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元洪(1864~1928),北洋政府总统。字宋卿,湖北黄陂人。北洋水师学堂毕业。随德国教官训练湖北新军,由管带累升为第二十一混成协统领,在新军中多次破坏湖北革命党人的活动。1911年(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被迫出任军政府鄂军大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当选为副总统。
袁世凯篡政后,伙同袁镇压革命。1914年袁世凯解散国会,篡改约法,设参政院,他被任为议长。袁死后,由副总统继任大总统,与国务总理段祺瑞发生府院之争。段利用张勋将他驱走,由冯国璋代理大总统。1922年受直系军阀支使,复任总统。次年被直系军阀驱走。后死于天津。
黎元洪自1912年至1922年的十年间,曾经荣任三届副总统,两届大总统。从表面上看来,他从清末的协统、都督到民国总统,似乎青云直上,但实际上始终未掌实权,一生蹉跎坎坷,几起几落,在北洋“群雄”角逐中,他是个失败者。1923年,不得不无可耐何地东渡日本,去歇息倦体。半年后,又悄无声息地回到天津,隐居张园,不再过问政治,专心致力于发展实业,茶余饭后,常伴禽鸟为乐,泼墨写画,以解苦闷之情。
黎元洪墓黎氏晚年一直患有脑病,血压偏高。1928年5月28日,看完赛马回到家中顿感心胸憋闷,脑病复发,长时间昏迷不醒,医治无效,于6月3日晚上10时半,因脑溢血,去世于天津英租界10号寓所。享年65岁。
次日天津《大公报》第二版对此即作了简短的报道,说黎元洪昨夜逝世。定于6月4日下午2时大殓,一切丧仪,遵嘱从简。并刊登了一幅黎氏身穿燕尾大礼服,白衬衣,颈系黑色领花的半身遗像。
半个月后,其遗族亦于开吊前,在报刊上发出讣闻:
中华民国十七年六月三日亥时,前任大总统显考宋卿公疾终津寓。正寝。享寿六十五岁。绍基等侍奉在侧,亲视含殓,即日成服。谨择于七月十九日,奉移本埠特别一区容安别墅。卜葬有期再行奉告。恐讣未周,特别登报讣闻。
黎氏死后,他的遗族以及旧日属僚,都主张“暂”按民国元首大总统的身份治丧,以此向南京国民政府请功,予以国葬。
黎氏被殓入一具上等金丝楠木四独板的重材,而且涂了黑色的褪光漆。殓服用的是民国大总统的衣冠——天蓝色的陆军大元帅礼服,袖头、袖口用金线绣满了“嘉禾”,佩着宝星垂金大元帅肩章,胸前挂着各式勋章。身旁放着白缨元帅帽。以便供人瞻仰。
殓后,在私邸停柩47日。
“平凡盛丧”
7月19日,为黎氏灵榇奉移之期。其殡仪是经过其旧日属僚精心设计的,反映“推翻专制”,突出民国改元的特点。因此,不用旧式仪仗执事、杠、罩,来个独出心裁的“平民式总统殡”。此为当年津门一大“盛事”。
黎元洪像黎氏大殡的另一特点就是租界当局破例批准带有武装卫队的殡列通过。此为一“破天荒”之“大事”。
午前8时,黎氏大殡由英租界私邸出发,全列共分为12组,统一由治丧办庶务处指挥。其路线是:从英租界19号路起,经过法租界13号路,日本租界芙蓉街,转福岛街、旭街,再经法、英两租界,至特一区容安别墅殡宫停灵暂厝。全部路程约七八华里。
殡列所经之处,商店铺户、民居住宅前均挤满了中外的观礼者,甚至临街楼房阳台、屋顶,均成了观众的看台。日租界旭街和法租界梨栈一带则自上午8时起,群众即逐渐聚齐,伫立于烈日薰蒸之中,欲一睹此“平民式”的总统殡仪。
租界当局为疏导交通,维持秩序,临时增派了大批巡逻警察,于各主要路口值勤站岗,指挥疏导。
黎氏的丧仪,虽说是“遵嘱从简”,实际上并非如此。据不完全的统计,所有的执事、鼓乐、僧众、送殡执绋者约有1万余人。所有被雇来的执事夫虽没有穿传统的彩绣驾衣,但一律身穿素白表示“维新”。当时,报刊上赞美此举说“一洗社会之积习,殊足以社会之模范”。
殡列势派大矣!警备司令部特派了数百名士兵组成了全副武装的卫队。全都按规定倒背枪支(枪口朝上),表示哀敬。殡列各组均有大幅白绫旗一面,上书第几组的编号,中间有一蓝色的“黎”字。盖仿旧时军中马前开道的旗帜。其殡列的排列为:
第一组
国旗两面,高约三丈,迎风招展。旗杆顶上金矛煜耀,缨旄鲜明,殊为壮观。两旁各有护旗者二。皆崭新军装,正步前进。
由保安队48人组成的大型军乐团高奏哀乐。绣有“黎”字的大幅丧旗走在中间。所有队员均着新军装,胸前佩白花,左臂缠黑纱,乐器上也披了黑纱,表示戴孝。
次为警备司令部的马队两连,骑兵均全副武装,臂缠黑纱,缓步而行。
第二组
军乐团一班,高奏哀乐前引。
保安队组成的大型武装仪仗队。
第三组
慈善院音乐队一班。
保安队共两大队(全副武装)。
第四组
各方赠的祭文,均装入镜框,放置到素彩亭内,雇人(穿孝)抬舁而行。第一座为国民政府祭文。后面依次为:徐士昌、段祺瑞、王士珍、章太炎、高凌蔚、王正廷、龚心湛、周学熙、傅作义、陆荣廷、齐耀珊、齐耀琳、田中玉、刘承恩、曹汝霖、唐克明、凌福彭、陈锦涛、汤漪、吴景濂、陈嘉谟、何佩、项骧、杨寿、刘宗铎、聂宪藩、翟瀛、中兴煤矿公司、朱启钤、李徵五、李钦、言敦源、何东、释普仁、天津红十字分会、蒋作宾等,旅津湖北同乡王泳生、旅沪同乡代表胡人俊、天津新闻界、唐滋镇、六河煤矿公司、天津佛教居士林等祭文,共抬44亭。
祭文亭后为各界所送的挽联,约200余幅。皆以竹竿挑起,走成双队。其中不乏过誉之佳作。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挽联曰:
继大明太祖而兴,玉步未更,绥寇岂能于正统;
与五色国旗同尽,鼎湖一去,谯周从此是元勋。
第五组
军乐团一班,奏哀乐。
各界所送的挽联200余幅,均挑之于高竿,配幅而行。
第六组
各界所送的挽联、花圈、花篮、冲天大幅的锦旗、锦标。
第七组
中国军乐队一班。
素扎大彩亭一座,内悬“策勋表”。
素扎大彩亭一座(仿旧更衣亭),内放总统大礼服、海陆军大元帅服、白缨元帅帽等。
素扎大彩亭一座(仿旧四宝亭),内放总统生前所用的笔、墨、纸、砚、印章等文具。
每座素彩亭皆为8人(穿孝)抬舁而行。
第八组
男童24名(穿孝)左手以木棒提铜香炉一尊,内焚檀香。
男童32名(穿孝)身挎红漆木盘,盘内放铜香炉一尊、檀香丁、檀香粉各一盘。边走边焚檀香。
平、津两市的大德高僧数十名,手执法器,沿途逢路祭棚时,唪经品咒,超度亡魂。
第九组
清音锣鼓细乐队一班,以笙、管、笛、堂鼓、小锣、九音锣等民族乐器吹奏哀乐。
海、陆军军旗
海、陆军大元帅旗(俱高丈余,一兵执旗,二兵护旗)。
侍卫马队。
侍卫步队,皆为前总统府侍卫武官,手执长戟,戟上蒙以青纱,以表示哀悼。
黎氏遗像车。这些都是由北平运来特制的大礼车,车式如轿,车厢朱红色,敞帘,内供黎氏大幅海、陆军戎装遗像。该车由对儿马驾辕,前有顶马,后有跟骡各4匹,全都为白色。
第十组
民间西乐队48名奏哀乐。
学生千余人。多为黎氏生前捐款兴办的学校中之师生。
各界来宾数百人。
第十一组
男童24名(穿孝)各以木棒提铜香炉一尊,内焚檀香。
男童18名,各执黄缎彩绣的罗汉幡一柄。
平市雍和宫的喇嘛64人,俱黄袍、黄帽,手执长号,肩杠大鼓,另有海螺号、金口角、唢呐、海笛等轻重法器。吹奏西番乐。
平、津两地寺院的大德高僧48人(以应弥陀如来四十八愿之数)。俱身穿杏黄袍,加披红缎金线刺绣福田纹袈裟,以铛、铪、鼓素打“七星”。
第十二组
孝子黎绍基左手执引魂幡;黎绍业双手捧灵牌。皆麻衣草履,哭声尽哀。均为2人搀行。
黎氏旧时的属下官员千余人,俱腰扎白布孝带,头戴白孝帽,分成四行执绋缓缓而行。
黎氏遗榇不用传统的杠、罩、杠夫抬舁,而载之以彩饰的汽车上。灵柩上覆以国旗,满堆鲜花。车的四周则用木枪交叉成栏杆形。显然属于独出心裁的杰作。
灵车之后,共有四轮马车60余辆。前11辆为黎氏家族之女眷,黎夫人乘第4辆车,哭之甚哀。其女公子绍芬、绍芳乘第5辆车,亦痛哭不止,两眼红肿。第12辆之后,通为送殡亲友的女眷所乘坐。最后为红十字会的救护车。
沿街设有路祭棚、路祭桌、茶桌多处。正午12点始到达特区容安别墅。孝子请灵入厝后,摆上祭筵,首由喇嘛、和尚分别在灵前诵经念咒;后由家族及旧日属僚依次行礼。至下午2时始告礼成。
国葬隆礼
黎元洪的祖籍本为安徽,但从他祖父,便开始定居于湖北的武昌汉阳。黎氏于清同治三年(1864)十月十九日出生在汉阳。辛亥之役,又发迹于武昌。因此,他死后仍要归葬于武昌旧乡。于是在民国22年(1933)4月,由其两子绍基、绍业等从津门扶柩回鄂,并择定武昌卓刀泉土宫山为茔地。当时,南京国民政府认为黎氏“首举义旗,创造民国”,决定为他举行国葬。事先国民政府即饬令湖北省政府,组成典礼办事处,筹备一切。
民国24年(1935)11月24日是为黎氏举行国葬大典的日子。上午8时,各界参加送葬的来宾,齐集武昌汉阳门外,用事先准备好的素彩汽车将黎氏灵榇运至洪山。参加这一盛典的有: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代表李书城,行政院的代表贾士毅,考试院的代表程其保,司法院的代表史延程,内政部的代表孟广澎,审计部的代表任应钟,海军部的代表陈武民,交通部的代表高廷梓,蒙藏会的代表萧曾,中赈会的代表贺衡夫,湘政府主席何健的代表胡燮槐,沈鸿烈的代表沈肇年,胡宗铎的代表严敬,马鸿逵的代表童宾秋,以及英、日、法、美等各国驻汉领事,各团体、学校、伤兵、民众等共达5万余人,场面很是宏大。
礼堂设于洪山宝通寺停灵处。堂内布置极为庄严,素彩灵龛的正面高悬黎氏大幅遗像,灵龛上端挂着林森的大匾,上题“民国元勋”四字。供案上焚香秉烛。四壁高悬挽联约有数千幅之多。
居正的挽联是:
奠定河山,出为霖雨;
炳灵江汉,上应星辰。
孔祥熙的挽联是:
秉三民策略,崛起湖湘,运会启金瓯,牧野鹰扬光大业;
集五族衣冠,奉安丰沛,风云护华表,辽天鹤去有遗思。
何应钦的挽联是:
首义拥旌旄,墓路肇兴溯开国;
归葬安体魄,漆灯不灭识佳城。
李宗仁的挽联是:
党国重酬庸,汉水楚山,遥见元勋隆奠礼;
馨香贻祀典,报功崇德,怆怀先烈动哀思。
何成浚的挽联是:
生有来,逝有为,江汉一呼,顿还故国;
薨于津,葬于鄂,墓嗣千载,合配中山。
陈继承的挽联是:
仗剑扫胡尘,光我中华,光垂宇宙;
单刀临胜地,归公骸骨,气壮山河。
上午10时,各界送葬人员齐集洪山举行公祭。军乐团高奏哀乐,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代表李书城主祭,宣读祭文云:
“维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特派湖北省政府委员李书城,敬荐馨香,致祭于黎前大总统之灵曰:呜呼!两仪正气,海岳英云。郁数十年,闳杰挺生。江汉,南国之纪。湛惟我公,应运而起。雷雨艰屯,风云翁集。汉帜斯张,百城风霏。奉迎先觉,大业不居。荆襄坐镇,遐迩瞻仰。国位蜩螗,元黄再黔。执德不回,允鹰天禄。惟公德重,险夷一致。拨乱反正,卒申大义。再执魁柄,宽裕温柔。视民如伤,仁泽滂流。轩鼎升遐,于兹八祀。中外归仁,讴恩未已。范金铸像,坠泪遗碑。庇民扶国,陟降在兹。业昭炎黄,勋重民族。垂德报功,典宜优渥。楚云蓊郁,汉树青葱。佳城式奠,今肉何穹。尚飨!”
祭毕,鸣礼炮23响。随后,便把黎氏亡灵移放到卓刀泉土宫山安葬。执绋人员分为8个行列,浩浩荡荡向墓地进发。不料,天公不作美,中途风雨交加,但秩序井然不乱。下午3时半,黎氏灵榇入圹,在哀乐声中,鸣礼炮101响。全体执绋人员行三鞠躬礼后,在哀乐声中依次告退,至此国葬典礼结束。
是日,国民政府通令全国一律下半旗,停止娱乐一天,以表示对黎氏的沉痛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