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1472—1528),浙江余姚人,字伯安,曾在家乡的阳明山洞读书,故又号阳明。明代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军事家。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正德初(1506)以论救言官戴铣等忤刘瑾,杖阙下,谪贵州龙场驿。刘瑾受诛,王阳明移庐陵(今吉安)知县,累擢右佥都御史。曾巡抚南赣,剿灭赣南大帽山农民起义,平定宁王宸濠叛乱。卒赠新建侯,谥文成。
紫阳书院
王守仁与白鹿洞书院有两次紧密的联系。一是正德十三年(1518)他巡抚南赣(南)汀(州)时,书写《大学古本》《中庸古本》及《大学古本序》《修道说》,刻石后派人送到白鹿洞书院。二是正德十六年(1521)五月,王守仁讲学白鹿洞书院。
王守仁年轻时曾经是朱熹理学思想的崇拜者,并且对朱熹的“格物穷理”的哲学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没有什么成果。以后他又研究了佛教禅宗的哲学理论,为他创立“心学”打下了基础。
王守仁对朱熹的《四书集注》颇有微词。他曾在《朱子晚年定论》一文中提到:“世之所传《集注》《或问》之类,乃其中年未定说,自咎以为旧本之误,思改正而未及”,“而世之学者,局《语类》之属,乃其门人抉胜心以附己见,固于朱子平日之说,犹有大相缪戾者。”“朱子其人并不是不予闻‘心生’之说,而是在其中年学术思想尚未定型之时的探求之论,加之门人附解,本来面目被瑕所掩,因而徒守朱子中年未定论,而不复加求其晚岁即悟之说,竞相呶呶,以乱正学……庶几无于吾说,而圣学之明可冀矣。”在这里,王守仁既肯定朱熹学术思想之伟大,又将其“误”推到其门徒身上,以缓和对朱熹的批评,借以调和朱王学术思想的异同。
王守仁所书《中庸古本》与《大学古本》是针对朱熹《四书集注》的,他怀疑朱熹集注有脱误而改正补辑。所书《修道说》和《大学古本序》是对上述两文的弁言,也是王守仁学习《中庸》和《大学》的心得和体会。《修道说》和《中庸古本》主要阐述人与社会的关系,也即是“性”与“道”的关系。《大学古本》与《大学古本序》论述如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王守仁“心”学思想的精华。
明郑廷鹄所编《白鹿洞志》录其《修道说》和《大学古本序》。郑廷鹄,字元侍,浙江德清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嘉靖三十年(1551)为江西按察使司提学副使。郑廷鹄在选录以上二刻后作了按语:“二刻乃阳明手书入石,千里而致洞中,是欲求正于文公(朱熹)也。故录之。”阳明之言,大与文公不合,录之无乃滋惑与?鹄对曰:“夫道欲日也,出于扶桑,是谓晨明;对于昆吾,是谓正中;薄于虞泉,是谓秦蒙。泮斋其实一日也。文公之言,犹自晨明,以次至于秦蒙,有目者共见此日也。阳明之言,犹对昆吾,而号于众,曰:出于扶桑,此日也;属尔虞泉此日也。无乃肆讪与。曰:不然。用敬作新,程子之言也;补传,程子之意也。阳明即不以程子为然,故求正于文公也。昔象山辩《太极图》,极其诋毁,千载而下,毕竟不以其言为濂溪者何也?获正于文公故也。是刻千里而致洞中,安知非此意耶。”郑廷鹄所言是想调和王守仁与朱熹思想的异同。王守仁刻写《修道说》和《大学古本序》,说明王守仁对四碑(刻碑为三碑)的重视,它是集王守仁书法艺术与学术思想于一体的传世之宝。
王守仁所书四文三碑刻尚存白鹿洞书院中,碑为青石质,横长条形,正文正楷,共三方,全长1128厘米,高40厘米。第一方87行,满行12字。第二方88行,满行11字。第三方88行,满行11字,有部分残损脱字。
王守仁到白鹿洞书院讲学是在正德十六年(1521)。王守仁于正德十四年平定宁王宸濠的反叛,即在庐山一带等待正德皇帝的加封,但迟迟没有消息,于是他在庐山的秀峰书写了《纪功碑》,刻于石壁,以记录擒获宁王宸濠的情况。正德十六年(1521)五月,时为南康府(治今星子)教授蔡宗兖主白鹿洞事,蔡宗兖为王守仁的门人,请王守仁到白鹿洞书院讲学,同去的门人还有夏良胜、舒芬、万潮、陆九川等。王守仁针对南宋以来朱熹等提倡的“理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反对朱熹倡导的“格物穷理”的观点,提出“格物致知”的理论;他反对朱熹“先知后行”的观点,提出了“知行合一”的主张。但他与朱熹在“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修养方面的观点完全一致。王守仁在白鹿洞的讲学,听者甚众。但他主要讲的却是陆九渊“心即理”的观点,对陆九渊事物之理即在心中、离开了“心”也就无所谓“理”的学说讲得更为透彻,这也是南宋以来朱陆学说之争的继续和发展。
讲学之后,他的门徒主洞蔡宗兖又陪同他遍游白鹿洞附近的风景,瞻仰了过去学者和诗人留下的碑碣。他对自己所书写的《大学古本》《大学古本序》《中庸古本》《修道说》镶嵌在书院明伦堂的墙壁上颇为高兴。他在白鹿洞的读书台远望庐山五老峰,近览书院建筑,不觉思绪万千,他期待得到正德皇帝对他俘获宁王宸濠的封赏,但迟迟没有消息,这令他十分焦急。他感叹良久,回到书院延宾馆即写下了《独对亭望五老》一诗:“五老隔青冥,寻常不易见。我来骑白鹿,凌虚陟飞谳。长风卷浮云,褰帷始窥面。一笑仍旧颜,愧我鬓先变。我来尔为主,乾坤真过传。海灯照孤月,静对有余眷。彭蠡浮一杯,宾主聊酬劝。悠悠万古心,契然无可辩。”此诗寄托了他无限的伤思。他辛辛苦苦为朝廷出力,平定了赣南农民起义,又俘虏了叛贼宁王宸濠,封赏却迟迟不到,使他心寒。王守仁的追随者唐龙、朱节、曹忭、陈洪谟、舒芬、王乔、王臣、陶继宗、邹守益、邹元标等也相继有和作。临别时,王守仁又送钱给主洞蔡宗兖,让他为书院置田亩,以为书院师徒之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