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财税收入增幅略高于经济增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进一步提高1.国民经济保持较高增长,为税收增长创造了条件。经过近5年来国债建设资金的集中投入,能源、运输、农田水利、主要原材料等基础产品和基础设施的供给能力大大提高,银行资金储备也比较充足。
2.增加新税种、推进税费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将直接扩大税收收入。目前,税费改革已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分步实施。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燃油税实施方案已就绪。有关部门正酝酿社会保障税、遗产税等新税种,这些都将直接推动2003年税收增长。
3.企业经济效益出现明显回升,企业所得税将保持较高增长。2003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国企改革力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经济保持较高增长,企业利润将继续提高,亏损面持续减小,这将有利于企业所得税的征收。
4.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个人纳税意识增强,个人所得税已成为我国工商税收中增长最快的税种,2003年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5.2003年税务部门将继续采取各种加强征管、堵漏增收的措施,将加强税源管理,保证税收的征收。
6.2003年国家将坚决维护税法的统一性、权威性和严肃性。2003年国家将清理现行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并进一步完善对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的管理,堵塞税制不健全的漏洞,以上这些措施将有利于税收的增长。
六、财政支出保持较高增长,赤字规模基本持平综合各种因素,为了满足各项增支要求,并考虑到诸如基建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费、公检法支出等一些财政开支大项增长幅度将有所下降,各种政策性补贴将进一步减少,2003年全年财政支出增幅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财政赤字保持在3100亿元的规模,赤字率有所下降。
七、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分配制度,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政府将进一步调整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一是确保农民收入的增长。二是着手研究深化国有企业分配制度改革,建立企业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工资制度。三是加大收入再分配力度。一方面加大对高收入者个人收入所得税的征收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贫困阶层的支持力度,增加对落后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四是落实“两个确保”工作。加强城市和农村的反贫困工作。要拓宽消费领域,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多领域的服务消费。
八、大力发展国债市场,调整国债结构
为了满足投资者对流动性和获取稳定投资收益的需要,预计2003年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的发行比重将有所上升,特别是应利用当前物价水平较低的有利时机多发一些长期债,这将有助于降低举债成本、调整国债的偿债期限结构、避免和缓解偿债高峰的压力。预计国债品种也会增加,如专项建设国债、社会保障特别国债等。同时,应加快研究解决有关允许地方发债、加快企业发债等方面的问题。
九、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支持结构调整
为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2003年1.要认真落实关闭破产补助资金;2.继续调整财税政策,支持企业重组改制;3.要进一步调整所得税分配制度,完善统一的按比例分享办法,以促进资源合理流动,推动国有企业优化组合;4.应有选择地运用加速折旧、投资抵免、税收支出优惠等手段,以引导、刺激企业的科研开发、技改和按照优化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方向进行投资的热情。要合理运用财政贴息资金,支持国有重点企业加快技术创新,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增强我国经济的竞争能力;5.落实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政策,适当增加对粮食主产区的粮食风险基金补助,加大农业投入力度。
十、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性增强
在目前条件下,需要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作用,搞好宏观调控。首先,在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边际效应逐步下降的情况下,必须加速金融体制改革的进程,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上为财政政策的“淡出”积极创造条件,以加强金融货币政策对保持国民经济适度快速增长的调控作用。其次,适度加强货币政策的力度,以替代财政政策的作用。在目前社会投资有所启动之时,可以考虑更多地利用利率杠杆间接刺激投资而减弱国债直接投资强度。第三,使用适当的财政政策手段为货币政策提供操作工具,促进金融创新。在目前条件下,可考虑将国债发行的全年总量控制逐步转变为年终存量控制,为货币政策通过国债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提供更大空间。
【习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国民收入”理解正确的是
A国民收入是劳动者生产出来的物质产品的总称B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
C国民收入主要用于消费
D国民收入不具有实际意义
2.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
A增加劳动者的数量B延长劳动者的劳动时间C提高劳动强度D提高劳动生产率
3.国民收入的分配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积累,一部分用于消费。下列属于积累部分的有
①国家行政管理费用。②扩大再生产的费用。③国防费用。
④社会保障费用。⑤非生产性基本建设费用
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⑤D②③④⑤
4.现实生活中,若消费资料的数量不断增加,而货币工资水平保持不变。其后果是
A造成消费品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B造成消费品供过于求,影响人民生活的改善C造成生产停滞、出现经济危机
D社会不稳定
5.所谓财政,就是
A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B国家的财务政策
C国家对社会资产的计划管理
D国家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的过程
6.在预算和决算中,最理想的状态应当是
A财政盈余B财政收大于支
C财政支大于收D财政收支相等
7.在财政支出项目中,怃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属于
A经济建设费B行政管理费
C卫生事业费D社会保障费
8.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A税收收入B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C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D政策性收费收入9.批准国家预算的机关是
A中国人民银行B国家财政部
C国务院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财政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挥财政作用的关键是
A大力发展社会生产B大力增加财政收入C大力加强法制建设D大力提高公共积累二、不定项选择题
11.社会总产品是指
A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以后的那部分净产值B全社会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产品的总和C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生产的产品的总和D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货币表示的社会总产值12.下列对于积累与消费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积累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
B消费是提高积累的保障
C积累和消费可以互相促进
D积累和消费永远是对立的
13.下列对预算理解正确的是
A预算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节
B预算是国家年度财政的收支计划
C预算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审查批准的
D预算包括国家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14.经济发展水平与财政
A是源与流、根与叶的关系
B经济发展水平是财政的基础
C财政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D二者都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15.国家规定,国有企业在职职工工资总额增长率应低于经济效益增长率,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应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这一规定体现了
A生产与分配的前提和基础
B国民收入的分配要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物质利益C国民收入的分配要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D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必须贯彻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统一16.根据1999年国家预算方案,中央财政总收入安排5886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403亿元,增长7.3%。中央财政总支出7389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946亿元,增长14.7%。中央财政收支相抵,赤字1503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加543亿元。1999年中央财政到期需归还的国内外债务加上弥补当年的财政赤字,国内债券发行额为3412亿元。这种情况说明
A我国1999年将出现财政赤字
B我国1999年实行的是积极的即扩张性财政政策C我国目前的财政赤字主要用发行国债的方法来弥补D我国的财政收支是最理想的状态
17上题材料表明
A国民是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参加社会产品分配的B国家通过财政有效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
D债券发行过多会引起通货膨胀
18.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陈锦华在《关于199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说:“财政预算支出要确保按保护价收购粮食、出口退税、下岗职工再就业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的落实。继续安排好农村扶贫资金,加大扶贫力度。”材料表明
A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B财政预算是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国家年度收支计划C从财政预算支出中可看出我国政府活动的方面D财政预算支出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平均分配三、简答题
19.什么是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20.有资料显示:199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汇总情况是:全国财政收入安排8397.94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4%,与国民经济保持了同步增长。全国财政支出8967.94亿元,比上年执行数增长13.3%;重点保证了国家明确规定需要增加的重点支出。其中,支援农业支出安排592亿元,比上年增加对73.58亿元,增长14.2%;教育事业费用安排1189.07亿元,比上年增加148.85亿元,增长14.3%;科学事业费用安排125.5亿元,比上年增加15.65亿元,增长14.2%。几项重点支出的增幅均高于全国财政收入的增长。
依据资料回答:
我国财政预算中的几项重点支出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四、辨析题
21.支出大于收入是不理想的财政状态,收入大于支出才是理想的财政状态。
22.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就要重视积累,只有增加积累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进一步提高消费水平。
五、材料分析题
23.材料一:1999年,中央财政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投资比上年增加250亿元,同时对农林水利和生态环保增加的投资为300亿元。
材料二:1999年,中央财政本级教育事业费增加26亿元,比上年增长21.4%;支持知识创新工程和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增加投资8.2亿元,比上年增长9.5%。
材料三:截止1999年7月份,我国国民经济总体平稳运行。其中,全国工业1~7月份增加值110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在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的同时,企业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前6个月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7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0.7%。市场销售平稳,l~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
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
(1)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2)对于材料一和材料三提供的数据,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C4.B5.A6.D7.D8.A9.D10.B二、不定项选择题
11.CD12.AC13.ABCD14.ABC15.ABCD16.ABC17.A18.AC三、简答题
19.①国民收入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那部分净产品,用货币表示就是净产值。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能力。
②增加国民收入的根本途径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广泛地应用新的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20.我国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增长趋势。特别是资料中显示的我国在1997年科教文卫事业支出增长的幅度大于国民收入增长的幅度,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财政上的反映。
四、辨析题
21.①财政支出大于收入,意味着财政支出要依靠借债来维持,这种状况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失去平衡,引发通货膨胀,是一种不理想的财政状态。
②财政收入大于支出,若节余过多,就意味着财政资金没有有效地运用,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是不利的。
③只有在当年的国家财政中,收入等于支出或收入大于支出略有节余,才是理想的财政状态。
22.①国民收入中的积累主要是用于扩大再生产,生产的发展是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基础。
②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一定的,如果只重视积累,用于积累的部分过多,造成消费萎缩,不仅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而且会使生产的扩大和积累受阻。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
③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就要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和消费部分都有所增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税收与纳税人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