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638200000007

第7章 靠自己!

那些年靠屌丝脱屌的屌丝。

扒一扒我们的记忆,看看这些年到底有多少屌丝,用什么方式踩在我们的肩膀上做了精英。

也许多数屌丝从未意识到这样一个颇为悲催的现实:尽管对于芸芸屌丝而言,脱屌是一件无比艰难的事情,可是如果枪口向内,靠众屌丝上位的话,这件事情就会容易得多。

没错,绝大部分屌丝尽管一辈子都脱不了屌,但是他们却在有意无意之间成全了不少屌丝的“精英梦”。

这样的案例,主要存在于文化圈。

早在20世纪初,西方人就发现了一个规律:经济越不景气,娱乐业就越繁荣。好莱坞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每当美国发生重大经济危机,就是好莱坞大佬肆意捞金的好机会。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美国史无前例的大萧条时期,也是好莱坞历史上最辉煌的全盛时期。据说,那时候老百姓喝口粥都困难,好莱坞巨星却可以用牛奶洗澡,两者间的反差之巨大真是令人咂舌。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人在越郁闷的时候,越渴望某种精神的寄托和情绪的发泄渠道,而娱乐业恰好提供了这样的渠道,所以能在一片萧瑟中做到“风景这边独好”。

这就是为什么文化圈的人最容易靠屌丝上位的原因。那么,在我们这些土生土长的中国屌丝身边,到底都有哪些人靠我们上位了呢?

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那些年靠屌丝脱屌的屌丝们的故事。

故事主角其一:崔健。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中国,如果你不知道“崔健”是谁,那么你肯定来自于外星球。

这个留着一头蓬乱的长发,相貌平平、举止怪异的年轻人用一种近似于歇斯底里的方式将自己写的歌从喉咙里咆哮出来,几乎在瞬间就风靡了整个华夏大地。“崔健”这两个字,俨然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令所有的年轻人都为之疯魔不已。在其歌唱生涯处于最巅峰状态的时候,但凡在他的演唱会上不出现几个因为过度亢奋而晕倒、被救护车当场运走的女歌迷,你都不好意思说“崔健跟这儿唱过歌”。

人们不禁要问:此人到底有何魔力,能让不计其数的追随者达到如此痴迷、癫狂的状态?

答案很简单:年轻的屌丝们心里有苦闷,崔健也有;屌丝们特别想发泄,崔健也想。

屌丝们不知道该怎么发泄,崔健知道。于是,崔健以他独特的方式将心中的苦闷发泄了出来(以音乐的方式当众发泄,并将自己发泄的样子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人看)。于是,屌丝们被点燃了,他们的苦闷似乎也在崔健的发泄中被发泄了出来,尽情发泄的崔健已经俨然成为了他们自己的化身。与此同时,崔健与众屌丝的命运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前者把“发泄”包装成一种高档商品,并利用它成功脱屌;后者仅仅是过了一把发泄瘾,完事后发现自己还得乖乖回去做屌丝。而且,更为悲催的现实是:20年后,前者尽管早已跃身于超级精英之列,却依然在舞台上继续发泄着,而且越发泄越成功;而后者依然对前者如痴如狂,却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屌丝身份和人生轨迹——时光荏苒,本该物是人非,但屌丝与精英的人生轨迹,却依然如昨,没有任何交叉点或任何交叉的迹象。这一事实的残酷性不可谓不触目惊心。

毫无疑问,崔健是一个伟大的存在,在无数崇拜者心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包括我自己。但很显然,除了一批追随他的脚步走上摇滚之路并最终发迹的音乐人之外,他并没有为天下芸芸屌丝指出一条成功脱屌的光明大道,尽管后者曾经帮助他本人做到了这一点。

故事主角其二:赵本山。

本山大叔的故事与崔健大体相仿,两者的成功都源于天下屌丝的强力加持。唯一的区别在于:与后者在众屌丝心中神一般的地位相比,前者显然要低调得多。或者再说得露骨一点,与绝大部分精英必须通过受众的“仰视”来成就自己的轨迹不同,赵本山的发迹几乎完全来自于广大受众的“平视”甚至是“俯视”。也许这就是现今流行的所谓“接地气”吧!而这一点也恰恰是赵大叔最高明的地方——面子全给你,只要把里子给我留下就行。但在现实世界里,大叔何止得足了里子,面子照样一点都没耽误。因为现如今他早已是家财万贯的超级富豪、“草根贵族”的典型代表——尽管即便是今天人家在电视屏幕上现身时,依然愿意慷慨地把“俯视”的心理优越感让给你。

故事主角其三:芙蓉姐姐和凤姐。

提起这两位,许多人都会有很负面的印象,我却觉得大可不必,其实她们二位的经历,都是非常经典的励志故事。

毫无疑问,这二位都是典型的屌丝。既没有天使般的脸蛋和魔鬼般的身材(这就意味着很难靠“艳照”或“干爹”出位),也没有令人艳羡的学历、伪学历以及各种惊世骇俗、耸人听闻的才华(这就意味着很难靠跻身“砖家叫兽”和各路“大师”的行列出位),所以要想出人头地、成功脱屌,对于这些既无姿色、亦无资源、更无资本的“三无”屌丝女来说,就只有靠自身的智慧另辟蹊径了。而她们二位也如愿地找到了这样的“蹊径”。

这是一个令人不禁拍案叫绝的点子:二位屌丝女运用自己高人一筹的智商和极富穿透力的眼光,准确地洞悉了天下屌丝一个致命的心理弱点——因为自己屌,所以更愿意围观甚至羞辱比自己更屌的屌丝,通过这种“欺负比自己更弱的弱者”的行为来获取某种近似于变态的优越感。而且重点在于,这个世界上屌丝的数量越多,他们屌的程度越深,这种“弱欺更弱”、“屌欺更屌”的心理需求量就越大,上瘾的可能性就越高。这意味着什么?市场!一个无比庞大的市场。占领了这个市场,“出位”将是一件不费吹灰之力的事。

于是,二位屌丝女毅然决然地出手了。她们精心地为天下屌丝挖了一个坑,静候众屌丝自己跳进来。果不其然,二女横空出世,迅速掀起一股蔚为壮观的“全民围观潮”——天下屌丝没有辜负她们的一片苦心,你推我搡、争先恐后地跳进了坑里,慷慨地给予了她们二位极为丰厚的回报。

对天下屌丝而言,芙蓉姐姐和凤姐的成功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其一,靠天靠地靠干爹都没用,最靠谱的还是靠自己。其二,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其三,要想成功,就必须要有周密的计划和强大的行动力。其四,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只是被人“仰视”能成功,有的时候被人“俯视”也能成功;不只是“招人待见”能成功,有时“不招人待见”照样能成功。其五,只要你不干伤天害理的事儿,就不用对自己的成功心怀愧疚。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围观去吧!反正受益的是你自己。

故事主角其四:干、湿露露。

干、湿露露的脱屌轨迹略微单纯一些。与芙蓉姐姐和凤姐相比,很显然干、湿二位妹妹的智慧和谋略要略逊一筹。但她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其一,强大的行动力。在这一点上,两位妹妹丝毫不逊于二位姐姐。其二,天使脸蛋与魔鬼身材。在这一点上,两位妹妹远胜二位姐姐。这两个优势意义非比寻常:第一个优势赋予两位妹妹充分的“靠自己”的可能;第二个优势则为她们提供了大把“靠干爹”

的机会。这就叫“双保险”,有了这两个资本,想不脱屌都难。对干、湿二位妹妹的出位,向来拍砖者居多,而我却有少许不同意见。第一,人家毕竟靠自己的资本吃饭,没有干伤天害理的事儿。正如干妹妹自己所言,姿色和身体是自己的,只要不妨碍到别人,自己有自由支配的权利。如果你不喜欢,把眼睛转向别处就是了,犯不着对人家爆粗。

第二,人家确实付出了极大的辛苦与劳力,绝不是好吃懒做之辈。如果你以为“大冷的天穿那么少,全国各地到处跑”是一件倍儿轻松惬意的事儿,那不妨自己也找机会试一次,好好享受一下。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对二位妹妹“拍砖”实在是有失公平。试问,但凡你没有成天价泡在网上疯狂搜索二位妹妹的倩影,你又如何能对二位妹妹的行踪如此门儿清呢?一边大过眼瘾,一边痛骂“太不像话了!”似乎不是大丈夫所为,还是谦虚谨慎点为好。

故事主角其五:各路“砖家叫兽”、意见领袖这群人的出位,欢迎大家尽情拍砖,因为实在是太下作了。记得有一位举国公认的青年才俊、某著名意见领袖曾经用这样的高见来评价自己所属的精英圈子:如果说现在的社会名流中90%都是垃圾,应该不算过分。

诚然此言,如果把这位发表高见的青年才俊本人也算进去的话。各路“砖家叫兽”、意见领袖最下作的地方,就在于他们天天在干“打着良心的旗号出卖良心”的勾当。这就叫“流氓会武术,谁也挡不住;‘砖家’会武术,流氓都挡不住!”

他们的一个典型特点就是“骂街”、肆无忌惮的“骂街”。而且尤为要命的是,这些人几乎从来不骂外人,专门摽着自己人骂。其实,这门功夫一点都不新鲜,是早就让人家玩剩下的把戏,说白了就是“月亮是外国的圆”、“老婆是别人的好”这些连真正的流氓文痞都会不屑一顾的陈词滥调。可就是这些陈词滥调被他们重新包装一番,生生地打扮成了“爱国忧民”的架势,忽悠了无数不明真相的人,把社会风气搅得一塌糊涂,真是气死人不偿命。

就拿前面提到的那位青年才俊、某著名意见领袖来说,此人是那种好歹到个外国的三流村庄转一圈,回来后就能把人家吹到天上,然后再把生养自己的故乡贬得一无是处的主儿。可就是这样一副天生的奴才相,却偏偏吸引了大批死忠的屌丝追随者,实在是令人扼腕不已。

那么,为什么这些人会得到如此多的屌丝的追捧呢?答案很简单。屌丝们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已经多次提到过:因为处境不顺,所以心里憋着一股邪火。眼里只能看到事物的阴暗面,看不到事物的光明面。这些人就是钻了这个空子。他们对几十年来国家、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取得的巨大进步视而不见,却死死摽着社会的阴暗面不放,大肆炮制危言耸听的悲观言论,正好迎合了芸芸屌丝的某种末世心理,双方一拍即合,将那股邪火越烧越旺,迸发出相当惊人的能量。

但是,善良的屌丝们也恰恰上了这些人的当。在这种默契的“合作”中,猥琐的“名流”们得到了什么?一本又一本的“畅销书”、一支又一支的广告代言、一场又一场天价出场费的演讲和商业站台、一个又一个熠熠发光却令人作呕的荣誉头衔;在无数或高雅或低俗的媒体中露脸、不断挑起或有聊或无聊的无头官司、同时与数位或有名或无名的美女保持亲密的“私人关系”、在地球的某个角落里永远藏着一个或几个或有名分或没名分的孩子……总之,所有俗世中人称之为“实惠”的东西,人家一样也没耽误。

但屌丝们得到了什么?除了两眼发黑、四肢酸软,愈发失去继续生存与奋斗下去的勇气;除了更多的愤世嫉俗、更多的失望与绝望,他们什么也不会得到。也就是说,他们的身份不会有任何改变,他们还是继续做他们的屌丝。

唯一不同的是,被这些猥琐的“名流”们洗脑之后,他们会变得比以前更屌,脱屌的希望也就更加渺茫。与此同时,把屌丝们推向无底心理深渊的“名流”们也没闲着,他们正数着从众屌丝那里挣来的大把大把的钞票,一边躲在被窝里偷着乐,一边嘴里念念有词:这些傻叉实在是太好忽悠了,赚他们的钱简直是易如反掌!

没错,这才是他们真正的心声:尽管在表面上,他们对生养自己的这片土地从来不吝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之,但在他们内心深处,却一点都不讨厌这片土地。当然,这其中的缘由绝不是他们自己所标榜的“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希望她能更好”,而是赤裸裸的“因为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上的钱,希望能挣得更多”。

所以,尽管他们无情地咒骂着这片土地,但却从来没动过离开这里的念头——我的天!地球人都知道这里人傻钱多,可以活得倍儿滋润,我为什么要走?!脑子进水了不成?!

为了证明自身立场的正当性,这些人还常常会采取一个卑鄙的伎俩——自比鲁迅,似乎他们的恶毒咒骂和鲁迅先生的忧国忧民性质完全相同,都是高尚的“爱国行为”。这实在是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的严重玷污,相信先生若泉下有知,一定会义愤填膺的。

道理很简单。先生所处的是什么样的年代?是战火频仍、民不聊生的年代;是公园门口公然挂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告示牌的年代;是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却必须做三等公民的年代……试问,这样的年代,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在望的现如今的年代,是否具有可比性?

同样的,先生的文章尽管言辞犀利,却总是能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看到无限的光明与希望,就好像在漆黑的夜晚突然遇到一盏明灯,为你照亮前进的方向。而看了现如今横行于世的伪名流们的文章后又会有什么感觉呢?你只可能有三种感觉。感觉一:这里实在是太黑暗了,真TM不是人待的地方!感觉二:哪怕去非洲也好,必须赶快移民!感觉三:既然世界如此黑暗,不可能有什么指望了,还不如自行了断算了!总之,那种感觉就像明明走在一条充满阳光的康庄大道上,却偏偏莫名其妙地一跟头栽进了一道又脏又臭的深水沟,让你一瞬间便晕厥过去。你看看,哪一种感觉不是把人往死路上推?!这如何能与鲁迅先生“治病救人”的神髓相提并论?!好在鲁迅先生有先见之明,早在生前就为这些后世的欺世盗名的“伪名流”们留下了一个一针见血、精妙绝伦的专属名词——爱国贼。警惕爱国贼,人人有责。

想起了小时候从大人们那里听来的一个寓言故事。话说有一群角马被困在非洲的某个山谷里。它们吃完了所有能够找到的草料,已经濒临死亡的边缘。但它们知道,就在这山谷之上,是一片一望无际、牧草肥美的绿洲,只要它们奋力爬上去,就能立刻重获新生。

但是,这个山谷实在是太深了,令所有的角马都心生畏惧,不相信自己能爬得上去。于是,它们或者听天由命,不敢做任何脱离险境的尝试;又或者斗胆蹦跶两下,可在发现这种小儿科的努力毫无意义时,也就彻底放弃了。

当令人窒息的绝望情绪开始弥漫于角马群中的时候,有一头不甘心就这样被活活饿死的“高智商”角马自告奋勇地跳了出来,踢着胸脯对大家说:这样,你们齐心协力把我顶上去。只要我能逃出山谷,进入绿洲,我就会把你们一个一个拽上去;如果实在拽不上去,我至少可以每天在绿洲里拔些新鲜的牧草,然后扔进山谷里供大家享用,如何?

众角马一听,心情大悦,仿佛一下子看到了生的希望。于是乎齐心协力将这头角马顶出了山谷。可这头角马逃出去之后,立刻不见了踪影,再也没有回来过。众角马在山谷底下等呀等,可是无论怎么等,它们也没等来救兵,更没等来半根新鲜的牧草。于是,又一头聪明的角马跳出来发话了:你们把我也顶上去,我一定要找到那个言而无信的王八蛋,把它爆踢一顿,替大家出口恶气。然后,请绝对相信我,我肯定不会和那个没良心的家伙一样,只顾着自己享受,不管弟兄们的死活。我一定会想方设法把大家救出去,实在不行的话,至少会每天给大家提供足够多的新鲜牧草。总之,保证做到“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众角马一听,心情再度大悦,仿佛一下子又看到了生的希望。于是又齐心协力地将这头角马顶了上去。但是,这头角马脱离险境之后,也立刻不见了踪影,再也没有回来过。众角马依然没有等来救兵,也依然没有得到半根新鲜的牧草……

如此周而复始,众角马用自己愈发瘦骨嶙峋的身躯,一共顶上去了数十头“高智商”的角马,但是每一头成功脱险的角马都在进入绿洲之后立刻销声匿迹,再也没有回过头,也从未给山谷底下曾经共患难的濒死弟兄们扔下过半根新鲜的牧草。

终于有一天,一个猎人偶然闯进了这个山谷,他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

一首熟悉的老歌,在耳边依稀响起。歌中唱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一个真正牛叉的世界观。

与其怨天尤人,不如从头再来。

问你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职业足球运动员,在一场决定命运的重要比赛中遇到黑哨,让裁判吹掉了一个来之不易的入球,你会怎么办?一般来说,相信你会这样回答:当然要找裁判理论一番,实在不行就一哭二闹三上吊,或者干脆将裁判暴揍一顿。总之,绝不能轻易放过这个挨千刀的黑心裁判!

坦白地说,这样的回答符合常理。事实上,绝大部分球员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悲催的是,一般情况下球员的申诉都不会得到认可,哪怕地球人都知道你是冤枉的。顶天儿了这个黑心裁判在赛后会丢掉饭碗,但比赛结果却鲜有能变更的。所以,受了委屈的球员明明知道这个事实却还是要申诉、要闹腾的缘由,无非有两个:第一,抱有侥幸心理——万一这次奇迹能发生呢?第二,不争一下、闹一下实在是气不过。但是很显然,在这种心态支配下,结局一准儿是悲剧性的。最后往往是既没碰上奇迹,还赔上了良好的比赛状态,甚至干脆被红牌罚下,总之是得不偿失。

不过,有一位球员堪称另类,对这个问题作了不同的回答。

在2002年韩日世界杯上,东道主韩国队凭借所谓的“主场优势”居然接连干掉了世界级球星云集的欧洲豪门葡萄牙队和西班牙队,一路杀进了史无前例的四强之列!

四分之一决赛上,韩国人的对手是另一支欧洲老牌劲旅德国队。有位记者在赛前向德国队队长、著名球星巴拉克发问:都说韩国队在与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比赛中是靠黑哨帮忙涉险过关的,如果在你们与韩国队的比赛中又出现了黑哨现象,让裁判吹掉了有效进球,你们会怎么办?

巴拉克答:很简单,再进一个球。问:那再一次遇到黑哨呢?答:那就再多进几个球。

看见没有,这才是真正牛叉的世界观:碰到黑哨不要紧,再进一个球不就得了!

拥有这种世界观的人,一定是真正参透了“信自己、靠自己”这六个金光闪闪的大字的真谛。当他们这么去想问题的时候,一切都将不成问题——他们的面前已然再无敌手,因为他们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事实上,德国队也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他们没有让韩国人继续享受主场优势的恩泽,顺利拿下了这场比赛,如愿以偿地和巴西人在决赛中会师。

巴拉克的故事,对天下屌丝的启示实在是太大了:费尽心血写了一本好书却让编辑做砸了?简单,再写一本更棒的书不就得了!辛辛苦苦创业却失败了?简单,让自己更强大,再开一家更牛的公司不就得了!丢了一个漂亮的女朋友?简单,让自己更强大,再找一个更漂亮的不就得了!失去了一份好工作?简单,让自己更强大,再找一个更好的不就得了!

……总之,有一哭二闹三上吊的功夫,有爬上楼顶往下跳的决心,你完全可以再做一件更牛叉的事情——让自己变得更强大,从头再来一回不就得了!能做到这一点,你就会和巴拉克一样,成为拥有最牛叉世界观的牛人,而你这辈子能“折腾”出来的动静,也绝对小不了。

“赢得必须赢的比赛”

赢不了比赛没关系,但该赢的比赛一定要赢。

竞技体育界有一句话,叫做“赢得必须赢的比赛”。大概的意思是说:竞技体育是一个残酷的世界,在高手如林的竞争中获胜的唯一方法就是“赢得必须赢的比赛”,然后去期待奇迹的发生。把这句话反过来理解就是,“如果你连自己该赢的比赛都赢不了,那么你想最终获胜的话,就完全得靠老天保佑了。”所以,这句话颇有一番“尽人事,听天命”的意思。但即便如此,它也完全与迷信无关,因为人生本来就是一个“尽人事,听天命”的过程,只不过核心在于“尽人事”这三个字上,所谓“机遇只属于有准备的人”说的就是这件事情。因此,这句话不止对于竞技体育界,对于我们所有人,尤其是天下屌丝,都有着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那么,现在的问题在于,你是否真正吃透了“赢得必须赢的比赛”这句话的含义?

让我们用反证法来一起捋一遍思路。为什么对于许多人而言,“该赢的比赛”常常都会输掉?

一、缺乏绝对的实力以及绝对的自信何谓“该赢”?就是对“赢”这件事情拥有绝对的自信,而绝对的自信,只能来源于绝对的实力。没有这些“绝对”,就不存在“该不该”的问题,剩下的只有“差不离”和“大概其”了。

二、“撞大运”心态作祟。

正因为如此,那些赢不了“该赢”的比赛的人,或者没有具备绝对的实力,或者即便已经具备了,却对“绝对”二字将信将疑,不能将其转化为绝对的自信。对于他们而言,即便是“该赢的比赛”也只能变成一种“差不离”、“大概其”的撞大运式的赌博。赌赢了固然可以证明自己,赌输了也一早就给自己准备好了台阶儿下。

举一个路人皆知的例子。中国男足之所以会像扶不上墙的烂泥、让国人伤透了心,就是因为他们每次都是“关键时刻掉链子”、“赢不了该赢的比赛”。而这已经成了举世公认的事实。造成这一事实的原因有。

一、没有绝对的实力乍一看中国男足各方面都不错,但是一追究起细节来,就没法看了。

因为你无法想象,一个连起码的传接球等基本功都做不好的队伍,会在关键时刻扎扎实实地出彩儿。

二、没有绝对的自信尽管心里也觉得自己能赢,但终归没有绝对的底气。在面对弱队时虽能游刃有余,但一碰到强队就露怯;在自己窝里(主场)比赛时往往能表现神勇,连欧美强队都敢赢,但一到国际上、到正规比赛上就傻眼了,连东南亚的三流球队都敢输,最终落下一个“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美名”。这种现象,偶尔发生一两次也许是偶然,但是几十年如一日地频繁发生,就绝对是必然了。

所以对于中国男足而言,压根儿就不存在所谓“该赢的比赛”这个概念。因为即便全世界(甚至包括当事人自己)都认为“该赢的比赛”,到头来也不过只是“大概其,差不离”,赢了固然能证明自己,赢不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儿,面子上虽说不好看,但终归无伤大雅。

那位问了,到底是什么让中国男足陷入了这样一个不可思议的怪圈呢?

答案也很简单。归根结底一句话——缺乏热爱。

只有热爱,而且是纯粹的、不含任何杂质的热爱才能给人带来绝对的实力和绝对的自信,也才能让人真正赢得“该赢的比赛”。因此,任何实力与自信的缺乏,都可以追本溯源到“热爱的缺失”上来。

坦白地说,我承认这个结论很容易受到大家的质疑。明摆着,对于一个把“踢球”这件事作为职业甚至事业来对待的人,怎么可能缺少热爱?如果没有这份热爱,又有谁会把自己整个人生的赌注押在一件如此不靠谱的事情上呢?

诚然此言。我绝对承认所有球员在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心里一定是充满着热爱的,这种热爱甚至可以用“狂热”来形容都不过分。只不过,他们过早地收获了来自于热爱的馈赠,从而对热爱本身逐渐地失去了兴趣。

所以我们很容易理解,为什么中国青少年足球的水平一直不低,甚至经常能够跟世界一流强队面对面地“掰掰手腕”,可一旦到了成年组,成绩就会一落千丈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这是“人种问题”,我却不以为然。你的“人种”赶不上欧美,难道连日韩也赶不上?人家能做到的事情,你为什么就做不到呢?

因此,归根结底还是一个“热爱缺失”的问题。年少时一无所有,因此全身心都充满了最纯粹的热爱;进入成年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挣不完的钱、出不完的名、泡不完的妞儿……所有这些源于热爱的馈赠,都唾手可得。因此,“热爱”本身也必然会逐渐褪色,至少变得不那么纯粹了。

这才是问题的根源。不信咱可以试试。如果把咱的球员获得馈赠的速度和节奏大幅度地放慢,尽可能地为他们的热爱保鲜,你看看中国足球的问题能不能在根本上解决?

所以,如果你让一群已经获得锦衣玉食般生活的人去赢得“该赢的比赛”,那简直就是一个笑话。道理很简单,即便赢不了,人家照样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为什么还要逼着自己去做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对于人家而言,“赢不了该赢的比赛”这事儿压根儿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最多是面子上难看点儿而已,而这点面子和“锦衣玉食”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你想要单靠这些小儿科的东西就让人家良心发现、奋力雄起,那简直是自讨苦吃,即便把自己气得吐血也照样没戏。

那位说了,你说得不对。不止我们的球员,欧美的球员又何尝不是过着锦衣玉食般的日子?他们又何尝不是有挣不完的钱、出不完的名、泡不完的妞呢?怎么他们就能永远保持高水平呢?所以,“物质刺激”不是水平低的原因,恰恰相反,想要提高水平,就得靠物质刺激,而且是高水平的物质刺激!

此言不假。但是不要忘了一点,人家获得馈赠的速度和节奏,是和热爱完全合拍的。就是说,人家是在取得了绝对的实力,获得了绝对的自信,能够绝对确保“赢得该赢的比赛”的前提下,才得到了这些源于热爱的馈赠。这就好像跑百米,人家是在冲线后才躺到地上休息,打开汽水瓶享受的;而我们正相反,刚跑了50米就躺倒在地狂灌汽水了,这种状态,如何能让我们“赢得该赢的比赛”呢?!

因此,结论也就一目了然了。不是物质刺激不好,而是物质刺激来得过早、过猛,而这种过早、过猛的物质刺激,极大地伤害了我们球员的热爱,从而极大地限制了他们实力的提高和自信心的提升,这才是中国男足一万年也赢不了“该赢的比赛”的最根本的原因。

这个案例,对于天下屌丝而言,也是极具借鉴意义的。道理很简单,屌丝之所以会成为屌丝,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这个赢不了“该赢的比赛”。找不到喜欢的职业、进不了想进的职场、拿不到想拿的学历、学不到想学的东西、追不上想追的女孩、交不到想交的朋友、挣不到想挣的钱、住不进想住的房子、开不到想开的车子、过不上想过的日子……总之,对于我们这些芸芸屌丝来说,命运似乎总是在和我们开玩笑,让我们永远得不到想得到的东西——或者完全摸不到门儿,或者好不容易觉得自己已经快摸到了,却总是在临门一脚上出问题,让我们一再体验“痛失大好局面”的悲怆。一句话,对于广大屌丝而言,上帝似乎完全不站在我们这一边,不对,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上帝完全在和我们作对”。所以,一气之下也就只能以屌丝自居,靠这种自欺欺人的方式来抚慰那伤痕累累、极度扭曲的心灵了。

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

那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事情。我有一个初中同学,叫赵勇,有一天他突然找到我,跟我说了一件事情——省电视台向社会公开招聘10名播音员(男女各5名)。对这个以“风气守旧”著称的三线省会城市而言,这可是一件堪称百年不遇的、破天荒的奇事,而他想去试一试。

但是,这毕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心里多少有些发虚,他想拉我一起去,以便“两个人在一起壮壮胆”。而我也一早就对这个行业颇有些兴趣,就欣然应允了。

说实话,对于赵勇的这个决定,我刚开始还是有一些诧异的。认识他十来年,几乎堪称“发小”,我却从未发现他有这方面的爱好,更不要说天赋了。在我看来,他就是坏小子一个,似乎永远也长不大,整天除了调皮捣蛋、招惹是非之外,几乎从未见他正儿八经地对什么事情真正感兴趣过、真正认真过。所以,对他突然决心做这样一件不靠谱的事情,我一度感到十分费解。拗不过我的好奇心,他向我吐露了实情。原来,尽管表面上看来赵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混混,但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个强烈的憧憬——他打小就特别羡慕电视里的节目主持人,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加入他们的队伍,在电视上露露脸,从一个“看电视的人”,变身成为一个“被人看的人”,这几乎成了他人生的最高追求、终极理想。但是,这个“理想”对于一个像他这样没有任何背景和特殊才艺的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而言实在是过于不靠谱,所以他一直羞于表露出来,只把它当作一个遥不可及的美梦深深地藏在心底。但是,当他看到报纸上登出的那则广告的时候,他瞬间觉得那个美梦似乎不再那么遥不可及了,一种突如其来的冲动彻底地俘获了他。于是,他决定大胆地往前迈一步,碰碰运气,即便不成,对自己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再继续“过以前的日子”就成了。其实,他的这种心理我能理解。这是一种没有任何背景的普通家庭的孩子在面对一个天大的、也许能改变自己毕生命运的机会时的典型心态——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既然一无所有,也就无所谓失去。对于他们而言,这种“天大的好事儿”,成不了是应该的,成了才是意外。

也正因为如此,我从心底对赵勇的这次冒险不再看好,不是不看好他的应试前景,而是不看好他的这种应试心态和状态——这次应试对他来说也就是“玩票”而已,绝不可能是认真的。尤其是想到这位发小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如一的混混本性,我对自己的判读就更加坚信不疑了。

但事实证明我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赵勇的表现可以说让我大跌眼镜。他几乎从一开始就全力以赴地投入到了应试准备之中,无论是朗诵、形体还是文化课,他表现出的一丝不苟都让我倍感震惊,甚至颇有几分不适应。在我的记忆中,从未存在过这样一个“认真”起来的赵勇的模样。我清晰地记得,即便是对天下考生而言无比重要的高考,他也是毫不犹豫地混过去的,最后勉强弄了一个电大文凭了事。而这次,我居然见到了一个认真准备、认真复习功课的赵勇,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尤其要命的是,他还时不常地让我当观众,协助他进行朗诵的练习。这事儿可活活要了亲命,看着一个打小就没有过正形儿的小混混一本正经、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散文,那叫一个别扭啊!简直可以说是鸡皮都掉了一地!

就这样,我们一起迎来了初试的那一天。故事的结局很遗憾,也很俗套,一点都不励志,也没有任何奇迹的发生。看到考场外黑压压的人群,我很明显能感觉到赵勇怯场了。而不出所料,第一次面试,他就被淘汰了。淘汰后的赵勇,似乎也显得并不十分沮丧。正如当初我俩之间的心理默契一样——他很快地忘掉了这次冒险经历,顺利地回到了“从前的、普通人的日子”中。

但有一点不得不提一下。从此以后,赵勇再也没有做过任何圆梦的努力。我能看到在赵勇的生活里,那个曾经的梦想,不是“又重新回到遥不可及的状态”那么简单,而是彻底消失了。没错,这个梦想,他彻底放弃了。

现在,人到中年的他已经是一个快上初中的男孩儿的父亲,在一家国营化工厂做“资深”销售员,而这个销售员的工作,他已经干了二十多年——是的,我们做那次冒险的时候,他就已经在从事这份工作了。如果我猜的没错,只要他所在的这家工厂不破产,他的人生应该不会再有任何的变数。

真不知道该为他感到欣慰还是遗憾。

从赵勇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屌丝之所以“屌”,而且绝大多数屌丝一辈子都很难脱屌的最本质原因。

很简单,就是一句话——他们“赢不了该赢的比赛”。没有绝对的实力,也没有绝对的信心。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往往自己真正想成就的人生,却偏偏要用一种“撞大运”、“差不离、大概其”的态度去面对。这样的人,按照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脱不了屌是应该的,能脱屌才是真正的奇迹。

敢热爱。

没有热爱不可悲,真正可悲的是“不敢”热爱。

和扶不上墙的中国足球一样,以我的朋友赵勇为代表的天下屌丝之所以总是“赢不了该赢的比赛”,病根也出在“热爱”二字上。只不过有一点不同:中国足球的问题,在于“伪热爱”,即对足球的热爱中掺杂了太多的杂质;而天下屌丝们最大的问题与其说是出在“热爱不纯”上,不如说是出在“不敢热爱”上。

对,你没听错,“不敢热爱”才是顽固地盘踞在我们这些屌丝身上的致命毒瘤。这个毒瘤不彻底割除,天下屌丝的脱屌大业,将不得不永远托付给上帝他老人家,因此也将永远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概率事件,永远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与赵勇一样,我相信天下所有屌丝都曾在内心深处长时间地、强烈地拥有过某种热爱,而且,也许让他们身边的人甚至他们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是,他们真的可以付出真实的努力去成全自己的热爱。但遗憾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往往在遇到最初的挫折时,就轻易(甚至可以说草率)地选择了放弃,好像这些“热爱”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从来没有如此强烈、如此真实地存在过一样。这真是一个令人万分遗憾和费解的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存在,与其说是“热爱”本身出了问题,不如说是屌丝们的胆量出了问题。

这就跟“暗恋”的道理是一样的。在暗恋中,“爱”绝对是存在的,而且很真实、很强烈,但如果你不够胆,不敢挑明真情、不敢付诸行动,那么,你将永远没有机会成全你的爱。

但是,为什么我们会在对我们的人生如此重要的“热爱”面前,表现得如此“不够胆”呢?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但是答案却非常简单——对于人类而言,往往是越重要的事情,就越容易产生一种思维和行动上的“盲区”。打个形象点的比方,当一个东西的存在对我们来说过于巨大,简直巨大到铺天盖地、无所不在的程度的时候,实际上在我们的眼里也就看不到这个东西了。

所以,我们之所以会表现得如此“不够胆”,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盲区原理”在作祟。

打个比方,就像我在前面文字中曾经提到过的那样,对于天下屌丝而言,“爱好”与“工作”是两码事,彼此互不搭界。前者是为了消遣,后者是为了活命。所以,前者虽然招人喜欢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而后者虽然让人讨厌却不得不勉强为之——这就是绝大部分屌丝最真实的生态,也是一个活生生、血淋淋的思维盲区。

在这方面,我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小,我就“热爱”甚至是“酷爱”过绘画与唱歌,但是,没有一个能让我激起“将其作为事业去发展”的勇气。对我来说,这些东西完全属于“业余”的范畴,从来就没有想过把它们变成“业”本身的可能性。

同样的,尽管我从小就喜欢码字,长大后更是笔耕不辍,但由于从未接受过正统的大学中文系的教育,也从未在任何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哪怕豆腐块大小的文字,“写书”这样的念头从来就没有正式进入过我的脑海。所以,当这个念头突然在某天出现的时候,连我自己都吓了一跳。不仅如此,在我把“想写一本书”的想法告诉周围的亲戚朋友时,我得到的不是同情的目光,就是不屑的讪笑。在他们眼里,我要么就是在开玩笑,要么就是精神出了问题。但好在我咬牙挺了过来,终于在人近中年的时候抓住了命运的尾巴,赶上了一趟“脱屌号”的末班车。这件事情让我十分感慨,我为自己大胆地做了一下设想。假设我小时候的爱好,不管是绘画还是唱歌,或是其他的什么,只要有一个能让我一直坚持下来——不是作为消遣品,而是作为“安身立命的手段”——那么到现在为止,我至少已经持续努力了三十年的时间。我的天,三十年!甭管我曾经有多么“屌”,相信今天也早已经成功脱屌了!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可以让人持续努力三十年也颗粒无收的,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轻易地获得三十年,甚至是两个以上三十年的生命。也就是说,本来“脱屌”这件事对于天下屌丝而言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之所以如此简单的事情却让我们自己搞得如此复杂与艰难,完全是因为我们没有搞清楚一件事——热爱,以及如何对待热爱。

这个东西,绝对值得我们去“悟”,而且是“大彻大悟”。

有心插花花必开。

只要你是真正的爱花之人,花就一定会为你而开。

但是,也许有人还是不能完全接受这个“敢热爱”的理论。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其实,许多鼎鼎大名的成功人士当初走上那条将他们带向无上辉煌的道路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热爱”傍身,或者即便有,他们也并不一定表现得十分“够胆”。可以说,他们的成功更多的是依靠运气和偶然,而不是“热爱”,更不是什么“敢热爱”。

此言不假。很明显,如果不是出于哥们儿义气,爽快地答应陪朋友去考艺员训练班,就不会有今天的刘天王;如果不是因为舍不得那区区十块钱的报名费,也不会有现如今的梁影帝;如果不是碰巧去那个地方练摊儿,从而被星探偶然发现,吴奇隆也永远成不了“霹雳虎”,更不要说今天风光无比的“四爷”了……

所有这些事例仿佛都在证明一件事情:和“热爱”相比,成功更需要的是运气;和“必然”相比,成功更接近于“偶然”。因此,就算你有再大的胆子、再多的热爱,如果没有运气,你也注定只能一辈子当屌丝,永远不会受到命运女神的青睐。

没错,这样的看法确实有些道理。但恕我直言,其实许多社会公认的“大人物”,他们的经历就像那个古老的寓言故事曾经描述过的一样:有一只兔子刚好在自己身边的树上撞死,而他们碰巧就是那个捡了一顿免费兔肉餐的人。

我并不想刻意冒犯,也不想否认他们的成功里也饱含着无数的汗水、泪水甚至血水,不想否认他们在出道之后也无一例外地都拥有了“热爱”甚至“疯狂的热爱”,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在他们迈出至关重要的“第一步”的时候,他们确实是幸运的。要知道,只要能够迈出第一步,天下屌丝同样舍得付出和这些“大人物”一样多的汗水、泪水和血水。但现在的问题是,即便屌丝们想付出,他们也没地儿付出去;即便他们想吃苦,也没人请他们吃这份苦。这才是问题的关键。这也就意味着,假如那些“大人物”当初没有那份幸运、那份偶然,他们今天的命运,很有可能依然仅仅停留在“屌丝一名”的程度上,而远远不会像他们自己所标榜的(就凭我,即便做其他行当也照样能出人头地!)那样风光。可以这么说,他们的这份底气完全是来自于今天的成就,而他们今天的成就则完全归功于当初的幸运。就是这么简单。

所以,如果你把这些人当作榜样、当作自己思维与行为的参照物,那么很显然,你在做一件“守株待兔”的蠢事儿。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至少从表面上看,那些幸运的屌丝成功脱屌的故事似乎在为这句话的真实性作证,但我还是要说,这句话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反动、最恶毒的谬论之一。因为它宣扬了一种虚无理论,好像告诉我们“所有你想做的事儿都成不了,能成的全都是你不想做的事儿”。说它反动,就在于它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行为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生生地撕裂、错开了。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它让我们彻底地陷入一种无所适从的窘境,让我们对生活充满了无力感与盲目感,于是,我们只能选择认命来面对之后的人生。所以,说这样的理论坑爹、害人,相信是绝不为过的。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成功脱屌,就一定要和这种谬论作最坚决的斗争,结结实实地把命运攥在自己的手里。我们要信奉一个崭新的理念——有心插花花必开。

相信我,只要你有热爱,是一个货真价实的爱花者,花就一定会为你而开的。

“当真”就好。

不要怕别人说你傻,相信我,“当真”是一种了不起的本事。

好了,到这里,我们已经初步解决了“敢热爱”的问题。但是,搬掉了这个横亘在天下屌丝面前最大的障碍物,是否就可以确保我们的脱屌大计圆满成功呢?

答案依然是否定的。我们还必须要解决一个“热爱纯度”的问题。我们在前面已经讲过,中国足球之所以总是“赢不了该赢的比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足球人的热爱里掺杂了太多的杂质。天下屌丝也一样,本来就属于绝对少数派的“敢热爱”的人,往往又容易有意无意地在自己使尽吃奶的力气才勉强争取来的“热爱”里面添加太多的杂质。因此,绝大多数屌丝之所以永远都会栽跟头,怎么爬都爬不起来,实在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儿。而且极具讽刺意味的是,人家中国足球人是在成功脱屌(至少在形式上是这样,因为他们已经赚足了既得利益),顺利撞线之后才摔的跟头,而我们这些屌丝则是结结实实地摔在了起跑线前头。

那么,到底都是哪些杂质,干扰了天下屌丝热爱的纯度呢?我们拿大家耳熟能详的“艺考”来举例子。艺考,现如今在中国已经俨然成为了一道风景。常言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句话,用来形容艺考实在是再贴切不过了。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种现象的潜台词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对于绝大多数艺考生而言,“过桥”是不可能的,基本上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掉进河里”。因此,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能动艺考心思的主儿,已然是“够胆”之人;而能将心思付诸行动,亲赴“几乎注定会死”的悲剧性的艺考前线的主儿,则更是屌丝中的“人杰”。尽管号称“千军万马”,但其实以上这两种人,已然是少数派中的少数派,精英中的精英了——想想吧,天下还有多少胸怀艺术梦想的屌丝们,根本连“艺考”的心思都不敢动,更别提勇上战场了!

就凭这一点,对于艺考大军中的每一位勇士,天下屌丝都应该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但是且慢!毕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掉进水里淹死了”(这里所指的“淹死”,不是单指“落榜”这一件事儿,而是指放弃热爱、放弃努力,重回一介屌丝的自我认知状态和生活状态)不是吗?为什么他们会“淹死”呢?

有人说:简单啊,机会少啊,所以才说这是一座“独木桥”嘛!机会少,看似很有道理。可很显然,这个理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明摆着,没有人规定你只能考一次,而不能考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也没有人规定你除了参加艺考,就不能通过其他的方式去努力、去圆梦,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不抛弃、不放弃,理论上,每一个人都会有一百个圆梦的机会。

所以,过早的放弃,只能说明你自己出了问题,你的“热爱”出了问题。因为我们在参加艺考之后,甚至是之前,脑海里就已经出现了太多的杂念——在这次艺考当中,甚至在我未来也许会从事的艺术事业当中一定会充满了不测,会有大量的障碍物阻挡我的脚步,其中,靠裙带关系、走后门的,将占多少比例;比我更有才华的,将占多少比例;比我命好的幸运儿,将占多少比例……所以,我的成功之路,将被这些人彻底占领,根本没我什么事儿。

当你这样去想的时候,你的热爱里就会充满了杂质,而这种杂质,将会彻底毁了你的热爱乃至你的整个人生和前途。

这种杂质,其实说白了也是一种功利。对于功利,我本人并不反感,甚至在许多场合还甚为推崇,只不过,一定要记住,功利的能量是无比强大的,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这种能量里既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当你的功利充满了正能量的时候,你将如虎添翼、势不可挡;而当你的功利当中充满了负能量的时候,这种负能量则会轻而易举地毁了你。所以,对于功利来说,如何趋利除弊绝对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而评价功利心是否具备正能量的唯一标准就是——它让你变得更加积极还是更为消极。前者是充满了正能量的功利,后者则相反。显然,对于任何会让人变消极的功利,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

不过,也许解决“热爱不纯”和“功利负能量”问题的方法异常简单也说不定,请记住一个口诀,四个字——“当真”就好。

说白了,就是单纯一些,尽可能地单纯一些。越单纯,负能量对你就越无能为力,你的正能量也就越强大。

请看下面一段话。

我的机会都是从“当真”开始。19岁在酒吧打工时有个喝醉的客人和我说:“像你这样的年轻人应该去东京当演员吧!”我当真了,第二天就去东京了。29岁第一次来中国拍电视剧时,很多工作人员和我说:“这部剧一播出你就会(在中国)红了!”于是我决定来中国发展。总之(当真)比怀疑好吧!

这段略显生硬的中国文字,出自一位日籍演员之手。他就是在中国苦苦奋斗了11年,终于在这块异国的土地上为自己打出了一片天的影视明星矢野浩二。

浩二先生的人生,极为传神地证明了“当真”与“单纯”的力量是多么的强大。

19岁的时候,他还在自己家乡大阪的一家酒吧里打工。有一天,一位客人看他的外形不错,就随口跟他开了句玩笑“像你这么帅的小伙应该去东京当演员,要不然可惜了了!”。这句话,要是搁在我们这些“正常人”身上,十有八九都会一笑置之,可偏偏浩二这个单纯的楞小伙,还真就“当真”了,于是二话不说打点行装就来到了东京。可没成想,自己祖国的演艺道路却让他走得极其艰辛,虽经历了10年的苦拼,也依然只能在日本演艺圈的边缘徘徊。这时,在失意的浩二面前出现了一个在他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机会——他得到了一个中国电视剧中的角色,并在中国这个陌生的国度里度过了几个月难忘的拍摄时光。尽管这部剧后来反响寥寥,但拍摄时剧组里的一位中国同事对他说的一句话,却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这位同事对他说“这部剧只要在中国一播出,你矢野浩二一准儿会红!”——其实,对于那位同事而言,这依然只是活跃气氛的玩笑话而已,可没想到单纯的浩二先生竟然再一次“当真”了。于是,回到日本没多久,他就打点行装又一次踏上了征程——他要返回中国,在那里继续追寻他的梦!这一年,浩二先生已经快30岁了,而且重点是,他完全不懂中文,身上只揣了几个月的生活费。可想而知,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身前往一个陌生的国度将会面对怎样的磨难。没错,一踏上中国的土地,浩二先生就立刻陷入了无穷无尽的困窘之中。生活费很快就花完了,而笃信自己“一准儿会红”的浩二却发现自己在中国根本就无人问津,何止如此,简直连最基本的饭辙儿都成了问题。为了活下去,他甚至为自己想出了一套蹭饭的绝招儿。可即便这样,乐观而单纯的浩二先生也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依然坚定不移地相信着在这片异国的土地上,自己有朝一日“一准儿会红”!

事实给了他最好的回答——11年过去了,浩二不但红了,而且还成为中国最火的外籍明星,并光荣地被世界权威媒体——美国《新闻周刊》杂志评选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100位日本人”之一。

浩二的案例,充分证明了“当真”与“单纯”在成功脱屌这件事儿上具有怎样的威力。

试问,连这个曾经一句中文都不会,身无分文的外国屌丝都能在我们的地盘儿上成功脱屌,我们自己的国产屌丝们,是否会觉得汗颜呢?

也许有些人不服气,他们会说:没错,浩二是个外国屌丝,而且确实在中国成功脱屌了。但现在的问题是,正因为他是外国人,因此无形之中也具备了许多中国人所不具备的优势,所以才能在中国找到他自己的定位并取得如此好的回报。否则,你怎么解释这位日本艺人成功脱屌的故事,是发生在中国,而不是他自己的祖国——日本呢?

呵呵,没关系,我就知道会有人这么说。既然如此,我就再给你讲个“中国版浩二”成功脱屌的故事,一个也许更加经典的故事。

这位屌丝的名字可谓大名鼎鼎、妇孺皆知,他叫许三多。看过电视剧《士兵突击》的人都知道,许三多的“单纯”和“当真”,绝对和浩二有一拼,不对,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举几个经典的例子。

在草原五班“下放”的时候,对许三多“不识时务”地帮助他人做内务的行为大为恼火的李梦、老魏和薛林,为了发泄心中的不满,恶作剧般地向许三多颁发了一面号称“五班有史以来第一个最佳内务奖”的锦旗。没成想,单纯的许三多竟然当真了,认为这是战友们对他真诚的感谢与鼓励,于是,兴奋地向大家保证“我一定继续努力,将来咱班的内务我全包了!”——差点没把一心想看许三多当众出丑好戏的哥儿几个活活气背过去。

还是在草原五班,就因为五班长老马含讥带讽的一句话,这个傻小子居然又当了真,一厢情愿地认为五班长向他下了一道修路的“命令”,于是,兴高采烈地接受了这个所有人都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前无古人的“修路大业”之中,而且,竟然就凭他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做到了这件曾经连一个排的士兵都没能做到的事儿!

后来,这个傻小子来到了铮铮铁骨、威名远播的钢七连,却依然没改“给个棒槌就当针(真)使”的本性,留下了“佳话”无数。

比如说,仅仅因为史今班长的一句话(“只要你能做30个腹部绕杠,连长就答应最佳班集体的锦旗还给咱们班!”),这家伙就生生地在单杠上绕了333圈!(要知道,在这300多圈之前,他撑死只能做20来个腹部绕杠,而且还得是“夜深人静,旁边没人看着的时候”。)这还不算完,更加神奇的是,他居然对数字完全没谱,班长说多少,他就信多少!你说这小子“当真”的本事厉害不厉害!

再比如说,许三多之所以拼了命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并不是为了自己能出人头地,而仅仅是为了不让班长离开,而且,他居然认为这个事儿意味着“班长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因此,让他觉得很“荣幸”!能够这么思考问题的主儿,你说,他的单纯、他的楞、他的轴,是不是已然登峰造极,彻底逆了天了呢?不过,你还别说,越是这样的人,就越容易脱屌,越容易干出一番惊天动地、逆翻天的大事儿出来,活活震你一个跟头。

事实上,这个单纯到没法再单纯的傻小子许三多最后确实逆了天,成功地将自己打造成一名威震军营的兵王,让当初所有不看好自己的人全都跌碎了眼镜。

这又是一个显示“单纯”和“当真”威力的经典案例。

但是,也许有人还是不服气,他们会说:许三多毕竟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存在。又或者,即便存在,就凭他那副熊样,在如此残酷、如此现实的世界里也绝无可能脱屌,更甭提风光无限了。所以,艺术毕竟是艺术,艺术是可以虚构的、允许夸张的。有些事儿发生在电视屏幕里也许正常,但如果你居然“当真”了,以为这种事儿也能发生在你身边的话,那就只能证明一件事儿——你自己不正常。

好了,败给你了,既然你比许三多还拧、还轴,我就只好亮出最后的撒手锏了。

下面这个案例,绝对是真实的,而且,和许三多那个案例如出一辙、分毫不差。

这个案例的主人公不是别人,正是许三多的扮演者,青年演员王宝强。王宝强,这个淳朴的、有着浓重乡下口音的,甚至不礼貌地说,土得掉渣的农民的孩子虽然出身于穷乡僻壤之中,却因为一部老电影《少林寺》的影响,从儿提时代起就立下了“一定要当演员”的雄心壮志。而且,这孩子还是个言出必行的主儿,说到做到,年仅8岁就毫不犹疑地离开家乡,进入河南嵩山少林寺学武。6年后,14岁的小宝强又义无返顾地来到北京做北漂,天天在北影厂门前蹲活(各路屌丝们三五一群地蹲在地上,等着当群众演员的机会),继续追寻自己的明星梦。最艰难的时候,他甚至每天只能以“馒头就开水”充饥,还得时不常地到建筑工地当民工来勉强维持生计。可即便如此,小宝强也还是初衷不改,决不放弃自己的演员梦。许多人都劝这个其貌不扬的傻小子彻底打消这个不切实际的念头,好好回家种地去,可他就是一根筋,认准了这辈子除了“当演员”这事儿没有任何其他的路能够成就自己的人生,任谁劝也不听,实在让周围的人劝烦了,就干脆搬出去一个人住,彻底远离那些消极的声音。

功夫不负有心人,命运女神终于在这个执着而单纯的农民的孩子面前彻底折服了,从此,他走上了一条光明大道,亲手将自己的事迹写进中国版“屌丝成功学”的教科书,并成为这本书中最经典的案例之一。

把话说到这份上,一切就已经很清楚了。无论是外国的矢野浩二还是中国的许三多抑或王宝强,这些中外屌丝们之所以能获得成功,就是因为一句话——给个棒槌就当针(真)使。他们都是这样的人,他们都很单纯,因此,他们的“热爱”也很单纯,没有掺杂任何的杂质。或者,再换一种说法,这些人之所以能成功脱屌,就是因为他们太“实心眼”或者说太“缺心眼”了,完全不知道世间险恶为何物,也就必然会无惧世间的险恶。因此,他们总能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只看前方不看脚下,就算无数次地被地上的砖头石块绊倒,他们也总是报以傻傻的一笑,尽管有些狼狈,但却异常顽强地爬起来,拍拍身上的灰,继续向前走。因此,像他们这样的人,只要认准了一个方向,想不走到终点都难。所谓“无知者无畏”,可能说的就是这种事儿。

与这些无知的傻小子们相比,我们这些屌丝之所以一辈子也脱不了屌,就是因为我们太聪明、心眼太多、心思太活泛。我们太把自己当事儿,却又偏偏装出一副不把自己当事儿,甚至是作践自己的假象来欺骗自己。这些行为,其实从根儿上讲都是一种功利的表现,而且还是充满负能量的功利。

这种功利心让我们这些人都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伪热爱者,从而断送了我们脱屌大业的美好前程。

还拿前面的那个艺考的案例说事儿。在这个领域里之所以会发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就是因为这“千军万马”当中伪热爱者太多造成的。

所以,如果你也是这些伪热爱者中的一份子的话,那么,正是由于大量的、像你一样的“水军”的存在,才造就了这个独特的“独木桥”现象。这也就意味着,只要将你们这种人彻底排除掉,这个领域何止不是“独木桥”,简直堪称一条“十六车道的通衢大道”!而行走在这些大道上的人,只需具备一个简单的条件而已,那就是“真正的热爱者”。

我自己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还记得我在前面讲过的那个和发小赵勇一起报考省电视台播音员的故事吗?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发现,在那个故事里我只说了人家赵勇的糗事儿,对自己的报考经过则只字未提。

原因很简单:我自己的遭遇,其实比赵勇也强不了多少。由于只是受朋友之托被动地报了名,所以我得以以比较轻松的心态面对了那次考试。正是这种相对松弛的状态帮了我的忙,我居然就过五关斩六将,从五千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应试者中脱颖而出,进入了最后的终试。这对我而言,简直是一个近乎奇迹般的结果。要知道,经过一系列残酷的淘汰,进入终试的男性播音员考生只剩下了7个人(顺便说一下,进入这个环节的女性考生是15名),而省电视台对外公开宣传的录取名额则是男女各10名!这就意味着,至少从理论上讲,这硕果仅存的7个人应该都能毫无悬念地被录取。

我感觉自己的一只脚已经迈进了播音员这个行业,尽管一切都像做梦一样。顺利结束了考试,我回到家等消息,继续做着那个播音员的梦。可等了整整三个月,也没有收到来自电视台方面的只字片语。我感到很蹊跷,就跑到电视台去打探消息,结果,没有任何人能够给我一个清晰的答案,就好像那次考试从未存在过一样。我更加迷惑了,于是费尽心机地联系到了一位当时和我一起考入终试的男考生,因为此人其时已经是一个市级电视台的合同制播音员,所以我估计能从他那里打听到一些电视圈的内部消息。可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位“职业选手”的境遇居然也和我这个“纯业余的”一样,没有收到电视台的任何通知,结结实实地让人家当羊肉涮了!

不过,到底是“圈里人”,他还是向我提供了一些绝对机密的信息——原来,本应属于我们的机会全都让电视台内部大腕的裙带关系轻易掠取了,可又怕捅出去影响电视台的声誉,所以干脆玩了个“定向失忆”的招儿,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我们这些傻小子打发了。

把话说到这儿,事情就已经很清楚了。这不过又是一个完美地诠释了何谓“中国特色”的小小桥段而已。但是,故事的重点却不在这里,而在另外一个细节上——听到了对方的爆料,我居然没有感到任何的震惊与不快,而是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好像心中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居然感觉到了几分轻松与舒适!

这就意味着这个结局早在我的意料之中,而且重点是,这是一个我能够接受的结局,所以才会产生如释重负般的感觉。

这段经历真的是令我羞愧万分。现在回想起来,对于当时的我而言,对做播音员这个事儿完全没有任何所谓的“热爱”,或者即便有,这个“热爱”里也是充满了各种乌七八糟的杂质。当时的我所在意的,很明显不是“想做播音员”,而完全是“给我一个失败的借口”。就是说,只要能够找到一个借口,甭管是多么世俗、多么功利的借口,我都愿意随时放弃我的“热爱”。

试想,如果当初的我也能有许三多“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有浩二先生“当真就好”的绝技,一根筋地努力20年,恐怕别说地方电视台,即便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对现在的我而言也早已不在话下了。

所以,对于这样的我,人近中年还未能完全脱屌,实在是一件情理之中的事。好在,现在我终于想明白了这个事儿,也终于迈出了人生中最重要、也是最结实的一步,大把美好的前程应该不再遥远了。

不给“热爱”设限。

千万别信邪,只要你有热爱,每一个人都能自学成才。

迄今为止,我们已经明白了“赢得该赢的比赛”需要绝对的实力和绝对的自信,而这种绝对的实力和自信来自于你的“热爱”,而且,更重要的是,你的“热爱”里不应该有任何杂质,必须是纯粹的。

但那位说了,你说的这个还是不靠谱。没有机会、没有平台,你就算再热爱,也不可能拥有绝对的实力和绝对的自信。道理很简单,无论你的热爱是什么,如果你进不了名校、见不着名人、受不到高人指点,它们就不可能变成绝对的实力,变不成绝对的实力,你也不可能有绝对的自信。到头来,也只能是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热爱自生自灭而已,难道不是这样吗?

乍一听,似乎你说得很对。你的逻辑是:热爱是有条件的,必须在某个特定的框架中、平台上才能爆发出来,否则,就几乎只有死路一条。我们之所以会觉得这样的逻辑挺靠谱,是由于生活中大量的实例似乎都“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说,许多现如今红得发紫的明星大腕,如果当初没有考入大名鼎鼎的中戏或北电,没有接受过那些表演大师们的悉心指点,就不会有他们的今天。这一点确实是事实。可即便如此,我还是要说,“成就热爱有条件的限制”这一逻辑大错特错,完全是自欺欺人的把戏。道理很简单,任何所谓“框架”、“平台”的说法,都只不过是你的幻想而已。

这是一种强迫症似的思维,完全是唯心的,没有一点唯物的成分存在。一句话说死,从本质上来讲,热爱是根本不需要什么“框架”或“平台”

来成就的,只要你的热爱够纯粹、够瓷实,热爱自己就能成就自己。任何“平台”和“框架”充其量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而绝对不会是决定生死的作用。

这样的案例实在是太多了。即便你只是个农民工,从来没有进过任何专业院校、受过任何高人指点、手机通讯录里也从来没存过任何名人的电话号码,你也一样有机会成为大明星,有机会拿国际大奖,有机会在北京买房、去美国生孩子;即便你只是一个业余文艺爱好者,从未受到过任何专业的训练,也从来不怎么招各路名人和高人的待见,日后你也照样有可能成为牛气冲天、誉满天下的大导演;即便你只是清华大学学生食堂里的一名勤杂工,连学生们上课时旁听一下的好事儿都轮不到你,你也一样有机会托福考满分,把正宗的清华生都灭得满地找牙……

这些人为什么能做到?简单,他们没有给自己的热爱设限,用那些无聊的“框架”和“平台”理论自己吓唬自己、自己忽悠自己、自己毁自己。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没有这些“框架”和“平台”的束缚,他们的热爱更纯粹、更自由、更肆无忌惮、恣意放任,所以,他们就能飞得更高、冲得更远。

这才是事情的真相。

那位说了,你说的这套东西一点儿都不新鲜,这不就是所谓的“自学成才”的理论吗?这玩意儿谁不知道啊!这些说教从小耳朵就听出老茧来了,可现在的问题是,这东西属于不折不扣的小概率事件,对一般人根本就不起作用!

没错,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我们总是这样,往往最质朴、最管用的东西,恰恰又是我们最容易忽略、甚至是刻意忽略的东西。首先,我必须承认,“自学成才”确实是个小概率事件,因为在现实世界中做到这点的人确实凤毛麟角,属于不折不扣的稀罕物。这就意味着,现实世界中绝大多数成功地成才乃至圆梦的人,都是在拥有了某种形式的“框架”和“平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会”和“资源”的基础上做到这点的。这是一个可悲的现实,它似乎雄辩地论证了一个道理:因为这样的“框架”和“平台”本身就是个小概率事件,只能属于少数幸运儿,所以,“成功”、“圆梦”这些事儿,也就必然地只能是个小概率事件,只能成为少数人的特权。

这可就要了亲命了,这就等于对天下屌丝而言,黑白两道全部都被堵死了。需要“平台”的正道儿走不通,不需要“平台”的歪门邪道照样没戏,这可如何是好?!

但是,也许出乎我们所有人的意料,事情的真相是:白道(需要“平台”)也许确实是一条羊肠小道,盛不下几个人;但是,黑道(不需要“平台”)却绝对是一条通衢大道,几乎可以盛得下天下所有屌丝,前提是,只要你敢“悟”,只要你敢“做”。

没错,“自学成才”的道路是无限宽广的,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没有任何“框架”与“平台”可以束缚,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只要你想通了这件事儿,无数扇巨大的机会之门将随时为你打开。

也就是说,之所以在现实世界中“自学成才”的人如此之少,并不是因为这是一件多么高不可攀、多么艰难困苦的事情,也不是因为做到这点的人都是些神乎其神的天才,而是因为我们绝大多数人从一开始就给这个事判了死刑,从一开始就自己拴住了自己的手脚。

所以,答案一目了然:解放自己,就趁现在。只要你想明白了这个事儿,我敢保证你“自学成才”的机会是百分之百。

相信我,人和人之间真的没有那么大的差别,更何况你还有一个超级强大的武器护身——你的“热爱”。

将“热爱”进行到底。

一定要记住:对于追逐热爱的努力而言,没有所谓“次数”一说。如果一定说有,那也只能是“无数次”。

但是,仅仅在思想上解放了自己,我们依然不能保证自己的热爱可以被圆满地成就。

思想上的解放,也许能让我们成功地迈出第一步、成功地让我们度过最初的挫折,可是当我们一再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的屌丝本性就又会顽强地抬头,让我们始终摆脱不了“临阵脱逃”、“功亏一篑”的噩梦。

在所有临阵脱逃的方式中,最为广大屌丝所熟知的,非“最后一搏”莫属了。具体地说,我们很多屌丝都喜欢在经历过一系列的挫折之后,用给自己“划线”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努力。这条“线”就是所谓的“做最后一次尝试”,如果再成不了,那就彻底向自己的热爱说拜拜。

这个东西很有意思。因为至少从表面上来看,它似乎显得“很有种”,颇有一番“悲壮”的意味。但其实这种悲壮,也只不过是自导自演,自己骗自己的意淫而已。道理很简单,所谓“最后一搏”的做法之所以似乎颇有说服力,就在于它表面上呈现出来的“正当性”上——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这样都成不了事儿,说明我真的不适合干这个,既然不适合,那么选择放弃也就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了。可是,恰恰是这个所谓的“正当性”,却是一个最坑爹的陷阱。因为对于热爱而言,任何试图为其划线的做法都是愚蠢的。在这里必须要再强调一次——任何热爱都能确保你到达终点,世界上没有一个热爱是不可以被最终成就的。换句话说,对于你的热爱而言,没有所谓“适应性”一说,热爱的适应性是无限的,它可以轻松地适应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件事。

所以,只要你不放弃你的热爱,走到终点是迟早的事,也是注定的事。也所以,真正该被放弃的,是这个坑爹的“最后一搏”的谬论。记住,在追逐热爱的努力面前,没有所谓的“次数”之说,如果一定说有,那也只能是“无数次”。

其实,如果你真正参透了这个道理,真正地在内心深处做好了努力“无数次”的心理准备并扎扎实实地付出了行动,那么,在你最终成就热爱的时候,你会惊异地发现,其实最后算算总账,你努力的“次数”很有可能会远远不如当初想象得那么多。

关键是心态。心态对了,事情就一定会成。所以,让我们将“最后一搏”这四个坑爹的汉字扔进垃圾堆,把另外一句话深深地烙进脑海吧!这句话就是:将热爱进行到底!

用牛刀杀鸡。

用牛刀杀鸡,你就能确保自己得到任何你想得到的东西。

好了,迄今为止,我们已经弄清楚了成功脱屌的一系列秘诀:为何要“赢得该赢的比赛”以及“赢不了该赢的比赛”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那么,下面的问题就集中在两个字上——行动。

其实,通过前面的论述,我们已经找到了行动的捷径。很简单,就是一句话:用牛刀杀鸡。

1.用牛刀杀鸡,意味着“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

相信我,只要你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你就可以确保自己达成任何目标。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没有达成目标,那一定是因为你的努力还不足够,还远远到不了百分之二百。其实,这也是一件好事——意味着你身上的潜力还远远没有被发掘出来,你依然拥有无限的可能性。所以,遇到挫折绝不要气馁,那无非是老天在提醒你“没事儿,咱再来一次!”的信号而已。

2.用牛刀杀鸡,意味着“强扭的瓜照样甜”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尽人事,听天命”。这是一条被所有屌丝奉为神明的“真理”,也是天下屌丝在遇到挫折时必然要拿来一用的救命稻草。

但是我要说,这根救命稻草何止不能“救命”,简直就是一粒“害命”的毒药。道理很简单,何谓“尽人事,听天命”?说白了,就是为自己的“不尽力”找的一个终极借口而已。因为“尽人事”的标准是你自己给自己定的,因此,只要你感到吃力、感到厌倦、感到不舒服,你自然是已经“尽力”了,那么“天命”这个东西就会识时务地跑出来给你个台阶下,让你得以心安理得地接受失败,享受放弃的快感——既然连老天爷都在跟我说“这事儿没戏”,那就怪不得我了。

所以,“尽人事,听天命”这句话纯粹是自己骗自己的把戏:“人事”你说了算,你想怎样就怎样;“天命”也由你一人掌控,和老天爷没有半毛钱关系。

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一句话说死,事情的真相是“只要你尽了力,老天爷就一定会让你成功”。这句话高度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天道酬勤。

这就是“用牛刀杀鸡”的真谛。试问,如果你真的祭出了牛刀,这个世界上是否存在你杀不死的鸡呢?因此,如果一刀下去,你发现鸡没死,甚至依然活蹦乱跳,你大可不必仰天长叹“天意啊,天意!”,你只需低头看看手里的刀就行了。我敢拿我所有值钱的东西跟你打赌,你会发现你手里握着的绝对不是牛刀,而很有可能只是一把水果刀。

那位说了,你说得不对。这个世界上怎么没有“天意”?“缘分”一说,不就是“天意”的最好体现吗?有些事情,不是你发力就能解决的。有些东西命中注定不属于你,你再怎么努力也白搭,所以,必要的放弃,并不一定意味着消极,也许恰恰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说不定。别忘了,强扭的瓜不甜啊!

我得承认你说的有几分道理。但是有一个前提我们必须说清楚。这个前提就是我们再三强调过的“热爱”:在你的灵魂深处,是否真的对某个事物存在着热爱,而且是毫无瑕疵的热爱。如果有,那么你的“缘分”一说就不成立。

还记得那个经典日剧《第101次求婚》吗?其貌不扬的屌丝男,居然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去追求一位才华横溢的气质美女。所有的人都认为这是异想天开,一次又一次地告诫这位屌丝“你们没有缘分”、“强扭的瓜不甜”,但是,这位屌丝却不为所动,用自己真诚不懈的努力一次又一次深深地打动了这位气质美女,最后终于抱得美人归,成功地吃到了天鹅肉。

这个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也绝对是真实的,因为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案例。这就告诉我们一个真理:迷信这玩意儿千万不能信,天底下压根儿就没有什么所谓“命中注定”的东西,只要你肯真心付出,用牛刀杀鸡,这个世上就没有你做不到的事,也没有你得不到的东西。

所以我们说,“缘分”和“天意”这些坑爹的谬论之所以绊倒了许多人,就是因为他们不懂或不信这个真理。他们太过相信“强扭的瓜不甜”,所以就干脆对这个西瓜敬而远之。其实,他们完全没必要这么消极,只要他们大胆地试一下,也许就会发现一个令他们震惊的事实——即便是强扭的瓜,也照样可以甜。

3.用牛刀杀鸡,意味着“不容有失”

人这一辈子,总会遭遇关卡无数,而且,总有一些关卡是你无论如何必须要闯过去的:闯得过去,你的人生和前途就会一片光明;闯不过去,在很大意义上这辈子就算交代了。这种时候,就需要你祭出牛刀杀鸡。或者换一种说法,对于某些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情而言,如果失败的概率可以用一个数字表示的话,那么这个数字就是“零”,甚至是“负数”。

所以我们说,用牛刀杀鸡,就意味着绝对“不容有失”。

举一个我自己亲身经历的案例。在前面的文字中,我曾经介绍过自己的留日经历:由于在国内蹉跎了大把的岁月,直到27岁那年我才来到日本留学。经历两年多的语言学校的学习,考大学的时候,已近而立之年。在一个二流的公立大学读完四年制大学本科课程时,我已经三十三岁。来到日本之前,我曾经发过誓,不拿到日本最顶尖大学的文凭就绝不回国。而大四那年的我已经三十有二,绝对称得上超高龄的留学生了。因此对我而言,“考研”就成了实现这一夙愿的最后机会。

我把目标锁定了誉满全球的早稻田大学。但是,想考早稻田,谈何容易!由于这是一所有着世界级声誉的学校,同时也是全日本范围内招收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学校,因此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共同觊觎的标的;同时,作为鼎鼎大名的“私立双雄”(日本最有名的两所私立大学,即早稻田大学和庆应义塾大学)之一,考入早稻田就几乎意味着锁定了未来职场人生的大好前程,所以能够成为她的一份子也是全日本的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

这就意味着,考进这所学校将是一场你死我活的、超惨烈的竞争,尤其是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三十多岁的高龄屌丝而言,赢得这场竞争的难度可想而知。

这还不算完,我还要面对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由于我的大学本科课程是在日本国内完成的,所以,我没有资格参加“留学生入试”,而必须参加纯日本考生的入学考试。有过留学经验的人都知道,所谓“留学生入试”,是一国的教育部门为了照顾外国学生而采取的一种特殊的入试制度。说白了,就是主动给外国人提供一个“走后门上大学”的机会,无论从考试内容还是录取形式上,都相当的宽松。而我却因为在日本国内接受了本科教育,所以被日本的教育系统自动地划拨到“本国考生”的队伍里,从而失去了作为外国留学生本该享受的特权,不得不与众多日本考生同场竞技、直接PK。很显然,在人家的地盘儿上做这件事儿,对我这个中国屌丝而言,绝对是凶多吉少。

这不是倒霉催的吗?但既然这是人家的王八屁股——龟腚(规定),你就只能遵守。所以,摆在我面前的路只有一条——用牛刀杀鸡!

接下来,我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彻底切断自己的退路。

我只报考了早稻田这一所学校,没有为自己预留任何备份。这是一种相当“反常识”的做法,因为这就意味着如果我没有考上,那么我将自动失去“再试一次”的机会。按照日本出入境管理当局的规定,如果没有任何学校录取你,作为一个外国人,你就没办法申请签证延期,只能打道回府,彻底结束自己的留学生涯。

所有的同学和老师都对我的这个决定震惊不已,纷纷劝我给自己留一条退路,在考早稻田的同时,好歹再报考一个哪怕三流的学校,这样,万一早稻田这边失利了,起码人还能留在日本,第二年还可以再挑战一次。

我明白这是大家的好心,但还是婉言谢绝了这个提议。我并不想冒险,也绝对没有打道回府的打算,我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我有足够的底气:我知道我会做什么(祭出牛刀),也知道我会得到什么(一定可以考上)。对此,我的内心充满了安全感,没有一丝一毫的动摇与恐惧。

下面的事,就是长达八个多月的、艰苦卓绝的备考工作。当时,大学图书馆的开馆时间是上午九点,闭馆时间是晚上九点半。

然后,每天上午九点,你会看到第一个进入图书馆复习功课的人准是我,晚上九点半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的人也是我(而且,为了尽可能地在图书馆里多磨蹭会儿,我总是磨磨唧唧地与管理员捉迷藏,能拖一分钟是一分钟,让她们头痛不已)。

每天晚上回家,我都会给自己烙三张饼,第二天带到学校图书馆,上午一个、中午一个、晚上一个。除了上厕所的时间,我整个人就像钉在了书桌上,一坐就是一整天……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考上了梦寐以求的早稻田大学。看榜的那天,我发现自己的心情异常平静,没有任何的惴惴之感;当在榜单上看到自己的名字时,居然也没有感到特别的兴奋,更不要说像其他中榜考生那样情不自禁地宣泄自己的狂喜了。道理很简单,我之所以可以如此坦然,是因为这个结果对我而言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的悬念。

但是,有两件事还是令我十分自豪。其一,我战胜了90%以上的日本考生,给中国留学生争了脸;其二,由于入学考试成绩优异,我得到了一整年的全额奖学金!要知道,这不仅仅是钱的问题,因为它意味着即便成功考入早稻田的仅仅是少数幸运儿,我也是他们当中的佼佼者。

现在回想起来,这段经历都让我感到骄傲无比。它对于我的意义,已经不仅仅是“拿到一个牛叉的学历”这么简单的事情了,而是让我对自己的人生之路产生了极为强大的自信,让我第一次如此真切地看到了自身的潜力。从那以后,我明白了一个真理——只要我想做到的事儿,我就一定能做到;只要我想得到的东西,我也一定能得到。

有了这碗酒垫底儿,相信今后的人生旅途上,就没有什么可以难倒我的了。

那位说了,你说的这些不就是所谓的“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吗?这玩意儿有什么可炫耀的,是个人都干过这种事儿!

没错,我得谢谢你的这句话,你可算说到点子上了。其实,我想强调的也是这一点。我做的这个事儿,确实是“临阵磨枪”,也确实没什么大不了,几乎所有屌丝都曾在某个年龄段或多或少地做过。打个比方,总有一些平时吊儿郎当、成绩不好不坏的所谓“后进生”在高考之前忽然发力,玩了命地复习功课,结果一举考上了某个名牌大学;总有一些从小对外语完全不感冒,考试时回回交白卷的主儿在得到了一个出国留学的机会后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使尽吃奶的力气和外语死磕,居然也就能够在托福考试中得高分……这些都是“临阵磨枪”的经典案例。

不过,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临阵磨枪”,其实它的本质就是“用牛刀杀鸡”(因为它具备“用牛刀杀鸡”的所有必要条件:(1)一个无比热爱,无论如何也要得到的标的。(2)对失败的“零容忍”。(3)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而我之所以要强调这一点,是希望天下屌丝都能弄明白一件事:“用牛刀杀鸡”真的不难,也真的没什么了不起,而且更重要的是,我们所有人都曾经干过这样的事,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可现在的问题是,也许是“临阵磨枪”的门槛实在是太低了,反而往往容易受到天下屌丝有意无意的忽视。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人:有些人做学生的时候,为了考一个专业证书,可以废寝忘食、疯狂地突击好几个月的学习资料,可走上工作岗位后却懒得拿出哪怕一整天的时间,好好地学习一下职场专业知识。尽管学好这些知识,对他们而言意味着升职和加薪;有些人在大学时代可以费尽心机,不惜荒废功课,用整整四年的时间去追求一个女孩,可是走上社会,真遇到了“对的人”,却连一封情书也懒得写,一束花都懒得送;有些人在孩提时代对音乐如醉如痴并获得大小奖状无数,可长大之后甚至连参加艺考的念头都不敢动……这样的案例在生活中屡见不鲜、俯拾皆是,而且关键在于,他们之所以表现得如此“不争”,并不是他们“不想要”,也不是“做不到”,甚至于,说句宽容点的话,也不是因为“懒”,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问题的根源在于,他们太过于看低自己,根本不相信自己能争得到,甚至不相信自己有争的资格。

所以,只要这些人有勇气从记忆的犄角旮旯里将自己那些“临阵磨枪”的光荣事迹翻出来,我敢保证连他们自己都会被自己曾经的辉煌震一个跟头——原来我曾经行过,既然那时能行,为什么现在不行!

总而言之,请你一定要相信我:上帝给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工具箱里都放了一把明晃晃的牛刀,在这件事情上,他老人家绝对没有任何的偏倚。因此,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再一次确认这一点,然后到你的工具箱里翻一翻,把它找出来。

4.用牛刀杀鸡,意味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但是,即便是用牛刀杀鸡,也未必意味着万事一帆风顺。道理很简单,牛刀发力狠,受到的反作用力也必然会大。这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彼此互为因果。对于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还是拿我自己当年考学的那个案例说事儿。在经过了八个月艰苦卓绝的备考工作之后,我终于迎来了考试的那一天。那是令我终生难忘,极其不平凡的一天。

由于我居住的那座城市距离早稻田大学所在的东京路途遥远,单程需要乘坐三个小时以上的有轨电车,所以,为了不迟到,我必须赶上清晨的第一班电车,这就意味着我必须凌晨四点多就得起床,五点钟以前就得出门,绝不能有任何的耽搁。

临试前的那个夜晚,几乎是无眠的。尽管早已调好了手机闹铃,可我还是担心一旦睡过去就不能及时醒来,所以几乎每隔一个小时左右就会睁开眼睛确认一下时间,然后在这种反复的确认动作的间隙“偶尔”偷空闭目养神一下。

终于等来了黎明。要搁平时,我会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弹起来,可是那天,我却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起不了身。我的腰就像断掉了一样,稍微一用力就会感到钻心般的疼痛。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要知道,在日本打工,无论是在工厂里的流水线上卖苦力还是在酒馆的厨房里刷盘子,最容易伤到的身体部位就是腰。有许多比我矮、比我壮、比我年轻的同学都落下了终生难愈的腰疼病,有些人甚至常年在腰上缠着厚厚的绷带,被腰疾折磨得痛苦不堪。而我却万分侥幸地逃过了这一劫,在日本打工五六年都没有伤到腰。这一点曾一度成为令同学们羡慕不已的资本。而现在,我居然腰痛到无法从床上爬起来!这令我十分震惊。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仔细地想了一下这个事儿:看来,是我在图书馆的坐姿毁了我的腰。试想,连续八个月,每一天都在图书馆里坐上十几个小时,除了上厕所之外不做任何活动,腰又怎么能不坏!这件事儿确实值得引起我的反思。可令我郁闷不已的是,为什么腰痛的发作偏偏在这一天!无论早一天,还是晚一天,都还有回旋的余地,偏偏在这个最要命的考试日发生这样的事情,我的运气简直是糟糕到了极点。可这些已经顾不上了,现在的问题是,我一定要爬起来,否则将前功尽弃、遗恨终生。我尝试着扭动身躯,使尽吃奶的力气总算从床上坐了起来,却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我没有办法给自己穿上袜子。由于腰痛得太厉害,我的手完全够不到自己的脚!

就这样在床上僵持了五六分钟,我才勉强穿上了袜子,用双手支撑着从床上爬了起来。整个起床加穿衣的过程,居然用了十来分钟。

总算洗漱完毕,简单吃过早餐出了门,又发生了一个新状况——外面居然下雨了。尽管日本是一个多雨的国家,但是在这天之前已经至少有三个月的时间我所在的那座城市都是晴空万里,天上没有掉过一个雨滴了。“NND,怎么偏偏要在今天下雨!”我在心里狠狠地咒骂了一声,披上雨衣、骑上自行车赶往车站——首班车还有二十分钟就要发车了,按照正常的骑车速度,我五分钟之内就能轻松赶到,绝无耽搁的可能。可意外还是发生了:离开家门,骑出去还不到两百米,我的自行车车链子就断掉了,这是我来日本五六年以来第一次发生车链断掉的情况。没有办法,我只好把车停在路边,靠双脚赶路。我冒着雨一路狂奔来到车站,离发车仅剩下不到一分钟时间,不过好在我终于赶上了这趟命运之车。

经过三个多小时的颠簸,电车来到了东京都新宿区高田马场车站——早稻田大学的所在地。车门打开,我试图从座位上站起来,却发现自己根本就做不到。剧烈的腰痛又一次袭击了我,让我几乎无法直立。这下可把我吓坏了,要知道,电车车门开启的时间只有二十秒,就是说,只要二十秒之内你出不去,车门将自动关闭,然后电车就会载着你直奔下一站地。这种结果对我而言将是灾难性的,因为那将意味着即便我能够辗转回来,也必然会迟到甚至于被取消参加考试的资格。好在我的座位靠近车门,而且身旁有一根钢制立柱,我用双手死死地攥住这根立柱,使尽浑身力气把自己的身体拉起来,然后踉踉跄跄地撞出了车门。在出来的一霎那,车门就在我的身后“呲——”地一声关上了。电车飞驰而去,消失在站台远处……我深深地出了一口气,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个绝处逢生的幸运儿。

终于走进了考场,迎来了开考的那一刻。考试分两场,第一场是英语,第二场是专业。首先进行的是英语考试。虽然名为“英语考试”,但其实“英语”俩字儿只是一个幌子而已,其内容完全是超难的专业知识,而且所有答案必须用日语书写。但是,这还不是重点,真正的重点在于:我敢拿我的脑袋担保,试卷上那些极偏极晦涩的英文词汇和文法,即便纯种美国人看着都得一个劲儿地头大。更何况我这个身处日本的中国人!尤其要命的是,自高中毕业以后十几年的时间里我都没怎么接触过英文,日本大学里的英语教育又极其不给力,所以这门考试对我而言,其难度可想而知。不过,也正因如此,我那八个月的“艰苦奋斗”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应对这门考试上,因此,考场里的我心里还是比较有谱的。

就像一个走上擂台的拳手,试卷一发下来,我的小宇宙就立刻爆发了。整个答卷过程中,我感到浑身上下的每个细胞都是活的,都在向我的大脑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能量和灵感。我答卷的速度极快(因为有太多的人告诉过我,早稻田的试卷答不完是正常的),而且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自己握笔的手有些颤抖,写出来的字歪七扭八,但我力争做到至少能够让判卷老师看明白我写的是什么字。

终场铃响,考试结束。我放下了笔,无力地靠在椅背上,整个人就像瘫了一样。缓了缓神儿,我长出了一口气,一股难以掩饰的兴奋感充溢全身。

我知道这回“有了”!不出意外,这门考试应该已经被我顺利拿下。正在我欣喜异常之时,意外又一次发生了。考生的试卷还没有被收完,教室就发生了剧烈的震动。我能明显地感到自己的椅子在左右晃动,那感觉就像坐上了一个横摆的秋千;收卷子的女老师猝不及防,打了一个趔趄,差点摔倒,整个人斜靠在一张课桌边才勉强站稳。

很明显,这是地震!尽管对地震已经习以为常的日本学生表现得还算镇定,但监考老师还是当场宣布——如果地震强度太大影响了这次考试,学校将安排重考,到时候会通知大家重考的时间和方式。

答卷完毕时的欣喜不翼而飞,我的心情一下子又跌到了谷底,真是沮丧至极。

之所以沮丧,并不是因为对地震的恐惧,而是惋惜刚才我在英语考试中的神勇发挥——如果学校安排重考,是不是刚才的考试会作废?!又或者即便不作废,我今天的状态这么好,如果一鼓作气拿下下面的专业考试,成功考取早稻田就应该不在话下。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万一安排重考,那天我的状态不及今天怎么办?那不是前功尽弃吗?

我越想越沮丧,觉得这一天自己的运气简直是差到了极点。但是,天性不服输的我,并没有放任自己心情的沉沦,我开始在心里对自己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这样的话:今天之所以会发生这么多巧合,说明连老天爷都很关心我的事儿,我肯定在他老人家那里挂上号了。所有这些意外,都是他老人家在向我发送某种信号,这个信号也许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这就说明,我不但不会倒霉,相反一定会走运,而且还是走大运。这种心理暗示非常有效,我很快就驱散了心中的阴霾,又重新变得坦然了。

尽管我是个无神论者,也从来不相信迷信,但是,我还是得说,也许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所谓“通灵”一说——十来分钟之后,地震就完全停止了,一切有惊无险,下面的专业考试将继续进行!

又是一次“绝处逢生”!而且,我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经历过“绝处逢生”、“失而复得”

的人,状态会更神勇。接下来的专业考试,对我而言简直就是信手拈来,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发挥。

考试全部结束,我走出了考场,发现东京也下雨了。不过这一次,我的心里已经没有任何“倒霉”的感觉,相反地,觉得这场雨简直就是在为我考试中出色的发挥庆贺,让我感到无比的享受。我没有披雨衣,就在雨水中走着,任由雨水淋到我的身上,浑身上下有着说不出的愉悦。

晚上回到家看新闻,我才知道那天东京发生的地震,是我来日本以后遇到过的所有地震中强度最厉害的一次,也是带来损失最大、最多的一次。

我越发感觉到自己在这一天经历过的事情,简直就是一连串的奇迹。至于故事的结局,大家已经很清楚,就不再赘述了。

从那以后,每当遇到什么霉运的时候,我的情绪都会很积极,甚至于会感到很高兴。因为我会对自己说,能遇到这些倒霉的事儿是我的幸运,因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说明我要“成事儿”了。

所以说,心态很重要,压倒一切的重要。尤其是在“用牛刀杀鸡”的时候,心态就更重要。道理很简单,为什么你要祭出“牛刀”?因为你面对的,是“不容有失”的东西,决定生死的东西。在这样的时候,如果因为某些干扰让你产生了“真倒霉”以及“为什么偏偏是这个节骨眼上”的念头,你心里的挫败感就会被无限放大,很有可能将你彻底击垮,也许这辈子都站不起来,再也不愿去做“牛刀杀鸡”的尝试了。

就拿我在日本考学的那个案例来说,如果那一天我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意外彻底打倒,仰天长叹“天意啊,天意!”的话,恐怕别说考上早稻田,即便到今天我也会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者,好歹有点风吹草动,就会一个劲儿地怨天尤人。那么,我的脱屌大业,恐怕也只能下辈子才能完成了。

别以为我在说笑话,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但愿他们能从我的故事当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总而言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也是一种“用牛刀杀鸡”的写照。只不过,这里的“鸡”,指的是挫折;这里的“牛刀”,指的是你超级坚韧的神经、超级强大的意志!

5.“用牛刀杀鸡”,意味着你的挫折与磨难会更富“戏剧性”

看了我的案例,也许有些人会说:你的故事虽然看起来好像挺励志,但却没有普遍性,对一般屌丝来说没有任何借鉴意义。你想啊,你那天经历的那些“奇遇”也忒戏剧性了点儿,整个儿和拍电影有一拼,一般人哪能轻易碰到这种事儿啊!所以,这事儿当个故事听听还可以,谁要是当了真,可就是真犯傻了。没错,你说到点子上了。

其实,那件事儿之后,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搞不清楚为何如此多的巧合会在同一个日子发生,而且是一个那么重要、那么特殊的日子。

我曾试图用“一个人的心情会决定一个人看待事物的方式”这种心理学中常用的方法解释这一现象,可却没有得到完全令自己信服的答案。很明显,就算“看待事物的方式”可以用“心情的变化”来解释,但是有些自然天象之类的东西(比如说下雨、地震什么的)用这个理论去套就显得过于牵强,完全无法给出一个合理的说明。当然,我也可以用“纯属巧合”的概率论去解释这个问题,但是如此众多的巧合碰到一起,概率论的说服力也还是逊了一筹。

因此,尽管我是个地道的无神论者,也极端讨厌迷信,可至少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是不得不向“天意”这两个字妥协了。其实,在人类的字典里之所以会有“运”这个字,也许说明了某种形式的“天意”真的有其合理性,有其存在的空间与价值。既然如此,那就不妨为我所用,让“天意”来为我们服务,而不是成为我们的绊脚石。

所以我想,当初我们的前人之所以能总结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样的千古名句,也许也是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心路历程,在长期的实践与摸索中终于认识到冥冥之中有某种规律性的东西在左右着人们的行为与结果,所以才大彻大悟的。

但是,有一点我必须承认,那就是如果我们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句话所蕴含的深意比喻成一味名药,那么,这味药真的需要某种“戏剧性”来做药引子。

道理很简单,你所遇到的挫折与逆境越有戏剧性,你的心中就越容易感到某种“天意”的召唤,这种心灵感应如果利用得好,将爆发出巨大的正能量,让你尝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滋味。

可那位说了,那如何才能让自己的挫折与磨难更富有戏剧性呢?

简单,只要你能做到“用牛刀杀鸡”。

打个比方,大家都知道名人喜欢写自传、出书。但是你可知道为什么名人都喜欢做这件事情呢?你可能会举出许多理由,比如说“名”和“利”,但我告诉你,这些都不是最本质的原因,其实真正重要的是名人的经历往往具有很强的戏剧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写头”。而名人的经历之所以如此富有戏剧性,就是因为他们往往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充满了热爱,甚至几近痴狂的境界,所以,他们总是能够矢志不渝地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而且总能保持旺盛的精力,从不知疲倦为何物。这些都是典型的“用牛刀杀鸡”的表现。当一个人在用牛刀杀鸡的时候,他的一切,无论是成功还是挫败都将充满了戏剧性。这就是事情的真相。

如果你不信,可以做一下尝试:从明天开始瞄准一个目标,然后付出百分之二百的努力去争取它。你会发现,顷刻之间你的生活当中就会多出许多戏剧性的元素,简直可以说一试就灵。接下来你需要做的,就是牢牢地抓住这些戏剧性的元素,将它们变成一座桥,将你自己与你梦寐以求的目标连接起来。

“没得做了”吗——方兴未艾的“南郭先生症候群”

所有动不动就喜欢感慨“没得做了”的人,都是没出息的“南郭先生”。

不知是否有人留意过这样一个现象:近年来,神州大地上最为风行的流行语之一就是“没得做了”,或至少是“不好做了”。而且,说这句话之前,一定要带上一个长长的语气助词“哎——”。

比方说,如果你问一个编辑:你为什么做不出畅销书呢?十有八九他会这样回答你:哎——,现在不比从前,读者越来越挑剔、竞争越来越激烈、大环境越来越差,图书这行已经没得做了!如果你问一个电影导演:你为什么拍不出叫好又叫座的电影呢?答:哎——,现在不比从前,拍电影哪有那么容易啊!基本上你能想到的题材,别人都拍过了;你能想到的花样,别人都玩过了,所以电影是越来越难做了!

如果你问一个游手好闲的待业青年:你为什么不考虑自己创业呢?答:哎——,现在不比从前,哪个行业都是人满为患,再加上经济环境又这么差,什么都不好做了!如果你问一个企业家:你的公司为什么老是亏损呢?

答:哎——,现在不比从前,钱越来越难挣,生意基本上已经没得做了!

……总之,无论你走到哪里,接触什么样的人,你基本上都能听到“没得做了”这几个字,以及那一声长长的叹息。好像我们这个至少在表面上看起来还算欣欣向荣的世界,其实在骨子里已经接近崩溃的边缘。所有的机会都是虚妄,所有的希望都很渺茫。“没得做”这几个字的背后,简直就是“没得活”——每一个人都在勉强捱日子,每一个人的未来都充满了晦暗。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我们这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世界,难道仅仅是一种假象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甭管心里多没底气,嘴上有多少牢骚,但起码有一点没有人敢于质疑——我们这个社会,是一个日新月异、进步神速的社会,而我们正置身于一片发生着伟大变革的土地之上。这就意味着,铺天盖地的机会理应正在环绕着你。

而且,从每一个脱口而出的“没得做了”的叹息声中,我们往往都能听到一些微妙的弦外之音,即,“其实很多人都‘有得做’,而且做得很好,活得很滋润;可不知为什么似乎只有自己‘没得做’,想干点什么都不顺遂,活得很憋屈。好像老天爷偏心,谁都关照到了,唯独漏掉了自己”。也就是说,这一声声“没得做”里,既有自暴自弃的意思,更有“羡慕嫉妒恨”的纠结,真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所以,为了替这些“没得做”了的人排忧解难,有必要在这里解构一下“没得做”这三个字的含义。

很显然,“没得做”的对立面是“有得做”。既然所有感慨“没得做”的人嘴上都爱挂着一句雷打不动、朗朗上口的口头禅“现在不比从前”,那就意味着,他们肯定都曾亲身经历过或至少是亲眼见识过一段“有得做”的美好时光。而且我们可以轻易地想象得到,那些美好时光,肯定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其一,门槛低。基本上是个人都可以迈进去。

其二,要求低。

即便没什么真本事,也能混个人模狗样,而且还不费什么力气。其三,参与度低。自己进去得早,基本上里面没有几个人,所以压根儿就没什么像样的竞争,伸手就能够着钱。所以,当这三个基本要素逐渐褪去的时候,他们就会觉得力不从心、时不我与,“没得做”了。

想起了一个寓言故事。话说古时候有一位南郭先生,虽然人比较懒,也没什么拿得出手的本事,但脑袋瓜子却相当好使,基本上靠混吃混喝,小日子过得也还算滋润。有一天,他听到一个好消息:一位王爷高薪招聘吹竽高手,而且重点是,这位爷喜欢的吹奏方式是合奏。于是,对吹竽一窍不通的南郭先生眼珠一转,计上心来,拎着包就进了王府。他想办法混进了乐队,完全没琢磨如何吹竽的事儿,而是把心思全都用在了潜心观察、揣摩别人吹竽时的表情、动作上,居然也就能模仿得惟妙惟肖,没露出半点破绽。这让他好不得意,轻轻松松地享受着王府提供的优厚待遇,过着惬意逍遥的日子。但好景不长,这位王爷没多久就死了,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而且活活要了亲命的是,新王爷对合奏完全不感兴趣,偏偏对独奏情有独钟。这下可吓坏了南郭先生,因为欺君之罪可是要杀头的,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他手忙脚乱地收拾了一些从老王爷那里骗来的细软,匆匆地逃出了王府,消失在无垠的黑暗之中……

这就是超经典的“滥竽充数”的典故,是我们从小耳朵都听出了茧子的老故事。

但是,你是否觉得这位“南郭先生”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甚至没少见过呢?

没错,你的感觉很敏锐。那些整天长吁短叹“没得做了”的人,就是现代社会里的“南郭先生”。

因为对于他们而言,日子是拿来“混”的,而不是用来“过”的。具体来说,只要大环境好,他们闭着眼睛都能挣到钱,这就是“有得做”;而一旦环境差一点儿,他们睁着眼睛挣钱都费劲了,这就是“没得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些人也算是“弄潮儿”了,只不过,别人是真的弄潮,勇敢地和潮水搏斗,而他们则属于跟在别人屁股后混事儿的主儿,只是把身子浸在水里,享受着泡澡般的舒适而已。

所以,说这些人是南郭先生,应该不算挤兑他们。

不过,巴菲特老爷爷曾说过这样一句相当经典的话:大潮落下时,才知道到底谁在裸泳。很明显,现代的南郭先生们现在就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大潮落下了,他们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居然连泳裤都没穿……

如果听了我的揶揄你会觉得不爽,觉得辱没了你的英雄本色,那么,我就再给你说上几句给力的话,保你一准儿爱听。

其实,对真正的英雄而言,南郭先生盛行是一个天大的好事儿。道理很简单,南郭先生越多,就意味着搅事儿的人越多。在大环境好的时候,这些人可以说要多烦有多烦,明明是酒囊饭袋,却偏偏要滥竽充数,跳着脚地和你抢食儿吃;但在大环境不那么好的时候,这些人就会变成一堆不折不扣的菜鸟,会迅速地被社会淘汰,乖乖地给你腾地方,把他们强行从你嘴里夺走的食儿原封不动地给你吐出来。

所以,“没得做”的人越多,对于真正的好汉而言,就越意味着“有得做”。大浪淘沙,当无数的酒囊饭袋被历史的洪流彻底冲走之后,真正的英雄是谁才会更加一目了然。

我们可以拿本文开头的那些例子做一个形象的说明。对于编辑这一行来说,喊“有得做”的人越多,就意味着甭管多烂的书都能轻松地找到市场,取得不错的销量,真正的精品反而会被淹没在这些烂书之中没了踪影,令怀揣一身真功夫的好编辑徒呼奈何。所以,如果你真的是一位编辑中的牛人,那么喊“没得做”的人越多,对你而言就越是一个福音,因为这就意味着那些烂书、破书很快将被市场彻底抛弃,你大展身手的好时候就要来了。

同样的,对于导演这一行来说,喊“有得做”的人越多,就意味着烂片越多,观众的选择就会越少;相反地,喊“没得做”的人越多,反而意味着真正天才的导演施展拳脚的空间越大,观众才能有大饱眼福的机会。

按照这个逻辑推理下去,我们还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无论你是一个创业者还是企业家,别人越“没得做”,就意味着你越“有得做”。因为如果你确信自己的身上揣着真本事,那么喊“没得做”的人越多,就意味着你的对手越怂,所以,只要你肯亮出你的真功夫,就一定会把他们打得满地找牙。如果你不信,就看看人家乔布斯吧!不夸张地说,如果不是今天这样哀鸿遍野的乱世,没准这位奇人还鼓捣不出苹果这么牛叉的企业呢!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如果你确信自己是一个真正的聪明人,一个真正的牛人,那么请务必记住一句话:踏踏实实地低头做自己的事情,让别人去喊“没得做”吧!

时间会证明谁才是那个笑到最后的人。

后记。

如果你问一位屌丝:成为一个精英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十有八九他会这样回答你:阅历、能力、毅力、耐力、抗击打力。

决心、信心、野心、恒心、上进心……总之,他会非常利索地给你列出一个“标准答案”的清单,不会有半点迟疑。因为做到这点对他而言很容易:只要找出那些自己身上不具备的东西就行了。

诚然,这个清单上的答案确实很“标准”,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精英,确实绕不开这些东西。可这一点并不重要,真正的重点在于:你真的“确信”自己身上不存在这些东西吗?

也许你会认为这样的质疑很矫情:那还用说?!如果我身上有这些东西,至于做屌丝吗?还不早八百年就当上精英了?!

别着急,我这样说自有我的道理。我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诉你:你那张清单上的绝大部分东西其实你都具备,只不过你“以为”自己不具备罢了。

所以说,精英与屌丝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后者从一开始就主动假设自己“绝对不能,甚至是不配当精英”。这种假设做了一千遍,也就慢慢地变成了事实;而前者则刚好相反,他们从一开始就主动假设“自己绝对能当精英”。这种假设做了一千遍,也会慢慢变成现实。

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天下屌丝在不经意间被人用高明的手法施加了催眠术,已经被彻底催眠了。

对屌丝们施术的主体,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文化。

文化这个东西很厉害,它既能轻松地成就一个人,亦可不费吹灰之力地毁掉一个人,古今中外莫不如此。而从文化出现在人类社会的第一天起,对于“成为精英”这个事儿,就已经有了定论。那就是“这是一个绝对的小概率事件,属于极少数人的特权,不是是个人就有资格觊觎的”。古今中外的所有文化,无一例外地反复强调了“当精英”的不易——这件事有多么的艰苦卓绝,成就这件事的主儿有多伟大、多牛叉、多高不可攀。久而久之,天下屌丝也就被洗了脑:一方面,他们对精英群体产生了无比敬仰的心情;另一方面,在他们的心里,精英们就好像来自于外星球的怪物,与他们自己的人生完全没有任何交点。

也就是说,文化的“丰功伟绩”在于:不是灭掉一个屌丝“当精英”的念想,而是从一开始就压根儿不给你动这个念想的机会。

这就叫“斩草除根”。

二、社会。

我们这个社会永远在追求着一种平衡。形象点说,就是“每层楼里都得有人住”。高层、中层、底层;精英、中产、屌丝。阶级的存在是任何一个社会得以成立的绝对必要前提。或者换一种更通俗的说法:如果大家都成了精英,那谁来给精英们提鞋拎包呢?那位说了:你说得不对。阶级的存在确实无可避免,但是人的阶级属性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转化的。步入社会的第一天,你可能会给别人提鞋拎包,但是只要你肯付出努力,十年后也许别人就会给你提鞋拎包了。难道不是这样吗?

必须承认,你说得很对,但是这种说法里也存在着一个巨大的思维误区。没错,人的阶级属性确实是可以发生转化的,但是这种“转化”

本身却大有文章——到底多少人实现了“屌丝到精英”的飞跃,又有多少人是仅仅做到了“低级屌丝到中高级屌丝”的转变呢?相信如果你有起码的理智,你会给我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是的,如果你二十岁的时候在小卖铺门口给人家看自行车,四十岁的时候已经升级换代到可以在大商场门口给人家看汽车了,你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转化”,但是你的阶级属性并没有发生任何本质性的改变。真正改变阶级的人,永远是极少数。

也许你会说:没本事改变阶级属性是自己废物,自己都不肯努力,有什么资格怪别人?

如果回到十年前,我也许会无条件地赞同你这个观点,但现在不会了,至少是不能完全赞同。

道理很简单,尽管我承认精英们的成功之路上往往充满了艰辛,但这种艰辛绝对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奢侈品,好像只有精英才能够得着,而屌丝想伸手却绝对没戏。实话实说,只要你给天下屌丝指出一条“成为精英”的光明大道,尤为关键的是,让他们能发自内心地相信自己也绝对“有戏”的话,我可以拿我所有值钱的东西跟你打赌,天下没有一个屌丝会吝于付出这样的艰辛。甚至不夸张地说,我敢保证所有的屌丝都绝对愿意付出比精英们曾经付出的还要多出几倍的艰辛去换取今天精英阶层所享有的一切。

所以,问题一目了然了。关键不在于屌丝们“不能”,甚至不在于他们“不想”,而是他们压根儿就“没法想”。因为他们已经被某种社会规则洗了脑,根本连“想”的念头都动不了。

这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极为吊诡的地方:一方面,它鼓励大家进步,因为只有更多的人进步了,社会本身才能进步;可另一方面,它又在有形无形之间变着法儿地限制着人们的进步。因为如果所有的人都进步了,尤其是“进大步”,那对它而言可不是一件好事儿,那将意味着它赖以存在的基础很有可能被颠覆。

因此,通过不断的洗脑,刻意地制造出某种极难逾越的阶级差异,以维持社会的固有结构与相应的功能,自古以来都是任何一个社会所必然会具有的一种自然属性。

三、精英群体。

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抑或仅仅为了保住“吃独食”的优越感,精英群体也没闲着,他们将自身的某种“特殊性”无限放大,以便让普通屌丝产生望而生畏的感觉,自认一万年也不可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需要特别提到的是,之所以精英们常常喜欢炫耀自身屌丝岁月的一些遭遇,并不是为了给众屌丝提气,帮助他们消除内心的障碍,拉近精英与屌丝的心理距离,恰恰相反,他们通过这样的做法进一步强化了屌丝群体的心理障碍——正因为我身上有许多你不具备的优秀特质,所以才会有今日你我之间命运的天壤之别,也所以你永远都成不了我,就干脆别做那个梦了。

就是说,这种炫耀,不但不能凸显他们与你之间的共同点,从而也给你带来改变命运的强大信心,相反地,它恰恰强调了你们之间是多么的不同,也就进一步强化了你内心深处的宿命感。

这就是一种典型的洗脑。

四、屌丝群体自身。

也许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其实给我们这些屌丝洗脑洗得最狠的,恰恰是我们自己。

因为打娘胎里出来的那一天开始,我们就被不着痕迹而又坚决彻底地洗了脑,所以,任何一个我们熟悉的人,与我们身份相同的人动了“当精英”的念头,都会让我们感到巨大的不适。于是乎,我们总是第一个跳出来浇灭他们不切实际的幻想,竭尽全力地把他们拉回到现实中来。总之,既然我们自己服了输、认了命,那么所有和我们相同的人也必须像我们一样服输、认命。正因如此,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屌丝的身边永远是屌丝,极难看到精英的影子。他们的亲戚是屌丝、街坊是屌丝、同学是屌丝、朋友是屌丝……不止如此,他们的亲戚的同学是屌丝、街坊的朋友是屌丝、朋友的亲戚是屌丝、同学的街坊也是屌丝……总之,他们完全浸淫在一个屌丝的圈子里,也完全不觉得有什么不妥,一点不妨碍他们自得其乐;反之,精英的身边永远有精英,在他们的亲戚、朋友、同学、街坊里精英比比皆是,就算偶尔出门买个菜,闹不好摆摊儿的都是某位精英之后。

这就奇了怪了,难道说这里面有什么超自然现象的存在吗?非也。答案很简单,尽管许多人也许会认为离精英圈子近的人享有“近水楼台”的资源优势,但其实他们最大的优势还不在这里,而在于心理上的优势——离精英圈子近的人不会被洗脑,他们认为“干精英干的事儿”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就能相对容易地成为精英。

而屌丝则不同,因为他们的身边都是屌丝,所以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干精英干的事儿”不正常,而“不正常”的人必须被阻止,甚至会被排斥,所以他们的身边也就一万年都出不了精英。

这就是区别。

所以我在本书中才会一再强调:其实脱屌这件事一点都不难。与其说它是一个“素质”问题,一个事关能否“吃苦”与“努力”的问题,不如说它根本就是一个“脑筋急转弯”的问题。道理很简单,因为从严格意义上讲,天底下的人都一样,不存在素质高低的问题;与此同时,只要能当上精英,也不会有人不肯付出辛苦与努力。因此,任何试图强调“素质”、“吃苦”与“努力”的人从本质上来讲都是大忽悠,是试图给你洗脑的人。只要你不信这个邪,拒绝被洗脑,勇敢地捅破这层窗户纸,你就将顷刻间迎来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机。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句话,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却鲜少有人对其提出质疑。可我想破一下这个例。

我认为这句话充满了暧昧的猫儿腻。问题就出在“常有”与“不常有”这几个字上。那么,到底何为“常有”,什么又是“不常有”呢?

简单。前者意味着“很多,但不全是”;而后者意味着“很少,但不是零”。

这可就要了亲命了。因为天下屌丝最擅长做的事儿就是断章取义,而且总喜欢哪壶不开提哪壶。具体地说,屌丝们对“常有”与“不常有”的理解往往会是:既然“不全是”,那么估计这“千里马”里头肯定没有我;同时,既然“不是零”,那估计像我这种人要想当精英必须得靠伯乐拉一把才成。

总之,这句话在屌丝那里完全变了味,成了彻头彻尾的“千里马没有,全得靠伯乐”了。

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既然如此,那事情的真相又如何呢?

还是让我们回到“常有”与“不常有”这几个字上。先说说“常有”。“常有”真的意味着“不全是”吗?我不这么认为。天生我材必有用,没有一个人从娘胎里出来就注定一辈子只能做屌丝。每一个人都有做精英的权利,更有做精英的能力。在这一点上,“人人平等”绝不仅仅是一句动听而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艺考中失利的同学,就一定没有当大明星的禀赋吗?非也,如果连魏敏芝这样的乡下孩子都能当大明星,区区一个艺考失利,又怎么能抹杀掉孩子们的表演天赋与明星潜质呢?所以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那些孩子不是“明星胚子”,而在于他们没有遇到张艺谋。再说说“不常有”。

如果“不常有”意味着“不是零”,那么,谁能用一个大概其的数字来形容一下这个“不常有”呢?

是百分之一,还是万分之一?不过,无论你的答案是什么,结果都是一样的。在现实世界里,百分之一并不是一个比万分之一大一百倍的数字,因为这个数字和万分之一一样,都意味着“零”。

还说前面那个例子。如果你遇见张艺谋的概率是百分之一,那么你是否会觉得你见到张大导演的机会比概率只有万分之一的人大一百倍?

所以,相信我,别再做梦了,在你脱屌的路上,“不常有”就是“零”,“不是零”的解释,只不过是一个暧昧的文字游戏而已。

话说到这里,事情就已经很清楚了。“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这句话根本就是骗人的鬼话,事情的真相是——所有的人都是千里马,而这个世界上却根本不存在什么伯乐。

如果你能悟到这一点,就说明你真正开窍了。你需要做的事情也就一目了然:既然你是千里马,而这个世界上又没有伯乐,所以,做自己的伯乐,是你唯一的选择。

真心地祝福天下屌丝,也真心地祝福我自己。

南勇2013年3月于河北石家庄。

同类推荐
  • 轻松生活享受生活

    轻松生活享受生活

    本书阐释了如何才能拥有健康及快乐的法则。内容分为“从做人做事中轻松生活”、“从交际处事中轻松生活”、“从自动自发工作中轻松生活”等七个部分。
  • 影响人一生的66个管理寓言

    影响人一生的66个管理寓言

    本书属于成功励志类选题。本书从沟通技巧、用人识人、激励下属、团队建设等7个方面向人们介绍了工作和生活中的智慧,帮助人们掌握成功之道。
  • 靠自己成功

    靠自己成功

    《靠自己成功》是文学大师林语堂先生亲自选编并翻译的马登代表作的选集。
  •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处世、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做人与做事都离不开方圆之道,所谓“方”,即表现于外在的性格和方法:所谓“内”,即深积于心中的气度和态度,古人常说“内方外圆”,正是说出了此中道理。显然,这种内外结合之道,是做人与做理的大智慧、大学问,非一般小打小闹之人生游戏。人生的巧妙正在于合“内方”与“外圆”为一,即内心刚直.外表柔和.不张扬自己.夸大自己,而是求心中“咬定”目标。《学会处世学会生活》的核心就是分析“内方外圆”之道对于做人做事的重要性,新见不少,又非常实用。相信,一定能够点活你的做人与做事之道。
  • 别让坏情绪毁了你

    别让坏情绪毁了你

    《别让坏情绪毁了你》分为上中下三篇,共11章,详细解读了情绪这个看不到摸不着又每时每刻都存在的身体密码。并提供了16种风行世界的自我情绪疗法。从饮食、运动、自我调节各个方面给读者提供了若干可以选择的实用方法,从而帮助那些被坏情绪困扰的人们,更好地调节情绪,走出坏情绪的泥潭,健康快乐地生活。
热门推荐
  • 墙上花开你可还记得我

    墙上花开你可还记得我

    小护士施然然三年前看上了一个落水的帅哥,那时他在水里抽着筋,她跳下去把他救了。三年后再见,他在地上抬头看,她跳下去把他砸了。电闪雷鸣之间,正所谓爱情就像龙卷风,呼啦啦地就来了。可电闪雷鸣之后就是狂风暴雨……小护士施然然和大白程逸飞命运桃花早就在她13岁那年的春天就种下了……
  • 鸟鹿为侣

    鸟鹿为侣

    瑶:“在吗?”云中君:“在。”瑶:“你在干嘛?”云中君:“在想你。”瑶:“(笑)”云中君:“(笑)”
  • 恶魔牧师

    恶魔牧师

    牧师,高贵而神圣的职业。牧师,善良与无私的化身。当一个邪恶的灵魂占据了牧师的身体。牧师的神圣魔法也发生了奇怪的变异。书友群:18391631
  • 易烊千玺:守护着你地老天荒

    易烊千玺:守护着你地老天荒

    她,一个仿佛拥有全世界的女生,母亲离世,被父亲赶出家门。还好有闺蜜,有她的韩阿姨和阿姨的儿子们,一直陪伴她,经过他们的介绍,她又认识了很多人。一瞬间,她感觉又像原来一样,她拥有了很多很多。不只是关心、守护,还有爱。
  • 第五大神瞅瞅我

    第五大神瞅瞅我

    惊!一大女子竟…汐颜:恶龙咆哮竹墨:嗷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英雄联盟之辅助也有一片天

    英雄联盟之辅助也有一片天

    献给所有甘愿打辅助的lol玩家们如果你是打辅助的玩家,必定经常听到这些:“这波要打了,有TP,辅助记得给眼,我随时TP。”这是上单说的。“小龙还有一分钟刷了,辅助跟我一起去占视野。”这是打野说的。“这里有眼吗,辅助排下视野,我下去游一波,记得留人。”这是中单说的。“对面这个血量还在浪,你先手控住,一波秒。”这是ADC说的。在英雄联盟游戏里,辅助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一个好的辅助可以帮助ADC完成击杀,对于视野的控制,也是辅助需要做的,有很多次游戏失败都是因为战场的视野没有做好,同时作为辅助出装上,也以紧跟团队为主,最重要的是保护好ADC。你会是一个合格的辅助吗?
  • 次元黎明

    次元黎明

    阿虚本是一名平凡的大学生,不知从何时起,他每天晚上便会做各种稀奇古怪的梦,梦中的情景是那样的真实,经常从梦中惊醒的他都快变得有些神经衰弱,而这天,忍受不下去的他一改常态的深入梦境中,而梦境也就此变成了现实。从这一天起,他的生活开始变得多姿多彩,学园默示录,寄生兽,进击的巨人,科学超电磁炮,暗杀教室,终结的炽天使……故事,正从这一场梦开始。
  • 跑蜗牛

    跑蜗牛

    每个秘密会开花,只是时间长短而已。她有想不起的秘密,他有不想面对的秘密,她,他,他,都有掩埋心底的秘密。有点疼,却依旧靓丽如春。以此写给青春,写给受过伤的眼泪......
  • 小镇里的年轻人

    小镇里的年轻人

    在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之后,我终于确信,无论贫穷与富有,都是上帝给予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