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节
霍小迪接到妈妈的短信时,正在车站,公交还没有来,亚东和翟浩陪着霍小迪和琴台等公交,当霍小迪发出邀请时,男生们欣然前往,琴台兴奋地给妈妈打了电话:妈妈,今天霍小迪的生日,晚上请我们去她家。
琴台的妈妈正好在看电视剧,一听到琴台准备不回家吃晚饭,而且去的是霍小迪家,比较放心,也就随了她。琴台妈妈接着拨通了霍小迪妈妈的电话:“今天小迪生日呀,晚上琴台也要去你家玩,添麻烦了。”
“没事,我准备好晚餐,也不参与,让他们自己搞。”霍小迪妈妈在朋友的办公室接听着电话。
“那你呢?晚上干嘛?“
”我,晚上干嘛呢?“霍小迪妈妈重复地琴台妈妈的话,”还没想好咧。“说着,她瞅了瞅坐在办公桌前的朋友。
”一起去美容院吧。如果你可以不陪老公的话。”
“呵呵,前两天刚做完保养,不去了。你去吧,我在朋友的办公室,也许想跟他一起看场电影,好多年没看电影了,是吧,都不记得上次看电影是什么时候了,你爱看电影吗?“霍小迪妈妈望着对面的朋友,微微地冲着他扬起下巴,虽然是在跟电话里的琴妈妈聊天,但是朋友会意地笑了。
“你怎么不跟老公一起去呀?”琴台妈妈喜欢剧透。
“老公出差了。”霍小迪妈妈说着,眼光从朋友的身上移开,望向窗外,窗外是白茫茫一片,这雪天的下午,分外清朗,晶莹剔透的世界让人忘却了寒冷,忘记了已到的黄昏,错以为那是清晨。
“那朋友是男的吧?”
“是啊,要不,你一起?”霍小迪妈妈想礼貌地结束这场对话,这个时候她不擅长聊天。
”唉呀,算了吧,你去吧,我们下周找个时间一起聚一下。”琴台妈妈挂了电话,心里喃喃自语,老公出差,就跟朋友去看电影,孩子生日也不陪,这个小迪妈妈是有点问题吧。
小迪妈妈挂了电话,马上拨通了三家餐馆的电话,三五醇酒店的椒盐蛇,青菜;玲珑餐厅的芝士豆腐,烧野鸭;必胜客的海鲜比萨,肯德基的鸡翅桶和五杯饮料,她甚至没有问小迪几个人,她知道有些事需要模糊处理,如果不够,这些孩子会自已叫外卖,再加上SUNNYCAKE的蛋糕,这个小聚的晚会就只差汽球和彩带了,小迪妈妈特别喜欢彩色气球,她曾一口气买了一千个紫色气球,专门在节日里装饰家里。
由于公款吃喝风被强制杀青,许多餐馆的生意并不好做,于是借助供给侧的改革,把服务提升到一个人性化的水准,大小餐厅都提供外卖服务,小迪妈妈用微信付了款,并将送达时间定在了六点。
“我要回去一趟。”小迪妈妈站了起来。
“票已经定好了,七点半的,我们可以先吃点东西,再去。“朋友漫不经心地玩弄着手机。
”我不喜欢看电影,真的,空气不好,我们到江滩散步吧,“小迪妈妈走到窗前,”多美的雪啊,请问,你愿意和陪你做了多年的朋友一起散个步吗?“
”好吧,那你愿意陪和你做了多年朋友的我一起看场电影吗?“
”我愿意。“小迪妈妈说完,哈哈笑了起来。
”去换衣服吧,穿那么少,看着就冷。我一会去你家门口接你,你晚上不开车了。”
“是。。。。”小迪妈妈收拾着桌面,披着大衣,踩着高跟鞋走到门口,突然,她回过头来问:“明天还会熔断吗?“
”会。”
“天啊,我的股票怎么办呀?”
“不动。”
“是。。。。”小迪妈妈走出证券公司,穿着制服的工作人员都对她微笑示意,她已是这里的常客了,但同大多数来这里的客户一样,她没赚到什么钱,具体亏了多少,她也没算过。这里是她的私房钱,她想拿这些钱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如果亏了,那就晚一点做,如果没了,那就不做,所以股票从来没有扯痛过她的神经,但是每天看着绿油油的一遍,多少有点红尘艰难的沉重。
外面的空气清冽而干净,刚走到车前,她吃惊地发现,车的前后档风玻璃已经被人盖上了厚的纸板。她取下纸板,保安迎面过来接了过去,“这是陈总专门提醒的,您开车慢一点。”
小迪妈妈站在车门前,抬头向朋友的办公室窗口望了一眼,这才是讲义气的朋友。
刚进车内坐定,手机响了,是李林的电话。
“对不起啊,打扰你了,抽屉打开了,我们发现了孔辉的一个日记本,您有空看看吗?”
“当然,你现在在哪里?”霍小迪妈妈突然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或许是因为冷,也或许是因为她觉得那本日记里也许就有她想找到的答案。
“我在家里。”
霍小迪妈妈马上在心里规划着,李林家离她现在的地方有三个街区的距离,去了她家,就没时间回家,这个时候路上很堵,但是她太想知道日记的内容了,就象一个在迷宫里的人,渴望任何一个线索。
“好,我马上到。”霍小迪妈妈的眼睛坚定地望着前方。这个女人身上有小女人的感性,但更多的是中国传统女子的忍让与坚定,她要查清一件事,就会尽全力搞清楚,这不仅是猎奇,她相信个人的悲剧是大众心灵共同的疼痛,是社会伤口的切面,是时代烙印在每个生命上的符咒。
霍小迪除了邀请琴台,亚东和翟浩外,还想叫上刘书龙,但刘书龙没有手机,她对翟浩说,你跑得快,去学校叫一下书龙吧。
翟浩马上拿眼睛看着亚东,说,想一起吧,边说边用胳膊搂住亚东的肩膀,连拖带拉地拽着亚东就往学校走,车站离学校并不远,琴台看着亚东跟着翟浩走了,不由自主地跟了过去,于是霍小迪也随着他们一起往回走,走到校门口,霍小迪说:我和琴台在这儿等你们,你们快去快回。
小迪与琴台站在校门口聊天,这时,小迪突然看到,刘书龙的爸爸跟着一个高年级的学生一起走出校门,这个学校根据不同的年纪在校服的袖口上做了不同的标记,蓝色是高三,小迪一看就知道了。刚好,来接这位高年纪同学的家长就站在离小迪不远处,只见,那位家长看见书龙的爸爸,就打开电动车的后盖,拿出一沓厚厚的卷子和笔记本样的东西递给了书龙爸爸,说:“刘师傅,我们还要的,你复印完了,一定快点还给我。。。”
“好的,好的,我明天就还给你们,谢谢谢谢”书龙爸爸点头哈腰的谦卑,让小迪觉得好心疼,她主动过去跟书龙爸爸打起了招呼。
“刘伯伯,您好?”小迪说。
“小迪啊,不回家啊?”
“今天我生日,我们想请书龙到我家里去玩,明天又是周末,您就答应了,好吗?”小迪故意很亲热地跟书龙爸爸说话。
“好吧,他在家里,你们自己跟他说。。。”刘师傅略微迟疑了一下,他希望书龙在城市里有正常的社交活动,平时总是叮嘱他跟同学搞好关系,这种同学关系,发展以后就会是比较牢靠的社会关系。但是,他也知道所有的社交都要付出成本的,就象昨天,他知道书龙给小迪买了卡,那么早上的一碗热干面,可能就是他儿子必须付出的成本。
“您在干嘛呢?”琴台也过来了。
高三学生和他的家长看他们聊开了,就跟刘师傅告别了。刘师傅拿着手上的资料,说,“我们书龙不比你们城里的,培优班我们上不起,就借点资料来让书龙自学。”
“难怪书龙成绩总这么好,原来有刘伯伯这样的好爸爸。”小迪说着,一下子明白了很多,其实成绩优异之间投入性价比是不同的,它们的质地也不同,小迪把书龙的优秀,翟浩和亚东的优秀并列在一起,她看到了书龙的优秀中发出了贝壳一样的光芒。。。。。(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