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陈晦的单纯同样令金凤担忧,毕竟世道混乱,若是陈晦继任观察使,必然成为众矢之的,不要说让他保护金凤了,恐怕连自己都会处于危险之中。这样想来,金凤对陈老爷的深谋远虑不明觉厉,陈老爷虽然深知陈晦成人之后必当胆识过人,但毕竟羽翼未丰,也绝非能与副使范晖以及泉州王潮兄弟相匹敌。于是,陈老爷临时决定让陈晦中途弃武,改为习文,还特意请来了隐居太姥山的大儒林嵩先生为公子陈晦的夫子。
林嵩先生自幼天资聪颖,好学有大志,在太姥山西脉的灵山筑草堂刻苦自学,后来历尽艰险赴长安应试,以所作《王者之道如龙首赋》一举考中进士。林嵩登第后,僖宗诏准,改赤岸乡为“劝儒”,林嵩故里为“擢秀”,同时授予林嵩秘书省正字的官职。后来黄巢为首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唐都长安,家居农村任官不久深知农民疾苦的林嵩,弃官东返故乡,隐居灵山谷中。日以吟诗作赋自娱,或以垂钓蓝溪,畅游大姥山排遣愁怀。其所写“一任旁人谈好恶,此心愿不愧苍天”的诗句,充分表达其当时的心情,并撰写《太姥山记》。
黄巢起义军撤离长安,局势稳定后,林嵩又被召为《毛诗》博士,专为朝廷研究和讲解毛公(相传为西汉时毛亨、毛苌)所传的《诗经》,后官至金州刺史。在职期间,勤于吏治,忠于职守,“政声感人”。但当时国力衰退,宦官专权,军阀割据,内外交困,民不聊生。一向廉洁奉公、正直为民的林嵩,无法挽回社会腐败如江河日下的政治局面,只好急流勇退,借故奏请提前退休,回乡过隐居生活。
林嵩回乡后,先在离家不远的岱村以整理旧籍为主。后迁梨溪畔种梨树,筑草堂,取名“梨花草堂”,草堂上有飞瀑,下有梨溪,风景甚佳。晚年的林嵩,就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过着悠闲清淡、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林嵩学识渊博,工诗善赋,尤以所作《华清官》、《蓬莱山》、《九成宫避暑》诸赋,意境幽远,恬淡自然,备受当时文人的赞赏。
《大姥山记》
山旧无寺。乾符间,僧师待始筑居于此,乃图其秀拔二十二峰示林陶。陶因名之如此:新月、天冠、神羊、球头、宝旌、仙女、仙童、仙仗、迎仙、象简、呈珠、团玉、碧锷、怪石、一灵、抗天、捧玉、摘星、飞盖、灵龟、龙角、天圭。游大姥者,东南入自金峰庵;东入自石龙庵(即叠石庵);又山外小径,自北折而东,亦入自石龙庵;西入自国兴寺,寺西有塔;北入自玉湖庵,庵之东为圆潭庵。国兴寺东有岩洞,奇石万状:曰玉笋牙签,曰九鲤朝天,曰石楼(楼下有隐泉),曰观音洞,曰仙童玉女,曰半云洞,曰一线天——石壁夹一小径如委巷,石罅中天光漏而入,仅容一人行,长可半里。蹑登而上,路中曰牛背石,石下曰万丈崖,崖直为望仙桥。桥西曰白龙潭,有龙伏焉。雷轰电掣之时,洞中如鼓声,天旱祷雨辄应。潭之西曰曝龙石。峰上曰白云庵。又上曰摩尼宫。室后有顶天石,石有巨人迹二,长可二尺。此摩霄顶,大姥山巅也。山高风寒,夏月犹挟纩。山木无过四尺者,否皆皲。秋霁望远,可尽四五百里。虽浙水,亦在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