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多与外界交流。独自生活并不意味着与世隔绝,虽然客观上与外界交流造成困难,但依然可以通过某些方式达到交流的目的。如当你感到孤独时,可翻翻旧日的通讯录,看看你的影集,也可给某位久未联系的朋友写信、挂个电话或请几个朋友吃顿饭、聚一聚。当然与朋友的交往和联系,不应该只是在感到孤独时,要知道,别人也和你一样,需要并能体会到友谊的温暖。
3.“忘我”地与人交往。与人们相处时感到孤独,有时会超过一个人独处时的十倍。这是因为你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例如,你到一个语言不通的地方,由于你无法与周围的人进行必要的交流,也无法进入那种热烈的情感中,所以,你在他人热烈的气氛中会倍加感到孤独。因此,在与他人相处时,无论是什么样的情境下,都要做到“忘我”,并设法为他人做点什么,你应该懂得温暖别人的同时,也会温暖你自己。
4.享受大自然。生活中有许多活动是充满了乐趣的。只要你能够充分领略它们的美妙之处,就会消除孤独,如有些人遇到挫折,心绪不好,但又不愿向别人倾诉时,常常会跑到江边或空旷的田野,让大自然的清风尽情地吹拂,心情就会逐渐开朗起来。
5.确立人生目标。现代人越来越害怕自己跟他人不一样,害怕在不幸时孤独、孤立无援,害怕自己不被人尊重或理解,这种由激烈社会竞争导致的内心恐慌,无疑使一些人越来越怕孤独,心灵也越发脆弱。那么要克服这种恐慌与脆弱,必须为自己确立一些人生目标,培养和选择一些兴趣与爱好,一个人活着有所爱、有追求,就不怕寂寞,也不会感到孤独。
恐惧是一种令人生畏的情绪,它潜藏在你的想象中,却可以实实在在地影响到我们的现实生活。
恐惧就在我们身边
一个游客为了领略山间的野趣,一个人来到一片陌生的山林,左转右转迷失了方向。正当他一筹莫展的时候,迎面走来了一个挑山货的美丽少女。
少女嫣然一笑,问道:“先生是从景点那边走迷路的吧?请跟我来吧,我带你抄小路往山下赶,那里有旅游公司的汽车等着你。”
游客跟着少女穿过丛林,阳光在林间映出千万道漂亮的光柱,晶莹的水汽在光柱里飘飘忽忽。正当他陶醉在这美妙的景致时,少女开口说话了:“先生,前面一点就是我们这儿的鬼谷,是这片山林中最危险的路段,一不小心就会摔进万丈深渊。我们这儿的规矩是路过此地,一定要挑点或者扛点什么东西。”
游客惊问:“这么危险的地方,再负重前行,那不是更危险吗?”
少女笑了,解释道:“只有你意识到危险了,才会更加集中精神,那样反而会更安全。这儿发生过好几起坠谷事件,都是迷路的游客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一不小心掉下去的。我们每天都挑东西来来去去,却从来没人出事。”游客还是犹豫不决,在他心里充满了对鬼谷的恐惧。
“难道没有别的办法吗?”游客看起来很害怕。
“只能从这里走了,只要注意力集中一些就不会出问题。”少女耐心地开导游客。
天色渐渐晚了,游客望着眼前的鬼谷不禁冒出一身冷汗。但没有办法,他只好接过少女递过来的两根沉沉的木条,扛在肩上,小心翼翼地走过这段“鬼谷”路。
游客回头看了看这令人生畏的鬼谷,他发现鬼谷并不像他想象中那样深,但为什么自己开始不敢跨越呢?
这便是恐惧在作怪了。
恐惧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人都会感觉到它的存在。法国作家蒙田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恐惧是我最为害怕的一件事。”正如蒙田所说,恐惧是令人害怕的事,是一种人类及生物心理活动状态,为情绪的一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恐惧是一种有机体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而又无能为力的情绪体验。
达尔文也从生理学层面上作出了对恐惧的解释:
睁大眼睛或嘴巴;眉毛抬高;一动不动;屏住呼吸;蜷缩;哭泣;心跳加速;脸色苍白;流汗;毛发悚然;呼吸加速;唾液分泌失调;口干舌燥;战栗;失声;瞳孔放大;颈阔肌收缩。
无论我们是否喜欢恐惧这种情绪,它都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世界上也总有一些事物天生就有令人恐惧的属性,比如,悬崖峭壁和饥饿的猛兽。世界上充满了危险,而正是它们使人类在靠近时产生恐惧的情绪。恐惧这个词源于一个听起来像哭泣声的古撒克逊语,除了害怕和担心的意思以外,这个古撒克逊语还暗指某种不明之物在前方等待着我们。的确,所有的恐惧情绪都混杂着一种要被伏击的感觉,一种害怕什么事情将要发生的担忧。恐惧警告我们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但正因为恐惧预示着某种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坏事,结果往往是人类会被一些本不存在的或者不可解释的事物所慑服。
恐惧危及我们的健康
有一个小伙子,从部队复员后被安排在某工厂当电工。小伙子上班不久,老电工就告诫他说,干电工可要小心,因为整天跟“电老虎”打交道,可不是闹着玩的。老电工还举实例说,某年某月,一名电工触电身亡,那人死的时候面目扭曲、身体蜷缩,可吓人呢。小伙子听了以后,顿感恐惧,在工作中更是胆小如鼠,整天提心吊胆怕被电死。
有一天,小伙子爬上一根电线杆去工作。这时,传达室里的一位老头在下面喊他,说有他的电话,小伙子答应一声,就准备下来。就在转身的时候,小伙子的后背触到一根电线,在场的人只听到“啊”的一声,小伙子就缩在电线杆上不动了。
人们把他抬下来,发现他已经死了,样子跟电死的人一样,面目扭曲、身体蜷缩。
但人们事后发现,小伙子被“电”死时,电闸是断开的,他接触到的那根电线根本就没有电。小伙子是被吓死的。
恐惧是我们心中的魔鬼。小伙子就是因为心存恐惧,当他受到刺激的时候,恐惧让他的身体机能无法承受瞬间的变化,而送掉了性命。我们在为小伙子惋惜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恐惧的危害原来如此之大。
恐惧可以摧残一个人的意志和生命。很多人常常心存恐惧,他们怕刮风、怕下雨、怕生病、怕花钱、怕丢东西、怕别人笑话、怕失败,怕这怕那……恐惧不仅让人心神不安,更会影响你的身体。它能影响人的胃,减少人的生理活力,使人心力衰弱。
恐惧能摧残人的意志和创造力。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恐惧与不安,他在做事的时候会表现得畏首畏尾,效率极低。恐惧是一个人没有自信的表现,它展示了人的无能与胆怯。害怕让人失去勇气,同时随之而去的也有我们的意志和创造力。
恐惧也会使人被笼罩在不祥的阴云之中,当你杞人忧天或者是成天担心自己会遭受不幸时,你的斗志也会日渐消沉,直到你想的事情发生。
恐惧就是这样一种令人生畏的情绪,他潜藏在你的想象中,却可以实实在在地影响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其实,世界上唯一恐惧的东西是恐惧本身。你觉得它可怕,它就可怕;你觉得它不可怕,它就不可怕。恐惧,是人生命中的一块暗礁,在人生中,只有具备“不怕死”的精神和胆略,才能够高扬起生命的风帆,一路远航。
如果能克服自己心中的阴影,恐惧自然会离开我们。
恐惧是这样产生的
大约八十年前,美国一位名叫约翰·沃森的心理学家和他的助手罗萨莉·蕾勒用一名只有11个月大的男婴做了一个心理学实验,实验的目的是想弄清人怎样产生恐惧。该男婴名叫艾伯特,他太小,还不知道恐惧,而沃森则要改变这种状况,让小艾伯特知道害怕。
实验时,沃森和蕾勒在艾伯特面前放了一只小白鼠,好奇的艾伯特毫不犹豫地要去触摸它。每当艾伯特将小手伸向小白鼠时,沃森便用锤子敲响隐藏在小艾伯特身后的一根金属管,管子发出的声响惊吓了艾伯特,使他立即收回手,大声哭泣,并开始回避那只小白鼠。从此以后,无所畏惧的小艾伯特知道了害怕,他不仅怕那只小白鼠,还怕兔、狗,以及毛皮外套和有着白色胡须的圣诞老人面具。
小艾伯特的故事被认为是心理学中一个有关恐惧的经典范例,它表明恐惧是一种条件反射,是某种经验的产物。当人或者动物在连续性受到某种类似的伤害时,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往往以恐惧的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但具体地说来,恐惧的产生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恐惧由心生,自我暗示是元凶。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令自己恐惧的事,人们也常常以为恐惧是人在特殊情况下的本能反应。事实上,据心理专家研究表明,让人感到恐惧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自己或别人给予的心理暗示,最恐怖的东西不是让你去看,而是引导你去想。
2.遗传影响心理恐惧的产生。据报道,恐惧患者的一级亲属中,20%的父母和10%的同胞患神经症,认为遗传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很大关系。
3.性格幼稚、胆怯、内向、依赖性强的人容易受恐惧影响。因为这样的人更容易被自己和别人所诱导,产生上文所提到的心理暗示,从而产生恐惧。
4.曾经受到过某种刺激,一旦想象或者看到类似事物的前兆时,便容易产生恐惧。例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此外,家长的教育引导、环境影响也对恐惧的产生有很大影响。有的家长怕孩子自己出门,便告诉孩子门外有大灰狼,会吃人的,孩子便会产生恐惧,以致不敢出门,老老实实地待在家里。
恐惧是被压抑的潜意识的焦虑的象征作用和取代作用,条件反射和学习机理也在恐惧的病发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恐惧该这样调适
汉纳曾经是美国共和党的领袖,但当他刚刚登上政治舞台时,还不知道如何演讲。他虽然有政治活动的野心,但却没有在众人面前发言的勇气,这种恐惧曾困扰了他一段时间。
当他第一次面对公众演讲的时候,他感到十分茫然,紧张让他不知所措。他面对着台下的观众,脸色苍白、两腿颤抖,他的妻子在一旁替他着急,真担心他会当众晕倒。
但是,作为一名政党领袖,不能因为恐惧就不再上台发表演说,后来汉纳针对自己的恐惧心理,用了一种很聪明的方法来应对。他明白自己上台后会是什么状态,如果想掩饰这种恐惧与紧张,最好的办法就是做简短的演说。于是汉纳鼓励自己要充满自信地上台演讲,效果很明显,经过一段时间的巡回演讲,他从开始上台就紧张提高到逐渐能坚持演讲半个小时了。
恐惧和紧张渐渐消除了,汉纳成为一位非常出色的演说家,演说成了他擅长的工作,同时他也在演说中找到了快乐。当他在办公室坐了一个星期,如果可以到外面做一次巡回演讲,那对他简直就是一种休闲。
调适自己的恐惧与不安,首先要从小事做起,当你克服了一次小困难、避免了一次小恐惧,那么成功的喜悦就会为你增添更多的信心与勇气。当你收获了一次又一次的小成功后,你的自信心会越来越强,如果再有令你头疼的事,你也不必为它产生恐惧了。
恐惧是这样治疗的
今天,恐惧已成为人类普遍的心理障碍。据美国国家心理健康学会的统计,美国大约有1900万人患有恐惧症。人们的恐惧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有的怕蛇,有的怕蜘蛛,有的怕登高,有的怕战争、飓风和地震等,人们怀有无穷无尽的莫名担忧,尽管那些所惧之事实际上离他们很远。
为了进一步了解恐惧,科学家在实验鼠身上做了一系列的实验。首先,科学家要让实验鼠知道害怕。于是他们设计当某种灯光或者声音产生时,让实验鼠受到电击。这种事情重复多次后,实验鼠便害怕那种灯光或声音了,只要有那种灯光或者声音产生,哪怕没有电击,实验鼠也非常紧张,它们会停止所有活动,一动不动地准备承受那讨厌的电击。科学家认为,这时实验鼠的大脑中已经有了恐惧的记忆。
下一步,研究人员要设法消除实验鼠大脑中的恐惧记忆,他们让实验鼠反复面对那种令它们害怕的灯光或声音,却不电击它们。慢慢地,实验鼠忘记了灯光或声音与电击的联系,此时,当它们再次面对那种灯光或声音时,便不再恐惧了。
心理学家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一种消除恐惧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暴露疗法,用该方法治疗恐惧症时,患者将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反复面对那个令其害怕的事物,直到恐惧反应完全消失。美国波士顿大学焦虑和精神紊乱研究中心的科学家戴维·巴洛说:“这种方法是有效的,它可以使90%的恐惧症患者症状消失。”
以上的方法不失为一个好的对策,在对恐惧的治疗中,暴露疗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同时,我们更应该注重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对付恐惧。
第一,通过提高自身对事物的认识,扩大知识面,寻找和判定恐惧源。认识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认识人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确立正确的目标判断,提高预见力,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变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就会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第二,要培养乐观的人生情趣和坚强的意志。读一些励志的书,让书中的英雄事迹来感染自己,使自己能够成为具有顽强的精神品质和坚强的斗志的人。在平时的训练和生活中有意识地在艰苦的环境下磨炼自己,培养自己的优良作风。这样,即使真正陷入危险境地,也能沉着冷静地去面对困难,而不是变得惊慌失措。
第三,积极参加心理训练,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比如:进行模拟训练危险情境,设置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形成对危险情境的预期心理准备状态,就能够有效地战胜紧张和不安等不良情绪,提高心理适应和平衡性,增强信心和勇气,以无畏的精神克服恐惧心理。
此外,恐惧心理可以通过心理学上的脱敏疗法来调适。
第一步:把能引起你紧张、恐惧的各种场面,分别写到不同的卡片上,并按由轻到重的顺序依次排列好。
第二步:进行松弛训练。方法是坐在一个舒适的座位上,有规律地深呼吸,让全身放松。拿出第一张卡片,尽可能逼真地想象卡片上的情景。
第三步:如果你开始产生轻微的不安、紧张和害怕,就停下来不要再去想象,通过深呼吸使自己再度松弛下来。然后重新想象刚才失败的情境。若不安和紧张再次发生,就再停止后放松,如此反复,直至卡片上的情景不会再使你不安和紧张为止。
第四步:按类似方法继续下一张卡片。但每进入下一张卡片的想象,都要保证你在想象上一张卡片时不再感到恐惧与不安。
第五步:当你想象最令你恐惧的场面也不感到恐惧时,便可再将卡片按顺序连贯地想一次,如果始终没有出现不安和紧张,那么,你已经具有不错的恐惧抵御能力;如果你依然会有恐惧产生,那么,按以上的方法继续使自己放松,直到消除恐惧为止。
调适和消除恐惧的方法很多,关键在于个人心理障碍的扫除和自身心理品质的提高。所以,如果你时常出现恐惧感的话,请从身边的事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自信与勇气,用坚强的意志去攻陷恐惧的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