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喀巴生活的年代,藏传佛教中势力最为强大的是噶举、萨迦等教派,但是,他们在佛教本旨方面均有颓败之象,政治上的追求和残酷斗争,占据了佛教上层的主导地位,从而导致了各教派的戒律松弛。
面对这种现象,宗喀巴决心对宗教实行改革,他很快便得到帕竹地方政权的积极支持,同时也受到广大僧俗的热情欢迎。从1401年到1406年,宗喀巴相继完成了《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两部著作,这些著作体现了他的思想体系,也是他创立格鲁派的理论基础。
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宗喀巴没有局限于自己所处的地域,而是广泛四处布道,1409年,宗喀巴在拉萨创建了甘丹寺,并担任首位法台,接着在帕竹地方政权的支持下,又在拉萨召开了有近万名僧人参加的祈愿大法会,这标志着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正式创立。
格鲁派创立后,宗喀巴并没有沉浸在这一成就中,而是开始了更大规模的传教活动,他和他的弟子们相继在青海、西藏修建了大量的格鲁派寺庙,其门下弟子更是遍布了青海、西藏。
1419年,宗喀巴大师在拉萨甘丹寺圆寂,时年63岁。宗喀巴大师为藏传佛教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也培养了无数高徒,其中最为著名的弟子有8个。在这8个弟子中,还诞生了两位未来主宰西藏宗教和政局的重要人物,那么这两位弟子分别是谁呢?
1645年,清政府追认宗喀巴的弟子克珠杰为“第一世班禅额尔德尼”。7年后,其另一弟子格敦朱巴被清政府追认为“一世达赖喇嘛”,由此,班禅和达赖喇嘛控制了西藏的宗教和政治,成为了西藏的实际领导者。
·塔尔寺是慈母用心建造起来的吗
塔尔寺既然是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那么,这座寺庙与他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1357年,宗喀巴在此降生,剪脐带时鲜血滴落在地上,他的母亲便把宗喀巴的胎衣就地掩埋。数年后,这里长出一棵旃檀树,树上有10万片叶子,每片叶子上都呈现出了狮子吼佛像。
只是,宗喀巴自幼年辞母离家,10多年都没有回去过,他的母亲非常思念他,便请人捎去一封家信,信中夹着一缕花白的头发,并说自己越来越苍老了,身体又不是很好,非常渴望能与儿子见上一面。宗喀巴接到信后,心潮起伏,本想回家探望母亲,可又担心因此耽误学业,便刺破自己的鼻子,用鼻血掺合水彩绘成一幅自画像,以抚慰母亲思子之情。这幅自画像至今仍保存在塔尔寺大金瓦殿的银塔里。
宗喀巴刺鼻画像的第二年,他的叔父经过西藏,宗喀巴就托叔父将自画像和一个狮子吼佛像模子带给自己的母亲,同时修书说自己佛事繁忙,没有空闲时间回家,恳请母亲原谅。并希望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处长出的旃檀树处建一座佛塔,这样就等于是自己陪伴在母亲身边了。
1379年,宗喀巴的母亲在当地佛门信徒的资助下建塔。用宗喀巴捎回的佛像模子翻制出狮子吼佛像10万尊,并把旃檀树用绸缎包扎起来,作为塔的中心,将10万尊佛像环置旃檀树四周,然后堆砌石片,建起一座宝塔。后经众信徒不断装饰、扩建,建成了高11米、塔底周长20米、面积25平方米的大银塔,此塔又称菩提大银塔。以纯银作底,镀以黄金,并在镶嵌精美的佛龛内,供奉宗喀巴镀金泥像。据说佛像内装有释迦牟尼佛舍利和迦叶尊者佛牙,使该塔成为了塔尔寺最珍贵、最著名的宝塔。
后人又以塔为中心建成了一座镏金瓦顶的殿堂,以纪念宗喀巴在此诞生。这座塔是塔尔寺原址上最早出现的佛教建筑。
可见,塔尔寺是宗喀巴的母亲用爱子之心建造起来的,其间凝聚了母亲的无限思念。
·鲜为人知的塔尔寺建筑之谜
在塔尔寺的众多建筑中,比较有特点的当属大金瓦殿、小金瓦寺、大经堂和八宝如意塔了,那么它们都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塔尔寺的核心建筑是大金瓦殿,它位于全寺正中,其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大金瓦殿初建于1560年,后于1711年用黄金1300两、白银一万多两改屋顶为金顶,四角设有金刚套兽和铜铃。正面廊柱用藏毯包裹,殿内还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梵教法幢。进入大金瓦殿内,迎面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银塔,这就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有趣的是,这间大殿中有一块几百斤重的大石,天长日久已被酥油染成了黑色,上面有一个清晰的脚印和一对深深的指印,传说那是宗喀巴童年时代攀登此石踩下和用手指抠出的痕迹。九间殿南的三间殿内供奉着头戴黄帽的宗喀巴泥质坐像,旁边有一组头戴黄帽和红帽的喇嘛塑像,那是宗喀巴正在主持黄教与红教的辩经会。
小金瓦寺又名护法神殿,于1631年建造。寺中回廊陈设野牛、羊、熊、猴等标本。据说,这些走兽标本象征一切恶魔鬼怪已被神征服。殿的左边有一匹白马标本,相传是三世达赖喇嘛从西藏拉萨到青海塔尔寺时骑的。三世达赖喇嘛朝拜塔尔寺之后,要去蒙古传经说道,这匹白马怎么也不肯走,于是便留下来,不久,马不食而死。于是后人把它当做神马,和家神一起被陈列供奉。
大经堂是土木结构的藏式平顶建筑,是塔尔寺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其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是拥有168根大柱的大型经堂,1606年初建。它是寺院喇嘛集中诵经的地方,堂内设有佛团垫,可供千余喇嘛集体打坐诵经。
位于塔尔寺前面有一个广场,广场中矗立着八座宝塔,这就是八宝如意塔,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建于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异,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塔身用白灰抹面,底座用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
·神秘的塔尔寺活佛
藏传佛教对活佛是非常尊敬的,那么活佛的本意是什么呢?他为何会得到藏传佛教僧人的顶礼膜拜呢?
活佛在藏语中被称为“朱古”,意为变化身,是指已经修行成佛的人,在他圆寂之后,为了完成普度众生的宏愿,再度转世为人,以普通人的形象出现。藏传佛教认为,人的身体随时可能会消亡,但灵魂永存,并在六道中不断轮回转世,因此他们认为活佛是能够转世的,但与普通人的轮回转世有着本质区别,活佛是超越了轮回,自愿下凡救度众生的菩萨。在这种思想指导下,逐渐形成了活佛转世制度。
那么活佛转世制度是由谁创立的?其具体形式又是怎样的呢?
活佛转世制度的创始人是噶玛拨希,他是宗喀巴的得意弟子,佛法高深,神通广大,深得元朝皇帝的赏识。噶玛拨希于1283年在楚布寺圆寂,享年80岁。据说,在他圆寂之时,便告知自己的弟子邬坚巴说:“我死后,在远方肯定会出现一名黑帽派继承者,他便是密教的传人……”说完后便升入了极乐世界。八天后,噶玛拨希忽然想起自己的弟子们,就重新将自己的“灵魂”归入体内回到了世上,当他看到弟子们为他的过世伤心恸哭时,心情很不平静,顿时产生了怜悯之心,决定用“夺舍法”(转世瑜伽)使自己得以转世,从而继续教化众生。这一日,在拉萨西北部的堆龙拨昌村,一对老夫妇13岁的儿子突然死了,当噶玛拨希看到袅袅升起的炊烟后,就赶到那儿,将自己的灵魂移到了尸体内,于是死尸的眼睛重新放出了光芒。老夫妇看到这种奇怪的现象后很害怕,认为是魔鬼附体,急忙在灶中抓了些烟灰撒在了儿子的眼睛里,接着又用针把其眼睛刺破。按藏族的风俗,把烟灰朝人身上撒是一种传统的驱除邪魔缠身的方法,老夫妇以为死了的儿子被魔鬼缠身,想用灶灰驱邪,但他们没有想到这一行为却打乱了噶玛拨希的转世,他只好将自己的灵魂从尸体中移出来,另想办法转世。最后,他将灵魂迁入后藏多吉的母体中,使转世获得成功,从此创立了西藏活佛转世制度。
活佛转世既然如此庄重,那么虔诚的人们又将如何去寻访转世活佛呢?一般来说,有如下几种方法:一是遗嘱、预言寻找法。即根据活佛生前的遗嘱或预言线索寻访。活佛在临终前预示自己再次降生的地点,其方式有遗言、梦示、暗示几种。二是依征兆寻访法。即按活佛圆寂时的法体姿态和火葬时浓烟的去向去寻找。三是护法神降旨预示法。在藏区,除了一些大护法神之外,每个寺院都有自己的护法神,届时由护法神师按照护法神的预示来寻找转世灵童。
四是神湖显现幻景寻访法。西藏山南地区有一个纳木错湖,神话传说它是吉祥天女的道场。寻访转世灵童时,派高僧到湖边煨桑(煨桑是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藏俗,一种告之天地诸神的仪式),诵经祈祷,向湖中抛洒哈达、花朵等吉祥物,等待湖中出现幻景,然后根据幻景判断灵童出生的地方。
五是秘密寻访法。活佛圆寂后,先要诵经祈祷,祈求灵童早日转世。灵童一般是在活佛圆寂后的次年就会转世,但也有两三年,甚至五六年后才转世的。按照遗言、预示、征兆、占卜及湖中幻景等所提供的线索,由活佛世系所在的寺院和地方政府负责,选派德高望重的名僧、堪布及活佛生前的管家、弟子化装成各种不同身份的人分赴各地暗中查访,对发现的灵异儿童进行多方面的考察了解,然后回来向寻访的工作人员报告。初选出的灵童候选人多名,然后再通过宗教活动等形式反复筛选,逐渐缩小范围,最后选出真正的灵童。整个寻访过程是神秘而严肃的。
六是辨认遗物选择法。即将前世活佛常用并且非常喜爱的法器、念珠、袈裟等多种物品,与同样的复制品混放在一起,分别让候选儿童辨认前世遗物,同时辨认前世活佛的侍从喇嘛。依据儿童辨认的准确度选定灵童。
七是金瓶抽签法。金瓶抽签是清朝乾隆皇帝为了杜绝藏传佛教中活佛转世灵童认定方面出现的种种流弊而制定的一种制度。即将活佛转世的认定权掌握在中央手中,由中央对其直接批准和册封。
塔尔寺活佛的转世大多也采取上述办法,截至2002年,塔尔寺共有转世活佛二十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