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时候,都应将这些物品随身携带,不要放在汽车的后备箱中。因一些药物和化学试剂可以在室温下保存(如胰岛素可以在室温下保存1.2个月),随身携带可基本满足这个要求,如果放在汽车的后备箱内,会因夏季暴晒出现极端高温或在寒冷季节结冰,会影响其活性。
4.加强血糖检测
环境、气候、生活条件、运动量等的变化,可能会引起血糖波动,因此加强血糖检测非常必要。至少应随身携带尿糖试纸定时测量尿糖,有条件的最好携带便携式血糖仪,定时检测血糖水平,以便及时调整药物。
5.注意劳逸结合
糖尿病患者长途差旅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耐受程度,合理安排行程和时间,在体力上留有余地,尽可能保持日常的运动量,以防血糖剧烈波动。
6.防止发生低血糖
由于长途出行,患者体力消耗大,加上饮食不规则,极容易发生低血糖症状,故应随身携带些饼干、三明治、水果等供误餐时食用。当出现心慌、出汗、乏力、视物模糊等症状时,往往预示着低血糖的发生,此时吃一点糖果即可迅速缓解。
糖尿病患者虽然平时不宜吃糖,但随身携带糖果以防低血糖的发生却很必要。
7.做好足部护理
糖尿病患者出行时,鞋子很重要,应准备好大小适宜舒适宽松的鞋子,防止过紧的鞋压迫足部引起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注意不要赤脚行走,也不要赤脚穿凉鞋、拖鞋,防止异物损伤足部皮肤。每天洗脚时应检查一下足部,看有无皮肤裂伤、擦伤、水泡、红肿等损伤,如果有就应及时处理。
二、糖尿病患者,重拾自行车的乐趣
健康提示: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自行车不单是代步工具,骑自行车是一种很好的有氧锻炼方式。只要身体条件允许,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锻炼目的来选择不同的骑车方式,如:减脂骑车法,强度型骑车法,间歇型骑车法,力量型骑车法,脚心骑车法,核心肌力骑车法。
因为身体内部急需补充养料和排出废料,所以心跳往往比平时增加1.2倍。反复练习骑车,能使心肌发达,肺活量增加。由于骑自行车是异侧支配运动,两腿交替蹬踏,还可使左右两侧的大脑功能均衡协调发展,从而提高神经系统的敏感性。
运动学专家认为,骑自行车能锻炼耐力,提高骑自行车是一种很好的有氧锻炼方式,但患者要根据身体状况和锻炼目标,选择合适的骑车速度、时间、强度,选定适宜自己的骑车锻炼法。
1.减脂骑车法
即有氧骑车法,以中等速度连续不断地骑行30分钟左右,同时加深呼吸,这样对提高心肺功能和减肥都很有效。
2.强度型骑车法
规定每次的骑行速度,以自己极限速度的六成骑5.7分钟,然后用心率表测自己每分钟的脉搏,根据脉搏强度来控制骑行速度。
3.间歇型骑车法
先以中、慢速骑1.2分钟,再以1.5.2倍速度骑两分钟,然后再以中、慢速骑行,如此交替循环。这种锻炼方式能提高对有氧运动的适应能力,增强心脏功能。
4.力量型骑车法
即在不同条件下用力骑车,如上坡、下坡。这样能有效提高双腿的力量和耐力素质,预防大腿骨骼疾病。
5.脚心骑车法
一只脚蹬车时,另一只脚不用力,以一只脚带动自行车前进,每次一只脚蹬车30.50下,在顶风或上坡时锻炼,效果更佳。这种用脚心部位(即涌泉穴)接触自行车踏板的方法,有按摩穴位的作用。
6.核心肌力骑车法
骑车时,臀部离开车座,但又不站直身体,用核心部位(腰腹部)发力来维持身体平衡。此种方法可训练核心部位肌群力量。
三、登山,你准备好了吗
健康提示:看着人们出去登山,糖尿病患者也会心生羡慕。其实,只要病情控制理想,无严重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还是可以登山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专家所给的三个提醒:找人陪伴,防止皮肤破损,控制血糖。
在万物复苏的春季,看着人们惬意地外出登山,许多糖尿病患者不禁会问:糖尿病患者也能登山吗?登山时应注意些什么?
1.哪些糖尿病患者不适合登山
(1)病情控制不好的1型糖尿病患者
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保存体力,登山等剧烈运动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因此,建议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身操、太极拳、平地骑自行车或轻便的家务劳动等轻度运动。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
剧烈运动会加重眼底病变,可能造成眼睛玻璃体出血,进一步导致视网膜脱离,导致视力骤降甚至失明。
(3)有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的患者
登山可能会引发此类患者出现中风、心肌梗死之类的疾病。
(4)合并急性感染的患者
如肺部感染、发热、咳嗽、脚部感染等,以及严重合并症,如尿毒症、肾病等急性期患者,不宜登山。
2.糖尿病患者登山注意事项
(1)最好有朋友或家人陪伴。
(2)登山时要避免皮肤破损。选择棉质袜子,以确保脚部的干燥;选择柔软舒适透气性好的鞋子,避免擦伤或者磨出水疱。
(3)最好在进餐1.3小时后登山,还要带上糖或巧克力,及时补充热量,防止低血糖。再带一瓶矿泉水,及时补充水分。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是可以爬山的,建议活动时间应该控制在一小时左右。不宜过长,以免产生疲累感。
四、糖尿病患者不宜“登高”
健康提示:根据卫生部门和医生的意见,旅客进入高原前应做体检。即使是一般的糖尿病患者也要慎重“登高”。而对于有以下情况的糖尿病患者来说,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去旅行是危险的,必须禁止。
有些糖尿病合并并发症的患者不宜“登高”,即不宜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旅行。
(1)糖尿病合并各种器质性心脏病,高血压Ⅱ期以上,各种血液病,脑血管疾病。
(2)糖尿病合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气肿、活动性肺结核、尘肺病等。
(3)患重症感冒、上呼吸道感染,体温在38℃以上或体温在38℃以下,但全身及呼吸道症状明显者,应暂缓进入高原。
根据卫生部门和医生意见,旅客进入高原旅行前应做体检,经医生确认可进入高原旅行时,方可前往高原旅行。
(第五节)日常特殊情况下应注意什么
糖尿病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它的治疗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患者应该注意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如看电视、上网、如厕以及感冒时药物的选择等,若不加注意也会成为“安全隐患”。另外,如果患者发生意外需要住院的情况,也要积极地配合,不能一味排斥。
一、看电视、上网应注意什么
健康提示:糖尿病患者不宜长时间地看书、看电视。因为长时间地对着书和电视,会使机体的耗氧量增加,使神经系统疲劳,感官能力减退,从而使工作效率减退。严重的会出现颅内刺激症状,诱发脑卒中等意外。
有些人特别喜欢趴在床上看电视、上网,这种行为看起来很休闲,对于健康人可能危害不大,可是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却是很危险的。
长期的趴伏,会对腹部造成压迫,不利于腹部肌肉的活动,从而使人体无法深呼吸,导致血中氧分的不足,肌肉收缩,血压随之升高,血管压力增大,严重时会发生血管的破裂。这种情况极易发生在老年患者身上。所以,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尤其是年龄大的患者,应该改变在床上趴着看电视上网的习惯。
二、上洗手间时应注意什么
健康提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极易在如厕的过程中发生意外,此类患者如果蹲坑时间太长,用力憋便的时间太久,都很容易发病,严重的将导致死亡。
合并高血压的糖尿病患者在如厕时发生的意外,最常见的是因大便费力而引发心肌梗死,导致猝死。另外,如果老年人小便过久而无人搀扶,也可能会发生排尿性昏厥而摔倒在地。同时,蹲便过久突然起立也可能会发生脑血管意外。
要避免这类突发事件,就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定时大便,防止便秘。
(2)大便时不要过于用力,避免低头弯腰的动作,蹲坑时间不宜过久。
(3)厕所里要有安全设施,如电灯、扶手。
三、糖尿病患者洗澡宜忌
健康提示:糖尿病患者在洗澡时要控制好水温,不能过高或过低,温水最适宜。另外,洗澡的时间也不宜过长。
糖尿病患者洗澡时宜用温水,因为水温过高容易诱发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研究认为,糖尿病很容易并发心血管系统的自主神经病变。而糖尿病患者在高温热水中洗澡时,会引起并发症的酶活性升高,从而在糖尿病过程中,出现血管收缩及微血管硬化。
还可能出现手脚麻木、感觉迟钝等神经障碍,以及肾功能减退,皮肤瘙痒,关节炎,进行性消瘦,四肢无力等多种并发症。
另外,糖尿病患者在洗澡时,时间也不宜过长,因为,热水中含有毒物质,如三氯乙烯、三氯甲烷等分别被蒸发80%、50%以上。这些有毒物质随水蒸气被身体部分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身体的危害很大,且对心脏也不利。
四、糖尿病患者感冒药要慎服
健康提示:糖尿病是最易引起并发症的慢性疾病,感冒又是易得的常见病。那么,糖尿病患者感冒了该怎么办?糖尿病患者应该怎样服用感冒药呢?服用感冒药对糖尿病患者会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知道,糖尿病是最易也最多引起并发症的一种慢性疾病。糖、脂肪代谢的紊乱,血管内皮功能的障碍,氧化应激的增强等致病因素的存在,致使绝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病变。
研究发现,服用含有血管收缩作用成分的感冒药将增加中风的危险性。多数正常人服用此类药物,并无大碍,但对糖尿病患者而言,即使抗充血剂含量不多,也有可能诱发全身血管痉挛,造成血压升高,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等严重后果。
另外,感冒药,如白加黑、泰诺等感冒药中,含有盐酸伪麻黄碱成分。
这种物质有解热,镇痛,止咳的效用。其解热作用,即退烧,常会出汗,必然使体液流失而致使血糖升高。倘若不及时补充水分,会使血流减慢,血液浓缩呈高凝状,这对已有血管病变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容易造成血管内血栓形成,使重要组织器官梗死。另外,老年人大量流汗后,血压下降会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
除盐酸伪麻黄碱类感冒药,目前广泛使用的感冒药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没有特别的冲突和禁忌,可以放心服用。此外,有些糖浆类感冒药加有甜味剂,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糖尿病患者得了感冒,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可以避免选错药物而造成不良后果,也可预防感冒诱发的一些急性并发症,如肺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
五、糖尿病患者什么情况下该住院
健康提示:糖尿病虽然是一种长期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的饮食控制,适当的锻炼以及不可缺少的药物治疗,但是在有些特殊情况下,患者不能排斥住院,以免耽误治疗,造成危险。
有些症状严重,合并症多,病情复杂的患者,对自己的病情并不自知,想当然地认为糖尿病是一个长期的慢性的疾病,只要长期坚持用药就可以了,无需住院治疗。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住院,首先取决于患者自身的病情,当然也要考虑患者的经济状况。如果病情较轻,可以在门诊检查,但患者不能盲目自诊自医,否则会因小失大,后果严重。
患者在发生下列情况时应该住院治疗。
1.出现急性症并发的患者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的急性症,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神志不清,血糖大于16.7mmol/L,并且尿酮体呈阳性。这类病人发病易造成患者的生命危险,必须住院治疗观察。
(2)非酮症高渗性昏迷。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表现为意识模糊或昏迷,血糖极度升高(多超过33.3mmol/L),尿酮体阴性,血渗透压大于320毫渗量/升。
(3)乳酸酸中毒。轻度乳酸酸中毒有乏力,恶心,食欲降低,头昏,嗜睡,呼吸稍加快等症状,而重度患者会出现呕吐,头痛,头昏,全身酸软,口唇发绀,呼吸加大,但无酮味,血压下降,脉弱,心率快,伴有脱水表现,意识障碍、四肢反射减弱,肌张力下降,瞳孔扩大,深度昏迷或出现休克。
这些急性并发症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若抢救不及时,往往有生命危险。
2.初次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
包括所有1型糖尿病患者和部分重症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分泌功能衰竭,口服降糖药往往效果不佳,需要改用胰岛素注射治疗。
住院能够对其进行包括并发症在内的全面检查以及全天候的血糖监测,便于综合治疗以及药物调整,从而制订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方案,迅速控制病情,消除症状。
同时,住院可以让患者得到一次系统的糖尿病治疗过程,学会如何科学安排饮食以及血糖的自我检测,掌握胰岛素的配制、注射方法,并能根据血糖、尿糖监测结果调整胰岛素用量。
3.血糖忽高忽低或血糖长期居高不下者
通过住院全面检查及系统观察,可找出这种现象出现的症结所在,从而对症调量下药。同时,有利于指导患者合理安排饮食、运动及生活起居,消除各种导致血糖波动的因素,使血糖得到平稳控制。
4.处于应激状态或有严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者
糖尿病患者合并高热,严重呼吸道感染,肺结核,急性胆囊炎,尿路感染,急性心脑血管病等应激情况,或者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出血,痛性神经病,顽固性腹泻,足部坏疽等严重慢性并发症时均应住院治疗。
另外,需要实施手术治疗的患者应该住院,即使是小手术也应住院治疗,观察,这有利于控制糖尿病和患者的术后恢复。
5.新发现的糖尿病患者
宜短期住院,目的是为了全面检查了解是否有糖尿病并发症和其他病变;迅速拟定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掌握糖尿病基础知识,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第六节)糖尿病患者日常必备之物
糖尿病患者日常家居和外出的必备物有三个:营养秤、血糖仪、急救卡。营养秤,可以帮助患者科学地进行饮食控制;家庭自备血糖仪,有利于对血糖的监测,对药物的调整;急救卡,可以使患者在外出发生意外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一、糖尿病患者家居必备物之一——营养秤健康提示:从早上的第一杯牛奶开始,将要吃的东西都通过营养秤来称一称。
掌握每天摄取的总热量和各种营养成分的累积量,待形成了习惯,每天吃的东西就比较固定,也就比较科学了。
饮食控制的重要性从得糖尿病的第一天开始,但是摄入食物的量是很不容易的,都是靠估算,如一碗米饭“毛估”是2两,其实可能已超过两倍,吃完了血糖照样会升高,营养秤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营养秤是一种控制糖尿病人饮食和营养的秤。这种秤可以让糖尿病患者准确地计算水、糖类、脂类、蛋白质、无机盐、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几大类营养物质的摄入量,使其成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卫士。
1.营养秤的组成
营养秤包括秤体、秤盘、操作面板、液晶显示器及控制电路。
(1)操作面板。操作面板上设有控制糖尿病人饮食和营养的加法计点及减法计点的操作键及数字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