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保健方法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持续性疾病,血糖值高低与患者的衣、食、住、行及精神情绪密切相关。所以,病人掌握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学会日常生活的自我保健方法十分重要。
保持乐观情绪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应该懂得,只要控制好病情,同样能健康长寿。
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定时定量进餐、运动、工作和就寝,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用药剂量和时间。
饮食宜淡、多样,不要过咸和偏食,忌高甜食。食量按每日所需总热量计算,不要贪饱,宜少吃多餐。
运动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宜空腹运动,不要过度疲乏。
要了解和掌握低血糖反应的知识,尤其外出活动时或运动量大时要随身携带食品,及时加餐,预防低血糖反应。
应戒烟忌酒,尤其不要空腹饮酒及饮烈性酒。饮用啤酒要适量,并且要减少主食。
注意足部卫生,坚持每晚用温水洗脚。因通常足部感觉迟钝,所以水温不要过热以免烫伤。鞋袜要松紧合适,不要穿硬质鞋袜。冬季要注意足部保暖。
注意口腔及眼部卫生。早晚洗漱,避免视力疲劳。
每日自测4 次尿糖,即三餐前及睡前记录检测结果,尤其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应该坚持。血糖和尿糖不平衡的患者应常测血糖。如用试纸测尿糖,应注意测定时间的准确及看试纸是否过期、失效。有条件的患者可购袖珍血糖仪,方法简便迅速,有利于病情控制。
定期到医院检测肝和肾功能、血脂、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血压、心电图及眼底,根据病情可3~6 月检测1 次。血糖、尿糖应常测,即使病情稳定者,也至少每月1 次进行空腹血糖及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
糖尿病患者的居室环境
糖尿病患者的居家环境和日常起居对病情有着一定的影响,要科学合理地安排他们的生活,使他们的健康得到保证。
糖尿病患者一般体质弱,对疾病的抵抗力低,特别容易感冒或感染等,一旦出现应激状态,病情会骤然加重,并出现多种并发症,因而应选择通气、阳光充足的居室。特别在寒冷的冬天时,更要注意保暖工作,最好使室温保持在20℃左右,因为寒冷使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会使血糖升高。
糖尿病患者应与亲人或朋友同居,同居者应警惕其病情变化,准备一些应急药品,以备不时之需,一旦发生意外,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糖尿病患者如何安排作息
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科学合理地安排作息制度。做到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保持科学的节律。避免疲劳过度而使病情加重。
(1)睡前要饮食有度,不可贪多,不饮浓茶、咖啡、酒精饮料等,也不宜过多饮水,以免引致夜尿过多而影响睡眠。
(2)在睡前半小时用热水泡脚(注意水温不宜过高),可以消除疲劳,长期坚持可以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3)睡前不宜观看惊险节目、书籍等,以防止情绪紧张影响睡眠。
(4)采取右侧卧位为宜,不要蒙头,手不要置于胸前。
糖尿病患者外出就餐的原则
外出就餐现已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交手段,也获得了现代人的一致认同。由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有特殊的要求,外出就餐会给他们带来一些不便,可能会对糖尿病患者带来一些麻烦和不良影响。糖尿病患者的家属对此深为担心。那么,糖尿病患者是不是因此就拒绝外出就餐呢?
如果这样做,单从糖尿病的治疗角度来说,肯定在家就餐比在外就餐好。但是,这样做也可能对患者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剥夺糖尿病患者外出就餐的权力,会使他们因失去正常社会生活而感到孤独和愤怒。其实,防治糖尿病就是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对糖尿病患者限制过宽,致使他们生活空间愈来愈狭小,反而会使他们失去生活的乐趣,挫伤他们与疾病斗争的积极性。就外出就餐而言,只要掌握好几个原则,完全有可能使其变成有乐趣的、令人愉快的事情。
(1)首先了解一下是否能按时就餐。按时就餐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很重要,因为延迟进餐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如果出席的宴会有可能延迟进餐(如婚礼宴会或有许多人出席的宴会经常出现延时进餐),那应在事先吃一点东西。如果是一般性的外出进餐,如果不能准时开饭,可与他人说明自身情况,先吃一点食物,不要因为礼节而影响健康。
(2)是否能较准确地选择好食物的种类和量。中国宴席与外国宴席不同,中国宴席是一桌人围着,一桌菜就餐,这种情况对糖尿病患者很不利,给他们在食物种类和量的选择上带来不便。人们在就餐过程中,这个菜吃一口,那个菜吃一口,不知不觉就会多吃;另外,从菜的种类上,往往是多脂肪、多肉类,而清淡的蔬菜类食物很少。糖尿病患者在进餐前,应该先目测、估计一下,选哪些食物,大约能吃多少量,然后再开始吃。如果宴席比较随意,进餐前,患者最好能先把所需的不同种类食物按合适的量单独分放在一个单独的餐具中,防止在进餐过程中无意过量。
(3)拒绝一些不合理的礼节。最好事先能讲清楚,征得他人的理解。如果事先不能讲清楚,当时也要婉言拒绝。绝对不能以健康为代价换取“面子”上的喝彩。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方式是健康的饮食方式,是适合于所有人的饮食方式。糖尿病患者本人不仅要严格遵循,而且,要把健康状况的生活方式传递给周围更多的人群,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氛围。这样,患者有利于治病;健康者有利于防病。作为患者,切不可屈服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身体本来就已亮起了“红灯”,不要再为不利健康因素大开“绿灯”。
糖尿病患者的工作安排
目前的医疗水平尚无法根治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只有坚持终身治疗的原则医治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良好的前提下,是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参加工作和学习的。但主要看能否控制好糖尿病,所以糖尿病患者要学习有关的糖尿病知识,要自我监测尿糖,条件允许的话还要自我监测血糖;只有这样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用药,把糖尿病控制在最佳状态。
糖尿病稳定后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合理安排工作、学习和生活,促进疾病向有利的方面转化。首先要保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作息制度,这样才可以合理地安排生活,生活有规律、有节奏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工作中要劳动有度,避免过度劳累。可以适当参加体力活动,体力活动不仅可以促进体重减轻,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且在体内有胰岛素的情况下,劳动可以使血糖下降,对病情的控制有一定的好处。需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体力活动要注意时间,不要在胰岛素作用已消失时活动,因为此时活动将使本来已经升高的血糖升得更高。
一般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可以胜任多种职业。但少数工种是不适合的,如驾驶员(汽车或火车),不宜在高空操作或操纵危险的机器,因为糖尿病患者有出现低血糖的可能性,特别是接受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更不宜接受此类工作。工作中轮值夜班可能对某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点也要引起注意。
青少年糖尿病绝大部分都是Ⅰ型糖尿病,需终身注射胰岛素替代治疗,不能间断,如间断就会使糖尿病加重,甚至产生酮症酸中毒。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初期或病情加重时,应抓紧时间治疗,争取在l~2 月内稳定病情,调整好胰岛素的用量,就可以继续上学,边学习边治疗。
糖尿病患者的旅游须知
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出行旅游,但在出发之前,应准备充分。
(1)糖尿病患者必须在血糖控制很理想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外出旅行。体力活动对血糖有极重大的影响,而旅行可能要有与平常的日常生活差别很大的体力活动。所以,在旅行前最好按预定旅行可能的运动量进行适应性的训练并调整好血糖。
(2)要佩带胸卡,在上面写明自己的病情,以便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救助。
(3)临行前要告诉同行者自己的病情,让他们学会识别和处理低血糖。
(4)条件允许的话,最好携带便携式血糖仪,以便途中随时监测血糖。
(5)要带足旅行途中的食物,这一点对糖尿病患者尤其重要。因为旅行中的进餐不可能总是像计划的那样准确。火车、汽车以及飞机可能延误,小汽车可能遇到交通阻塞,于是就不能按计划进餐。在这些不可避免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可以得到及时的食物补充,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6)携带好足量的药品。糖尿病患者在旅行时,一定要带有足够的药品,如口服降糖药、胰岛素以及注射器、针头,并且要将这些药品分装在两个不同的行李中。一个行李可以请亲戚朋友帮助携带,而另一个行李则应当由糖尿病患者随身携带。
(7)如果患者晕车,则在旅行前提前服抗晕车药。
此外,患者在旅行中还要注意饮食的定时、定量,千万不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推后进餐。按时吃药,勤测血糖。及时识别和处理低血糖,避免发生意外。
如何看待糖尿病妇女妊娠
糖尿病妇女如要想孕育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就要有计划地怀孕和控制好自身的血糖。
有计划地怀孕是指在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情况下再怀孕,而不是怀孕在前,控制血糖在后。因为在胎儿生命的最初几个星期内,是组织开始生成的时间,良好的血糖控制特别重要。如果只是在妊娠被确定后才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那么,胎儿生命中最初几周的时间将会被错过。
严格的血糖控制是指从受孕到分娩这段时间内,需要保持血糖接近正常值,而且必须接受胰岛素治疗。同时,还要避免低血糖发生。为了能做到这一点,不仅要接受医生严格的指导,还必须做好家庭血糖监测。
糖尿病母亲产大婴儿的可能性很大。这给分娩带来一定困难。同时也可能使婴儿在出生后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所以,在分娩后要对婴儿进行严密地观察。
如果能在各方面得到良好的监护和处理,糖尿病妇女定会如愿以偿地得到健康的小宝宝。
妊娠合并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在怀孕以后,妊娠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变化及产科的并发症、胎盘激素的作用等,常使病情复杂化,孕期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产褥期易发生低血糖症。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妇的影响有:产科合并症发生率高,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胎盘早剥、脑血管意外;因糖尿病患者白细胞多功能缺陷,故合并妊娠时极易发生感染,甚至发展为败血症;糖尿病孕妇糖利用不足,能量缺乏,常出现产程延长、产后子宫收缩不良等;羊水过多发生率高;手术产率高。
妊娠合并糖尿病对胎儿的影响有:巨大儿发生率高;胎儿畸形发生率高;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高,新生儿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所以,糖尿病患者如有严重的心血管病、肾功能减退或眼底有增生性视网膜炎时,则不宜怀孕,一旦怀孕也应及早终止妊娠。但如果病情轻或控制较好,虽可以妊娠但在孕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控制糖尿病。
(2)增加产前检查次数及内容,除常规的产科检查外,还要查肾功能、眼底、心血管功能。
(3)不宜口服降糖灵、优降糖等降糖药物,以免影响胎儿。
(4)应在孕35 周左右住院观察待产,若有胎儿处境危险信号应立即终止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