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叫彩娟的高三女同学来找我的时候,满脸失意,她说:“我觉得自己很笨,什么都做不好。”
“为什么这么说自己呢?”
“有一次语文老师拿着我写的作文告诉我,作文写得没有真情实感,语言比较贫乏,要加强写作练习。那次之后,我一直认为自己天生没有文学细胞,偷偷地哭了好几次。我的数学基础也不好,曾经问同学一道题,他们觉得很简单,没有任何恶意地说这道题很容易,我来告诉你,当时我的反应就是自己怎么这么笨啊。时间长了,一旦遇到做得不好的事情,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能力不行,内心感到很无力。”
这个故事中的彩娟之所以凡事认为自己不行,是因为采取的归因方式不对。心理学上的归因指的是用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从人们行为的结果去寻找行为的内在原因。当人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体验到成功或者失败时,会寻找原因。一般来说人们常常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两个方面: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个体本身的一些因素,比如能力、努力、兴趣、态度;外部原因一般指的是环境因素,比如任务的难度、运气等。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为自己的努力不够,那么新的结果和过去的结果就会不同;如果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那么新的结果和过去的结果就会一致。
后来,通过潜能测试我们发现,彩娟的数学能力跟大部分人的数学能力相当,语言能力也在平均水平之内,由于对自己不了解,彩娟通常把失败归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行,随之而来的情绪是内疚和羞愧,对自己感到不满,并常常自责,结果总是对自己进行“我不行”的消极暗示。这种暗示的力量是很强大的,渐渐地变成一种信念种植在彩娟心中,这种信念就是对自我的否定和不认同。因此,彩娟就会认为不管怎样我都做不好,自然不会积极主动。想办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提升自己的数学成绩,作文水平上不去,数学成绩依然是老样子。如果彩娟进行了正确的归因:自己看的书较少,掌握的资讯不够,在数学这门学科上努力的程度不够,而且坚信只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写作水平和数学成绩都会提高,那么,经过不懈的努力,写作水平会上升一个台阶,数学成绩也会步步高升。
所以,同学们不要轻易地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和表现对自己进行定位。经常进行错误的归因和定位,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人们常说播下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种下的是“我不行”的种子,这颗种子就会生根发芽,最终结出“我不行”的果子。如果正确认识自己,打破旧的思维模式,进行正确的归因,种下“一定行”的种子,生根发芽之后就会越长越好,最终一定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结出来硕的果实。
启思
1.当成绩不好的时候你是如何分析失败原因的,有哪些呢?
2.你觉得本节阅释的理念对你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