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6月,共产国际解散。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中国党这时已经成熟。”全民族的抗战使得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逐步走向胜利。1944年,为纪念李自成起义300周年,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对其失败的原因和教训进行了深刻总结。毛泽东指示将该文在延安《解放日报》上转载,并要求各解放区印成单行本,让大家作为整风文件认真学习,以使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坚决将日本帝国主义势力赶出全中国。1945年,日本侵略军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这次胜利具有世界意义。
【智读笔记】
正义的战争终将胜利,高明的战略能够推进胜利的进程。正如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近藤邦康所说,“我很佩服《论持久战》。日本被中国打败是当然的,这样非常好的战略著作在日本是没有的。日本特资方面和科学技术方面都优于中国,武器优越于中国,但没有这样的以哲学为基础的宏远战略眼光,日本没有。日本的军队是速决战,中国的战略是持久战,结果,日本被中国的持久战打败了。”
持久战的思想贯穿于毛泽东《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中。他对中日双方作了分析比较,日本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很强,可战争的帝国主义和军事封建性决定了它的退步和野蛮性,加之其人力、军力、财力和物力资源缺乏,在国际上是失道寡助;中国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均不如日本,但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在国际上是得道多助。这就“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的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但抗日战争无论如何都是强国日本与极其贫弱的中国之间的矛盾,毛泽东曾比之为龙王与乞丐比宝,长期、复杂和残酷三阶段胜利论是毫无疑问的。
这三个阶段为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要采取的措施分别为:防敌进攻、准备反攻、攻击敌人。“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抗击外族铁蹄践踏,需要爱国将士浴血奋战,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当国家民族到了最危险时候,总是有怀着拳拳报国之心的有志英杰“用血肉筑起新的长城”,他们是真正的中国脊梁。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不久,中共领导的军队便迅速出现在华北抗战最前线,在民族革命战争的烽火中燃成了燎原之势。
当时西北和华北军民抗日热潮日益高涨,北国辽阔的回旋空间和足够的人力物力资源,为革命武装力量的发展提供了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理环境的优越条件。毛泽东率领红军,高举抗日的革命的先锋的旗帜,使得全国范围的革命形势犹如洪流般的滔滔黄水奔泻东去,无论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住了。正如日军投降当天,美国纽约《下午报》记者撰文指出的:“在预见中国会发生什么事情的时候,毛泽东一直永远是准确的。在1935年,他就预言了未来的中国战争的过程和战略发展。”毛泽东时刻考虑人民的利益,“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他还曾经指出:“应该使每个同志懂得,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因此,日本国会议员冈田春夫曾佩服地说:“毛主席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表面上看来,他非常温和豪放,然而其中贯穿着激烈的解放斗争中锻炼出来的不屈不挠的斗志和敏锐高深的智慧。这样的人恐怕就是举世无双的巨人吧。”
7.临江仙赠丁玲
临江仙①赠丁玲②
1936年12月
壁上③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④。
保安⑤人物一时新。
洞中⑥开宴会,招待出牢人⑦。
纤笔一支谁与似⑧,三千毛瑟⑨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⑩。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语词注释】
①临江仙:词牌名,原唐朝教坊曲名,曲子多用以咏水仙。此词牌分首句为七或六个字两种形式,又名《雁后归》、《鸳鸯梦》、《画屏春》等。
②丁玲:原名蒋伟,字冰之,湖南常德人,著名左翼作家。代表作为《太阳照在桑乾河上》,获斯大林文学奖,曾任中宣部文艺处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等。
③壁上:指的是壁垒,也就是城墙上面。
④孤城:指保安,陕北村庄多而城市少,因此有孤城之感;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在国民党包围之中的城市,故谓之孤城。
⑤保安:当时是陕北苏区首府,在陕西省西北部,邻近甘肃。后为纪念刘志丹同志,于1936年改名为志丹县。
⑥洞中:指的是在陕北的窑洞中。
⑦出牢人:这里指丁玲,丁玲于1933年5月被国民党特务绑架进狱,后被囚禁在南京3年。1936年9月在党的帮助下,她化装逃离南京,并于当年11月12日到达保安。
⑧纤笔一支谁与似:谁能与丁玲纤细的文笔相比呢?
⑨毛瑟:德国Mauser兄弟设计制造的步枪、手枪,当时中国军队用得很多。孙中山在1922年8月24日《与报界的谈话》中说:“常言谓:一支笔胜于三千毛瑟枪。”
⑩阵图开向陇山东:指作战的计划是开向六盘山的南段,“阵图”指古代军队作战的队列图,“陇山”为渭河平原与陇西高原的分界。
【抚今追昔】
该词最早发表于1980年7月《新观察》。
著名女作家丁玲曾在上海平民女校、上海大学中文系学习,自1927年起开始发表作品,曾用笔名彬芷、丛喧等,第一篇作品为《梦珂》,后又发表了《沙菲女士的日记》。次年与沈从文、胡也频等人组织了红黑社,编辑出版《红黑》半月刊。1930年写成以革命与恋爱为题材的长篇小说《韦护》。1931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主编左联机关刊物《北斗》杂志。1932年3月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次年任左联党组书记,发表长篇小说《水》,描写了旧中国农民无穷无尽的灾难和他们最初的觉醒、团结和反抗,是其创作上的飞跃。
1936年11月,丁玲来到陕北保安,中共中央在一座大窑洞里设宴招待她,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出席宴会。席间有文艺表演,气氛十分愉悦。她到保安后只有几天,即发起组织中国文艺协会,并担任主席之职。毛泽东在成立大会上讲了话,称赞“这是近10年来苏维埃运动的创举”。黄土沟来了位大作家,也真是“人物一时新”了。后来,丁玲还主动要求到前线去看看。1936年12月底,毛泽东通过军用电报把该词拍给在前线的丁玲。次年二月,又亲自任命丁玲为中央警卫团政治处副主任,使她真的做了“武将军”。1937年,丁玲到延安,毛泽东又亲笔抄录该词赠她。
毛泽东当时还赠送丁玲其他两首词,其中一首就是《归国谣·今宵月》:“今宵月,直把天涯都照彻。清光不合青山失,清溪却向青滩泄。鸡声歇,马嘶人语长亭白。”丁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前前后后》中说道:“他同我谈话,有几次都是一边谈,一边用毛笔随手抄几首他自己的词,或者他喜欢的词,有的随抄随丢,有几首却给了我,至今还在我这里。”另一首是《贺新郎》,诗人臧克家认为,“体味再三,我个人倾向它是毛主席之作。这是从字句上,表现手法上,和其它诗词比较之下得出的这个看法。”
1939年,在反“扫荡”的坚壁清野中,丁玲将该词寄给重庆的胡风,托他给予保存。丁玲还曾经担任过西北战地服务团主任,1941年主编《解放日报》文艺副刊,这期间出版了短篇小说集《一颗未出膛的枪弹》、《我在霞村的时候》,以及剧本《重逢》等。1946年至1948年,丁玲在农村深入生活,参加了几次土地改革,创作出了以华北地区土改斗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乾河上》,曾获得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解放后,丁玲在国家文艺部门任要职,还担任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理事等。
1957年,丁玲被错划成“右派”,在农场长期劳动,“文革”期间又被关进“牛棚”。“文革”之后,作家羽宏在研究丁玲创作生涯的过程中,从一本外文刊物《今日中国》上看到一篇美国人丽夫写的题为《丁玲在西北》的文章,文中说毛泽东有词一首赠丁玲,于是多方搜寻。1980年10月,胡风的夫人梅志在一个皮夹的里层发现了它。1978年以后,丁玲被摘掉“右派”帽子重获自由,开始了新的创作生活,于1986年3月4日在北京逝世。
【智读笔记】
大概因为同是湖南人,毛泽东在这首词里是以湖南方言押的韵,情真意切且自然明快。诗人在妇女的作用的问题上,素来都给予很高肯定,鼓励其在斗争中求解放。中国妇女的大多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生活在闭塞的农村,家徒四壁,为汪洋大海般的小农经济包围,因此,发动妇女投身生产与革命并提高其素质,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从而实现男女平等。诗人高瞻远瞩地看到,妇女只有通过对社会首先是经济的全方位参与,才能向社会展示自己的力量和价值。
丁玲在《写在〈到前线去〉的前边》中说道:“我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周副主席等领导同志,就是在一间大窑洞里举行的欢迎我的晚会上。这是我有生以来,也是一生中最幸福最光荣的时刻吧。我是那么无所顾忌、欢乐满怀的第一次在那么多的领导同志面前讲话。我讲了在南京的一段生活,就像从远方回到家里的一个孩子,在向父亲母亲那么亲昵的喋喋不休地饶舌。”毛泽东对革命文艺工作者是非常热忱的,当时的红色根据地聚集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文艺家。在解放斗争中有文武两个战线,也就是文化战线和军事战线。要战胜敌人就得有文化的军队,五四运动以来,这支文化军队帮助中国革命,使得反动派只能提出所谓“以数量对质量”的办法来和新文化对抗。革命的文艺运动和革命战争在总方向上是一致的,“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和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多起来了,这是很好的事。我们要把革命工作向前推进……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的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毛泽东试图解决文艺工作者的立场、态度、工作对象、工作和学习问题,“歌颂呢,还是暴露呢……究竟哪种态度是我们需要的?我说两种都需要……对于敌人,对于日本帝国主义和一切人民的敌人,革命文艺工作者的任务是在暴露他们的残暴和欺骗,并指出他们必然要失败的趋势,鼓励抗日军民同心同德,坚决地打倒他们。对于统一战线中各种不同的同盟者,我们的态度应该是有联合,有批评,有各种不同的联合,有各种不同的批评。他们的抗战,我们是赞成的;如果有成绩,我们也是赞扬的。但是如果抗战不积极,我们就应该批评。如果有人要反共反人民,要一天一天走上反动的道路,那我们就要坚决反对。至于对人民群众,对人民的劳动和斗争,对人民的军队,人民的政党,我们当然应该赞扬。”
诗人提倡文艺“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当丁玲要求到前线去体验生活,毛泽东是很高兴的。“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诗人知道“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惟一的源泉。”因此,在“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时,诗人看到“纤笔一支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在陕北根据地,丁玲主动采集“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的原料”,“阵图开向陇山东。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她看到了诗人的期望,并最终在实践中找到了创作的源泉,女作家驰骋沙场上的英姿确实是为人称道的。
8.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七律和柳亚子①先生
1949年4月29日
饮茶粤海②未能忘,索句渝州③叶正黄。
三十一年④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⑤。
牢骚⑥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⑦。
莫道昆明池⑧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⑨。
【语词注释】
①柳亚子:原名慰高,字安如,号亚子,江苏省吴江人。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早年积极参加旧民主主义革命,清末和陈去病在上海组织文学团体南社。后追随孙中山先生搞革命,继而成为国民党左派,著有《磨剑房诗词集》、《柳亚子诗词选》等。
②饮茶粤海:即在广州喝茶,这里指两人于1925年至1926年间在广州的交往。
③索句渝州:即在重庆索取诗篇,指1945年柳亚子在重庆索诗,毛泽东书《沁园春·雪》以赠。
④三十一年:指的是1918年9月,诗人为组织一批革命青年赴法勤工俭学,首次来到北京,而1949年再次来京,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迁入时,前后已距31年。
⑤落花时节读华章:春末的季节读到华美的篇章,这里指柳亚子1949年的诗,参见唐代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又逢君。”
⑥牢骚:指的是柳亚子1949年诗中称要回家乡分湖隐居。
⑦风物长宜放眼量:对待世间事物应该永远放开眼界去衡量,“风物”本来指风光景物,见晋代陶潜《游斜川》诗序:“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⑧昆明池:指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北倚万寿山,湖滨有石舫,湖中有长堤和十七孔桥等胜景,湖光山色,风景佳丽,昆明湖取名于汉武帝在长安凿的昆明池。
⑨富春江:浙江钱塘江某段别称,两岸连山,风景秀丽。东汉初年,严光不愿出来做官,隐居在浙江富春江边钓鱼,这里指柳亚子欲归隐。在颐和园昆明湖赏鱼比在富春江钓鱼好,也即在北京参加工作比回乡隐居有意义得多。
【抚今追昔】
该诗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目前所见有一幅手书,诗末有“奉和柳亚子先生三月二十八日之作敬祈教正”字样。
爱国诗人柳亚子生于1886年,清末考中过秀才,1905年加入同盟会,是国民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曾在光复会研制炸弹用于反清起义。1909年参加创办“南社”,后在孙中山总统府任过秘书,是著名左派代表。1924年国民党改组时成为左派领导人,积极同共产党合作,反对国民党反动势力,虽被开除党籍且生活困难,却宣布“不向小朝廷求活”。1926年3月,国民党二大刚刚结束,蒋介石就发动了“中山舰事变”。柳亚子气愤地找到中共广东区委负责人恽代英,建议以非常手段除掉此人。恽代英等人深为赞许这种憎爱分明的态度,但也对他说明共产党一向主张阶级革命,反对搞个人恐怖,柳亚子的主张未见采纳。随后,他与毛泽东饮茶谈心,对政局取得了一致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