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将海拔3000m以上地区称为高原。在这一高度,由于大气氧分压的降低,人体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常出现低氧症状。
一、代 谢 特 点
一般情况下,从事同等劳动强度条件,在高原适应5d后,比在海平面上的能量需要量高3%~5%,9d后,将增加到17%~35%;重体力劳动时,增加更多。
二、营养原则和膳食指导
1.高糖类 在产能营养素中,糖类代谢能最快地适应高原代谢变化。糖类能使人的动脉含氧量增加,能在低氧分压条件下增加换气作用。应保证充足的能量摄入,特别是糖类摄入量,对维持体力非常重要。糖类占供给量的比例可提高到65%~75%。海拔6000m高度时,膳食中应含有80%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则各占10%,以便提高机体耐低氧的能力。
重点提示
糖类提高低氧耐力的原因包括①其分子结构中含氧原子多于脂肪和蛋白质;②消耗等量氧时,产能高于脂肪、蛋白质;③糖类代谢能产生更多CO2,有利于纠正低氧过度通气所致碱中毒。
2.适宜脂肪 在高原低氧情况下,机体利用脂肪的能力仍保持相当程度。甚至在高原上人体能量来源可能由糖类转向脂肪。
3.优质蛋白质 在登山过程中,往往观察到机体出现负氮平衡,但提高氮的摄取量,即可恢复平衡。在高原低氧适应过程,毛细血管可出现缓慢新生,红细胞增加,血红蛋白增高和血细胞总容积增加,以提高单位体积血液的氧饱和度。这决定了高原作业人员对蛋白质的需要。
4.丰富维生素 低氧时,辅酶含量下降,补充维生素后可促进有氧代谢,提高机体低氧耐力。所以在低氧情况下,从事体力劳动时,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B1和维生素B2的供给量可以比正常情况高2~5倍。另外,对登山运动员补充维生素E可防止出现红细胞溶解肌酸尿症和体重减轻等。
5.水和矿物质 初上高原者,体内水分排出较多,体内水分可减少2~3kg。一般认为,此种现象是一种适应性的反应。尚未适应高原环境时,要避免饮水过多,防止肺水肿;同时,还要适当减少食盐摄入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