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赶年】
土家族团聚过年有其独特的习俗:若腊月大则二十九过年;月小则二十八过年,也就是提前一天过年。土家人把提前一天过年称之为“赶年”。关于“赶年”,民间有这个传说。
明嘉靖三十三年(1555),由于朝政腐败,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不断大肆袭扰,朝廷曾多次派大军抗倭,都惨败告终。尚书张经上奏朝廷,请征湘鄂西士兵平倭,明世宗准奏,派经略使胡宗宪督办。永顺土司彭翼南等奉旨率士兵出征。时值阴历年关,覃尧之深知一去难返,决定与亲人过最后一个年,于是下令:“蒸甑子饭,切砣子肉,斟大碗酒,提前一天过年再出征。”
因时间紧,来不及做许多菜,就来个腊肉、豆腐、萝卜一锅炖,叫作“合菜”,吃了好上路。这道菜以后演变成“三下锅”。士兵上前线后,很快打败倭寇,收复失地,世宗亲赐匾额,上书“东南战功第一”。志书记下了这段历史:“于十二月二十九日大犒将士,除夕,倭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
“赶年”习俗体现了土家人民识大体顾大局,甘愿为国捐躯的博大胸怀,是土家人民的骄傲。但是土家族先民过赶年也是有禁忌的。土家族人崇拜祖先,迷信鬼神,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特殊的禁忌,这些禁忌特别在一些年长者中仍在遵循着。在土家族人中有“正月忌头,腊月忌尾”的说法。从腊月中旬开始,土家人一见面,嘴里就要说着吉祥的话语相互恭贺。过年之前,要是与人发生争执,会被认为是极不吉利的事情,它将预示着在新年里办事“不顺”,特别是正月初一,这种禁忌更甚。腊月间,土家人无论有多大的隔阂,都不会“翻脸”,就连往日吵过架、拌过嘴的人们,此时也会抛掉前嫌,握手言和。
在腊月里打粑粑和做煻糁时,所蒸的米必须要一次成功,如果中途遇到波折就会被认为不吉利——来年不死人都会有其它灾害发生。杀年猪也必须一刀杀死,不能补刀宰杀,否则就会有凶兆。在推豆腐时不能见四眼人(即怀孕者),否则以后会有灾祸发生。腊月的牛日被视为红煞日,忌出远门,有“出门遇红煞,一去不归家”之说。
腊月二十九日,年饭上甑后,妇女不能做针钱,不能洗衣服,避免生活中与人发生口角。吃年饭时不准泡汤,怕来年垮田坎、土坎。过年这天不准吃粑粑,否则身上要长疮。菜里不能放辣椒,否则来年“老吃辣子亏”,办事不顺利。大年三十吃团年饭时小孩不许吃猪尾巴,以免长大后留下摇头的毛病。腊月三十忌挑水,否则会被认为触动龙王而导致水灾、旱灾。不准杀生,说“麻雀都要过三十夜”,要让各种动物安全愉快地过年,特别是还要在过年的这天给牛煮一些好东西喂。正月初一,忌说出“死”、“病”、“穷”、“杀”、“没有”、“不要”、“背时”、“砍头”等字眼以及与此相似相近的字音,忌吵架、骂人、哭泣。对去睡觉的守夜人,忌说去“睡觉”,要说“去挖金窖银窖”。忌见称杆,否则长年见蛇。正月初一至初三,不准扫地,怕把财神扫走了。正月初一至十五,大人小孩不能剃头,以免秧苗会长成“癞子头”。因此千年以来土家族人民一直遵守着这个禁忌习俗。
【社巴节】
社巴节是土家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在正月初三到十七举行(但有些地方也在三月举行)。在节日里,姑娘们穿上节日盛装,小伙子背起鸟枪大刀,老人们带着孩子,背着水酒、猎物,纷纷拥向摆手堂,这时奏起深沉的鼓乐,燃起三堆篝火,放三眼炮与鸟铳,吹起冬冬喹,热热闹闹,翩翩起舞。社巴节是青年恋爱的良好机会,他们对歌、跳舞,成双成对,各择伴侣,巧配佳偶。“舍巴节“是湘西州土家族最隆重的传统祭祀节日,有着严格的祭祀仪式、独特的祭祀方式和丰富的表达内涵。其表演的毛古斯、摆手舞、梯玛歌、打溜子、咚咚喹等数十种形式,被列为国家、省、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舍巴节“既是土家族的隆重节日,亦是土家族的文化荟萃。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土家族主要居住区,这里,最早提出土家族是单一民族,最早成立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中国土家族的策源地、发源地。自从抗日战争之后失传的社巴节祭祀仪式,由目前健在的年已八十多岁高龄的,古丈县断垄乡报吾列村被提名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田祖福老人于1990年提倡并发起恢复,每年由当地百姓自发举办一次。
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神,土家语称“咱卡“,咱,土语意为社菩萨,卡,土语,意为过,倒装语,咱卡即过社菩萨)。
相传800年前土家族祖先彭帕谱(祖先)、邀约李帕谱等七位不同姓氏土家结为兄弟出征抗倭,由于叛徒的出卖,兄弟们召惨杀,几天后待乡亲们闻讯赶来收尸时,现场留下一片蛆虫和散架尸骨。后来土家族人民为了祛除这些毒虫,惩治邪恶,为祭祀这7位英烈而修建了社巴堂设下了这7位帕谱的神位,在每年的春耕前,在社巴头人李光华的组织带领下摆手队、锣鼓队、扫把队、祭祀队等列队入场,一路上跳的跳、摆的摆、扫的扫。最后由四人抬着一头大肥猪到摆手堂前扫把扫堂驱邪
扫把扫堂驱邪
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向祖先进行一阵祈拜祈福后将抬来的猪解开双脚,在头人发话后,由六七个青少年蜂拥而上,用脚一阵乱踢将猪踢死,再由一屠手持刀开胸用手掏出血淋淋的猪心奉献于神堂前,让祖神享用。然后再割下猪头示众敬祖。这一祭祀活动充分显示了土家族儿女敢为为英勇的列祖列宗,不怕流血牺牲报下血愤深仇,展示严惩叛徒内奸的下场。
祭祀酬神完毕,炮声齐发,锣鼓齐鸣土号扬起,摆手舞,扫把物,毛咕斯齐舞,一偏欢腾。
2012年4月23日,在湖南湘西芙蓉镇景区举办了隆重的“中国(湘西)土家族舍巴节“,其声势浩大的原生态的形式向世界展示了厚重的土家文化传统。
【四月八】
(即农历四月初八日)是土家人的传统节日之一。这一天,土家人都在自己家里墙壁上贴上用朱砂写的帖子,名“毛娘帖”,可以驱赶毛虫。帖子内容是: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出青山外,永不回我家“,所以,这一天又称“佛诞日”。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家里总喜欢来一些毛毛虫,挺吓人,后来我爸爸就叫我写了这个帖子贴在墙壁上,果然很灵。
这一天相传还是牛王菩萨的生日,要摆酒肉敬牛王菩萨。在这天,牛要休息不耕田,还要喂好的饲料给牛吃,许多农家还给牛梳毛篦虱,打扫牛栏,以表示对牛的爱护与敬佩。
每逢阴历四月初八这一天,苗族人,汉族人、布依族人、侗族人、瑶族人、壮族人、彝族人、土家族人、仡佬族人全都披戴着银饰,穿戴着新衣,从山顶、山腰、平坝向四月八节日活动场地聚集,这一天要举行傩戏、上刀梯、下火海、狮子舞、打花鼓、赛歌、吹唢呐、吹木叶、打秋跹、请求接求、武术、茶灯等优秀的民族民间文艺表演。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纪念活动又增加了经贸洽谈、艺术文化研讨、旅游观光等新内容,今天的苗族传统节日四月八已成为了苗族人民展现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建设精神文明的综合性盛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者、游客和商人。活动的内容也逐年增多。
【六月六】
农历六月初六,相传是明洪武六年原慈利安抚使覃后(土家族)的遇难忌日。覃后于明初发动农民起义,遭到朱元璋的镇压。覃后英勇善战,后来被他的女婿朱思济出卖被捕,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农历六月六日凌迟处死。土家人民为了纪念他,在这一天,家家翻晒衣物,俗称“晒龙袍”,寓意除难消灾。
六月六分别分为
(1)洗晒节
进入数伏,以农历六月初六为中心,湖南资兴有一句老话叫“六月六打个泡子长块肉“意思就是这一天洗晒,让人好处多多,老北京有很多民俗:洗浴、晒物、洗象、晒经、赏荷、看谷秀等。农历六月初六,民间称为“洗晒节“。因这时天气已非常闷热,再加上值雨季,气候湿,万物极易霉腐损坏。所以在这一天从皇宫到民间,从城镇到农家小院都有很多洗浴和晒物的习俗。
(2)洗象节
农历六月六还是法定的“洗象日“。皇帝在朝会、祭祀或出巡时,为显示威严,要摆出一支由车马象、鼓乐幡伞组成的庞大仪仗队,每有盛大庆典,大象是不可缺少的成员。一千二百多年前,忽必烈在建元大都城后,那时的属地暹罗、掸国、安南、高丽、爪哇等都带贵重礼物来朝贺,其中暹罗、掸国、安南每年都要带大象进奉。暑热天时,大象就在元大都城附近的积水潭中洗浴嬉戏,引来百姓争看围观。皇上为了大象的驯养与管理,还专门建立了象房、演象所和驯象所,并从缅甸招来象奴和驯象师。平时由象奴饲养并由驯象师指导训练。乾隆时期大象最多达三十多头,象奴驯象师多达百人。象房当时就设在宣武门内西侧城墙根一带,旧址即现今的宣武门的新华社大院处,至今留有“象来街“、“象房胡同“的美名。明清时期,六月初六初伏之时,都要举行洗象仪式。
(3)晾经节
每当六月六,如果恰逢晴天,皇宫内的全部銮驾都要陈列出来暴晒,皇史、宫内的档案、实录、御制文集等,也要摆在庭院中通风晾晒。当年这一天也有“晾经节“之称,各地的大大小小的寺庙道观要在这一天举行“晾经会“,把所存的经书统统摆出来晾晒,以防经书潮湿、虫蛀鼠咬。如旧京的白云观藏经楼里,藏有道教经书五千多卷,在每年的六月初一至初七,白云观要举行晾经会,届时道士们衣冠整洁、焚香秉烛,把藏经楼里的“道藏“统统拿出来通风翻晒。广安门内著名的善果寺每逢六月初六也要作斋,举办“晾经****“,僧侣们要礼佛、诵经,届时开庙一天。那时看完洗象的百姓,都会涌到善果寺中观看晾经,所以寺前也形成临时集市,非常热闹。
(4)虫王节
六月六这天还有许多专门的食俗。从六月初六起,街市上的中药铺和一些寺庙开始施舍冰水、绿豆汤和用中药制作成的暑汤。主妇们也在这一天开始自制大酱。每到六月六,当天的饭食要吃素食,如炒韭菜、煎茄子和烙煎饼等。吃素食之俗除有清淡之意,是否还有深意,不得而知。“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已异常炎热,庄稼长势正旺,已是吐须秀麦穗之时,农家要观察长势,以卜丰欠。六月六农民还称为“虫王节“,要在农田、庭院里焚香祭祀,祈求上天保护,五谷丰登。
【三月三】
“三月三,扎蛇眼”,按土家族的习俗指农历三月三日蛇出山的日子,“三月三,蛇出山;九月九蛇进土”。湘西一带山深林密蛇多,为了避勉蛇伤,故把蛇洞塞起来。这天,土家人家家都采摘嫩蒿叶拌糯米做成粑粑吃,意指用粑粑扎蛇眼,不让蛇出来伤人,使村寨人一年中出入劳作,平安无事。同时,三月三日,也是土家族的“情人节”,这天是男女青年最浪漫最幸福的日子。三月三的活动也是声势浩大其下分为
(1)鸡蛋会
土族传统节日鸡蛋会。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或三月初八日、三月十八日,因地而异。届时,在寺庙里举行献牲酬祭,请法师诵经跳酬神舞,以禳灾祛祸,保五谷丰登,人畜两旺。与会群众还随身携带许多熟鸡蛋,一是自食,二是相互敲击作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