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道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食物的摄取、转运、各种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及代谢有着密切的关系。胃肠道疾病又会影响食物的摄取、转运和消化,导致营养吸收障碍,它的治疗与膳食密切相关。合理营养对胃肠道疾病可以起预防和辅助治疗的作用,根据疾病的部位、性质以及病程采取相应的营养是治疗胃肠道疾病的重要环节。
一、相关营养因素
(一)急性胃炎
急性胃炎可由理化因素刺激、机体应激反应、细菌和毒素等多种病因所引起。常见症状有上腹不适、疼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便血等。绝大多数患者,去除病因,经过积极的治疗和适当的饮食调理,短期内可获痊愈。
1.能量 急性胃炎时,患者往往胃部不适,进食又可引起或加重此症状,为减轻胃肠负担,每日的进食量少,有时由于病情严重甚至需要禁食,导致能量的摄入下降,能量代谢呈现负平衡。
2.水和矿物质 急性胃炎患者因为胃部不适、疼痛、呕吐、腹泻等,影响水和矿物质的摄入,而排泄增加,从而导致机体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临床上常见有低钾、低钠、脱水等症状。
3.维生素 各种原因使患者进食减少,尤其是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加之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下降,很容易发生维生素的缺乏,特别是水溶性维生素,影响患者的营养状态。
(二)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病因复杂。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缺乏、上腹饱胀不适、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
1.能量和蛋白质 患者因长期摄食不足,使得蛋白质、脂肪和糖类3大产能营养素的摄入减少,不能满足机体所需,导致能量和蛋白质的负平衡。
2.矿物质 由于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长期胃部不适,食物摄入不足,而消化能力差,很容易导致电解质代谢紊乱,临床可见低钾症状。
3.维生素 因长期食物摄入不足,维生素的供给量无法保证机体所需,以致出现多种维生素的缺乏,尤其是B族维生素的缺乏又可加重胃黏膜的变性,维生素B12缺乏,还可导致贫血。
(三)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慢性溃疡,又称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常见的病因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吸烟、酗酒、应激等。
1.能量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消化能力较弱,使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糖类受限,能量代谢常处于负平衡,从而导致患者的营养状态下降、免疫力减弱。
2.蛋白质和脂肪 消化性溃疡患者因进食少、消化能力差,一方面容易导致蛋白质的摄入不足,出现负氮平衡;另一方面又易发生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应适当的补充。但脂肪不易摄入过多,过多会抑制胃蠕动,影响胃的排空,导致上腹不适。
3.维生素和矿物质 消化性溃疡病患者因病情所需,各种食物均应切细煮软,使得维生素尤其是水溶性维生素的破坏较多,导致摄入不足,如不注意及时补充,容易导致多种维生素的缺乏。同时因进食少,溃疡面又易发生慢性出血,容易使铁元素缺乏,导致贫血。
二、营养治疗原则
1.急性期 消除病因,对症治疗,卧床休息。根据病情,禁食或以清流食为主。
2.缓解期 病情缓解后可给予少渣半流质膳食,并逐渐增加果汁、牛奶、大米粥、蒸蛋羹、果泥等。
3.恢复期 应用少渣软食。
4.禁用食物 粗纤维食物、刺激性调味品、产气的饮料、浓茶等。禁用各种酒类及含酒精饮料。
重点提示
急性胃炎的营养治疗关键是要按疾病的分期进行饮食调理。应随病程的变化,机体的消耗和对营养素的需求情况,对饮食方案随时予以调整。尽量避免食用对胃黏膜有刺激性的食物,保护胃黏膜,减轻胃肠负担。
三、膳 食 指 导
1.每日可进食5~7次,少量多餐,细嚼慢咽,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每次用量适宜,以减轻胃的负担。
2.根据病情,采用不同膳食种类,一般从清流食开始过渡,可给予果汁、米汤、藕粉、米粥、蒸蛋羹、果泥、软米饭、瘦肉末等。
3.注意食物的酸碱平衡,注意烹调方法,应以蒸、煮、汆、烩、炖、焖为主,各种食物均应切细煮软。
4.可选以少渣软食、无刺激、易消化、清淡、细软、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为主。
5.禁用粗纤维食物、刺激性调味品、产气的饮料、浓茶等。不食过热、过冷及油炸食物。禁用各种酒类及含酒精饮料。
6.注意烹调方法的选用。应选择以蒸、煮、汆、烩、炖、焖为主的烹调方法,各种食物均应切细煮软。
重点提示
消化性溃疡患者饮食调理时间较长,应让患者充分了解饮食禁忌。
一日普通流质膳食食谱举例:
早餐:稀米粥1碗(粳米15g,白糖10g)
点心:鲜牛奶250ml
午餐:猪肝泥汤(猪肝20g,豆油5ml,盐适量)
点心:冲藕粉(藕粉20g,白糖5g,开水250ml)
晚餐:鸡蛋羹1碗(鸡蛋1个,豆油5ml,盐少量)
点心:麦乳精(麦乳精30g,加水,冲至250ml)
(汪小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