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念奴娇昆仑
念奴娇①昆仑②
1935年10月
横空出世③,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④。
飞起玉龙三百万⑤,搅得周天寒彻。
夏日消溶,江河横溢⑥,人或为鱼鳖⑦。
千秋⑧功罪,谁人曾与评说?
而今我谓昆仑:不要这高,不要这多雪。
安得倚天抽宝剑⑨,把汝裁为三截?
一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
太平世界⑩,环球同此凉热。
【作者原注】
前人紒紜矠所谓“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说的是飞雪。这里借用一句,说的是雪山。夏日登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老百姓说,当年孙行者过此紒紝矠,都是火焰山,就是他借了芭蕉扇扇灭了火,所以变白了。
【语词注释】
①念奴娇:词牌名,念奴是唐朝天宝时著名歌女,又名《酹江月》、《千秋岁》、《杏花天》等。
②昆仑:也即昆仑山,是亚洲最大的山脉之一,该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沿新疆西藏边界向东延伸。东端分为北中南3支。南支可可西里山,也是长江上游通天河的一些支流的源头。其南支东延为青海境内的巴颜喀拉山是黄河的源头。巴颜喀拉山东接四川的岷山和邛崃山处,是一片海拔7723米的雪原。1935年9月,毛泽东在岷山所看到的就是昆仑山的这片余脉,当时诗人正在红军长征途中。
③横空出世:横在空中且超出人世。这里极言山的高大雄伟,见《水龙吟·天申艺祝寿词》:“黄金双阳横空,望中隐约三山秒。”
④阅尽人间春色:看遍世界上的一切盛衰兴败。
⑤飞起玉龙三百万:夏日登岷山远望,昆仑山好像许多白色的龙在高空中满天飞舞。“三百万”极言昆仑山积雪面积之大雪峰之多。
⑥江河横溢:长江和黄河不由河道而涌出,也就是说洪水泛滥了,见《墨子·亲士》:“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锚之袭,非一狐之自也。”又见宋代曾巩《与孙司封书》:“皇桔三年,邑有白气起廷中,江水横溢。”
⑦人或为鱼鳖:人们也许成了鱼和鳖,这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见《左传·昭公元年》:“微禹,吾其鱼乎!”后人因称被水淹死为“化为鱼”,也就是葬身鱼腹之意,见南朝宋代刘峻《辩命论》:“空桑之里,变成洪川。历阳之都,化为鱼鳖。”
⑧千秋:即千年岁月长久之意。见《文选》中汉代李少卿《与苏武》诗:“嘉会难再遇,三载为春秋。”
⑨安得倚天抽宝剑:怎能靠着天抽出宝剑,见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介,倚天之外。”又见李白《大猎赋》:“于是擢倚天之剑”。
⑩太平世界:太平的人间社会,“世界”本为佛教语,犹言宇宙。见《楞严经》:“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
紒紜矠前人:指的是宋代张元,这里指的是张元所言的飞雪玉龙,见《诗人玉屑·知音·姚嗣宗》。
紒紝矠当年孙行者过此:这里指《西游记》中孙悟空过火焰山的故事。
【抚今追昔】
该词最早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目前所见有3幅手书。1958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9月刻印的大字本《毛泽东诗词十九首》书眉上批注云,“昆仑:主题思想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别的。”其实,早在一年前的5月21日,毛泽东在学英语时就曾说过同样内容的话:“《念奴娇·昆仑》这首词的主题思想是反帝的。”诗人在《毛泽东诗词十九首》书眉上还批注云:“改一句,‘一截留中国’改为‘一截还东国’。忘记了日本人民是不对的。这样英、美、日都涉及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侵占了东三省。4年之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签订的《何梅协定》和《秦土协定》,又使中国大片国土沦丧,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正在面临着被侵略者步步吞占的危急时刻。面对这样的局势,中国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国际上的反动势力正妄图瓜分世界,列强遥相呼应,蓄意加紧发动世界大战。中国社会和全世界人类的历史正面临着反对侵略和向何处发展的问题,毛泽东在这时登临昆仑山的支脉岷山,怀着反对帝国主义的高昂激情和改造中国乃至世界局势的雄心而创作了该词。
1935年6月,长征中的红军翻越了夹金山、梦笔山等昆仑山所辖岷山支脉,“登岷山远望,群山飞舞,一片皆白。”号称亚洲屋脊的昆仑山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地百姓讲述的孙行者借来芭蕉扇扇灭火焰山的神奇故事也给诗人以某种启发。红军不就是孙悟空吗?孙悟空能借来芭蕉扇扇灭火焰山的火,红军为什么不能抽倚天之剑,将一片皆白的昆仑山截为三截,从而造福于人类?诗人面对深刻的民族危机浮想联翩,“过了岷山,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又一村了。”诗人在一幅手书的自注中说:宋人咏雪诗云:“飞起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昆仑各脉之雪,积世不灭,白龙万千,纵横飞舞,并非败鳞残甲。夏日部分消融,为害中国,好看不好吃,试为评之。
毛泽东诗词的创作高峰在其身处逆境之时。1959年8月,他曾经写信劝慰失去了丈夫的刘松林,“登高壮阔天地见,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这是李白的几句诗,你愁闷时可以看点古典文学,可起消愁破闷的作用。”豪放壮丽的诗歌后面的沉郁苦痛似乎可以跟该词对照理解,“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期待的是“夏日消溶”,“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后人有《浪淘沙·读〈念奴娇·昆仑〉》云:“红日照昆仑,异彩缤纷。玉龙千百舞天门。积世横空寒欲彻,骄野难驯。今我谓昆仑,休逞嶙峋。借将蕉扇化神斤,削尽炎凉天地泰,寰宇同春。”
【智读笔记】
毛泽东的治国智慧在战争年代就已初露端倪,长征精神经过毛泽东从理论上的系统总结,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此后,他又提出了南泥湾精神,提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并且成为理论的身体力行者。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日本的主要军事力量用于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力量,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国民党一次又一次地掀起反共高潮,甚至完全断绝了新四军的抗日经费,对陕甘宁边区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使得陕甘宁边区“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
诗人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说,“帝国主义是中国人民的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诗人要改造昆仑,就是要消除帝国主义反动势力。后来为了坚持持久战,毛泽东曾经亲自发动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在困难面前是“饿死呢?解散呢?还是自己动手呢?饿死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解散也是没有一个人赞成的,还是自己动手吧”“从古以来的人类究竟是怎样生活着的呢?还不是自己动手活下去的吗?为什么我们这些人类子孙连这点聪明都没有呢?……总之我们是确信我们能够解决经济困难的,我们对于在这方面的一切问题的回答就是‘自己动手’四个字。”
这时的陕甘宁边区不论党政军民男女老幼一律进行大生产运动,增加粮食和日用品,准备同灾荒作斗争,创造抗日根据地的物质基础。在此期间,一二○师三五九旅开垦南泥湾最为典型,全体官兵经过两年奋战,创造了“陕北的好江南”。毛泽东给旅长王震题词:“有创造精神”。“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以自力更生为主。南泥湾精神充分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此后,毛泽东又提倡了白求恩精神和张思德精神,号召“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而该词意境深远且深含哲理,艺术描写并不停留昆仑本身,而是着意从昆仑和人类的关系角度,或说是人民的疾苦和幸福的视觉出发,开掘出其意蕴的,实质上是对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和全人类命运的关注。连着三个“一截”立意新奇,以排山倒海改天换地之势改变世界,这是何等样的情怀!到那时,劳动者都过上了和平、安宁、幸福的生活,诗人在这里继承了前人的艺术经验,表达的力量更加深刻,藐视困难的姿态更超越。“败鳞残甲”都变成了“飞起玉龙三百万”,境界之高远确令人叹为观止,实在是前无古人!
2.四言诗祭皇帝陵
四言诗祭皇帝陵①
1937年3月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②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③,敬遣代表林祖涵④,以鲜花时果之仪⑤致祭于中华民族始祖轩辕皇帝之陵,而致词曰:
赫赫⑥始祖,吾华肇造⑦;胄衍祀绵,岳峨河浩⑧。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⑨;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世变沧桑,中更嗟跌⑩;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紒紜矠。
琉台不守,三韩为墟紒紝矠;辽海燕冀,汉奸何多!
此地事敌,敌欲岂足紒紞矠;人执笞绳,我为奴辱。
懿维我祖,命世之英紒紟矠;涿鹿奋战,区宇以宁紒紡矠。
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紒紣矠。
东等不才,剑屦俱奋紒紤矠;万里崎岖,为国效命。
频年苦斗,备历险夷紒紥矠;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
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
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
还我河山,卫我国权;此物此志,永矢勿谖紒紦矠。
经武整军,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紓紛矠。
尚飨!
【语词注释】
①黄帝陵:轩辕皇帝的陵墓,在今陕西省黄陵县城北。陵高3.6米,周围48米,正殿上书“人文初祖”四个大字,陵前有台,传说为汉武帝所筑的祈仙台,周围有千年古柏数万株,残存北宋以来的碑文50多块,刻有汉、满、蒙古等民族的祭文。
②苏维埃政府: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中央革命根据地领导建立的中央政权,全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工农民主政府。1931年11月江西瑞金由第一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宣布成立,会上,毛泽东当选为主席,周恩来、朱德等63人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③朱德:字玉阶,四川仪陇人,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从事革命活动,在德国留学期间被当地政府逮捕并驱逐出境。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次年4月,率起义军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部队会师,任新四军军长,此后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期间任八路军总司令,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十大元帅”之首。
④林祖涵:即林伯渠,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1932年在中央根据地任政府经济部和财政部部长,1937年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建国后任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等职。
⑤以鲜花时果之仪:用鲜花和鲜果的礼仪。
⑥赫赫:指的是显赫盛大的样子,见《诗经·大雅·常武》:“赫赫明明,王命卿士。”
⑦肇造:创造,见《尚书·康诰》:“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
⑧胄衍祀绵,岳峨河浩:皇帝的后代子孙在延续且祭祀连绵不断,而山岳高大黄河浩瀚。
⑨光被遐荒:光芒笼罩边远广阔之处,“遐荒”即边远广大的地方。
⑩世变沧桑,中更嗟跌:世界变化就如同沧海和桑田间的巨大变化,而中国经历了多次挫折,“更”也即经历。
紒紜矠强邻蔑德:强大的邻国无视道德,见《国语·周语》:“而蔑杀其民人,宜吾不敢服也。”
紒紝矠三韩为墟:朝鲜被日本侵占后变成废墟,汉代时朝鲜南北部为马韩、辰韩、弁韩三国,后为朝鲜代称,见杜甫《奉赠太常张卿均二十韵》:“方丈三韩外,昆仑万国西。”
紒紞矠以地事敌,敌欲岂足:用国土来奉事敌国,敌国的欲望怎么能够满足呢?
紒紟矠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我们的始祖具有美德,是著名一世的英雄。
紒紡矠区宇以宁:这里指为了疆土境域的安宁。
紒紣矠泱泱大国,让其沦胥:辽阔宏大的中国啊!难道要令其沦陷吗?见《宋书·武帝记》:“曩者永嘉不纲,诸夏幅裂,终古帝居,沦胥戎虏。”
紒紤矠东等不才,剑屦俱奋:毛泽东等人没有才能,打仗和行走都很奋力,这里是自谦的说法。
紒紥矠频年苦斗,备历险夷:多年艰苦的斗争,艰难险阻和平易顺利全都经历过了。
紒紦矠永矢勿谖:永远发誓不忘,“矢”通“誓”,见《诗经》:“独寐悟言,永矢不谖。”
紓紛矠实鉴临之,皇天后土:天地神明从高处往下实实在在地来监视明察我们,见李密《陈情表》:“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抚今追昔】
该诗最早发表于1937年4月6日延安《新中华报》上,标题为《苏维埃代表林伯渠参加民族扫墓祀典》。1992年7月《诗刊》转载时题为《祭黄帝陵》,目前所见有一幅手书。
1937年3月29日,毛泽东致范长江信中说:“寄上谈话,祭黄帝陵……供参考,可能时祈为发布。”而且随信寄上了同美国记者史沫特莱的谈话记录稿,这是毛泽东抗战时期的诗作,通篇表达了赤诚之志。
从1936年开始,中国人民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呼声日涨。中共发表声明,并且举行了会议,为建立民族统一战线进行多种努力。当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发动“西安事变”,并通电全国,要求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以共同抗日。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和联共抗日的条件后,获得释放并返回南京。次年2月,国民党召开了五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决议,中共所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形成。为了庆祝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使之巩固和发展,各方代表于当年清明节在黄帝陵举行了一次民族扫墓祭典。苏维埃代表林伯渠前往参加,并且呈现上毛泽东的这篇祭文。
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世祖,全名为公孙轩辕。他为人敦厚聪明,有德能,征服了很多落后的民族和部落,统一了中国,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推动了社会向前发展,历代统治者都曾祭祀过他。这篇祭文是毛泽东在延安时创作的,并经周恩来、朱德等人讨论、修改过。
文中所提的“三韩为墟”指的是: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日本内阁决定出兵侵略朝鲜。朝鲜政府致书清政府,要求派兵援助,日本侵朝后,劫持了朝鲜国王,组织傀儡政府。后来,日舰击沉击伤清政府海军的运兵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兵在朝鲜、黄海与日军激战,陆海战皆失利,日本占领朝鲜,并侵入中国东北边境。次年,清兵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甲午战争结束。而“汉奸何多”指的是,1931年日军侵占中国东北后,于次年3月在吉林长春扶植成立了以溥仪为执政的满洲国傀儡政权,1934年3月称“满洲国”,“执政”改称“皇帝”。1935年6月,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代理主席秦德纯与日本驻沈阳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达成了“秦土协定”。当年7月,国民党在华北的代表何应钦与日本华北驻屯司令官梅津美治郎达成了“何梅协定”。4个月之后,日本侵略者唆使国民党河北省政府行政督察专员殷汝耕在通县成立“冀东防卫自治委员会”,后改称“冀东防卫自治政府”。此后,国民党政府又指派宋哲元等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侵略者“华北政权特殊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