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是最为重要的。任何一种糖尿病类型,任何一位糖尿病患者,在任何时间内都需要进行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每个糖尿病患者都必须把合理控制饮食作为治疗疾病的必要手段,并且要终身坚持。
(第一节)常见的饮食误区
糖尿病在我国正以迅猛的速度增长,成为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食疗是治疗各型糖尿病的基础。所以,认识和改变不良的膳食习惯,远离饮食误区,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一、光吃菜不吃饭
健康提示:在饮食问题上,人们有很多误区,比如不少人以为,“光吃菜不吃饭”能减肥。可内分泌专家指出,“光吃菜不吃饭”更容易得糖尿病。因为,菜中一般油的含量比较高、蛋白质多,只吃菜会导致热量猛增,容易得糖尿病。
1.光吃菜不吃饭为何更易得糖尿病
饭少吃了,菜吃多了,菜肴中的油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很高,甚至还可能超过米饭中淀粉的热量,导致热量超标,营养过剩。
专家指出,1克油中,大约有9个热卡的热量,而在1克蛋白质中,大约只有4个热卡的热量。这样相比之下,1克米饭中,也就只有4个热卡的热量。由此不难得出结论:光吃菜,不吃饭更容易得糖尿病。
2.“应酬族”易得糖尿病
因为病从口入,大多数糖尿病人是那些“应酬族”。专家指出,90%的成年病,包括糖尿病、癌症等都与饮食不当有关。因此,我们的日常饮食不但要吃得卫生,还要吃得科学、合理,进行科学配餐和平衡膳食。
在糖尿病患者中,有很多20多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患病原因多是“吃”出来的。
其中包括很多从事销售、公关的年轻白领“应酬族”,他们主要的问题是时常营养过剩,导致胰岛素过度工作。久而久之,胰岛负担过大,致使血糖不能正常控制,结果在“应酬族”中,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
3.专家的建议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提出了从饮食营养方面预防癌症及其他疾病的10条建议。这些建议具有广泛的科学依据。我们可以加以参考,使自己的饮食更合理,更有利于健康。
(1)多吃植物性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谷类和豆类。摄取的量应占总量的2/3以上,品种保证在5种以上。每天吃600.800克谷类、豆类、植物类根茎,加工越简单越好。
(2)每天吃红肉,或者其他的肉类如牛肉、羊肉、猪肉,量不应超过90克,最好以鱼肉和家禽肉代替红肉。
(3)少摄取高脂肪食物,特别是动物性脂肪。应多选择植物油并且合理控制用量。
(4)盐要少吃,杜绝腌制食物,每人每天盐的消耗量应该少于6克,注意少吃精制糖和甜食。
(5)严格控制饮酒量,不要酗酒,每次饮酒,白酒量应控制在50克以内。
(6)不食用在常温下存放时间过久,可能受真菌毒素污染的食物。
(7)不食用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剂、污染物及残留物的水平高于国家规定限量的食品。
(8)不吃烧焦的食物和直接在火上烧烤的鱼、肉或腌肉,熏肉也只能偶尔食用。
(9)多吃谷物纤维。要想预防糖尿病,最好的选择是多吃这类食物。德国研究人员在新的研究中发现,全谷类食品,还有蔬菜中所含的非水溶性纤维可以改善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状况,从而有助于预防2型糖尿病。
膳食纤维主要有两大类:水溶性和非水溶性。像燕麦、豆类、苹果、浆果等食品富含水溶性纤维,这类纤维的特点是能溶于水,并能形成凝胶状物质,有助于降胆固醇和血糖。非水溶性纤维不能溶于水,经过人体消化后基本上保持原状。专家建议,最好从天然食品中摄取纤维。
二、偏爱白面食品
健康提示:白面做出来的食物,一般色香味俱佳,很能引起人的食欲。但是,常吃白面做的食品是不科学的。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表明,喜爱吃白面食品的人容易患糖尿病。
1.白面不适合的原因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试验得出结论,包括白面包这样的白面食品,只要富含淀粉的食物,如糕点和饼干等,都容易导致人体体内的血糖升高,极易诱发糖尿病的发生。如果想避免糖尿病,那么就要尽量少吃些富含淀粉的食物,而多吃一些对血糖没有太大影响的食品,比如蔬菜、水果和杂面食品等。
结果发现,那些喜欢吃白面包,且每周吃的次数不少于17次的人中间,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较那些不常吃的人高出30%。另外,那些喜欢吃淀粉类食品的人,也容易患上糖尿病。
2.肝抗胰岛素指数与糖尿病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为了研究食物对血糖水平的影响,采用了一种叫做肝抗胰岛素物质指数的标准来检查这种影响。一般来讲,容易引起血糖大幅度上升的是肝抗胰岛素物质指数高的食物。相反,肝抗胰岛素物质指数低的食物对血糖的影响则不大。
研究人员对36787位年龄在40至69岁之间的无糖尿病患者进行了长达4年的跟踪研究。进一步验证肝抗胰岛素物质指数与患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在这4年期间,其中大约有400人患上了糖尿病。
通过试验结果,研究人员认为,这些肝抗胰岛素物质指数高的食品容易使人患2型糖尿病的原因是,它们容易使人的体重增加,从而导致患病的危险。在正常情况下,肝抗胰岛素物质指数高的食品会要求人体内的胰腺产生大量的胰岛素去对付升高的血糖。这样就会导致胰岛素的细胞工作疲劳,从而引发2型糖尿病的发生。
3.专家建议
大量食用碳水化合物、糖和镁的人却不容易患2型糖尿病。原因尚不清楚,不过研究人员初步认为,因为在碳水化合物类食物中,脂肪含量低,有利于保护胰岛素发挥功能。另外,这里说的糖,也只是从水果、蔬菜和粗粮中摄取的天然糖分。
这类食品还包括谷类、大米等。
饮食专家告诫,对待饮食,节制是关键。过量食用任何食品都会引起体重增加。肥胖容易使人患2型糖尿病。
三、饭后立即吃水果
健康提示:饭后马上吃水果就会增加体内的毒素,因为饭后立即吃水果会使血糖浓度升高,增加胰腺的负担,从而成为得糖尿病的一大诱因。
糖尿病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病,要想健康,最重要的就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中医讲究食疗,有一位资深专家提出,食物是最好的药,他指出人之所以生病,除了外在原因,更主要的还是由于体内的毒素堆积。
当食物进入人们的胃以后,必须经过一到两个小时的消化过程,才能缓慢排出。如果人们在饭后立即吃水果,就会被先到达而又不易消化的脂肪、蛋白质“堵”在胃里,水果在胃里“驻扎”时间过长,就会影响消化功能。
所以,饭后不能立即吃水果,要等到两小时以后再吃,放在两餐之间吃是最好的。对于那些血糖易升高的人,可以食用洋葱,它可以有效降低血糖。另外,像山药、芋头、富含铬的虾、松花蛋、动物肝脏等食物也都能有效地降低血糖。
四、五谷杂粮摄入不足
健康提示:根据最新的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中国肥胖人群迅速增长,糖尿病患者数量攀升,导致这些结果的直接原因是饮食结构的不合理。
如果想有效地改善国人体质,就必须增加包括红薯、玉米、黑米在内的十二种五谷杂粮的摄入量。
(1)素有“纤维之冠”称谓的燕麦
(2)“消炎粮食”的荞麦
(3)植物雌激素丰富的黄豆
(4)补肾粮食黑米
(5)有肠胃“清道夫”美誉的玉米
(6)被誉为地下苹果的土豆
(7)有“代参汤”美称的小米粥
(8)补中益气健脾暖胃的糯米
(9)可以预防直肠癌、乳腺癌、结肠癌发生的红薯
(10)适宜于儿童消化不良、健脾健胃的高粱
(11)可以嫩肤、除皱、祛斑的小麦
(12)润燥清肺的大米
营养专家指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百姓的餐桌上,鸡、鸭、肉乃至海鲜日益成为普通食物,但在饮食方面却存在着很多的错误想法,如“只吃贵的,不吃对的”等。
在健康调查中发现,肥胖、体重严重超标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特征是体形臃肿,腰围增大。此类人血脂、血糖容易升高,易罹患高血压、糖尿病。
以上综合因素,直接导致国人体质下降。为了健康着想,营养专家建议在膳食中应该尽量减少高油脂、高蛋白的食物,而多摄取含有必要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的食物。要摄取这些营养元素,粗粮是最好的选择。
五、饮食控制不等于少吃少喝
健康提示:饮食控制不等于少吃少喝,患者盲目地节食,容易造成低血糖,营养不良等结果,更不利于疾病的控制。
提到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脑子里就出现这样一个等式“饮食控制=少吃少喝”,把它直接与节食挂上钩,好像作为糖尿病人就得挨饿。那么这种认识正确吗?
这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误区之一,殊不知,任何少吃少喝造成的结果是营养不均衡,消瘦和营养不良。一旦有糖尿病,人们往往就被告知:要少吃点,千万不要吃糖和甜的食物。这句话,几乎是许多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法则,事实上,糖尿病饮食怎一个“少”字了得,饮食控制不等于少吃少喝,而应根据个人的身体、活动状况和病情来计算各类食物的适宜摄入量,应讲究营养均衡。
六、只吃无糖或降糖食品
健康提示: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虽然要求严格,只要知道自己的禁忌,如避免摄入含糖量高的食物,掌握自己每天应摄入的食物的量,完全可以不必忧虑自己因吃的问题而使血糖飙升。
有患者这么诉求:“我只吃糖尿病食品,要买就买无糖、降糖食品,甜的水果不能吃。活着有什么意思啊!”其实这样做不一定有利于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总认为自己的食物非常特殊,甚至与家人分开吃饭,因而失去了许多饮食的乐趣,降低了生活的质量。并且他们热衷于某些糖尿病保健品,一见就买,以为今天吃了保健品,明天就可以把血糖控制好。事实上,这是非常不可取的,也不利于控制血糖。
作为糖尿病病人,该如何选择食物呢?
(1)开水:冷热开水,多多益善
(2)米面:巧妙搭配,一碗不多
(3)蔬菜:绿红黄白,多吃不限
(4)水果:糖度高低,区别对待
(5)鱼肉:鱼比肉好,肉比禽好
(6)鸡蛋:一天一个,刚好足够
(7)奶豆:每天一次,不能不吃
(8)油脂:一餐一勺,按量为宜
(9)食盐:清淡饮食,咸腌不吃
(10)杂类:薯类菇类,少量常吃
(11)坚果:花生瓜子,偶尔少吃
(12)糖果:甜食糖食,点到为止
(13)油炸:油炸油煎,一点不沾
(14)烟酒:戒烟戒酒,寿命长久
七、不吃早餐
健康提示:糖尿病患者必须重视早餐,不仅要按时吃,还要注意营养的搭配,这有助于为机体的正常代谢提供能量,防止血糖的波动,有助于控制病情。
有些患者常说早餐后血糖偏高,于是干脆不吃早餐或少吃早餐,他们认为这不仅仅可以避免血糖增高,也可以减肥,这样做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可却没什么科学依据。
事实上,不吃或少吃早餐,不仅不能控制血糖,也不会有减肥效果。因为不吃早餐,上午血糖可能会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而若要饱腹,其他两餐必然吃得非常多,使血糖飙升,血糖的波动,体重的增加,更不利于病情的控制。更重要的是,不吃早餐,会影响胰岛素的调节,这也是糖尿病难以控制血糖的原因之一。
同时,糖尿病病人若不吃早餐,血糖的来源减少,就不能为机体的正常代谢提供必要的能量。机体就会分解自身的脂肪,并在肝脏内把脂肪转化为血糖。若脂肪在人体内分解过多,就会引起头痛、无力等,严重者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
若长期不吃早餐,体内的蛋白质就会被分解,转化成血糖。大量的蛋白质被分解,就会使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从而诱发感染等并发症。
不吃早餐的病人,在午餐前易发生低血糖。低血糖要激发机体分泌升糖激素,从而使血糖升高。所以,用不吃早餐的办法降低血糖和减肥是不可取的。相反,吃好早餐,有助于稳定血糖和控制体重的增加。
八、糖尿病患者饮食十误解
健康提示:只顾用药,不管饮食的后果可能会导致药量偏大,造成病人代谢失衡。比如使用磺脲类药的病人可产生继发性磺脲类药失效,使用胰岛素的病人胰岛素抵抗现象加重,继而各种合并症出现和加重,最终导致治疗失败。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方法,有些病人只要合理地安排饮食就可控制病情,是不需要吃药的,即使是必须用药的病人,也不能放松对饮食的要求。
糖尿病患者对于饮食,有很多的误解,主要有以下的几种。如果作为一名患者,也存在这种误解的话,可以参考,对自己的饮食进行调整,使自己的饮食更合理,更健康,从而更轻松地战胜疾病。
误解一:吃得越少越好
其实患者的饮食对热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求量是不统一的。应根据各自不同的年龄、职业、体重及并发症等基础情况而有所区别。
1.体重与职业
正常体重的轻体力劳动者,每千克体重日需热量约30.35千卡,而中等体力劳动者和重体力劳动者就要在此基础上分别增加5.10千卡。根据我国人民的饮食习惯,折合成主食,正常体重轻体力劳动者约需250.300克/日,中等体力劳动者和重体力劳动者则需增加100克左右。
2.对特殊人群
患肥胖病和高脂蛋白血症者,他们的食物则应酌情减少,使体重缓慢降至正常标准,但注意不能少于130克/日,以免导致患者营养不良,发生低血糖。
孕妇、营养不良及有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热量10%.20%,发育期少年儿童患者更应放宽热量标准。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血糖升高的患者,一般不应限制饮食,等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后血糖仍然升高者才应酌情限制热量。
误解二:不吃早餐以求限食
很多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不少人都不吃早餐,或早餐不吃主食,仅仅吃少量的牛奶、鸡蛋,他们认为这是限制热量的好办法。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
糖尿病患者被要求限制每天的热量,是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为减少血液中血糖的含量,所以要求控制饮食。可是比起限制每天的总热量,限制每餐的热量显得更重要。专家建议,三餐的热量最好保持平衡。
为了减少每餐热量摄入,可以在三餐之外加两餐,比如9∶00、15∶00。每餐主食应少于100克。不吃早餐的患者,在另两餐摄取的量就会增加,这更加重了胰岛的负担。打个比方,好比一匹病马拉不动满车,可拉半车,无非多跑两次,万不可为少跑一次而增加每次的重量。
误解三:少吃粮多吃肉多吃油
不少糖尿病患者为了少吃主食,同时又达到不饿肚子的目的,便采用多摄取肉类、花生等油类食品的办法。医学界也曾经提倡过类似的治疗方案,比如建议患者摄取低糖、高脂肪、高蛋白为主的食物。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1.“以粮为主”的饮食结构
随着医学的发展,胰岛素的问世和研究的深入,现在的治疗方案已改为以粮为主,摄取高蛋白、低脂肪、高纤维素的饮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