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就有一把匕首凉飕飕地飞起来,男人在吴起脖子上划出了一条鲜艳的虫子。男人边用力边道,吴起,当年你趁我不在闯进家里,抢走我幺妹,吓死我老爹,这不共戴天之仇今天该算一算了!
吴起恍然,原来你就是植竹?
男人点点头。吴起此刻再看植菊,植菊却转了身站在一边默默地垂泪不语。吴起遂昂头大吼,要杀要剐随便!不过我手下这帮弟兄绝不会让你们活着下山!
植竹冷哼,怎么,还想杀我妹子?
吴起爆出一阵冷笑,她虽害了我,但毕竟做过我吴起的女人。我不会让人动她一根寒毛!
植竹听了,“嗖”的一声甩掉了手中的刀子。吴起,我不是怕你,但我今天不杀你,留你一条命有用。
吴起哈哈大笑,不杀我你别后悔,我从不欠外人的情!别耍花样,有话就痛快点说!
要的就是你这句话。我要你去抗日!
拿我和弟兄们的命去跟日本人拼,你凭什么?
植竹拍拍胸口道,凭良心!凭你刚才欠我一命,凭你老婆差点就被日本鬼子祸害了!吴起歪头乜视植竹,拳头攥得噼噼啪啪爆响,那就我一个人跟你走一遭!
“噗嗵”一声!众人只见沉默中的植菊,忽然冲吴起深深地跪了下去,哭得像一朵雨打的梨花。吴起!再加上我肚子里你娃的命,还能多带几条枪吗?
吴起募地愣住了,眼睛死死盯着植菊的肚皮,俨然像他第一次见到植菊下身时的情景。良久,吴起缓缓抬起头来,用他抖颤沙哑的嗓门嘶吼:弟兄们!还有没有愿意跟我去打小日本的?
仿佛是一通雷过,植菊和植竹的耳朵都快被振聋了。
迪马多山的秘密
最后一个去过迪马多山的人回来了。
和其他人一样,身壮如牛的乌吉力老汉,从此一病不起,卧如烂泥。人们从他眼睛里看到的,只有绝望。
“鬼……乌吉力老汉瑟缩着说。
族人惊恐地对望,一股凄冷自心底升腾而起。
“看来迪马多山上的确有鬼,应该下令封山!”
“不!那羊群怎么办?附近只有迪马多山还有丰美的草源!”
不同意见,瞬时交锋。最后,人们只得将目光匕首般投向沉默中的酋长瓦尔西姆。
瓦尔西姆浑浊的双眼似乎正翻腾着多可里江的巨浪,青筋暴涨的双手战栗着,“喀嚓”一声,已将一根乌铁拐杖从中折断!
封山!瓦尔西姆命令一下,再次引发骚动。接着,人们就听到了乌吉力老汉剧烈的咳嗽戛然而止,远处忽然传来一阵阵的悲凉哀乐。
是克塔依、贝木、阿森吉……他们回来时都曾衣衫褴褛,奄奄一息。而此刻,都已撒手而去。
村里陷入了彻底的黑暗。悲愤中,瓦尔西姆毅然决定独自上山,亲自去揭开迪马多山的秘密!
当他费尽力气攀登到半山腰时,竟发现了来自村里的另外五条硬汉。他们无一不是草原上最强壮的牧人。瓦尔西姆只得用目光命令他们跟上,一起结伴向峰顶登去。
据死去的人说,出事地点就在峰顶附近。那里氧气稀薄,温度极低,地势险峻。先前只是丢失牛羊,后来竟连夺人命!
瓦尔西姆他们登顶时,天已大亮。但当所有人面对眼前那个神秘莫测的黑洞时,心里都急剧紧张。就是它,连连吞噬牲畜和人命。难道里面果真有恶鬼藏匿?
瓦尔西姆掏出绳索、干粮、水壶、氧气灯和拐杖,第一个下洞去。他命令其他人没有他的暗号,绝不能轻举妄动。
山洞既深又冷。瓦尔西姆双脚落地,一边向外发暗号,一边惊讶地发现,洞内地上满是成堆的牛羊尸骨,四壁都是千姿百态的钟乳石。
借助氧气灯,瓦尔西姆径自走向山洞深处。
空气越来越湿冷,积水越来越深,瓦尔西姆不时见到一些被焚烧过的牲畜尸骨。除了人,谁还能用火烧食物呢?瓦尔西姆迷惑了。随着洞内石头越来越美轮美奂,瓦尔西姆越发显得小心翼翼。因为他听说过,传说中最可怕的魔鬼往往就住在这种变化莫测的地方。
瓦尔西姆手里攥紧了猎枪和拐杖。随着前方水路突然一转,一股凛冽的阴风迎面冲来!“噗”的一声,氧气灯熄灭了!瓦尔西姆暗叫不好,伸手去摸火石,火石却已不知何时丢失!
瓦尔西姆冷汗涔涔,却依然摸索着继续前进。他发誓即使是死,也一定要揭开洞中的秘密!
当他到达一段极窄处,以为再没有前路时,却忽然发现湿滑的岩壁间仅有一条窄缝,能容一个人进入。瓦尔西姆踌躇犹豫,进还是不进?风声愈厉,他猛地端起猎枪,朝岩缝里剧烈开火,借助火光,瓦尔西姆看到岩缝里夹有几颗骷髅!
一定曾有人穿越过此地,只不过发生了意外!
瓦尔西姆扔掉了除猎枪外的所有装备。侧身艰难挤入。原来,洞内至此处峰回路转,倏然开阔!瓦尔西姆却感到体力严重透支,他开始向前猛跑,希望还能活着见到最后的秘密。
瓦尔西姆被狠狠绊倒在地,猎枪走火,霰弹夹裹着火苗喷射而出。借助亮光他惊奇地发现,前边不远的地上竟是个深不可测的大坑!
瓦尔西姆虽暂时捡了条性命,但他摔得很重,一时爬不起来。恰在此时,身后传来沉重的脚步声!他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等待他的,却是几只强有力的臂膀将他拉起。
原来,另外五个猎人赶到了。
火把顿时将山洞照耀得灯火通明。而令众人惊讶无比的是,火光好像经过折射,使洞内变得流光溢彩,灿烂辉煌!六个人急忙靠上前去,发现前方大坑里被水浸泡着的,是满当当的黄金!
瓦尔西姆和猎人们愣了。他们想起了流传中的故事。有个叫多足族的部落,人人生有三只脚,他们积蓄了无数财富,却远离喧哗,神秘游离于高原雪山深处……难道这就是传说中多足人的财富?五个猎人狂呼着解开绳索,下去打捞金条。瓦尔西姆却警觉地隐隐听到在某个遥远的地方,正有无数牲畜向洞内集结,足足有几万只,几十万只,来势汹汹,山呼海啸……
瓦尔西姆突然大吼一声:“快逃!”转身向着来路撒腿狂奔。紧接着,他听到了身后猎人们被什么撕咬得稀烂的声音!
瓦尔西姆刚刚拼命挤过那条狭窄的岩缝,一股巨大的力量便将他冲天抛起!瓦尔西姆撞上钟乳石壁,险些当即粉身碎骨。直到这时才他终于看清了,身后的巨兽竟是滔天的洪水!
接着,洪流巨浪再次将他卷进水底……
瓦尔西姆醒来时,感觉浑身的骨头都碎了。他被挂在洞口一块高耸的钟乳石上,石尖穿透了大腿。瓦尔西姆痛苦地彻悟到:迪马多山山顶长年被积雪覆盖,冰雪在春夏之交消融成河,而山洞因为位置特殊,每隔一定时间,上游积蓄的雪水就会瞬时泛滥,而贪财的族人正是久久留恋于多足人的财富,从而丢掉了性命……
瓦尔西姆昏昏沉沉。不知过了多久,剧烈的尖唳和咆哮声再次隐隐响起。瓦尔西姆静听,它们就如万马齐嘶,厉鬼狰狞……
2、新近作品:
追忆
火灾发生在深夜,由于猝不及防,很多人都丢掉了性命。
杜百厘惊醒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包括临时来家小住的大哥一家三口,都已全部遇难。
那一刻,火势虽已漫进卧室,但杜百厘是能推开窗口,从一楼跳出去逃生的。
可杜百厘没有那么做。她忽然想起隔壁还住着一对双胞胎姐妹,隔壁的再隔壁,临时住进了一个集训团队,小小公寓里足足挤住了有二三十人……
杜百厘疯狂地冲向火海,像只英勇的飞蛾唤醒了沉睡中的人们,却在最后时刻被一根巨木砸中了后脑。
大火终于被扑灭。楼房狼藉一片,医院里塞满伤员。医生和护士像工蜂忙碌不停,记者和官员走马观灯似的更换。
杜百厘刚从重症病房转至观察室,就被汹涌的人流层层夹裹。
“请问你在痛失所有亲人的情况下,放弃逃生选择救人,当时是怎么想的?”
“据说你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冲到房间里救人,当时就没感觉到疼痛吗?”
“生死时刻承受着失去至亲的巨大悲痛,你又是如何做到冷静和坚强的?”
杜百厘憔悴地望着众人,嘴唇刚欲开启,却突然失控地哭出来。
哭声越来越大,歇斯底里,完全无法抑制和劝慰。
众人只得沉默,直到杜百厘由痛哭变作了抽泣,才降低话音继续采访。
杜百厘注定要成为平民英雄,成为这座浮躁城市的精神偶像。面对一拨拨的记者和慰问人群,她的回答是那么感人肺腑又哀婉悲怆!
很快,书记在电视里号召:“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杜百厘同志的英雄事迹,深刻挖掘在这场灾难中迸发出的崇高精神,扬我奉献之风,塑我时代之魂!”
市长在报纸上倡议:“全市广大人民群众要积极行动起来,就如何发扬杜百厘同志的大无畏精神进行深刻研讨,从而迅速形成学习热潮!”
市电视台对杜百厘进行独家专访,并请杜百厘回到火灾现场,实地解析摄录了电视专题片《烈火巾帼》;城市日报连续两天推出《烈火铸就城市精神》专版,并配以杜百厘屹立残垣断壁中的大幅照片;出版社紧急向杜百厘约稿,第一时间内编纂出版了《在烈火中永生》;电视剧创作中心以杜百厘为原型,紧锣密鼓地赶拍了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哭泣的凤凰》。
随后,杜百厘事迹宣讲团迅速成立,并应邀在全国二十余座城市巡回演讲。由于杜百厘不擅撰文,宣讲团破例让其现场发挥,理由是只有朴素的真实更能获取最佳效果,更能打动人心!
杜百厘开始在二十座城市间穿梭,她第一次坐上了飞机,甚至是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吃到了西餐,第一次因沾酒而酩酊大醉。
她在各个陌生的地方一次次泪洒当场,她的讲述由一开始的磕磕绊绊,不时的停顿、卡壳,变得顺脱而流畅。面对始终热情的掌声和目光,她在心里一次次完善着讲稿,将沉默、激昂、战栗乃至哽咽做得尽可能适时而自然。渐渐,她变得胸有成竹游刃有余,那些不断变幻的层出不穷的生动的鲜活的身临其境的词语,不时激发着她持续的惊喜,更难能可贵的是她每一次讲到在大火中失去所有亲人时,眼泪总是恰到好处地汹涌而至。
一次次投入地动情,使杜百厘渐渐习惯并兴奋于剖解内心的过往。她感觉自己正向无数听众一次次地捧出心脏,尽管它已面目全非,残缺不全,鲜血淋漓,可她沉醉于将它完全地掏出来托在手上,对准伤口进行反复清洗和揉搓,于雷动的掌声和轰鸣的意识里谛听着伤疤的崩裂与开绽……
三个月后,杜百厘在北京某大学礼堂进行最后一次演讲时,遇到了一个眼光发烫的男孩。那次演讲一结束,他们就在后台相识继而开始了闪电似的恋爱。
男孩看似高大,内心却无比柔软。他深深为杜百厘的悲惨遭遇和英勇事迹所打动,发誓从此以后竭尽全力地珍爱她的后半生。
然而杜百厘很快就给这段恋情画上了句号。宣讲团一解散,几乎所有人,包括那些曾经火热的城市都骤然对她失去了兴致,杜百厘陷在巨大的虚空里,陪伴身边的似乎也只剩下了这个男孩。
可杜百厘还是越来越觉得自己跟这个温文尔雅的人格格不入。
男孩终于不甘心地追问:“为什么要分手?你失去了那么多亲人,正处在一生中最晦暗的低谷,究竟有谁还能像我一样谨慎地不再让你触及旧伤?”
杜百厘长长地呼一口气,说出一句让男孩目瞪口呆的话来:“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可我迫切需要有人倾诉悲伤,否则我将会彻底抛弃了我的亲人!”
忘记
噩耗传来时,曲三莐显得意外冷静。
这种意外是指两方面的:一是她自己本人,二是除她自己本人外的所有人。
非议随之甚嚣尘上,就像镁光背后喷散的烟雾,很快就遮挡住了灯光。
丈夫还很年轻,年轻除了有强烈的正义感外,还有无可避免的轻率。于是在那次抓捕通缉犯时,他单枪匹马出击,身重数刀而壮烈牺牲。
当然,人们在正义和轻率之间,更看重的是前者。
所以曲三莐的丈夫成为英雄。
英雄是最需要被缅怀的,人们纷纷走进英雄的单位、故居,了解其生前的成长经历,瞻仰和回忆英雄的光辉事迹。
应该说,人们都是虔诚的、悲痛的、肃穆的和崇敬的。
这就愈发凸显了曲三莐的不和谐。
曲三莐作为英雄的遗孀,非但没有在噩耗传来的那刻痛哭失声,而且居然并没过多盘问丈夫牺牲的详细过程,甚至哪怕到单位或医院里适可而止地闹一闹、提几点要求——人们也是理解的,但统统都没有。
于是有人怀疑她们感情不和,曲三莐极可能早有外遇。当然外遇也分好多种的,例如精神上的与肉体上的。
但这种说法很快就被英雄生前的日记证实为谬谈。曲三莐和成为英雄前的丈夫不但感情和睦心有灵犀,而且就连性生活都是那么尽善尽美。
可这又怎么能遏制住想象与猜测、怀疑与非议、谩骂与激愤?
“她自始至终连一滴眼泪都没流!”这确实是很多人都观察到了的,即便在最终火化英雄尸体的那一刻,曲三莐也没出现过任何过激的表现。
“她对待前来吊唁的领导和亲朋出奇得冷淡,仿佛躺在面前灵柩上的人与她毫无关系!”这一点非但被所有人察觉了,而且非常为之感到不快和不安。
“她简直就是一块木头,一块石头,一个枕头,冷酷无情,又臭又硬,将来无论睡在哪张床上都一样恶梦不停!”人们喋喋咻咻,愤懑难平。
直到最后一个纪实传记记者将事后曲三莐不顾婆家的反对,兀自去妇幼保健医院做了人流手术的事情揭发了出来,整个街谈巷议甚至公共舆论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和高潮。
“这是个什么样的女人?心比蛇蝎还狠!”
“见过自私冷漠的人,没见过这么自私冷漠到极点的人!”
“人间自有真情在,莫让英雄流血再流泪!”
曲三莐在这座城市的知名度很快就盖过了丈夫。一提起“曲三莐”这三个字,整座城市的人好比闻到了臭屁,踩到了狗屎,无不龌龊恶心、痛骂躲避。
这些,曲三莐自己当然都是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