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具有遗传性。遗传,是指父母或亲代的特征向后代传递的现象。遗传因素与肥胖的关系早已引起医学界所重视。研究表明,遗传不仅影响着机体脂肪量及其分布,机体热能摄入、基础代谢率、体力活动习惯及营养素利用等均与遗传有关。
(1)肥胖遗传发生率
研究表明,父母一方或双方均肥胖时,其子女肥胖发生率明显升高。美国学者通过大规模的人群调查发现,在10~19岁青少年中,父母一方有肥胖者,肥胖发生率约为35%~45%;父母双亲均肥胖者,肥胖发生率高达70%~80%。而双亲都瘦或体格正常者,肥胖发生率仅为10%。
上述资料表明,肥胖具有明显的家庭聚集性,但在许多情况下,先天遗传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相互交织,不易分离。不同学者用体质指数(BMI)评估肥胖遗传度差异很大(在0%~90%之间),所以有人对遗传的重要性仍持怀疑态度。最近的双生子及养子试验,为遗传因素的作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同卵双胞胎人群中,一组生后在同一环境中长大,一组生后住在不同的地区,各组双生子肥胖发生情况非常相似。后者,由于同卵兄弟(或姊妹)分别在不同的环境中长大,很大程度上排除了环境因素的作用。养子试验发现,收养儿童与收养父母体重间无明显关系,而与其亲生父母体重密切相关。以上试验结果说明,肥胖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
(2)遗传因素与体型
遗传因素的作用,不仅表现在全身脂肪量的多少,机体局部的脂肪分布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系。
近年的研究发现,局部脂肪的分布与某些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人体脂肪分布的家族相似性也进一步得到究。sally等人测量了173对同卵双胞胎及118对双卵男性双胞胎,发现肩胛下皮褶厚度的遗传度高达77%。研究进一步表明,在体型遗传方面,女孩所受影响通常比男孩大。
(3)遗传与热能摄入
热能和营养素的摄入具有家庭特征。不仅在夫妻间,而且在父母与子女间也显示出极强的相似性。几项有关双胞胎研究都表明这一特性,单卵双胞胎更为明显。由于单卵双胞胎比双卵双胞胎更常在一起活动和进食,故共同的环境因素作用不能排除。
来自Quebec家庭研究所的调查表明,跨代之间的总热能摄入几乎不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如果分别计算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比例,遗传度就大大提高了。假设三大营养素的摄入比例是食物选择的指标测此结果提示食物选择也受遗传因素的调节。
(4)遗传与热能消耗
在摄入热能恒定时,减少热能的消耗,则导致热能过剩,体重增加甚至形成肥胖。因此,热能消耗方面的个体差异,是研究肥胖的遗传作用时必须考虑的。热能消耗因素相当复杂,包括以下几方面:基础或休息时代谢率,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热能消耗,体育锻炼和其他体力活动时的热能消耗。
①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占每日热能消耗的70%。对单卵双胎及双卵双胎的研究发现,遗传度对热能消耗的影响在单卵双胎为80%,双卵双胎为40%。另有资料表明,肥胖型妇女所生婴儿比消瘦型妇女所生婴儿基础代谢率低24%,当这两者的婴儿每天进食数量与质量大致相同时,一年以后,两者的婴儿体重差别显著,前者的婴儿多数成了小胖子,而基础代谢率正常的消瘦妇女所生婴儿体重大都正常。
美国一博士对大量人群做了横断面调查及前瞻性研究后发现,休息时及24小时的代谢率具有明显的家族特征性,有的家庭高于正常值,有的家庭低于正常值。低代谢率是体重增长的危险因素。
②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体重相同的胖人与瘦人在摄入相同的食物后,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消耗的热能,前者远远低于后者。尚有学者报道,在摄入4184千焦(1000千卡)糖类后,连续观察4小时的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父母与子女问的相关系数为0.30,双卵双胎为0.35,单卵双胎为0.52.因此,认为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的遗传度为40%~60%。
③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有关遗传因素对体力活动时热能消耗的作用研究甚少。在加拿大的一项调查中,记录了18073人的活动情况,包括强度和密度,然后记录平均每天的热能消耗。发现父母与子女的相关系数为0.12,夫妻问为0.28,兄弟姊妹间为0.21.提示遗传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活动时的热能消耗。
一项来自伯明翰儿童研究所的调查表明,对100名4~7岁儿童及他们的99位母亲和92位父亲每天10小时共9天的测量显示,父母一方喜爱活动的儿童较父母均不喜欢活动的儿童更爱活动,父母均喜爱活动的儿童喜爱活动程度是那些父母不喜爱活动的儿童的5.8倍。
遗传因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肥胖的发生、发展,然而,人类肥胖基因表型绝不像某些动物(如小鼠)那样是单基因控制的,而是复杂得多基因系统,且伴有基因——基因、基因——环境的相互作用。
目前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有协同作用,只有那些具有肥胖倾向的人暴露于致肥环境中,肥胖才得以发生。所以,不能消极地认为肥胖均为遗传因素所致,消除或治理致肥环境,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