
夏季的时候,在农村蛇的活动比较频繁,而很多青少年学生(特别是男同学)则喜欢到山上、池塘边游玩避暑,这就很容易被蛇咬伤。被无毒蛇咬伤对人体危害不大,但是如果被毒蛇咬伤轻的会引起中毒,重的甚至造成死亡。因此,青年学生应该掌握最基本的预防毒蛇咬伤的知识。如清除房前屋后的杂草,搞好环境卫生,使毒蛇无藏身之地,鼠是毒蛇的食物来源,消灭老鼠也有利于预防毒蛇咬伤。夜间走路带手电,或边走边用棍棒敲打把毒蛇惊走。随身携带药片,以便被毒蛇咬伤后,及时应用。由于各种毒蛇活动时间有所不同,蝮蛇、五步蛇、竹叶青,白天晚上都有活动,而闷热天则出来活动较多;五步蛇喜欢下雨时出来活动,掌握了蛇的这些活动,并加以注意,就可以避免毒蛇咬伤。
当蛇咬伤后,可根据咬伤的牙痕和全身反应来判断是毒蛇还是无毒蛇。凡毒蛇咬伤,有两个毒牙留下的特殊大的牙痕;无毒蛇咬伤则没有。毒蛇咬伤发病急,局部疼痛明显,伤口麻木或出血不止,迅速肿胀并向上发展,有头昏、眼花、出汗、寒战、胸闷等全身反应;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而无毒蛇咬伤,只是咬伤处刺痛,一般无全身不适。
如果一时弄不清毒蛇还是无毒蛇咬伤,必须按毒蛇咬伤处理。毒蛇咬伤后,应采取以下急救措施:①用手帕、布条、绳子紧扎在伤口的上端,阻断血流,紧扎的时间越早越好,每半小时放松2分钟,然后再扎紧,以防肢体坏死。
②伤肢放低,用大量清水、肥皂水冲洗伤口,如有毒牙应拔除,也可用高锰酸钾溶液、双氧水冲洗。
③伤口干燥可用三棱针刺,放出毒液;或用拔火罐吸出毒液,内服蛇药“6912”首次用冷开水冲服半包,以后每天三次,每次冲服1/4~1/6包,以消肿为止,服南通蛇药,首次20片,以后每隔6小时服10片,用酒或温开水调服,直到症状消失为止。还可把蛇药调成糊状,外敷伤口周围。
④必要时,请医生或送医院治疗
此外,青少年学生如果上山旅游,除防毒蛇咬外,还要防野蜂蛰、防山蚂蟥叮。
①防毒蛇咬。华东地区的毒蛇有蝮蛇、竹叶青、五步蛇等,大都藏身于石隙草丛之间。如果人在杂树、草丛中穿行,要手拿棍子边敲打前面的杂草边行进,蛇听见声音和受到触击,一般即会逃离。山中石间常生奇花异草,青少年学生切勿盲目采摘。
②防野蜂蛰。野蜂或结窝于树上,或做窝在地面的枯枝腐叶之中,如碰上蜂窝,窝内的野蜂会倾巢涌出,对人发动攻击。这时,附近的人千万不能逃跑,而要立即卧倒在地,不能动弹。待野蜂找不到目标而飞走时,方能动身。
③防山蚂蟥叮。山蚂蟥灰褐色,长一厘米左右,晨露水未干时活动,喜潮湿,所以雨后或早晨特别猖獗。山蚂蟥活动十分灵活,常爬于草尖,在人走过的一瞬间,便沾于脚下。在毫无感觉的情况下,吸取人的血液。因此,在雨后或早晨走山路时应尽量避开草,如不能避免时须在行程中经常检查,发现有山蚂蟥爬上应及时捉除。
七、体育活动时的自我保护
体育是促使我们青少年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加体育活动。除了体育课堂,我们也应经常从事课余体育活动。常见的形式有:个人活动、锻炼小组或运动队的集体锻炼的活动,另外,还包括自行组织的体育比赛和以恢复健康、增加体质为目标的医疗体育活动。在这些场合,大多靠自行掌握,如果缺乏必要的安全常识,弄不好会发生损伤事故。为此,必须注意如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把好体检关在从事体育活动之前体检的作用是:
①了解健康状况,以确定参加与否;
②确定或限制参加的体育活动范围;
③根据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④结合身体状况的实际、正确选择锻炼的方式、方法;⑤根据身体状况的变化,调整运动内容、强度和重点。必须说明的是,鉴于各校条件,目前很难做到经常性的全面体检。但是,每学期(或学年)的常规体检和部分活动剧烈项目(长跑、游泳)的重点检查,各校一般都开展了。我们每个学生应该记住反映自己身体状况的各主要参数,自觉参加每一次体检。
(二)提高预防运动损伤的自觉性
在体育活动中,既要果敢顽强,又要细心谨慎。要克服“运动损伤不可避免”、“小伤无害”的麻痹思想,克服“锦标主义”、故意伤人的错误倾向的出现。
(三)正确掌握和了解运动项目的技术要求
运动前熟悉运动项目的技术要求,了解易发生损伤的技术与部位,事先做好准备,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做好准备活动
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严禁不做准备活动就参加锻炼和比赛。准备活动的内容和量度根据要进行活动的性质、个人身体状况、气象条件而定。准备活动结束与正式运动间隔时间以1~4分钟为宜。一般做到身体发热,微微出汗即可。冬天准备活动量应适当加大。
(五)加强运动中的保护
运动中适当的保护可加强训练者的信心,避免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①练习者要学会自我保护;②练习危险动作要有教练或有经验的保护者进行保护;③在个人单项有身体接触的比赛中,不与各方面条件有极大悬殊的对手进行比赛;④对自身的易伤和较弱的部位要格外小心,加强保护;⑤器械、场地和着装的选择;不使用损坏的器械进行锻炼;在场地条件太差的地方锻炼时要格外谨慎;不要穿不合适的服装(包括鞋)参加活动。
第三节面对社会不良侵害时的自我保护
一、学校诈骗案件的自我防范
诈骗罪(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它一般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的气氛下进行的,受害者往往会上当。
学生因为涉世不深,容易轻信他人,所以常常会受到诈骗分子的欺骗而受到损失。提防和惩治诈骗分子,除需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和法治以外,更主要的还是学生自身的谨慎防范,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以防止上当受骗。
(一)校内诈骗作案的主要手段①真实身份,虚假合同——利用假合同或无效合同诈骗的案件,近几年有所增加。一些骗子利用学生经验少、法律意识差、急于赚钱补贴生活的心理,常以公司名义、真实的身份让学生为其推销产品,事后却不兑现诺言和酬金而使学生上当受骗。对于类似的案件,由于事先没有完备的合同手续,处理起来比较困难,往往时间拖得很长,花费了许多精力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
②投其所好,引诱上钩——一些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就业和出国等心理,投其所好、应其所急施展诡计而骗取财物。
③假冒身份,流窜作案——诈骗分子往往利用假名片、假身份证与人进行交往,有的还利用捡到的身份证等在银行设立账号提取骗款。骗子为了既能骗得财物又不暴露马脚,通常采用游击方式流窜作案,财物到手后即逃离。还有人以骗到的钱财、名片、身份证、信誉等为资本,再去诈骗他人、重复作案。
④借贷为名,骗钱为实——有的骗子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以高利集资为诱饵,使部分教师和学生上当受骗。个别学生常以“急于用钱”为借口向其他同学借钱,然后却挥霍一空,要债的追紧了就再向其他同学借款补洞,拖到毕业一走了之。
⑤以次充好,恶意行骗——一些骗子利用教师、学生“识货”经验少又苛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各种产品而使师生上当受骗。更有一些到办公室、学生宿舍推销产品的人,一旦发现室内无人,就会顺手牵羊、溜之大吉。
⑥招聘为名,设置骗局——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分担培养费的比重逐步加大。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勤工俭学已成为大学生谋生求学的重要手段。诈骗分子往往利用这一机会,用招聘的名义对一些“无知”学生设置骗局,骗取介绍费、押金、报名费等。某高校几位学生通过所谓的“家教中介”机构联系家教业务,交了中介费后,拿到手的只是几个联系的电话号码,其实,对方并不需要家教,或者是“联系迟了”,但要想要回中介费是绝对不可能的。
⑦骗取信任,寻机作案——诈骗分子常利用一切机会与大学生拉关系、套近乎,或表现出相见恨晚而故作热情,或表现得十分感慨以朋友相称,骗取信任后常寻机作案。
(二)学校诈骗案件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