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在我国、在世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但却是秦汉后直至今日无人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周易》源于古老的中国文化,是我们的祖先聪明智慧的结晶,它是生命信息预测科学的起源和基础,我国的命理学、相学、风水学和八卦等都源于《周易》。
我们都知道《周易》,但对《周易》的作者、《周易》的成书过程、《周易》的内容却知之不详。
《周易》的作者
《周易》这部皇皇巨著的作者是谁呢?这是数千年来人们争论不休的谜题。
《周易》三圣说认为,《周易》中《易经》与《经传》两部乃是伏羲、文王、周公(或孔子)三人合著。
继承和拓展这一说法的是马融和陆续,他们认为文王作卦辞,周公作爻辞,孔子作十翼。只是他们把传说中的伏羲剔除了。
与其稍有不同的是朱熹,他认为《易经》里有伏羲的易,有文王的易,有孔子的易,在读易的时候,必须把这三个人的易区别对待,不能混为一谈。
此外,长期以来,围绕着《周易》究竟是孔说还是非孔说这一问题争论不休。一派认定,《周易》非孔子莫属;另一派则断言,《周易》与孔子不相干。
那么,《周易》的作者究竟是何人?至今尚未有定论。我们企盼有志于此的学者专家,通过深入的研究探讨,解谜定案。
《周易》的成书过程
《周易》的成书时间历来颇多争论。就《易经》与《易传》分别而论,《易经》的成书年代古老,从其文字的生僻程度看,至少比春秋要早,具体年代已不易考证,有人说西周初期,有人则说西周末期。《易经》六十四卦体例完整和谐不可分割,文字风格前后一致,当属一气呵成,而非几个时代的断续之作。只是其中的卦画(即八卦和六十四卦的画法,不含文字),有可能是更早时流传下来的。
与《易经》相比,《易传》的文字则明显好懂得多,有古文基础的现代人就可通读。同时《易传》的不同篇目,甚至同一篇目中不同章节运用文字的风格及内容观点也明显多变,可能不是一时一人所写。关于《易传》的作者,《史记》载为孔子,今人有认为其成书于战国时期或秦汉的,也有认为是后人在孔子原《易传》的基础上添加修改而成的,各种观点不一而足。
《周易》的内容
现在流传下来的《周易》由两部分组成:
《易经》:共六十四卦,每卦的内容包括卦画、卦词、爻题、爻辞。形象地说,六十四卦如同著作的六十四章;卦画如同每章的序号;卦辞如同每章的题目和主旨;每卦六爻如同六个小节,爻题如同每节的序号;爻辞如同每节的内容。六十四卦共 384 爻,但为首的两卦乾和坤各多一爻,所以共 386 条爻辞。
《易传》:有十篇,又称“十翼”,是对《易经》的注释。《十翼》包括:一、彖上传(《周易》每卦有“彖辞”,《彖传》就是解释“彖辞”的话),二、彖下传,三、象上传(又称“大象”),四、象下传(又称“小象”),五、系辞上传,六、系辞下传,七、文言传(文言是解释二卦经文的言语),八、序卦传,九、说卦传,十、杂卦传。
《周易》的影响
《周易》是古代中国社会文化之根本,不仅具有政治决疑的作用,还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变通日新、生生不息、保合太和的和合精神,培孕了中华意象的直觉思维、和合的整体思维和阴阳的逻辑思维,对天文学、医学、养生学、数学、建筑学等自然科学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