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近代,这种得道的高僧仍然不断,而且也有尼姑。例如慈明和尚,俗名陈万超,江苏高邮人,光绪三十年(1904年)生,诞生之日,满屋异香,法云缥缈,6岁要求出家,因为母亲不肯,乃又返家住守三年,三年之后,1934年于南京龙潭宝华山隆昌律寺受具足戒,法名慈明。修行期间十几年中潜心钻研禅宗,戒行过人。某年江苏邗江县瓜州镇组织众人兴修水利,慈明一次担土八百斤,瓜州镇为他颁赠奖旗。旗上绣有“八百斤”三字,并另外赠送一根特制的桑树扁担,从此他便有了“八百斤”的绰号。1981年他回到九华山,只身住东崖幽冥钟亭,每日撞钟念佛不止,1986年转到九华山上禅堂禅修,严守戒律,常手执方便铲。1990年10月慈明预知即将西归,留下一偈:“忘我戒生灵,是如不变迁。真持亦放下,谁住叹空也。”话音刚落,含笑西归,世寿86岁,弟子按其嘱托装缸保存遗体,三年后开缸启视,跏趺端坐,肉身未腐,毛发无损,须眉可见,果呈瑞相,异香扑鼻,遂供奉于九华山肉身宝殿北侧地藏禅寺内。
又如仁义师太,俗名姜素敏,东北沈阳人,婚后不久,丈夫病逝,婆家对其冷淡,1940年秋落发为尼,法号仁义。她勤修佛法,且研究医理,解放后,由于宗教政策的原因,被遣返原籍并还俗。1950年,赴抗美援朝战场,随军当卫生员。1982年宗教政策落实后,她再次出家,1983年朝礼九华山,决定在此常住,先后住过甘露寺、菩提阁等寺,后重修通慧禅林。她常外出弘法行医,修建寺院,广结善缘,她针灸技术娴熟,医治了很多的病人,1995年农历十月七日仁义师太圆寂,享年85岁,1999年1月2日开缸,见其肉身不腐,黑白相间的头发长出寸余,牙齿完好,皮肤毛孔清晰,装缸时穿的衣服紧贴身上,下身长合无痕。她开创了比丘尼修成肉身不腐的先河。
·古寺藏有多少至宝
化城寺本身就是一座极具历史和人文价值的瑰宝。现存的寺庙山门和藏经楼为16世纪所建,而大雄宝殿和后厅为19世纪重建。这些建筑除四壁和瓦顶为砖制结构外,内部为木结构。柱、梁、檩、椽全部采用闩缝对榫、互相楔咬的传统方法,不用一颗钉子。门楣、斗拱和横梁上都镂刻着凤凰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以及花草图案,施以重彩,反映了明清的建筑风格和我国古代人民高超的建筑技术。
对外开放后,化城寺已经改为历史文物馆。二进展出金地藏生平事迹,从金地藏“入唐求法”到“灵场终古”,展示了开山祖师卓锡九华的丰功伟绩。三进展出珍贵历史文物700件。作为一座千年古刹,而且受到历代皇帝和皇族的重视,它至今保存着哪些佛门瑰宝呢?
化城寺文物大约有两千余件,最重要的有:
贝叶经。人们在佛堂、静室常见的“帘卷春风暖,经翻贝叶香”对联中的“贝叶”,即指“梵文贝叶经”,俗称“贝叶真经”。贝叶经是古印度佛教徒用贝多罗树叶制成,厚如铜钱,以刀在叶面刻写经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据史记载:“宋高僧圆道从西域归来,得梵文贝叶经40札,藏西安大雁塔。”九华山所藏贝叶经,大约即源于此,九华山现存梵文贝叶经二札:一札内藏10叶,每叶长52.5厘米,宽6.5厘米,叶片两面均刻梵文七行,字迹清晰,墨色未褪。每叶距叶片两端17厘米处有装订小孔。夹贝叶经册页上有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八日竹禅题跋。此经为画僧竹禅捧呈九华;另一札夹板上画有红白两色相间荷花瓣,内藏73叶,每叶长39厘米,宽55厘米,叶片两面均刻梵文七行,字清墨重。叶片距两端12厘米穿孔处,有线绳贯穿,可系可解。
明《藏经》二部。一部是明朝万历十四年(1586年)三月神宗朱翊钧之母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颁赐的《藏经》,共计667函6771卷,用不同花纹和颜色的织锦装裱。经书长35厘米,宽13厘米,一律用长66厘米、宽35厘米的白开化纸粘折而成。每版5页,每页5行,每行17字。上下印有双边,全部函号编码以《千字文》的顺序排列。现在全部《藏经》收藏在677个樟木盒中,这是目前仅存的两部保存完整的明朝《藏经》之一。另一部《藏经》是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神宗颁赐,每卷上印“大明万历戊戌年七月吉日奉旨印造施行”。经卷规格与正统版相仿,颁经谕旨保存完好。
《血经》。明朝高僧海玉,字无瑕,在九华摘星庵苦修,共耗去28年时间,以指血调研银珠濡笔恭书《大方广佛华严经》一部,故有《血经》和《明代血经》之称。崇祯三年(1630年)明崇祯皇帝朱由检派人朝圣并敕封无瑕和尚肉身为“应身菩萨”,装金供奉。这部《血经》遂被僧众护如至宝,倍加珍护。后虽几经战乱,《血经》保存完好,朱色未褪。
释迦牟尼铜像。高198厘米,宽142厘米,重900公斤,由上身和下身两部分组合而成铸有“尉迟敬德监造”字样。尉迟敬德隋末归唐,曾来九华山建佛寺。经鉴定,此尊佛像造于宋朝,“尉迟敬德监造”乃伪造。该铜像原置三天门聚龙寺,后移置化城寺藏经楼下,像身斑驳,是九华山最大最古的铜佛像。
明神宗圣旨。明神宗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颁赐藏经敕论一件。论文写在鹅黄色蜡签纸上,盖有朱文“广运之宝”御玺,其文曰:“敕论九华山地藏寺住持及僧众人等:朕发诚心印造佛大藏经,颁施在京及天下名山寺院供奉。经道护持,已论其由。尔住持及僧众人等,务要虔洁供安,朝夕礼诵。保安眇躬康泰,宫肃清。忏已往愆尤,祈无疆寿福。民安国泰,天下太平。俾四海八方,同归仁慈善教,朕成恭已无为之治道焉。今特差内官监太监汉经厂表白李官,赍请前去彼处供安,各宜仰体知悉。钦哉,故论。大明万历二十七闰四月二十四日。”清康熙帝也曾赐额,曰“九华圣境”。至乾隆时期,皇帝也赐额曰“芬陀普教”。
幽冥钟。高199厘米,底口径141厘米,厚4.5厘米,二龙四爪合背钮。钟一侧铸“南无幽冥教主地藏王文佛”牌位,高60厘米,宽40厘米,上有二龙。钟上方一圈铸“皇图巩固帝道遐昌佛日增辉法轮常转”,每字径13厘米,宽115厘米。钟下方宽17.5厘米,一圈铸“二龙戏珠”,庵名和功德芳名10排11行,共183个,另5行铸“简称提督总理制造局洪宝麟监造,署两江总督巡抚沈秉成倡建,千总陈万顺承造,孔昭溶沐手敬书,大清光绪十七年夏日铸”等文。
谛听一座。传为地藏王坐骑,地藏王就是骑着它由新罗国渡海来到九华山的,它头上有一只角,俗称“独角兽”。它长73厘米,高66厘米,重250公斤,纯铜铸成,上刻文“姑苏梅诚吾造”。此像乃是清康熙年间众生募化冶铸并敬献九华的,佛教信徒视为珍宝,香客更尊为吉祥之物,常有人在朝拜地藏时用铜元、制钱在“谛听”背上摩擦几下,然后带回系在小孩子身上以“避邪”、“降福”。
·相关链接
1.金乔觉学识渊博,懂得汉文,擅长吟诗,他的诗作被收入到《全唐诗》,并被后世尊称为“佛诗”。当年李白曾是金乔觉的莫逆之交,所以金乔觉圆寂后,李白作诗怀念:“赖假普慈力,能救无边苦。”
2.佛经记载,农历七月三十日(月小二十九日)为地藏菩萨圣诞日,传说也为金地藏成道日,九华山僧侣都要在肉身殿举行重大活动,称“地藏法会”,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守地藏肉身塔。
3.1996年至1997年,由化城寺改建的九华山历史文物馆藏有的54件历史文物曾赴韩国汉城、庆州展出十个月观众达50万人次,产生了轰动效应。韩国比丘尼无垢为筹办此展在汉城建立永久性金地藏展览馆。化城寺文物成为连接中韩佛教的纽带。
11.杭州灵隐寺
素有“人间天堂”的浙江杭州,荡漾着“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秀丽西湖。在西子湖畔,有座景致秀异的灵隐山。灵隐山附近,耸立着神秘诱人的飞来峰。人们来到杭州,除了要泛舟西湖,还一定要漫步飞来峰下来观赏诸胜,苏轼就有“溪山处处皆可庐,最爱灵隐飞来峰”的诗句。并且,那里坐落着中国佛教禅宗的十大名刹之一——灵隐寺,正所谓:人到杭州,一游西湖,二到灵隐。
灵隐寺镶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晨钟暮鼓,香烟袅袅,景致怡人,为人间平添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幽静世界。熟悉灵隐寺的人都知道,它还有一个别名叫云林禅寺,如果说“灵隐”一名是因为“仙灵所隐”的典故,那么“云林禅寺”里又蕴藏什么禅机呢?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的济公活佛虽然形象落拓,半疯半癫,但他喜欢压富济贫、喜谑谈笑的本性已是家喻户晓,有谁知道这位愿意主持公道的不意之僧也做过一次不“公道”之事——抢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