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人老的时候,思想不应当衰老;人穷的时候,意志却不能消沉。
“相关故事”公元207年7月,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后,统领大军出卢龙寨,日夜抄道疾进,远征乌桓。
大军一到柳城,即大败乌桓骑兵,杀死了单于它顿。袁绍的儿子袁尚、袁熙从柳城逃命至平州公孙康处。曹操深知公孙康与二袁不和,如果急着去进攻平州,那么他们肯定会合伙抵抗,如果再等一段时间,他们一定会自相残杀,于是他下令收兵。没几天,公孙康果然把袁氏兄弟的头颅送了过来。这样,曹操北征乌桓、统一北方的大业基本完成。
这年的中秋,他与众将饮酒赏月,时已五十三岁的曹操想到南北还处于分裂中,南方的孙权、刘备仍然盘踞一方,他心潮澎湃,便一边舞槊,一边随口吟出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诗句。意思是说:好马虽然老了,待在马棚里,但是它还有奔驰千里的志向;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了晚年,但雄心壮志并不减退。这首诗表现了曹操热爱自然、蔑视天命、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统一国家的豪情壮志。
“原文”
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译文”
正直的话虽然刺耳难听,但是利于成长;好药虽然很苦,但是利于根治病患。
“相关故事”秦朝末年,苛政日甚,百姓生不如死,于是纷纷揭竿而起。在反秦队伍中有两支实力较强的起义队伍,一支由项羽领导,另一支由刘邦领导。当时,项羽的军队牵制着秦军的主力,而刘邦则趁秦朝的都城咸阳空虚,率兵攻入秦宫。
刘邦进入咸阳后,看到秦朝宫室华丽,美女宝器数不胜数,便有意留居宫中。他的得力大将樊哙出面谏阻,但樊哙为人粗鲁,说话带刺,刘邦听了很不舒服,所以他不听樊哙的劝告,执意要留下来。
看到两人各执己见,谋臣张良出面说道:“秦朝无道,贻祸百姓,所以您才有机会攻进秦宫。现在您灭暴秦,为天下苍生除恶,应视珠宝美女如无物,可您今天刚入秦宫,就想到了享乐,这和‘助纣为虐’有什么两样呢?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您能听听樊哙的话。”
刘邦听后,心里十分惭愧,便率兵退出秦宫。
“原文”
善必寿老,恶必早亡。
“译文”
积德行善一定会长寿不老,挟凶积恶必定不得善终。这里包含劝人向善的意思。
“相关故事”春秋时,齐国公子商人,仗势欺人,强占了大夫邴原的田产,管仲以商人理亏,将田产判归邴原,商人从此怀恨在心。等到他杀了齐昭公的儿子,自己做了国君后,先尽夺邴氏之田,又削夺管仲的封邑。此时邴原已死,懿公便命军士掘墓碎尸,还特意让邴原的儿子邴歜到现场去观看。后来,懿公要在国中选美,听说大夫阎职的妻子很美,便命令所有大夫的妻子都来到宫中,而阎职的妻子从此被强留在那里。齐懿公行所为被邴歜和阎职恨入骨髓,两个人都要寻机报复。这年的夏天,懿公想去申池避暑,他命邴歜驾车,阎职跟随。懿公见池水清清,竹林凉爽,便狂饮了很多酒,不一会儿,就在竹林中睡着了。此时,邴歜对阎职悄悄说:“我有心腹之言,早想跟你说,可是我怕你已经忘了前耻。”阎职说:“夺妻之恨我怎能忘呢?只是我一个人的力量不够,你若想杀他,我来帮你。”二人于是持刀钻进竹林,见懿公正在熟睡,便支开内侍,挥剑把他杀了。然后,二人回家整理行装,从容地离开了齐国,而那个暴君刚刚做了大王,因纵恶行凶,却早早丧了命。
“原文”
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
“译文”
平时只抓住别人的错误不放,为什么不回过头看看自己有没有欠缺。
“相关故事”东晋末期的时候,有个人叫祝期生,他平日不注重自己的德行,常常以说长道短为乐,既喜欢揭发他人的缺点和过失,又爱好引诱他人做坏事。遇到相貌丑陋的人,他就讥笑人家;遇见相貌俊美的,便进行嘲弄。遇到较愚笨的,就欺负人家;遇见较聪明的,便对人家品头论足。遇见贫穷的人,就鄙视人家;遇见富有的人,便进行诽谤。见到当官的,就揭发人家的隐私;见到读书人,就宣扬人家不愿声张的私密。看见有人生活奢侈,反倒赞扬他是个豪爽之人;知道有的人手段阴狠毒辣,却赞叹他是位英雄。见人谈佛学法理,就讥讽为斋公;别人谈论儒学,他嗤笑人家是假道学。听别人说了一句好话,就批评:“虽然他嘴里这么说,心中未必如此。”而看见人家做善事,就会说:“怪了,这件事既然做了,那件事为何不做呢?”他时常乱持议论,颠倒是非,说三道四。年老时忽然得了一种舌病,每回发病长疮时,一定要用针刺到流出很多脓血才能减轻痛苦。一年内要发作六七次,而且发病时连话都说,最后因舌头溃烂萎缩而死。
“原文”
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译文”
凡是用人不能取决于相貌,海水不能用斗来量。意思是: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以点带面或以个人的好恶做出取舍。
“相关故事”战国时,齐国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的君臣知道晏子是个矮子,想耍笑他。楚王命人在大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让晏子从这个小洞进城。晏子走到小洞前看了看说:“这哪是城门,分明是狗洞,出使狗国的人,才会从这里进去,我今天是出使楚国来的。”楚人无话可对,只好打开城门,迎接晏子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时,楚王笑嘻嘻地说:“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知道楚王是在有意讽刺他,答道:“我们齐国光都城临淄就有七八千户人家,街上的行人要是都张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要是都甩一下汗水,就可以汇集成一场大雨,您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派你这样的人来出使呢?”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噢!这您就不知道了。我们齐国派遣使臣有个规矩:要是对方是个上等国家,就派一个有本事、有德行的人去;要是对方是个下等的国家,就派一个碌碌无为的人去。因为我是齐国最没出息的臣子,所以才把我派到楚国来。”楚王没想到眼前的晏子虽然身材短小,但是语出惊人,再也不敢以貌取人了。
“原文”
千里送毫毛,礼轻仁义重。
“译文”
行很远的路送去一片羽毛,礼物虽然不多,但所包含的情义却十分贵重。
“相关故事”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缅伯高带了一批珍奇异宝去拜见唐王。在这批贡物中有一只白天鹅最为珍贵,缅伯高为了不出现闪失,一路上,他亲自给其喂水喂食,一刻也不敢怠慢。这天,缅伯高来到沔阳河边,只见白天鹅伸长脖子,张着嘴巴,吃力地喘息着,缅伯高心中不忍,便把它带到水边,让它喝了个痛快。谁知白天鹅喝足了水,一展翅膀,“扑棱”一声飞上了天!缅伯高向前一扑,只拔下几根羽毛,眼睁睁看着它飞上了天空。这下,缅伯高傻眼了,他捧着几根雪白的天鹅毛,心想:“这可怎么办?拿什么去进贡?又怎么回去交差?”万般无奈,缅伯高只得继续东行,他拿出一块洁白的绸子,小心翼翼地把鹅毛包好,又在绸子上题写了“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的诗句。缅伯高晓行夜宿,辗转到了长安。当唐太宗接过鹅毛时,缅伯高心里一阵慌乱,忙向太宗讲述了事情的经过。唐太宗看了看鹅毛,又看了那几句诗,脸上浮出了笑意,他非但没有怪罪缅伯高,反而夸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并重重地赏赐了他。
“原文”
光阴黄金难买,一世如驹过隙。
“译文”
时光是用黄金也难以买到的,人的一生如同骏马腾过一条很窄的裂缝那样迅速。
“相关故事”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到齐国,一住就是七年。期间,他娶妻齐姜,从此两人朝夕欢宴,不问外事,随他逃亡的大臣想见他都很困难。这些大臣眼见齐国将要大乱,准备另去别的国家,以图帮助重耳复国,于是他们相聚在一片桑林中,谋划了劫走重耳的方案。不料,他们的方案被正在采桑叶的齐姜身边的几个婢女听到,她们把消息告诉了齐姜。齐姜为了保密,则把她们都幽禁了起来,然后又去说服重耳起行。重耳当时迷恋齐姜,志气已消磨光了,他说:“我准备老死于此地,决不再到处奔波了。”齐姜无奈,单独召见狐偃,主动提出要配合群臣劫走重耳,狐偃感动地说:“夫人抛弃夫妻之爱,以成公子复国大业,真是贤德啊!”这天晚上,齐姜摆下酒宴,对重耳说:“知道公子有四方之志,我为你饯行。”重耳说:“人生如白驹过隙,这样的日子就挺好的,我没有他求!”齐姜见重耳坚决不肯走,便以好言劝酒,让重耳喝得酩酊大醉。这时,狐偃一伙人将重耳抬到早已备好的车上,急忙出城上路。此后,重耳奔楚去秦,在他出亡十九年后,终于当上了晋国国君。
“原文”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
“译文”
国家政治清明会器重有才学的人,经济富有的人家会娇惯自己的孩子。
“相关故事”春秋时期,有个穷书生,名叫百里奚。他的家里十分贫穷,已过而立之年仍没有找到任何差事,始终过着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后来,在妻子的鼓励下,他决心去虞国碰碰运气。临行前,妻子把家中仅有的一只母鸡杀了。当时没有柴烧,妻子连门闩都卸下用来烧菜。分别时,妻子哭着叮嘱说:“求得富贵,可别忘了我们母子啊!”哪知天不随人愿,因晋献公假途灭虢,又把虞国也给灭了,百里奚被当作奴仆随晋献公的女儿嫁到了秦国。百里奚寻机逃到了楚国,为了生存,给一家富户放牛。
秦穆公一次偶尔看到了晋国来的仆人里有百里奚的名字,便问身边的公孙枝,公孙枝说:“这个人贤而多才,已经逃到楚国去了。”秦穆公是个求贤若渴的人,当即要用重金把百里奚赎回来。公孙枝提醒说:“咱们用太多钱去赎,楚国一定会猜出他是个有大用的人,是不会放他的。不如用五张羊皮将他赎回,然后再加以重用。”秦穆公当即命人携五张羊皮换回了百里奚,并用为丞相。时称“五大夫”。巧的是,百里奚的妻子和儿子此时正在秦国,至此,一家人也喜得团聚。
“原文”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