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莫小强很庆幸地发现,前来围观“小作家”的人群终于散去,家里又恢复了平静。
母亲已做好了晚饭,正和奶奶一起研究用旧的碎布头做一个炕边的小垫子。
父亲坐在小桌子前,喝着茶读一本开国元帅的传记。
虽然他们的脸上带着浓浓的倦意,但精神还是很亢奋,显然今天川流不息的访客让他们痛并快乐着。
小雨还是很兴奋,她抓住莫小强开始转述今天访客们的奇谈怪论,一边讲一边笑。为显示和少年作家的亲密程度,这些来访者不断从记忆里挖掘莫小强幼年时的惊人表现,什么三岁无师自通识字啊,什么四岁时拿着一本小画书给院里的小朋友讲故事啊,什么五岁就能做出打油诗啊……反正少年作家莫小强自幼就表现出种种不凡之处,被这些有识之士很早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认定他将来必定会做出大成就。
小雨一边讲,一边问:“这些是不是真的,为什么我不记得?”
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让莫小强很无语。幸好这个时候没有人会回忆起当年他出生时是否红光映天,如果他再搞点什么小成就出来,估计这些人就能回忆出他小时候“斩白蛇赋大风”来了吧。
幸好吃过晚饭,石头就来叫他一起上学,才让他躲开了小雨的逼问。
在路上,石头说:“今天我去舅舅家,他们都在问你的事呢。说是出了小说,你就成了国家干部,是不是以后就不用上学,坐在家里领工资了?”
莫小强无语了:群众的想像力真的很厉害,完全是脑洞大开的架式啊。
走进校门,他们就发现校园里的气氛和平时不一样,特别是在他们班的黑板报前围满了人,挤得水泄不通。有的人一边看,还在指指点点,好像很兴奋的样子。
莫小强走近仔细一看,原来本期黑板报只刊登了一个内容,就是他的那部小说,难怪吸引了那么多的人。看来王珍珍很会抓时机,有炒作天分。
很快有人发现了莫小强,相熟的同学一脸兴奋跑过来打招呼,不熟的在旁边小声议论。
一会儿,他身边就围满了人。
莫小强虽然将小说送到出版社前,就想过可能产生的麻烦,心里有点准备。可如今真的遇上了,他发现自己还是真的很不适应。听着一群人七嘴八舌的提问,他的头都大了,不知道该回答谁。应对这种场面的经验,他这一世没有,上一世也不曾有过,只能手忙脚乱、汗出如浆。
好在救苦救难的晚自习铃声及时响起,总算为他临时解了围。
不过,对莫小强来说,成为少年作家给他带来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接下来的两天里,班上的老师轮流请他到办公室就文学创作和学习问题交流了一回。
校长范长喜找他就文学创作和学校荣誉交流了一回。
所有认识的同学都找他就小说的后续情节交流了一回。
于是,他这两天都被没完没了的交流搞得口干舌燥。
莫小强一下子发现,“交游广泛”这个词其实饱含着贬义和恶意,难为他以前一直以为这是个褒义词——没文化真可怕啊。
星期二的上午最后一节课,莫小强又被叫到校长办公室,原来是省城的刘庆昆打来了电话。
在电话里,刘庆昆显得很兴奋,原来经过出版社领导的研究决定,莫小强那个有点过份的要求竟然奇迹般通过了。当然,这里面刘庆昆搞了什么小手段就不知道了,莫小强只知道,这意味着他可以提前预支四千元的稿费,开始他的创业大计了。
当然,出版社也对书稿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需要他对小说进行一些修改。
在电话里,刘庆昆也顺便向校长范长喜为莫小强请了一个月的改稿假。
一切都很完美。
改稿日期很紧,父亲莫建国正好在家,打电话向乡政府多请了两天假,陪着莫小强到省城,亲手把儿子交给刘庆昆,嘱咐了半天。
莫小强头一次发现,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也会这样的啰嗦。这啰嗦让他心里感到很温暖,也很不是滋味,毕竟他在这事儿上捣了鬼,对父亲撒了谎。
莫建国啰嗦完了,默默转身,一个人坐火车回了县城。
莫小强只在省城呆了两天,就按照出版社的要求完成了书稿的修改。稿件要改的内容其实并不多,前世当过专业改稿人的莫小强轻车熟路,倒是没费什么事。
刘庆昆认真看了改过的稿件,发现出版社提的要求都实现了,不由对莫小强改稿的速度大感诧异。按他的经验,几乎所有的作者都对改稿心怀抗拒,总是不情不愿,拖了又拖,这是让编辑最头疼的事。他不知道的是,其实改稿才是莫小强的本职工作,写稿只是业余爱好。再说了,他写书稿的目的只是为了出版赚钱,并没有其他作者要搞出一部流传后世作品的那种神圣感。
稿件很快被审核通过,只要校对排版就可以送印刷厂付印了。
莫小强以为很快就能看到样书,准备拿几本样书回古城送给石头他们。结果问了一下出版社,他发现这个想法很荒诞。这个年代还是铅字排版,十几万字的书,需要排字师傅把铅字一个一个从字盘里捡出来,再按字号大小和版式要求排成铅字版。接下来就是打印校样,请作者和编辑进行校对,一遍遍地改错改版直到最后出清样定版。这个过程最快也要用一个多月时间,才能将铅字版的小样定下来。然后,才能按印刷机的要,排大样打纸型,接下来再把熔化的铅水浇在纸型上制成印刷铅版,才能最后上机器付印。整个出版流程长得让人发指,想看到样书,至少要到两个月后了。那种当天出样书,十天上柜台的奇迹,在这个年代都是天方夜谭。
明白了这些让人头疼的流程后,莫小强决定马上就走,因为还有很大事需要他去做。
离开省城前,他写好四封家信,留给刘庆昆,让他按着顺序每周寄出一封,让家里相信他这一个月里都在省城认真修改小说。然后,他拿着出版社提前支付的四千元稿费坐火车回了县城,偷偷住进了黑皮家的小院。
省城的事情都办完了,现在要忙的,就是他的那个小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