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果老真是个怪人,常扮作一个肮脏的白须老道下山、到兰汤和盘龙洞附近化斋讨食。人们见到他那副龌龊样,便给他取了”张邋遢”的绰号。然而,张果老最爱去的地方却是十花村。
这十花村原有10户人家,说来也怪,10户人家同一年都生了一个女儿。这10位姑娘个个娉婷婀娜,玉质冰肌,一双双娇欺楚女,一对对美赛西施。为了易于分辨,村里人从村头算起,10位姑娘名字依次唤作大姑、二姑、三姑……一直叫到十姑。这十花村的10位姑娘如10朵娇美的鲜花,远近闻名,村子也因此得名。
有一天十,花村的10个姑娘生了一场怪病,巧逢张果老采药至此,悉知此事,便用仙草灵丹救治了10位姑娘。使得十花村家家感激,户户敬奉,10位姑娘也拜张果老为义父,于是张果老便成了十花村的常客了。
这一年七月初七,喜鹊们正忙着上天搭鹊桥,玉帝下诏书请张果老上天庭灵霄殿赴宴。这事不巧被卧龙潭的10条恶龙知道了。这10龙这天对10位姑娘垂涎已久,只是平时碍于张果老在而不敢造次。这10龙终于等来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个个心花怒放,手舞足蹈,只待午时三刻一到,张果老飞天赴宴,就要把十花村沦为泽国,掳走10姑。谁知这一恶讯又被张果老知晓了,他连忙赶到十花村邀请全村乡民到他神仙洞府作客,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全村人同往。
俗话说:“天机不可泄漏。”张果老为救十花村人,只好借口把他们骗上山了。
十花村人经不住张果老盛情相邀,只好前往灵云洞。
这灵云洞颳风有处躲,下雨好存身,霜雪全无惧,雷声永不闻,是安身养性的绝好所在。洞里面宽且阔,容得下千百口老小。张果老眼尖,忽然发现大姑、二姑和三姑没来,为稳住好不容易哄上山的村民,张果老一边招呼:”诸位贵客请先用餐,膳完请务必在午时三刻后才能回去,失陪了。”一边飞也似的下山寻找三位姑娘去了。
再说十花村人到了灵云洞,哪里有什么酒菜筵席?更不消说想像中的百味珍馐、玉液琼浆了,只有3缸平时张果老化斋讨来的发了馊的饭菜。村民们面面相觑,暗叫上了张邋遢的当,气得转身欲走。
道童在旁慌了,边阻边嚷:”师仙请诸位的酒席正是这些,没错!”
村民们更是恼怒,气得把三只缸的馊饭菜从洞口往下倒得一乾二净。道童阻拦不住,连声叫苦。
且说那三位姑娘,此时还贪恋着武夷山的秀色,在山坡上采花撷草呢。忽然大姑看见石壁上有什么东西流下来,异香扑鼻。三人又饥又渴,不管三七二十一,便接吃了几口,立时觉得身子一轻,三位姑娘竟飞天而去。
再说村民们倒完了馊物,像是出了一口闷气,眼见午时三刻已近,便匆忙往回走。张果老千寻万找也不见三位姑娘的影子,又见玉帝诏书时限已到,只好上天赴宴去了……
这时,忽然传来地裂山崩的巨响,十花村倾刻间沦陷成一片汪洋。所幸十花村民仍在山岩上,就是不见了三位姑娘。村民们着了慌,齐声急呼:”大姑、二姑、三姑,你们在哪?”
喊声在空谷回荡,传入张果老的耳中,他不由驻足拨云,只见三位姑娘已化为三朵祥云正飞往天宫。
张果老无奈,便向三朵云彩轻轻挥手一拂,三个姑娘又恢复原貌,在幔亭峰北化成三柱石峰,便是”三姑石”了,与十花村遥遥对望。
据说,当村人遥对“三姑石”呼唤“回来吧!三姑……”时,那三姑石便似乎真的摇摇欲动呢。
◎传说中的幔亭招宴
传说秦始皇二年,武夷君、皇太姥和魏王子骞等武夷山十三仙人,八月中秋在幔亭摆酒设宴,款待开山有功的武夷乡民。
这一天赴仙宴的乡民们欢天喜地的翻过九条岭,拐过九道弯,越过九曲溪,来到幔亭峰下。但见山巅松柏接云霄,石壁荆榛挂绿藤。万丈巍峨峰岭峻,千层悬削壑崖深。哪里有路上幔亭呢?大家正在疑虑之际,忽见一位银须老者现于云端。只见他手臂往空中一挥,忽地现出一道七彩长虹,变成一条彩虹云路,慢慢伸到峰脚。
乡民们既惊且喜,蜂拥上桥,到了幔亭峰。眼见幔亭峰上奇香缭绕,瑞霭缤纷。瑶台铺彩缎,宝阁散氤氲。仙鹤声传霄汉远,凤凰翎飘彩云光。玄猿白鹿随隐见,金狮玉象任行藏。更有那幔亭屋外奇花散锦,彩虹桥边瑶草喷香,真是人间天堂!
乡民们看得入了神。不一会儿,十三仙人身着盛装,驾着祥云,步出彩屋请乡民入宴。酒宴桌上有龙肝、凤髓、熊掌、猩唇……玉液琼浆,香醪佳酿,异香扑鼻。真是珍馐百味般般美,异果佳肴色色新。亭中天香袅袅,红烛高照。忽闻亭中钟鼓三响,仙人传话:”诸位男女乡民,按东西两边依次入席。”
席间笙歌悦耳,弦管声谐。众仙娥、美姬舞袂翩跹,欢歌助兴。鹦鹉杯、琉璃盏、琥珀钟、水晶碗——满斟玉液,连注琼浆,仙凡欢聚,共同祈祷武夷山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新茶飘香,百姓康乐……
不觉之间天色将晚,山色昏蒙。乡民们已酒足饭饱,便依依不舍向众仙躬身拜别。
说来也巧,当最后一个人走下虹桥时,一阵狂风刮起,紧接着暴雨倾盆,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虹桥已被风雨打成片片残碎,在狂风暴雨中全部飞插进二曲到四曲左边的山崖岩洞中,那就是我们现今游九曲时所见的虹桥板。待风停雨歇时,人们再往幔亭峰看去,那里依旧是绿柳似拖烟,乔松如泼靛。绿依依,绣墩草;青茸茸,碧砂兰。哪里还有彩屋众仙的踪影?
虹桥断后,武夷山民再也不能上幔亭赴仙宴了。
如今,到武夷山游览的人,远在数里外就能看到”幔亭”两个遒劲有力的白色大字,那就是当年众仙人大宴乡民的所在。
◎武夷山观音石的传说
武夷山山上有两石,形似和尚背尼姑;前方一巨石,形似一道人面部,妙的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溪的右边一巨石如一巨型石磨;稍往前又有两石称童子拜观音。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武夷山风景美,连天上的神仙都知其盛名,这天王母娘娘乘着彩云清风降临武夷山,沿九曲溪游览了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一百零八景。但见:丹山碧水,竞秀争奇,古柏苍松,青翠欲滴;万顷青茶,郁郁葱葱。此真乃人间仙境,天庭无以比拟啊!渐渐地,她理解了玉女。也为玉女能留在武夷山、为武夷山增添秀色,感到一丝宽慰。王母娘娘驾着彩云,随着清风,飘一路,看一路,不知不觉已到中午。王母娘娘浑身热腾腾的,她降下彩云,坐在仙家楼台——八曲的鼓楼岩上休息。看看金童饿了,就忙着唤来奶娘为金童喂奶。恰巧此时在慧苑岩上修炼千年的孽鹰飞经此地,看到奶娘丰满的乳房,便俯冲下来,一口将奶娘的双乳叼走了。
“孽禽!”王母娘娘勃然大怒,一拂袖,直冲九天,唤来雷神,轰掉了孽鹰的下颌、翅膀和鹰爪,并将它点化为石,镇落在慧苑岩的旁边,变作了“鹰嘴岩”。至今这鹰石的颈上还留下一片丹岩。据说是被劈掉下颌时让血染红的。那奶娘的乳房,也在雷神轰击时跌落在鼓楼岩的旁边。化成了两座山峰,百姓有的叫它“双乳峰”,有的称它“鼓子峰”,后来又被游山玩水的文人墨客改名为“并莲峰”。
再说那王母娘娘怒冲冲上天去差雷神时,竟忘了将金童带走。金童饿得哇哇啼哭,弄得仙家楼台也无法安宁。正巧被云游到此的观音娘娘看见,将金童抱起交给八曲的一个尼姑去喂养。
尼姑每天用米汤喂他。可是光喝点米汤,金童怎么长得壮呢?真叫人发愁呀!这天,尼姑来到八曲溪边为金童洗衣裤尿布,见对河山上有一座圆圆的石磨,心想背点豆子渡河去磨豆浆给金童吃才好哩。她高高兴兴地回到庵里背起一袋黄豆来到溪边,一看,哎哟!那溪水浪滔滔,没有一艘船,也不见一只竹木排,我这小脚尼姑怎么过得去呢?她摇头叹气的,坐在溪边的石头上直发愁。
这时,刚好山边寺里来了个和尚,看见尼姑满面愁容,就问她有什么难事。尼姑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和尚。和尚听了便低下头来细想:这事可为难呢!背尼姑过河,别人见了会骂我是野和尚;不背嘛,眼见金童挨饿,又于心不忍,怎么办呢?想来想去,想到“身正不怕影子斜”这句俗话,心也定了,胆也壮了。和尚便对尼姑说:“我也要做好事,你不嫌弃,就让我背你过河吧!”
尼姑一听,羞红了脸。但为了金童,也就一声不响地点了点头。
从这以后,和尚每天都背尼姑到河对面去磨豆浆了。直到现在,三教峰旁边还有一块岩石,很像一个光头和尚背着一个头戴方帽的尼姑在准备过河哩——不信,游九曲时,你仔细看看,那姿势还真像呢。所以,武夷山人就将这座岩石叫做“和尚背尼姑石”。
而河对面,那一座圆圆的小山峰,也真象个磨盘。峰中间有一道裂缝。缝下面有一条条白白的纹路,就像一溜溜乳白的豆浆从磨里流下来哩,所以,人们叫它“磨盘峰”和“豆浆岩”,也有人称它为“大小廪石”。
和尚背尼姑,不了解的人总以为他是个野性的花和尚,了解内情的人就晓得他是一个好和尚哩。可是,不管怎么说,在那时,“男女授受不亲”嘛,和尚背尼姑,叫人看去总觉得不顺眼。所以,在和尚背尼姑石的旁边,又有一个“人面石”。这石头看过去可真像个人面:额头阔阔的,顶上平平的,而且总是睁着一只眼,闭着一只眼的。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有一天和尚背着尼姑过河去磨豆浆,被一个人看见了,禁不住愣了愣!虽说他听人讲过和尚背尼姑过河磨豆浆喂金童是件正经事,但在大白天里,一个男人背着一个女人,总觉得看不惯,所以他就闭上了一只眼睛。但这人也是个好心人,又担心他俩摔倒在溪里,弄得金童没豆浆吃,所以又睁开一只眼睛,暗暗地护送他们过河去。直到现在,这人面石还是睁一眼,闭一眼哩!
再说那王母娘娘惩治了孽鹰,平息下心火,才发觉金童丢了,就忙返回凡间去四处寻找。
俗话说:“天上一日,人间一年”;等王母娘娘找到金童时,说来也真玄,金童已经长大,能在地上欢蹦乱跳了,而且长得非常结实可爱,活泼懂事。王母娘娘要带金童回天庭去,金童却舍不得离开美丽、温暖的人间,舍不得离开把他养大的尼姑。刚好这时碰上云游到紫芝峰来看望他的观音娘娘,金童一直跪在地上叩头,求观音娘娘为他说情。后来,武夷山的紫芝峰下就有了一个亭亭玉立的“观音石”和“童子拜观音石”。
◎武夷山酒坛峰的传说
泛舟九曲溪上,微风拂面,好像有一股醇美的清香,萦绕在山水之间,令人心醉。有人说那是武夷山千层坡地茶园里吹来的茶香;也有人说那是九曲溪两岸山崖花丛送来的花香。其实,那是武夷美酒的醇香。这丹山碧水之中,怎么会有美酒的香味呢?说起来话就长了……
那是好久好久以前,九曲溪畔有一位老农夫,他酿造的米酒醇美甘冽,只要酒坛一开,武夷山就三天三夜都飘逸着浓浓的酒香。种田的乡亲喝了老农夫酿造的米酒,干三百六十五天活都不劳累;赶路的喝了老农夫酿造的米酒,走九千九百里都不觉得辛苦。人们对老农夫,从心底里喜欢,尊敬地称他为“田父”。田父的名字,随着他的酒香飘荡,传遍了四面八方。
那时节,下八洞的八仙,各显神通过了东海,游玩了不少名山大川。这一天,闻到武夷山的酒香,暗暗称奇。铁拐李忍不住垂涎欲滴,对同伴嚷道:“错过这等好酒不喝,真枉为一世神仙,我老拐可要到武夷山走一遭了。”其它仙人一听正合心意,于是,有的打扮成贩茶商客,有的打扮成云游道士,一齐寻到九曲溪畔田父家里来喝酒。
田父像往常一样,舀出自己的美酒,热情款待这些客人。八仙喝了田父的美酒,连声称好,赞不绝口。他们虽然尝过仙家玉液,也尝过人间佳酿,却从来没有喝过武夷山农家如此香浓味美的米酒,真是上品。
打这以后,八仙就不愿到别的地方游山玩水了。尤其是铁拐李,自喝过田父的米酒以后,可算找到“亲家”了,天天柱着拐杖,一瘸一拐,到田父家买酒喝,喝完还要装一葫芦带走。日子久了,便和田父交上了朋友。那天,铁拐李又在田父家喝酒,三杯落肚,面泛红光,晃着脑袋问田父:“你怎么能酿造出如此奇妙的上等美酒呢?”
田父指着远处的丹山回答:“这酒是武夷山下良田里长出的稻米酿造的。”
铁拐李点点头:“还有呢?”
田父指着门前的碧水回答:“这酒是取九曲溪里的甜美溪水酿造的。”
铁拐李又点点头:“还有呢?”
田父指着桌旁酒坛回答:“这酒是用遇林窑烧制的瓷坛酿造的。”
铁拐李眼睛亮了,兴奋地叫起来:“好啊!这三件都是武夷山的奇珍,难怪你能酿出这么绝好的美酒!”他连连夸赞田父,高兴得手舞足蹈,竟忘记了还要和其他七仙一道去赴瑶池的蟠桃宴会呢!
等七仙找到田父家中,拉走铁拐李,赶到瑶池的时候,蟠桃宴会已经开始了。只见一排排桌面上,摆着老大老大的仙桃,一位位客人面前,斟满了喷香喷香的仙酒。众仙云集,杯觥交错,好一派热闹景象。那铁拐李赶忙坐入席中,举杯便喝,酒刚入口,却“哇”一声吐出来,筵席上的众仙都看懵了。王母见了觉得奇怪,便问八仙。铁拐李是个直性子的人,抢先答道:“你这瑶池琼酿算什么酒,还不如武夷山田父家的米酒好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