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成华
武永明堪称是勇搏商海的弄潮儿。16年来,他将一个靠200元起家的栗山茶庄发展成为产、供、销一条龙,年产值100多万元的茶叶龙头大户。其事迹曾被《辽宁日报》、《辽宁光彩报》、《朝阳日报》等多家媒体广为报道。他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认可,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先进个体劳动者”,同时,还被选举为县市人大代表和辽宁省个体劳动者协会常务理事。
武永明今年46岁,蒙古族,喀左县东哨乡人。他读书并不多,但他有股敢闯敢试,不服输的劲头。1989年春,已过而立之年的武永明,不甘心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贫穷和落后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他想,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现在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为什么不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呢?于是,他从喀左县蒙古族人民居住较多的县情出发,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考虑到蒙古人爱喝红茶的习惯,决定开家茶庄。经过选址、进货,申领营业执照后,用手头仅有的260元钱,在喀左县城古塔街中段开办了自己的茶庄,取名“栗山茶庄”。
茶庄开业初期,既没有资金,又没有经营之道,靠从批发商那里少量进货,来维护经营,利润很小。但茶庄要发展,有一个稳定的货源地是至关重要的。武永明凭借年轻人创业时的一腔热血,一股劲头,只身闯荡湖南茶乡。靠着自己的满腔热血,一片诚心,在湖南茶乡一住就是7天,终于打动了湖南省平江县栗山茶厂负责人的心,赢得了他们的同情与信赖。在他们大力的支持下,双方签订了供销合同。就这样,一批批茶叶发往北方小镇——喀左县大城子镇栗山茶庄。充足的货源,低廉的价格,吸引了广大顾客,销售量不断增加,经济效益稳步提高,武永明的茶庄渐渐兴旺起来。在爱人王桂琴和懂行挚友们的大力支持下,栗山茶庄在喀左县终于站稳了脚跟。
随着市场形势的发展,自1996年开始,喀左县蒙古族人喜欢起喝云南茶来了。这对武永明的茶庄冲击很大,但他没有惊慌。凭着这些年走南闯北积累的经验,凭借一双慧眼,针对人们品茶口味的变化,根据喀左人喜欢滇茶的事实,1998年5月18日,武永明只身去云南考察。他靠着诚心和执著精选优质种茶,寻求合作伙伴。最后,他与云南省临沧地区云县大寨乡中山村达成300亩茶园的承包合同。以每年投资16万元的价格,承包20年。每年春季准时向对方投入16万元的起动资金,作为茶园一年的生产、管理、加工、税费等费用;产出茶叶后,运回与投资等价的茶叶,武永明负责分销。这样既解决了当地茶农的开发茶园的资金问题,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同时也保证了茶叶的质量,为进一步扩大茶庄发展规模提供了充足的货源保证,也使家乡人及时喝上口味超群且价格便宜的新茶。有了自己的茶园,茶叶的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增强了,茶叶销路拓宽了。目前,客商遍布全县城乡,远及朝阳、建昌、凌源和内蒙的宁城等地。
为强化管理,了解市场行情,他一年四季三赴云南,每次在云南的时间都在一个月以上。虽然历尽艰辛,但事业的成功总令他感到欣慰。在今年赴云南前,他动情地说:“以前家里穷,连肚子都填不饱,多亏了党的富民政策,才过上今天的好日子。现在政府号召开发中西部地区,我要积极参与,多作贡献。这几年我多次到西南地区,那边有潜力,干事业大有作为。”经过17年的艰苦奋斗,武永明已积累起100余万元的资本。
“恪守职业道德,守法经营,货真价实”是武永明的人格写照,也是他做生意始终遵循的一条原则。经商十几年,为了购进高质量的茶叶,他跑遍了湖南、云南各大茶厂,货比三家,寻找质高价廉的茶源。他还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售货员,使其掌握茶叶的产地、品种、气候特点及茶叶的色、香、味、形,为消费者做满意的介绍与答复。茶庄在销售中做到“三保证”。即:保证茶叶质级名副其实;保证不缺斤少两;保证价格合理。
1999年8月12日上午,南公营子镇的顾客刘义到茶庄买7袋一级“滇红”。当时武永明不在场,售货员错将二级红茶当作一级红茶卖出2袋。他回来查看货物后,方知此事。他急忙打电话告诉刘义,说明情况,随即租车带上2袋一级滇红到距离县城80里路的南公营子给刘义送去。刘义看到他风尘仆仆的样子,感动地说:“武大哥,你太讲究了,我太谢谢你了,其实二级茶也一样喝。”就这样,武永明靠信誉和质量赢得了众多顾客的依赖和认可,赢来一批批回头客。
为了满足偏远山区人喝上好红茶的愿望,武永明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在南公营子镇、羊角沟乡、十二德堡乡等地开办了分销店;在县城建立了一处茶叶分装厂,安置下岗职工20多人。现在年销售茶叶达到150吨,销售额近百万元。十几年来,武永明累计向国家缴纳税费15万元,其他应缴正常费用20000余元。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好转,资本的不断积累,武永明没有忘记是党的好政策使自己走上富裕之路,没有忘记父老乡亲对他的哺育,决心用爱心回报社会。东哨乡农民丛培富一家4口人,没有经济收入,家境非常贫寒,是乡里有名的特困户。自1992年开始,武永明无偿为他提供茶叶,帮助他在当地办起茶叶店。现在,丛培富的茶叶店发展到具有一定规模的综合商店,积累资本达15万元以上,走上富裕之路。
老爷庙镇宁海峰是个20岁刚出头的女青年,家庭特别贫困,靠种田卖口粮维持生计。1998年6月,武永明听说这一情况后,把她接到茶庄当售货员。先是教她如何做人,其次教她如何经商,再教她如何开店。一年后,在武永明鼓励和支持下,她回到老家老爷庙镇开办了自己的茶庄。临走时,武永明给她预备了开店所需的各种茶叶。小宁开店第一年生意兴隆,家庭经济状况大有好转,走上了致富之路,2年后资本就积累到3万元,现在不但盖起了4间平房,而且还成为了镇里个体工商户模范标兵。
在全县各乡镇个体户中,得到过武永明帮助和照顾的,就有30多人。他们都是每年春天到武永明的茶庄批发茶叶,到春节时再来同他结算货款,有的一年一赊欠不是1万,就是3万,但是武永明从不计较。据统计,仅2002年一年,他就赊出茶叶款24万元,相当于无偿借给个体户24万元,帮助困难个体户融通资金24万元。
十几年来,武永明为失学孤儿助学,为母校教师赠茶,为乡亲治病掏钱,为贫困农民兄弟买种子买化肥,为家乡电视工程捐款,为敬老院老人送钱送物……据不完全统计,武永明共捐款赠物折合人民币达5万余元。
一滴水可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如今,武永明不但是搏击商海的弄潮儿,而且成了一颗走进人们心中的“光彩之星”。在武永明心目中,未来的“栗山茶庄”,将是一个集商贸、品茶、洗浴、餐饮、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大公司。愿武永明的事业越做越大,越做越辉煌,勇立商海的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