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就在公司面临逆境的时候,宗一郎大胆地宣布,他的公司将参加在英国马恩岛上举行的世界著名摩托车大赛,简称TT大赛,并且明确表示:“既然参加,就要获胜。”
TT大赛是国际超一流水平的比赛。世界各国超一流水平的驾驶员和机械师,带着名牌厂家的摩托车会聚一堂,跑完420公里赛程。摩托车制造厂家和运动员能在大赛中夺魁,是一种很高的荣誉,也是最好的广告宣传。
宗一郎这一举动遭到了摩托车同行和通产省的冷笑,说他太自不量力了。可是1959年,本田公司参加TT大赛,获得第六名,而到1961年就获得了冠军。
接着,宗一郎又把全部精力从摩托车转到汽车上。1065年,本田赛车在欧洲赛程顽强拼搏,终于赢得了胜利。这一胜利,意味着日本的汽车制造技术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1986年,本田公司又在美国推出了一种“阿刻尤拉”高级轿车。美国汽车行业调查公司的首席专家,在调查顾客满足指数时把“阿刻尤拉”列为第一名,“丰田”名列第二,第一次超过“梅赛德斯”和“奔驰”。
本田宗一郎太喜欢机器了,无论是构造、机理、制作、研究,还是声音、运转,都是那么令他着迷。小时候,他望着机器,梦想着有一天尽情地摸,尽情地“摆弄”。直到有一天,他成了拥有无数“机器”的商界巨子,他的梦想,不是钱,也不是荣誉,仍旧是机器。
机器,是工业化与科技化发展的标志,也是世界发展的动力之一。
对于单纯而温厚的本田宗一郎,“摆弄机器”,永远是一个心底的“梦想”。
3.“这条街市将属于我”——香港“街市大亨”周起鸿的梦想
那些年,香港的市井街头,出现了许许多多的小店铺。小小的门脸儿,小小的店面,小小的板凳桌椅,当然,也是小小的,少少的,微薄的收入盈利。
在香港无数的小店铺里,有一家小小的“鸿福南货店”。店主姓周,全家6口人,靠着这小店生意上的微薄利润,勉强糊口。一家人没条件再租住房,只好都挤住在店铺上方的窄小的阁楼中。
这个家中,有一个最受宠的幼子,周起鸿。父母对他百般宠爱,哥哥、姐姐凡事都让着他。可是周起鸿却不好好读书,经常逃学在外面玩。有一天,他总算到学校去了,正巧看见一个富家子弟在玩电动小汽车。周起鸿经不起诱惑,就要向人家借来玩,但那富家子弟根本看不起他,就不屑一顾地说:“要玩,叫你爸爸买去。玩人家的玩具有什么意思!”
周起鸿碰了个硬钉子,非常气恼,可是为了面子,只好装作满不在乎地说:“这有什么稀奇,我爸爸早就答应给我买,而且肯定比你的大,比你的好,你就等着瞧吧!”
周起鸿大话吹出去了,可回到家里,他也明白,家里并不富裕,爸爸是不可能拿钱给他买这么贵的玩具的。本来是想争面子的,如果明天拿不出小汽车,岂不是更丢面子?想来想去,周起鸿就想到店堂的钱箱里总是有钱的,不如干脆自己去拿钱买小汽车。主意拿定,他立刻动手,从阁楼上溜下来,顺着货架摸到钱箱边上。乘着父母在接待顾客,他将小手伸进钱箱,慌慌张张地抓起一把,塞进怀里,就跑到玩具店,买了一辆玩具跑车。
周起鸿得意洋洋地来到学校,把他的小汽车拿给所有的同学看,总算出够了风头。可是放学回家,刚进门,他就被家里紧张的气氛吓坏了。哥哥、姐姐一溜排跪在地上,母亲在一边抹眼泪,父亲暴跳如雷,不住地吼叫:“说!到底是谁拿的?这么多钱,全家人一个月的饭钱啊!我怎么养了你们这群不争气的东西!”
周起鸿呆在门边,他知道自己是闯了大祸了。父亲看见他,更是一肚子气,骂道:“还有你,学业不长进,打架闹事,不交作业,还逃学!老师今天又来过了,你今天跑到哪里去了?”
周起鸿小声地说:“我到学校去了。”这更激怒了父亲,伸手来夺他的书包,一下就发现了他书包中的小汽车。这一来父亲全明白了:偷钱的坏事是周起鸿干的!他扬起皮鞭,把周起鸿打了个半死,在床上躺了好几天都爬不起来。
躺在床上的几天中,母亲悄悄地同周起鸿说了许多话,他总算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生在世界上,不是为了吃吃玩玩的;他应该做出正当的事情来,让人家记住他。至少,他也应该堂堂正正地活着,不能靠偷偷摸摸鬼混。
11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了。小小的杂货店顿时更显衰败,面临着破产的危险。为了一家人的生计,母亲咬紧牙关,在店里老伙计的帮助下,硬撑起了店里的生意。
周起鸿小学毕业,因为成绩不理想,家里又正缺人帮忙,便休学回家,在店里干起活来。母亲的年纪越来越大,照顾店里的事务越来越感到吃力。这时,周起鸿的大姐回到了大陆,二姐移民去了英国,三哥在澳洲求学,经营“鸿福南货店”的担子,自然就落到了他的肩上。
这个时候,周起鸿已经雄心勃勃了。儿时的不懂事,贪玩儿胡来,都成了往事如烟,现在,他已经长大了。
周起鸿决意要以这个小店为基础,做出一番大事业来。这个小小的梦想,一直深埋在他的心中。
然而,当他看到店里的账本时,当下心里一凉——原来,店里早就入不敷出,几乎就要破产了!
生性好强的周起鸿没有泄气。他仔细地分析了小店经营上的缺点,觉得母亲的作风过于保守,几十年来卖的货物简直就没见有什么变化,自然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吸引不了顾客。怎么能赚钱呢!
周起鸿集中起店里仅有的资金,增加新品种,首先将眼光对准了人们生活必需的大米。为了做好大米生意,他几乎跑遍了香港所有的米店,认真地研究:为什么有的米店顾客盈门,有的米店却冷冷清清呢?除了服务态度外,最重要的可能还是大米的质量。买米的人都会抓起一把米,在亮处细看,从大米的饱满度、晶亮度、均匀度,到有无秕子、沙粒、异物等,而且往往跑上几家,相互比较……
周起鸿心中有了底,也就有了促销的办法。他请来技艺高超的调米师傅,又特意在店中做了一个大米柜,安装了吹米机。店里的老伙计看不惯,背地里对他母亲叽咕:“古往今来,做大米生意的,没见过有哪个像他这样折腾的!做生意搞上这么多花架子,还想赚钱?”
母亲当面为周起鸿分辩,可私下里也劝他说:“我们家本钱小,折腾不起。做生意主要还是靠心诚货好,‘诚招天下客,货好生意兴’啊!”
这个时候,人人都说,起鸿做的一定是个亏本生意,亏得更厉害!还说什么“小店铺,一样做出大事业”!
但是,周起鸿心想,我的梦想虽然小,但是只要有梦想,就有希望!
调米师傅用吹米机吹去了大米中的杂物,再一点一点地朝米里滴些生油,在风力的搓动下,生油渐渐附着在大米的表面上,使米粒变得晶莹剔透,润如珠玉,让人越看越爱。米店开门后,顾客看到这样漂亮的米,都赞不绝口,说:“这米简直就像珍珠了!”
周起鸿灵机一动,接上去大声说:“这正是本店独家经营的珍珠米!”消息传开,附近几条街的居民都争着前来买“珍珠米”,这样也带动了店里其他货物的生意。周起鸿没有因为最初的成功而满足,他仍时刻注意寻找新的机遇。后来,他又从“螃蟹”生意上大赚了一笔。
那几年中,“鸿福南货店”发展相当迅速。然而,周起鸿却越来越感到,这个小店束缚了他的理想和才干,他应该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大有作为。终于,他把南货店卖给了别人,甩开双手去寻找新的发展基点。
香港有个名叫罗信的英国商人,为了发展香港大坑渣甸山的购物中心,到处搜罗人才。因为听说周起鸿在经营上很有一套,他主动打电话,约请周起鸿在他新开发的地区里“发展发展”。
爱做梦的周起鸿想也没想就答应下来了。他当时就筹集资金,在渣甸山上开了一家南货店。可是,渣甸山是个全新的环境,周起鸿过去的那一套套“生意经”,在这里不再适用。他一时还摸不准这个市场的特性,不知道在这里应该经营什么商品才最有利。生意场上的事,不赚就是赔,几个月下来,周起鸿就赔了个焦头烂额。
就在这关键时刻,罗信来给他打气了。罗信说:“经商这种事情,最怕的是丧失信心!你的失利,是因为套用了过去的老经验、老办法。按你们中国人的老话,叫‘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你来到渣甸山上,就得唱渣甸山的‘歌’啦!”
聪明的周起鸿就全明白了。他对这里的商情重新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跳出小商店,去承包大商场。他的想法得到了罗信的积极支持。周起鸿包下了云景道商场,没有多久,生意就做得十分红火。
平时一有空闲,他就在附近的街市上逛来逛去,研究各家商店的经营状况。他的头脑中,从此又装进了“营销学”、“市场学”、“装潢审美学”、“消费心理学”、“社会学”等等崭新的学识。掌握了这些知识,周起鸿过去的经验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和提高。
不久,这个擅长做“小梦”的周起鸿,又作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决定:他要承包整条街市!
这一次,“白日梦”立即得到了支持。精明的罗信立刻表示支持周起鸿。他欣赏周起鸿的才干,更相信自己的判断:周起鸿承包街市一定会给他带来更大的经济利益。所以,罗信通过自己的关系,设法让周起鸿承包下置富花园街市。
周起鸿走马上任,并没有急于着手,而是反反复复地在他的领地里巡察,深入了解一家家商店的情况,直到把整条街的商业布局、市面安排、店家内情都摸个了如指掌后,才着手对商人们进行指导。
一家小店货色不错,可是店门太小,周起鸿让老板把店门拓宽,生意果然大有起色。老板高兴得到处宣传,周起鸿“一扇门救活了一个店”!还有一家酒楼厨师手艺高明,可是店堂灯光太暗,又缺少雅座隔厅,按周起鸿的意见重新装潢后,顿时天天爆满……
不久以后,这条街变了模样。周起鸿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又承包下了马鞍山恒耀街市、沙田马鞍台街市、青衣长发村丰佳街市,成了香港家喻户晓的“街市大亨”。
这一切,离当年偷拿家里的钱买小汽车,离捉襟见肘之中苦苦支撑一家小店铺,已经恍若隔世。周起鸿的小梦想已经一个一个地实现了,小小的店铺,终于干出了一番大事业。还有谁,能够说周起鸿的梦想,只是个“小”梦想呢?
4.“明天,再多卖一份保险”——保险业大亨克里蒙·斯通的梦想
克里蒙·斯通,他是美国最有钱的人之一,美国联合保险公司的董事长。
这好像已经足以说明他的与众不同,但是,想要了解他,这还远远不够。
克里蒙·斯通生于1902年,童年时家在芝加哥南区,他曾卖过报纸。斯通卖报时,有家餐馆把他赶出来好几次,但他还是一再地溜进去。那些客人见他这样勇气非凡,便劝阻餐馆的人不要再踢他出去。结果他的口袋却因此而装满了钱。
这事不免令他深思:“哪一点我做对了呢?”“哪一点我做错了呢?下次我该怎样处理同样的情形呢?”
他一生中都在这样地问自己。
斯通很小时父亲就去世了,他由母亲抚养长大。他母亲对他个性的形成有着很深的影响。
斯通的母亲替人缝衣服,干了好几年,存了一点钱。还在小克里蒙十几岁的时候,她就把钱投到底特律的一家小保险经纪社。这个保险经纪社替底特律的美国伤损保险公司推销意外保险和健康保险:每推销出一笔保险,它就收到一笔佣金——它惟一的收入。它仅有的财产是一间租来的、积满灰尘的小办公室。推销员只有一个人,那就是斯通的母亲。她第一天一点成绩也没有。然后,她来到底特律最大的银行,一位高级职员买了保险,又准许她在大楼里自由走动,结果那天共有44个人向她买了保险。
这个经纪社发展起来了。斯通16岁念中学时那个夏天,他也试着出去推销保险。他的母亲指导他去一栋大楼,从头到尾向他交代了一遍。但是他犯怵了。这时,当年卖报纸的情景又重现在他眼前,于是他站在那栋大楼外的人行道上,一面发抖,一面默默念着自己信奉的座右铭:“如果你做了,没有损失,还可能有大收获,那就下手去做。马上就做!”
于是他做了。他像当年卖报纸被踢出餐馆那样壮着胆子走进大楼。他没有被踢出来。每一间办公室他都去了。那天,只有两个人向他买了保险。以推销数量来说,他是失败的,但在了解自己和推销术方面,他收获不小。回家的时候,斯通赚了几元佣金,觉得已经不错了。他知道他有克服恐惧的那种勇气,而且他还想出了克服恐惧的技巧。
第二天,他卖出了4份保险。第三天,6份。他的事业开始了。
那些日子里,斯通的梦想仅仅是——明天,再多卖出一份保险。
那个假期及后来放假的日子里,他继续替母亲推销健康保险和意外保险。他居然创造了一天10份的好成绩,后来一天15份,20份。他分析自己:为什么成功了?他终于发觉,因为他有了“积极人生观”。
他还是个中学生,但每天赚的钱已经比校长的还要多,因此他就办了退学手续。
不过他以后还是把中学的课程补完,拿到了文凭;他还进了大学法律系,但没有念完。
他走遍了密歇根,每天的平均纪录是30份,在有些城市达40份。不管怎么说,他的PMA(积极人生观)的确是相当有效的。
20岁的时候,克里蒙·斯通搬到芝加哥,开了一家保险经纪社——“联合登记保险公司”,不过,当时全社只有他一人。他决心使这个公司办得跟它的名称一样响当当。
开业的第一天,克里蒙·斯通销出了54份保险。开市大吉,斯通信心十足。然后开始在其他地区扩展,事业一天比一天兴旺。而有一天,几乎叫人不敢相信:创造了122份的纪录!经过了4年的自我训练、自我策励之后,他达到了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更可喜的是,以前买了保险的人,到期又要求继续下去,不必再花力气,佣金源源而来。
早期的成功使斯通得出了一个原则:开始的时候不要图快,要把根基打稳,一切都要靠自己。现在他有办法招收其他的推销员了。
他在芝加哥一家报纸上登了一则招聘广告:“学习的绝好机会……”仅伊利诺斯一州就有许多人回信应征,他从中挑选了一些。
他在威斯康辛州和印第安纳州雇了几个人,开辟了一摊。接着,又在其他州招人。他向东、向南、向西扩展他的事业。到20年代末期,从东海岸到西海岸,他雇用了1000多人。每州都有一名推销总管,领导推销员,他自己管理各地总管。后来又在芝加哥设总部,总部之下的几个副职帮助斯通主管全盘,那时斯通还不到30岁。
满脑子都是“只要明天能够多卖出一份保险……”克里蒙·斯通决不怕自己的梦想渺小,也不怕别人讥笑他“胸无大志”,或者“鼠目寸光”,在他眼里,向前迈出一步,就是胜利。
但那时候,整个美国笼罩在经济大恐慌之中。有一阵子,斯通好像也要走上末路:大家都没有钱买健康保险和意外保险,真有钱的人又宁愿把钱存下来以防万一。这一段艰难时光给斯通添加了几条如何对付困难的座右铭:“如果你以坚决的、乐观的态度面对艰难,你反而能从中找到益处。”“销售是否成功,决定于推销员,而不是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