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家乡几十年了,对家乡的人和事都渐渐淡忘了,唯有渭河常使我梦萦魂绕。我从小在渭河边长大,渭河使我对外边的世界产生了向往,萌发了多少少年梦!每到秋天渭河发大水,从上游漂下来很多没有见过的东西,我就想象着上游远方的世界。渭河滚滚东去,流向远方,又使我对远方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从未出过门的我,渭河是我最早的启蒙者。我幻想着长大以后要到外边闯世界。
夏天的渭河是孩子们的世界。小时候我常在渭河里游泳,一到暑假,整天在渭河滩上拔猪草,干农活。渭河滩上的沙地水小的时候可以种花生、红薯。一旦秋天发洪水,就全都被淹没了,水大的时候什么都种不成。由于河床水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渭河中滩的沙地就成了我们村子和河对岸村子的未定界限,所以常常两个村子为争渭河滩上的沙地打得不可开交。有时候我们河北边村子在前头种花生,河南边的村子再在后头种红薯,有时候还不等花生红薯成熟,两个村子都抢着收,常常打得头破血流。人们常不以为然地说,渭河上的战争从来都不会停止,这算什么?于是就有上年纪的人津津有味、神采飞扬地讲着讲过多少遍老掉牙的故事:过去渭河滩上……
渭河滩中间有一个空军投弹的靶场,靶场是用石头在河滩上围成的圆圈,圆圈里用石头砌成个大“十”字形。在“十”字的中间有一高杆上挂着红旗,就是飞机投弹的靶心。靶场外的河滩上,有用巨大的铁皮做成T形的靶标,一遇飞机投弹,靶场周围几里路上都有解放军站岗,不让行人通过。每次投弹演习完后,周边的农民都跑到靶场上拾弹皮卖铁。经常有人被炸弹炸死的事发生。
小的时候,渭河一到秋天就发洪水,渭河边上的村子常遭水灾。有一年大水淹了瓜田,队长扯着嗓子喊“谁捞上算谁的”。那时候,我表现得特别兴奋和勇敢。渭河边有一个村子的人都姓罗,叫罗家村,每到秋天发洪水,大水就漫了村子。讲迷信的人都说这个村名字起得不好,“罗家”与“挪家”读音相近,就是搬的意思,干脆改村名,不能叫罗家,要改成“撑家村”。没想到,第二年洪水更猛了。于是人们都怨不该改名叫“撑家村”,惹怒了龙王,就又继续叫“罗家村”了。洪水是一阵阵的事,天命不可违,这里的人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靠渭河养育着,他们是河的子孙,永远离不开渭河。
后来公社成立了防洪指挥部,号召人们治理渭河。人们拉着架子车,从几十里外的秦岭山下拉来大石头砌成拦河大坝和防洪堤。于是洪水得到了治理,再也不泛滥了。渭河岸成了美丽的防洪大堤,堤上种植了茂密的槐树,成了渭河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渭河滩上还种了水稻、苹果等农作物。
我中学毕业后,也成了防洪治河的一个民工,天不亮就和大人们一块拉上架子车,到几十公里外的秦岭山下拉石头,拉1000斤石头记40个工分,合人民币2.8元。冬天在刺骨的渭河里捞沙子,那种苦役般的劳动使我从小就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苦与沉重。
那时,我常站在渭河边上向远处眺望,幻想着外边的世界,幻想着美好的生活。几十年后的今天,我远离了家乡,远离了渭河,远离了那苦役般的劳动,但难以忘却我在渭河防洪工程中那孱弱幼小的身子和那繁重的劳动给我留下的烙印,还有一个幼稚少年对未来生活的遐想。正是那种苦难经历,鼓励我走出苦难,发奋努力。
今年暑假,我又回到故乡,回到了渭河边上。
从宝鸡坐车沿渭河到五丈原、钓鱼台、太白山森林公园旅游,感受渭河的古老风韵,追寻渭河两岸三国古道的战争遗迹。渭水长流,传颂着一代历史名人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战场古地记述着一代英雄豪杰威武壮烈的丰功伟绩。渭河两岸再也找不到古战场的痕迹,可在那三国之战中熟悉的名字,依然熟悉。诸葛亮鏖战渭河之滨,六出祁山的祁山,五次伐魏设中军帐的豁落城、五丈原,火烧司马懿的葫芦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陈仓以及诸葛亮伐魏驻兵的大本营九龙山,司马懿的点将台等地名,依然沿用。渭河岸边处处遗迹留下众多的历史故事和美妙传说。昔日用兵之地,现在成了农民的责任田,连成一片青纱帐般的玉米田。站在葫芦峪,遥望五丈原、棋盘山、斜峪关、三道岭等昔日蜀魏屯兵的地方,一幅星罗棋布的军事地图似乎展现在我的眼前。
在渭河边的眉县常兴火车站,有一个扶眉战役烈士陵园。这里是1949年5月解放战争中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在扶风、眉县和国民党残余胡宗南、马鸿逵、马步芳的战斗中牺牲的烈土长眠的地方。当年渭河岸边演绎了一幅新中国解放战争的枪炮轰鸣的画卷,国民党的残兵败将被赶下渭河,死伤无数。扶眉战役在渭河滩上的一战,给陕西的解放战争画上了句号。
渭河是陕西关中地区的第一大河,它一次次地经历了战争的风云变幻和世事沧桑,也见证了发生在这里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如今的渭河上已没有了战事,也没有了洪水泛滥的现象。近年来,由于太平洋亚热带高压的影响,气温逐渐变暖,出现了很多河流断流现象,渭河的水也越来越小了。昔日荒芜的渭河滩都种上了庄稼,扩大了渭河边人民的耕种面积,渭河岸边修建了万亩鱼池,百亩果园。渭河边的“杨陵农业示范区”成了全国农业科技推广的示范区和科研中心,度假村、水上游乐园等旅游设施齐全。一个新型的现代化的农村景象正在古老的渭河古道上崛起。
家乡的河彻底摆脱了历史的战争风云和自然的洪涝灾害,正以日新月异的变化,改变着她的形象,装点着家乡的美景,谱写着新韵新歌。站在渭河边,我的思绪从远古回到了现实。从宝鸡到西安,沿渭河旅游,我就像一个历史的检阅者,静观着渭河边神奇的变化,思考着渭河岸边的过去与未来。愿家乡的河更美,河边的人民更富,渭河将会延续关中平原更文明、更灿烂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