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统一全国后,于至元二十八年(1291)即下令:“凡先贤过化之所与好学之家,出钱粟赡养学者,并立为书院。”这表明,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武取胜的元代统治者认识到儒学对他们统治的重要。他们还将部分书院纳入官学,设山长、直学等官吏主持教学与行政事务,甚至以奉祠大员兼任山长,书院的地位空前提高。
朱彝尊在《日下旧闻》中提到:“书院之设,莫盛于元,给廪饩以养之,几遍天下。”元廷统一江南后,江南大部分儒士不愿为元廷效力,他们隐居山林,授徒讲学,亦有建书院以度时日的。元廷对办学和办书院的儒士采取了因势利导的办法,对其中部分书院给予承认、支持、置田、拨款、授官,使书院和学校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儒士们也乐得在山林中教学自乐。白鹿洞书院在元代一度十分兴盛,大概与此种情况有关。但是,元代统治时间短,加之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高美亭白鹿洞书院曾不慎失火,百年儒宫“一夕烟灭”。元至正十一年(1351)红巾军起义时,双方战争激烈,白鹿洞书院又毁于兵火。元末明初的南康知府王祎在《游白鹿记》中提到:“书院已毁十五年,树生瓦砾间,大且数围。”“昔日规制不可见,惟闻山鸟相呼,山鸣谷应,余音悠扬,恍类弦歌声。”因此,我们只能凭借极少的资料进行记述,恐不能反映白鹿洞书院“元尤盛”的情况。
元代,在宋军被击溃以后,白鹿洞书院的房舍没有受到多大损坏,因此很快恢复了前制,元时白鹿洞书院称朱晦翁书院。
(一)书院山长和师长
叶宗仁,号梅川,星子人,叶清叟之子。至正间(1341—1368)抚州路总管(治今抚州)冯骥认为叶宗仁“迹晦丘园而不求闻达,学穷经史而尽力晦人,宜居师长”,叶宗仁因此被“授予白鹿洞书院山长,远近宗之”。
王肖翁,浙江金华人,延祐至治间(1314—1323)为南康府学教授,兼主白鹿洞书院山长,他曾亲自查视白鹿洞书院洞田。虞集在《鹿洞新田记》中提到:“王君之劳,田之始入。”“教授王君肖翁实通摄书院之事,乃能亲行田间,视其肥硗去取之,故所得皆上壤。”
柴实翁,鄱阳人,曾为白鹿洞书院山长。
杨本岩,吉安人,曾为白鹿洞书院山长,庐陵县主簿。
郭朝用,星子人,至顺间(1330—1333)进士,曾为白鹿洞书院训导。
熊自得,字梦祥,丰城人,元末以茂才被推荐为白鹿洞书院山长,后任大都路(治今北京)儒学提举、崇文监丞。
陈澔,曾为白鹿洞书院山长。
黄慥,星子人,元至正十四年(1354)任白鹿洞书院山长,曾授浙江钱塘县教谕。著有《素行集》30卷传世。
熊升,丰城人,至元间(1335—1340)曾任星子知县,学优政平,以兴教善俗为务,每公暇,辄入白鹿洞书院与诸生讲论,实为白鹿洞书院的良师益友。
(二)与书院关系密切又有功于白鹿洞书院的人
陈炎酉,元至元间(1260—1294)为南康路总管,兴学赈饥,缮修白鹿洞书院,有益于民,曾被生祀于先贤祠。
崔翼之,字鹏举,燕山(今北京昌平)人,大德间(1297—1307)曾为南康太守,关心教育,为白鹿洞书院增置洞田百亩。虞集在《白鹿洞书院新田记》中提到:崔翼之曾说:“昔者斯洞在南唐时,学者之盛犹数百人,宋初固不待言矣。及朱文公作而兴之,以讲道其间,其规约之要,被乎天下,学者响应,认为宗焉。此其所建立又非昔人所能及者。”崔翼之还谦虚地说:“翼之不敏,假守兹郡,诚不敢以学校为缓,于圣人之道,诚亦知所尊信,而未之能学也。”他慷慨地说:“思行其所以为教者,而未之能为也。然而缮其廪饩,使其师弟子得安于治其业,顾之虽不足,犹庶几可能乎?乃视学田之入而节缩其沉泛,计其资之积可易民田百亩。”可见他对白鹿洞书院之重视。虞集这样赞扬崔翼之:“历官多美政,守是郡(南康)二年矣,能练乐易,敏诚坚信,民无隐私,庭无留事。其用民之力也,若增石闸,缮郡治,非必尚为者不为也,是以事集而人不知扰。”崔翼之为官,造福一方,老百姓自是不会忘记,至治初(1321)元廷诏“命司臬事举天下守令之最”,崔翼之得到百姓的好评,成为最好的“官”。江西部使者牢某认为崔翼之“政绩著明”,对他的二十五件政事进行考核,件件通过。南康府人将他的像奉祠,崔翼之不同意,但还是被供奉在先贤祠。
马端临(?—1323),字贵与,乐平人。父廷鸾,曾为宋丞相,忤贾似道不成,辞职归故里。马端临侍父家居。宋亡不仕,教授乡里,博览群书,曾任衢州路柯山书院山长。他用二十余年的时间撰成《文献通考》。其第46卷录宋初四大书院建制本末,以白鹿洞书院列首位。
李溉之,滕州人。以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泰定初(1324),除翰林待制。天历初(1328),授奎章阁承制学士。延祐二年(1315),到白鹿洞书院谒先圣先贤。其《游庐山记》提到:“顾瞻磅礴,思古之人得以所志于兹。山泉消其尘昏,息其道气,遂以大有为于天下者,未必不有少助云。”
姚燧,字端甫,号牧庵,曾在德化(九江)县城的太平宫建匡山精舍,讲读其中,又在大德九年(1305)与程钜夫同游南康数日。据说他曾游白鹿洞书院。
高若凤,字在翁,吉水人,至治(1321—1323)进士,历知封州,所至兴学恤民,练军养士。会连城有寇警,若凤驰谕之,皆感泣散去。泰定间(1324—1327)任建昌州(治今永修)州判,写有《送人读书白鹿洞》。后任南康路(治今星子)判官,曾与白鹿洞书院师生诗歌唱和,并评定诸生诗文等级。留有《白鹿洞》诗:“碧瓦参差俨杏坛,白鹿深锁洞门闲。不宗朱氏原非学,看到庐山始是山。十里松风潮汹汹,一溪泉雨珮珊珊。便当卜筑书堂近,五老峰前任往还。”
张铁峰,元代人,有《游白鹿洞》诗:
二李不可作,町疃深云局。
双涧汇清白,五老存典刑。
煌煌太平中,赐书来天庭。
逮我紫阳翁,实学益开明。
斯文厄劫灭,谁复主齐盟。
吾道如日月,天运当再运。
人心一枢纽,斡旋有常经。
寒谷回阳律,衿佩还青青。
(三)书院生徒
由于资料不全,仅找到二人。
冷应凯,字才夫,升仁乡人,宋咸淳贡生。宋亡,隐居不仕。性孤介,寡交游,从饶双峰读书白鹿洞,深契诚明之旨,灏然自得。元初,宣慰使李钰荐于朝,累征不起。尝讲学龙崖,因号龙崖先生。南昌熊凯挽诗云:“学道一灯来白鹿,斯文千古属龙崖。”著有《龙崖集》10卷。后世把他与绍兴间助岳飞剿灭农民起义的宣和进士冷诛同论。人们把他俩与官至提刑、“身被执心不夺”不食而亡的淳祐进士冷应元并称冷氏三杰,建“三忠祠”祀奉他们。
江西进士榜
黄异,字民同,号节庵,星子人,曾读书白鹿洞书院。至元间(1335—1340),领乡荐授惠州学录,迁道源书院山长。元末兵乱,归隐家中,讲论经史,开悟后学。陈友谅据江州时,曾招聘黄异,但他不愿为陈友谅效力。其木主曾祀书院之先贤祠。有《游白鹿洞书院》诗:
少室趋朝鬓未斑,独留洞屋白云间。
紫阳学接千年统,白鹿名高万仭山。
弦诵优游符泰运,风烟顷刻落环尘。
遥瞻瑞拱斯人后,入秦从容达帝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