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民间掌故是巴里坤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从这些民间故事里,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汉文化在当地浸润、变异的过程。如《补天补地》《太阳·月亮》《韩信减寿》《梁祝情缘》等多篇里,我们既能明显地看出它们的故事原型是从内地传入的,是中国大多数汉族老百姓耳熟能详的,也能明显地看到它的内容、人物、情节、语言带有鲜明的巴里坤地方特色,与内地任何一个地方原先流传的故事绝不雷同。《补天补地》里着重说了巴里坤天气之所以寒冷异常,是女娲补天时在巴里坤上空留下了一道裂缝,所以才有了正月二十家家做饼子补天补地的习俗。《韩信减寿》里增加了一个细节:“顺风拉,迎风尿。”正是因为巴里坤一年四季风比较大,连解手都须有一定的技巧。《梁祝情缘》里同样有一个挺精彩的细节:男学生们要和祝英台比尿尿,祝英台的丫环给她找了个猪尿脬揉薄吹胀,再灌满水插上一根空心管,比赛时双手用力将尿脬一挤,“尿”得自然很高。而把猪(羊)的尿脬揉薄吹胀当成气球或者“练锤”玩的把戏,是没有工业制作的气球之前巴里坤孩子人人都曾干过的勾当,虽不敢说是巴里坤孩子的发明专利,但至少说只有牧业发达地区才有可供孩子们经常把玩的那么多的尿脬,也就有了“尿脬打人不疼——骚气难闻”的歇后语,才能在民间故事里产生这样的细节。这里不再一一列举。还如《石人无闻油垢生津》《赶山填海泪泉长流》《冷龙王布云播雨》《野人沟里毛野人》等,都是地地道道的“土产”掌故,它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当地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但我们还是从中不难看出有许多情节、人物形象、世态风俗等有内地同类民间故事的影子,从而我们可以断定它们都是从“原产地”被移民们移植到这里,又加以改造,变成了如今的样子。所以,我们从中还可以推断,许多反映当地风物的掌故,不会是清代大规模移民之后才在人们的口头中形成的,应该在此之前就在当地居民中广有流传,只是在后来又被不断地完善、加工,故事更加完整,情节更加曲折生动罢了。这一类故事很可能是少数民族民间掌故的变异,如《好马赛君子》,正是反映了游牧民族爱马夸马敬马以至于将马神话的心理。马本身有许多优点,可最根本的优势是速度快,马的速度给游牧民族以力量,人借用马的冲击力才会更加勇猛,马凭人的智慧和勇武就更威风,马给游牧人插上了翅膀,让他们自由地驰骋草原。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战争中,马都是人们忠诚可靠的朋友、战友。游牧民族爱马,巴里坤的汉族亦农亦牧,与游牧民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游牧民族必然有相近、相同的心理情结。
因而,从民间故事这一文学形式里,同样能让我们看到巴里坤文化中内地多方汉文化与变异后的巴里坤汉文化以及游牧文化等两种以上的元素。
巴里坤民间故事,有的可以让我们从中看到历史的影子,有的是人民群众美好愿望的表达,有的是茶余饭后的精神娱乐。这些故事大多情节曲折生动,内容丰富有趣,人物活灵活现,语言诙谐幽默。这类故事在巴里坤有百千则。外地人假如没有和巴里坤人喧荒,就不会了解巴里坤的故事,不了解巴里坤的风土人情,不了解巴里坤人的机敏机智和幽默。不参与喧荒的人,很难了解这个社会。
巴里坤民间故事已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列入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里选取一些在当地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有的按原口语叙述,其中几则编者试图将原有题材用评话的形式编写,目的是让读者既能从中明了巴里坤汉文化多种元素构成的表现形式,又能增加本文的趣味性可读性,还能借此保存传播一些濒临失传的故事。以下是笔者收集编写的部分民间故事:死治司马懿
诸葛亮临终没有治死司马懿,他知道司马懿不除,蜀国就不可能太平,也知道自己死后司马懿肯定要来吊孝,目的是取走世上盛传的他的无字天书。他给部下作了交代。
诸葛亮死后,司马懿果然来吊孝。他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哭得很伤心,其实是在寻找机会拿无字天书。他见诸葛亮的棺盖顶上有一本书,趁人不注意偷偷拿走。回营房后司马懿高兴地急不可待地打开书看,头一页上写着:“死治司马懿,好的在后头。”司马懿又急又气,翻第二页,书页黏得很紧,只得用指头蘸了唾沫去翻,翻开还是:“死治司马懿,好的在后头。”再翻,还是一样。司马懿更急更气,翻一页蘸一次唾沫。书翻完了,司马懿猛格里子大叫:“上诸葛亮的当了。”话音刚落,他就七窍流血,死了。
原来这书是诸葛亮用毒药煮过的。
补天补地
当年两个神仙争夺霸权,使尽浑身的本事天上地下地来回大战,整整打了七七四十九天。失败了的一方气急败坏,一头把撑天的柱子撞翻。天塌地陷,天高西北地陷东南,天河里的水冲下,把地上的庄稼房屋冲毁全淹。人全无处躲藏,爬到山尖尖上把爹娘哭喊,哭喊声响彻天地之间。女娲娘娘四处采集五色石头,架火烧炼,炼成石浆捧去补天。日日夜夜辛劳无算,总算是把塌方处的大窟窿补完,可惜她老人家计算得还不够准确周全,少炼了一块石头,西北有一条缝缝没有补严,天上的冷风就从这条缝缝里吹到巴里坤的地面,所以巴里坤的天就特别严寒,一年里有半年都是冰地雪天。就是夏天,也经常冷凉不暖,五谷难熟,人们的日子过得自然艰难。
这里的人们不甘叫寒冷压得缺吃少穿,一心要自己补地补天,给地里补上肥料让它疏松绵软好保暖,给天的缝缝上补块饼子叫它的冷风少往下灌。
二月二,年过完,大家盼着天快暖,家家都来做饼子,蒸的炸的烤的烙的花样齐全,不管咋做必须是饼子这一条不能变,只有饼子能补天。饼子装盘恭献给老天,窗口上献,门顶上献,天窗上献,屋子里能通风的地方都献遍,叫那寒气冷风别往屋里钻,屋子的缝隙全补严,等于补了地又补了天,天地不再寒。献饼子时还得喊:补天补地补窟窿,补天挡风寒,补地五谷全。献的人边献边喊,屋里的人应声答:补上了,天上地下都补完。不管天气是不是从此变,可奉献之后人人心里都变暖。
人、狗、牛
当年女娲百无聊赖,因为天地间只有她。这天她偶然游逛到河边,在河水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心里一动,顺手抓起河滩上的泥土捏出一个形似自己的物体。放在身边煞是可笑,伸出纤纤素指在那物体的最上部的圆球上戳了七个大小不等的小洞。那物体猛地动弹起来,还开口叫她“妈妈”。
这就是人。人是啥,巴里坤有条谜语:“一块板板,上头戳了七个眼眼。”人既然是女娲的儿女,理当受到最优惠的待遇。女娲怕人受苦,每天从天上下面粉、下大米,下油下醋下所有人需要的东西。真的米山面岭油缸醋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不需要干活也不会干活。一天,女娲到人群中转悠,见人拿和好的面团擦尻子,说是用这擦尻子绵软又清凉。女娲大怒,人真不是东西,如此“造茅”(给予的条件越好越是只知道挥霍)那还得了。于是不再下米下面和其他东西。给人一些粮食种子,自个儿种地去吧。这些粮食种子可非同一般,绝对的优良品种,一株上能长十几个穗头。每到秋天,收的粮食仓满囤溜。人只吃米心面尖,剩下的都糟蹋了。女娲很生气,到第二年粮食抽穗时,她到庄稼地里抓住粮食秆从下往上一捋,穗头捋下,不承想用力猛了,她的手被粮食秆划破,手一疼一松,最上边的一个穗头留下了。粮食秆上渗入鲜血,到现在每当粮食快成熟时,你去看粮食秆上仍有几丝红红的血迹。
只剩下一个穗的庄稼,产量降低十几倍,人稍不勤快或不精打细算就要挨饿。因此常常是人吃掉所有的粮食,狗啥也吃不上,饿极了只有吃屎。狗向女娲告状,女娲觉得狗也有道理,于是给人送来磨,把粮食磨后分成面粉和麸皮。女娲问人和狗:你们谁吃罗上的谁吃罗下的?狗说先由人挑,剩下的归我。人自作聪明,心想啥都是上面的好,就说:我要罗上的。女娲只得改变主意:这样吧,你们从这儿起跑,谁先到磨房,就由谁先挑,挑剩下的属另一方。
人跑不过狗,眼看狗就要先到,女娲用手一指,狗前爪处突然冒出个芨芨墩,芨芨草绊住狗腿,狗一跟头栽得头昏脑涨,等翻起身来,人已经进了磨房。人一看原来罗是筛面的筛子,罗下是白生生的面,罗上是麸皮,就挑了面,狗只能吃麸皮。从此以后,狗恨透了包括芨芨墩在内的所有草墩甚至断墙等障碍物,见到这些就抬起一条后腿往上撒尿。
虽说人抢到了面粉,可种地是十分艰辛的。上天有好生之德,女娲又觉得自己做得过分了些。但事已至此,想派牛下凡,帮人拉车犁地。牛不愿意。牛是龙的小儿子,力大无穷,就是脾气倔强。女娲找龙商量,龙说就让他去吧,省得他整天无事生非,给他个建功立业的机会。牛找不到不去的理由,声称拉套脖颈会磨破,女娲顺手取过一块手帕递给牛,“把它垫到脖颈上。”牛气呼呼地接过手帕往脖颈下边一按,脖子下吊出一块三角形的赘肉。龙一看这笨蛋实在是孺子不可教也,气不打一处来,上去一脚,正好踢到牛嘴巴,踢掉了牛的前门牙。牛到如今也没长出前门牙,吃草只能靠舌头卷着拽,田边地头草小的时候,它啃不上,只能等草长高了才能吃着。人总结说:羊盼清明马盼夏,老牛要等到四月八。
韩信减寿
都说韩信聪明绝伦,就是做事又绝又损。原本阎王爷给定的寿数是七十二,就因为他太绝情减去了三十,四十二岁在寒樵女柴刀下丧命。
韩信少年时又懒又馋不肯劳动。可他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记性惊人,《论语》《墨子》背得滚瓜烂熟,《孙子兵法》更是精通。
一次韩信遇到一位风水先生,先生见他骨骼清奇相貌堂堂就给他算了一命,说他将来可堪大用,只是祖坟风脉已尽,所以现在只能受苦受穷,若能将父母葬于九里山前的那块风水宝地,以后可以位至侯王,也算是人中苍龙。这时他父亲已过世,可母亲身子还硬朗,怕等母亲百年之后宝地让别人捷足先登,他把父亲遗骨迁到九里山前,骗母亲一块儿去上坟,又骗母亲躺进备好的棺材里先试试长短宽窄是不是合身,等母亲躺下他立刻盖上棺盖活埋了母亲。
他哥哥嫌他好吃懒做难以成人,要和他分家另居由他受穷。他吃不上便宜饭心里愤愤,提出要和哥哥分水井。这水井咋分?他说这好分得很,在井口横上木棒一根,你在左边打水我从右边下桶,各用自己半边的水,这才算分得清。可他的半边他不打水,只往里尿尿拉屎,我不吃叫你也用不成。哥哥气得要打他,他说我的半边我爱咋整就咋整。
这懒虫穷困潦倒在乡里受欺凌,有个无赖让他从自己胯下爬行。他心想大丈夫能屈能伸,有朝一日让你们另眼看我韩信。此后他毅然去投军,在楚霸王帐下当一个持戟的仪仗兵。
眼瞅着提拔没可能,建功立业只是泡影,下决心逃出楚营,再投刘邦以求重用。逃出楚营一路狂奔,他知道了解他的人是范增,宁可不用他也不会让他去刘营。范增知道他逃走急派追兵,活要见人死要见尸,不能让他到汉营。范增明白刘邦要是重用了韩信,楚霸王的败局已定。
韩信急如丧家犬疲于奔命,眼看着追兵已经临近,就近在一斜坡上睡倒,头朝下脚向上鼾声均匀。追赶者赶到见此情景,七嘴八舌说,这么个傻子全然没用,杀了他也是白白害命。范增派第一拨人出发后仍不放心,又派第二队人马再去索韩信性命,迎上第一拨回头的人,合兵一处再追韩信。韩信故伎重演顺风拉屎,追赶者一看这家伙果然是个傻怂。“迎风拉顺风尿”连娃娃都懂,顺着风拉屎自个儿就不怕臭气熏人?收兵回营,遭范增毒骂再调头追人。
韩信逃到一条河边,河上无桥不能通行。后边追兵将至,情况紧急万分。正在五内俱焚,忽见一条小船在河心,他招呼船夫并许以重金。船夫接他上船摆渡他过河脱离险境,上岸后韩信一想这船夫有可能给楚军报信。乘船夫不备一刀将船夫斩落水中。
韩信到汉营几经周折最终成了汉军统领,几年中大败项羽建立了卓著功勋,最后一战将霸王在垓下围困,项营四面楚歌军心不稳,大势已去,力能拔山的楚霸王在乌江边自刎。据说霸王阳寿还未尽,全因为韩信逼迫太甚。
韩信做了三齐王,功高盖主叫刘邦坐卧不宁。萧何设计骗韩信闯进未央宫,正碰上吕雉皇后沐浴脱得上光下精。罗织了罪名就要行刑,可天下的兵器上都刻着韩信的姓名。因为他立一回功就要在一批兵刃上刻他的名字记功。拿他的军功刀斩他于理不顺。
这时候有一名十三岁的女娃娃前来报名,她要用自家的砍柴刀斩杀韩信。韩信低头一算,心知肚明,他杀船夫至今恰巧十三个春秋,船夫转世成了樵女等到如今,正好报当年一刀之恨。
悔不该做下诸多缺德事情,荣华富贵到头来全成一场空梦。
赵云、罗成、杨六郎
听荒的(听故事的)一听把赵云、罗成、杨六郎连到一起,肯定说喧荒的人脑子有病,是不是有病先听我说完再定,我会把事情的原委讲分明。
杨延昭、罗成、赵子龙,这三个人其实是天上的一个神仙前后三次下凡,为保江山四处征战争取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