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祺瑞(1865~1936),北洋皖系军阀首领。原名启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天津武备学堂毕业,后赴德国学习军事。1896年随袁世凯创办北洋军,曾任保定军官学堂总办、第六镇统制、江北提督和北京政府陆军总长、参谋总长、国务总理。袁死后成为皖系军阀首领。1920年被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打败下台。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后,被奉系军阀张作霖及冯玉祥推任北京临时政府执政。在此期间,召开以军阀、政客为主体的善后会议,抵制孙中山主张召开的国民会议,并在帝国主义指使下召开关税特别会议和法权会议。1926年镇压北京各界人民抗议帝国主义炮轰大沽口暴行的集会和请愿活动,造成三·一八惨案。同年4月被冯玉祥驱逐下台,蛰居天津租界。1933年移居上海。
民国22年(1933)段祺瑞应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党政府——下同)的邀请,从天津移居上海。民国24年(1935)被任命为国府委员,但没有就职。
段祺瑞22年前曾患胃溃疡症,民国25年(1936)秋,又患腹泻,经国医丁济万诊治,病渐痊愈。未料至10月初,段氏因“忧虑国事”病复加重,乃请英医白莱生诊治,旋入宏恩医院,照X光,发觉胃溃疡症复发,且已加重。仍由原主治医师白莱生继续诊治,除服药外,并加注射,情况尚好,每日仍能坐起阅报。后见“国事紧张”,段以忧虑而病情越发沉重。迨至10月31日又咳血、泻血,至晚间9时半,即不能言语,延至2日晚8时40分,在霞飞路寓邸逝世。其子宏业,侄宏纲等,均服侍在侧。李思浩、吴光新、梁鸿志、屈映光、曾毓隽、龚心湛等闻耗,均前往吊唁,并襄理丧务。
段祺瑞像段氏遗妻一,妾二,子一均在沪。
次日(11月3日),京、沪、平等各大城市报刊,均于要闻版发表了这一消息,并刊登了段氏的西装照,以及民国22年(1933)段氏南下抵沪时的摄影,照片上段氏已体老年迈可想而知,已不可能在政治上有什么作为了。
《北平晨报》在报导这条消息时,附了南京中央社发出的段氏“略历”:
“段祺瑞,字芝泉,安徽合肥人。少业北平武备学堂,光绪间,赴德学陆军,年余归国,随袁世凯治军小站。袁抚鲁,段续统武卫军,袁任北洋大臣,段为参谋长。宣统元年,任第六镇统制官。辛亥革命,任第二军军统,率军至汉,旋电清宣统逊位。民元,任陆军总长,二年,代理国务总理,三年,再任陆长,四年秋,袁谋窃国,筹安会成立,称病辞职。袁死,黎元洪任总统,段为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六年,主对德参战最力,为黎免职。复辟事起,在马厂誓师,讨逆。七年三月,再任国务总理。九年,直皖战败居津。十三年,直奉战后,复起为临时执政,十五年下野,自此居津,不问时事。二十二年,由津南下,息影沪滨。二十余年前,段曾患胃溃疡症,时发时作,迄未断根,兹因旧病复发,以致不起,享年七十三岁。”
僧装“大殓”
段氏死后4天才入殓(北京没有这样的风俗)。因段氏生前信奉佛教,其后人遵嘱,于11月5日上午,以僧衣、僧帽、僧鞋,作为给他送终的装裹(据说,还加披了红底金线绣着福田纹的袈裟,不知确否),总之,是一套佛子朝“大雷音寺”的装束。按当时,沪上的风俗,遗体放入棺内,算是“小殓”(初殓),必须等到封上棺盖,举行了殓礼,才算“大殓”。段氏的大殓仪式是在当日下午2时举行的,场面相当隆重。
大殓前,段氏夫人,及长子宏业,次子宏范,女儿五人,长侄宏纲,还有如夫人及孙昌世、昌岱、昌华,孙女、珏、珍,侄宏程、宏纶、宏炳,曾孙希曾,刚于昨晨7时40分乘平沪通车,由津赶到。全体家属亲视含殓。礼用佛教仪式,孝子、孝孙等匍匐灵前,叩首如仪,上祭菜,焚冥纸、往生钱等。然后,便由上海龙华寺高僧围绕棺柩念经转咒,给段氏安魂,僧众齐举《西方赞》:“赞礼西方,极乐清凉,莲池九品华香,宝树成行,常闻天乐铿锵,阿弥陀佛大放慈光……”下接《往生咒》:“天灵地灵,普化万灵。通运三界,佛宝流通,上奉宇宙,下至幽冥……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多夜……”再转《七佛灭罪真言》。念罢,乃由孝子等亲手插上“子盖”,然后再由杠房工人将大盖封上。
殓罢,于是一干吊唁人员齐入灵堂举行公祭。参加公祭的有:蒋介石的代表、上海市市长吴铁城;中政会主席汪精卫的代表、中委褚民谊;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外交部部长张群;财政部部长孔祥熙的代表孔公子令侃;中央秘书处处长谭光;军事参议院院长陈调元;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淞沪警备司令杨虎;中委李烈钧、杨庶堪、薛笃弼、张知本;唐绍仪的代表其子唐榴;上海市公安局局长蔡劲军;保安总团团长吉章简;外部驻沪办事处主任周珏;两路局局长黄伯樵;上海市府专员王长春;警备司令部秘书王之南;北宁铁路局局长陈觉生的代表王绍贤;以及知名人士杜月笙、张啸林、虞冶卿、王晓籁、钱新之、俞佐庭、许修直、郭顺、褚辅成、叶恭绰、袁良、屈映光、冯耿光、白宝山、姚琮、周作民、何竟武、江庸、卢学溥、吴蕴斋、姬觉弥、罗迦陵;段氏生前旧友冀察政委会经济委员会主席李思浩、龚心湛、吴光新、章佩乙;并段宅亲友等,凡200余人。还有日本驻华大使川越的代表该国驻沪总领事若杉;日使馆海军武官;辅佐武官;及日侨名流船津中田等外宾多人。行礼时,由淞沪警备司令部军乐团,上海市公安局全班军乐团,还有传统的民族乐队(吹班)分别演奏哀乐。共约45分钟礼成。
段氏大殓之日,南京国民政府通令全国下半旗一日,以致哀悼。
“最高葬仪”
南京国民政府于11月5日上午9时,召开第25次常会。到会的有中委叶楚伧、冯玉祥、丁惟汾、周启刚、张厉生、方治、居正、张继等20余人。由冯玉祥担任主席,主持会议。讨论了蒋介石、冯玉祥、于佑任、居正、丁惟汾各委员所提出的关于段芝泉先生赞成共和,再造民国,遽尔逝世,宜报哀崇,拟请予以国葬案。当即表决通过,做出决议。
国民政府干当日发表关于国葬段祺瑞的命令。全文如下:
“前临时执政段祺瑞,持躬廉介,谋国公忠。辛亥倡率各军赞助共和,功在民国。及袁氏僭号,洁身引退,力维正义,节概凛然。嗣值复辟变作,誓师马厂,迅遏逆氛,卒能重奠邦基,巩固政体,殊功硕望,薄海同钦。兹闻在沪溘逝,老成凋谢,惋悼实深,应即予以国葬,并发给治丧费一万元。生平事迹,存备宣付史馆。用示国家笃念耆勋之至意。此令!”
暂时盛葬
国葬具体日期及实施方案尚未确定,于是段氏灵榇暂厝沪寓。
段宅大门高搭素彩牌楼一座,入内为来宾签到处、丧礼收受处。花园内高搭天棚,内设官座,为来宾休息所,预备素席数十桌,进行招待。棚内所有治丧人员,上至管事、提调、知宾,下至仆役,均一律身穿大白孝袍,就是外交部长张群参加祭礼时也不例外,在便服外边罩了白孝衣,因为张群在当年也是受业于段氏,因此不能不以学生的身份出现。灵堂上悬挂着巨幅彩绣灵幔,富丽堂皇。上端悬着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题写的大匾:“元老徽猷”。中间竖立着黑色宽边雕花的大镜框,内放段氏晚年半身照片一幅,像前供着段氏遗嘱。灵堂四壁挂满了政府要员及在野名流的挽联。例如:
王揖唐挽云:
一代完人,盖自任天下之重如此;
万方多难,是知其不可而轻耆欤。
冯玉祥挽云:
白发乡人,空余涕泪;
黄花晚节,尚想功勋。
李烈钧挽云:
硕德久为天下望;
大雄终合佛家风。
张知本挽云:
喻凛防川,言犹在耳;
死于忧国,忠岂忘心。
薛笃弼挽云:
欧陆参战,俾国际地位之提高,眷怀前徽人已渺;
马厂誓师,使共和肇基焉底定,言念后死责方殷。
尤列挽云:
论功抵马厂誓师,足见勋名隆万古;
怀旧则鸡坛萦梦,顿令风雨洒千行。
龚心湛挽云:
了世间生死而来,形没性存,若悯群伦仍普渡;
系天下安危甚巨,人亡国瘁,悲深薄海况亲知。
陈调元挽云:
项城云殂,中山不朽,慨共和手创,实历百艰,地下若相逢,应叹先生老矣;
保阳开业,新镇谈兵,记方略亲承,早经三沐,斯人庸可作,更为国家痛之。
褚辅成挽云:
一身系天下安危,犹忆鲸海兴波,正泮国南迁,顿敛敌纵弭隐患;
百里感国土日蹙,每念马厂振旅,又胡氛北炽,削平大难丧元勋。
此外,日本驻华大使川越茂,驻沪总领事若杉要,海军武官佐藤修,及该国驻英大使吉田茂,贵族院议员坂田利八郎等亦均送了花圈。
各方唁电亦如雪片般地纷纷飞往段宅。
蒋介石自洛阳致电云:“闻芝老夫子长逝,国伤耆贤,世丧坊表,闻耗痛悼,宁唯私恸,敬电致唁,节哀为盼”。并电其子段宏业云:“上海吴市长译转段骏良先生礼鉴:冬(二日)电敬悉,昨发唁电,谅达礼次,老夫子令德考终,薄海水悼,中正行役在外,不克亲临视殖,除托铁城兄代表致唁外,并已呈请政府优议追恤,以示崇报。我兄孝思笃至,遭此大故,务望节哀自重,勉承公志为盼。”同时,特派军委会副官处长丁琮赴沪襄办丧事,并致赙仪两万元。
余汉谋四日唁电云:“阅报惊悉尊公不讳,悼怆至深,大星之殒,青史千秋,伏望将敬胜哀,饰终协礼,谨慰致孝,临电忡驰……”
吴佩孚六日唁电云:“顷读报载,骇悉夫子于二日仙逝,追念师门恩义,感涕难忘,遥望海天,悲痛何已。伏念夫子丰功伟业,勋在国家,林下优游,名垂竹帛,在天有灵,当无遗憾。吾兄大孝性成,哀毁可想,古者君子居丧,惟贵中礼,尚望节哀顺变,以主大事,是为至祷,专唁大孝,即希保爱。”
冀察政委会委员长宋哲元亦于三日致唁电,复派魏宗瀚赴沪,代表致祭。并致赙仪1万元。
此外,张学良、孔祥熙、冯玉祥、居正、程潜等均纷纷来电慰唁。
最后决议
本来段氏死后,蒋介石拨款20万元,在黄山购置了墓地,准备以国葬的名义,将段氏安葬于此,但他的长子段宏业认为乃父创业发迹,一世功名,均在“京师”,所以决定扶柩北上,在平郊另卜风水宝地。故北平方面便决定成立“段前执政平市治丧处”,并举行会议讨论制定了迎榇、移灵、停灵等各项事宜。
故“段前执政北平治丧处筹备处常务干事会”,于11月27日下午,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首次会议,同时拟定关于迎榇、移灵一切办法及应用礼节后,于次日下午3时,仍在怀仁堂,召开筹备全体干事成立会。到会的常务干事有魏宗瀚、陆锦、师景云、干事贾德耀、秦德纯、冷家骥、邹泉荪、魏子丹、陈继淹(钱宗超代)、石友三、吕钧、管翼贤、金达志、宋抱一、凌昌炎等40余人。由贾德耀主持会议。首由魏宗瀚报告筹备处成立经过,及前日常务干事拟定的迎榇、移灵办法,交大会研究。他说,治丧处的工作可分三个时期:灵柩到平,奉移至安灵处为第一时期;举行追悼为第二个时期;国葬为第三时期。初步方案现提交大会审议,现在主要讨论第一时期,迎榇应办事项。旋即展开讨论。最后决议:
(一)治丧处组织,决定分设六组,并推定人选。文牍组主任王潜刚;会计组主任孙泽生;招待组主任高胜岳;警备组主任陈继淹;庶务组主任贾干卿;宣传组主任管翼贤。各组分工合作,各负其责。
(二)通过常务干事会所拟迎榇、移灵办法提案。
(三)关于追悼会办法及国葬礼节,交由常务干事会参照执政时代办理孙中山先生治丧事务情形,及国葬典礼,分别修订。
(四)参加执绋人数,限定400人,分四班,依次参加。各界机关团体参加人数,由治丧处决定,参加人位由各界自行推定。
(五)服制:甲种:段公亲友、学生,一律孝服,由治丧处代备孝服500套。乙种:普通礼服,蓝袍青马褂,左臂佩黑纱,军警刀把上挂黑纱。
会议临时动议:
(一)礼炮:拟定灵榇下火车鸣礼炮24发;出西直门再鸣24发;至卧佛寺停厝地点时再鸣33发。国葬时另定之。
(二)灵柩祗入宋委员长祭棚公祭,其它各棚,仅设段公遗像。
(三)迎灵时,各法团及亲友,均在灵车对面月台上恭迎;各机关人员,在靠近灵车月台恭迎。
(四)公祭用素席,行三鞠躬礼。
(五)加聘周养庵为本处干事。
该会议还通过了《段前执政北平治丧筹备处办事规程》以及《段前执政北平治丧筹备处拟定灵榇至平及移灵至卧佛寺停灵一切筹办事项(具体方案)》两份文件。兹录于后:
《段前执政北平治丧筹备处办事规程》:
(一)凡关于治丧一切事宜,除中央政府特设国葬筹备处办理事项外,均由本治丧筹备处(下称本处)负责筹备。
(二)本处筹备事宜,经全体干事决议后,呈请冀察政委会委员长核准后执行。但处内普通事件,常务干事得负责处理之。惟须随时分别报告委员长及各干事。
(三)本处如遇重要事项,须全体干事会议时,由常务干事通知之。
(四)本处各处主任,商承常务干事处理各该组一切事务。
(五)对外公文,以本处名义行之。
(六)如有未尽事宜,随时增添修正之。
〔附则〕治丧筹备处,用款在三百元以下者,各组主任负责开支。三百元以上至一千元,常务干事负责开支。一千元以上至五千元,由全体干事会议决定开支。五千元以上随时呈请委员长,批准开支。
《段前执政北平治丧筹备处拟定灵榇至平及移灵至卧佛寺停灵一切筹办事项(具体方案)》:
甲、东车站迎灵:
(一)东车站附城墙搭祭棚一座。灵榇下车后,委员长、政委会、绥靖公署、冀察两省府、平津两市府,二十九军重要人员,在此公祭。
(二)车站迎灵时,各机关、各团体暨亲友迎接,排列地位秩序,由警卫组预置标志示明,以期整肃。
(三)东车站祭棚迤西,设临时招待处,所有迎灵各机关团体,及亲友等赴站迎灵者,先到该处签名,并领取臂纱与佩花,以便入站。
(四)招待组预备人员,在东站票房外面,专任招待并指导各部分入站排列地段。
(五)车站迎灵时之警卫,及迎灵出站次序,与来宾车辆停置地点,均由警卫组负责指挥。
(六)灵车到平之日,全市下半旗一日,以致哀悼。
(七)灵车到站,按照国葬典礼之规定,鸣炮迎灵,以表示哀悼。
(八)灵车到站举行迎灵礼毕,所有来宾均由招待、警务两组,引导至预定送殡行列地点,以待起灵恭送。
(九)灵榇下车,先用小杠请灵至站外祭棚,公祭后换大杠,起灵进发。
乙、东车站公祭后起灵:
(一)灵前仪仗设备及排列如下:
1.仪仗骑兵一连;
2.军乐队一部(公安局);
3.铭旌亭;
4.步兵一团(团旗团长指挥);
5.喇嘛经四十八众;
6.影亭;
7.仪仗保安队一连;
8.军乐队一部(绥靖公署);
9.高僧四十八众;
10.神主桥;
11.送殡来宾;
12.执绋人;
13.孝子帏;
14.灵榇八十人杠;
15.孝眷轿二十一顶;
16.孝眷马车二十一辆。
(二)经过路线如下:
由东车站进正阳门,经中华门、天安门前,西转经西单牌楼、西四牌楼、新街口;西转经西直门大街,出西直门,经高亮桥至广通寺暂停。次晨由广通寺起灵,经海淀、青龙桥,直达卧佛寺安灵。
(三)搭设素彩牌坊三座,地点如下:
1.前门东车站外;
2.西单牌楼附近;
3.新街口附近;
(四)各机关团体搭设祭棚地点如下:
1.政委会:东车站;
2.绥靖公署:中华门外;
3.市政府:天安门;
4.专委会:西三座门;
5.二十九军:新华门;
6.法院:府右街南口;
7.新闻界:西长安街;
8.各慈善团体:西单堂子胡同西口;
9.北宁、平汉、平绥三路局:缸瓦市;
10.市商会:西四牌楼;
11.银行公会:护国寺街西口;
12.学界:航空署街西口;
13.安徽旅平同乡会:新街口;
14.陆军各学校同学:虹桥(东北大学门前);
(五)西直门外广通寺前,搭设暂行停灵之祭棚一座。
(六)因西直门外暂行停灵一夜,拟借广通寺作孝眷住宿之所。由东车站起灵至卧佛寺,家属所用之食物,均由本处代备。
(七)次日午后三时,在卧佛寺安灵。
(八)卧佛寺孝眷住所由筹备处设备。
丙、礼节:
(一)灵车进站,军乐起奏哀乐,同时全体肃立迎灵。仪仗队同。
(二)奠祭时一律用三鞠躬礼。
(三)仪仗骑兵背枪,枪口朝下;步兵背枪,枪口倾向前下。
(四)其余一切细目,另行规定。
灵前大礼
段氏灵榇于12月7日由沪启程北运。“段前执政北平治丧处”于6日即接到沪治丧处及北宁铁路局局长陈觉生的代表赵蔚如发来的两份电报,谓段氏灵车准于9日下午6时抵津,将在西站停留一夜,次晨10时开入总站,接受天津各界的公祭。11日上午9时45分,开报平前门东站。平市治丧处当即电复沪处知照。并加聘天津各界20余人为招待干事。招待组为确定各方面招待各项事宜,再次举行全体干事会议。
旅平安徽同乡追悼段前执政筹备处,亦于6日由同乡追悼筹委会,在后孙公园该省会馆正式组织成立,会议推贾干卿为主任。内分文牍、总务、交际三组,各组负责人员均推定。订于7日下午2时开会,商讨进行办法。用费已筹妥,并即加聘旅平各界皖省闻人为筹委。接洽事宜概由该省同乡会负责。
为使迎榇仪式更加隆重,北平治丧处就灵前仪仗及公祭程序,经多次复议,业已做出最后决定,并向各界发出公告。
段柩抵东车站公祭后起灵,关于灵前仪仗及排列顺序规定如下:
第一日:由东车站至广通寺
仪仗骑兵一连(骑兵司令部);
军乐队一部(平市公安局);
铭旌亭(32抬);
仪仗步兵一团,团旗团长指挥(第110旅);
松活:松狮、松亭、松鹤、松鹿;
喇嘛经54众;
仪仗宪兵一中队(宪兵司令部);
影亭8抬;
仪仗保安队一中队(公安局);
军乐队一部(绥靖公署);
各寺院住持;
高僧53众;
四季花盆(纸活);
神主轿一乘8人抬;
送殡来宾;
执绋人;
孝子帏;
灵榇80人大杠;
孝眷轿9顶;
孝眷马车31辆。
第二日:由广通寺至卧佛寺
仪仗骑兵一排(公安局骑警队);
军乐队一部(公安局);
铭旌亭16抬;
仪仗宪兵一队(宪兵司令部);
松活:松狮、松亭、松鹤、松鹿;
喇嘛21众;
影亭一座,8人抬;
军乐队一部(绥靖公署);
四季花盆(纸活);
仪仗步兵一队(公安局保安队);
高僧21众;
神主轿一乘,8人抬;
送殡来宾;
执绋人;
孝子帏;
灵榇32人杠;
孝眷马车31辆。
殡列沿途的素彩牌楼于12月7日开始扎搭,由原订计划的3座,增至12座。地点如下:
前门东车站(两座);
正阳门(一座);
天安门(一座);
中山公园(一座);
西单牌楼(一座);
新街口(一座);
广通寺(一座);
海淀(一座);
颐和园(一座);
香山公路至卧佛寺拐角处(一座);
卧佛寺(一座)。
关于段氏灵柩由东车站起灵发殡后,公祭礼节规定如下:
灵车进站,军乐起奏哀乐,同时全体肃立(迎灵仪仗队同);
祭奠时一律用三鞠躬礼。备素筵;
东车站及卧佛寺公祭礼节如下:
1.就位。2.上香。3.读祭文。4.三鞠躬。5.礼成。
各祭棚致祭礼节如下:
1.就位。2.上香。3.三鞠躬。4.礼成。
各学校于灵榇到达其迎灵地点时,全体肃立,由校长献花圈。
仪仗骑兵背枪,枪口朝下;步兵背枪,枪口倾向前下,握住枪床。
仪仗官兵均左臂缠黑纱、丧章,胸前佩带白花,刀柄缠黑纱、丧章。
军旗顶下挂黑纱、丧章,鼓乐亦均挂黑纱、丧章。
奢华仪节
“段前执政北平治丧处”、“旅平安徽同乡会追悼段前执政筹备处”12月7日再次分别召开会议。北平治丧处招待组为确定对各方面参加迎灵送殡人士招待具体办法,特于怀仁堂东厅召开全体招待干事会议,到会者陈中孚等百余人。招待组主任高胜岳担任会议主席,对各方面招待事项,均有所商讨与决定。
冀察政务委员会亦根据北平治丧处的呈报,最后拟定了迎榇仪节,对于迎榇当日下半旗、公祭礼节、灵前仪仗,基本上维持原议,惟对迎榇鸣礼炮一节,有所更动,规定:灵车入站;灵榇出西直门;灵榇至卧佛寺停放就位,各鸣礼炮一次,而每次均照陆军礼节鸣炮21响。
北平治丧处再次明确公布东站迎灵办法规定(与原定办法基本一致,故省略)。并对殡列所经路线,沿途警卫配备作了全面布署:
沿途警卫配备:
城内外沿途警戒,宪、警共同担任,由军警督察处督饬;
车站内警宪酌派;
车站外警宪酌派;
沿途祭棚警宪酌派;
沿途主要街巷由该区队酌量加派照料,并指挥交通;
广通寺暂停之警卫由宪警各派官兵10人,会同办理;
海淀之彩牌坊之照料,由西郊区署派警;
颐和园祭棚之照料,由西郊区署派警;
卧佛寺之警卫,由宪兵司令部派上士班一班,会同西郊警察常川驻守,归林署长指挥;
中山公园商民公祭之照料,由警宪派人会同办理。
沿途交通整理:
于仪仗先头到达时,由警宪会同制止一切车马通行;
各路电车应于灵榇经过后,再行开驶,由治丧处函知电车公司照办;
前门迎榇人员停车处(在西车站)之指挥,由警宪会同办理;
北平社会局规定中、小学校公祭办法
关于平市中、小学校参加公祭办法,业经社会局规定如下:
参加公祭之各校学生,以10人至12人为限(小学限于高年级者,无高年级者,得于中年级选派),一律着制服,携带校旗。中等学校由训育主任,小学由校长率领,依照规定时间(按照附表办法)到达指定地点齐集公祭;
每校备置花圈一个,于公祭时呈献;
中等学校校长在航空署街西口祭棚处集合,参加公祭;
过远之小学,只须校长在指定地点参加公祭,并呈献花圈,学生勿庸参加;
公祭礼节:1.每校代表献花圈;2.全体行三鞠躬礼;3.礼成;
各校参加人数,须于本月10日以前开单,到科领取黑纱、素花,以资佩戴;
每组负责接洽一切事务人员,由表列第一位之小学校长担任;
参加公祭之学生,是日休息半日。
此项办法由社会局第三科以函通知各校遵照执行,如有变更,临时另行通知。
迎灵前夕
段氏灵车于9日晚到达天津西站,10日在天津总站受祭。将在11日晨7时10分离津,9时45分到达北平前门东站。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宋哲元、北平市市长秦德纯,特分派李思浩、王冷斋二氏,于晚6时搭车赴津代表迎灵。日前,宋哲元派赴沪迎榇、致祭的代表门致中,已于9日提前返平。北平治丧处常委陆锦、魏海楼及庶务组主任贾干卿,特与干事王德彬等,自车站起,沿途至西山卧佛寺等处,勘探一切。晚始返处。魏氏则于勘看毕,即于晚6时赴津迎灵。
段氏灵车到津后除宋哲元、秦德纯分派李思浩、王冷斋前往迎灵外,平治丧处招待组为与随灵的沪治丧处接洽,抵平后的具体安排,特派职员张文阁等赴津与之磋商,大致拟定如下:
随灵来宾平方招待办法:
随灵来宾与孝眷行李灵车到平时,均有招待专员办理运送。来宾行李运至丰泽园,孝眷及随侍男女仆人行李送至卧佛寺;
灵车到平停车后,随车北上来宾,全体在站台灵榇后齐集,候灵榇下车后,上小杠出站时,请指绋至站外祭棚,然后退出祭棚。候大杠进发时,平、津、保、察,各方亲友执绋,沪上亲友一律参加送殡行列,在最后端;
孝眷候灵榇下车后,再下车集于灵后;
所有随从人车到时,一律不动,俟灵榇由站台进发后再下车;
灵车到达车站停住后,孝子先下车,向迎灵委员长暨来宾叩谢,并请枉驾先送;
装灵列车灵榇所在之位置,务须查明,预计到达车站时,灵车应在站台何位置,以便决定委员长暨其他重要人员之迎灵地点;
治丧处对迎榇及发殡各项事宜,均已次第办理就绪,关于各界参加迎灵送殡的代表臂纱标志及素花,经连日颁发,截至九日晚,按预定统计,已发出十之七八。10日即将发放完毕。
关于平市普通商民致祭问题,平治丧处已决定办法两项:
灵榇到平之日,中山公园社稷坛设备灵堂供奉遗像,以便商民致祭;
是日开放中山公园一天。
关于消防事项大致定三项如下:
车站内外汽车一辆,官兵若干名;
广通寺汽车一辆,官兵若干名;
卧佛寺汽车一辆,官兵若干名。
以上三项临时及常川驻守之分配,则由公安局照派办理。
担任迎灵送殡各执事人员,北平治丧处规定11日清晨7时,全体在东车站报到,8时分班配备完竣,8时半各界迎榇代表即可按照预定次序凭证入站,排队迎候。
关于发殡参加执绋办法,及全体招待执绋人,规定如下:
第一段(由前门东车站起,至新华门二十九军祭棚止):招待执绋:李玉麟、潘榘楹、贾德辉、陆锦、李钟岳、吴佩孚、蒋雁行、贾德懋、门致中、秦德纯、熊炳琦、鲍文樾、邵文凯等71人;
第二段(由新华门二十九军祭棚起,至西四牌楼市商会祭棚止):招待执绋:胡恩光、蒋廷梓、何丰林、蔡成勋、陈乐山、陈正义、卢金山等59人;
第三段(由西四牌楼商会祭棚至新街口安徽同乡会祭棚止)招待执绋:赵学芳、方咸五、丁搏霄、杨文凯、乐振声等61人;
第四段(由新街口安徽同乡会祭棚起,至西直门外广通寺止)招待执绋:杨化昭、程长发、穆文善、魏旭初、董幼丹等57人。
移灵
殡分两日出:当晚暂宿广通寺;次晨再移卧佛寺。
段氏灵车于11日上午7时许由津北发出,9时45分段氏灵车抵北平前门车站,各界前往迎灵者甚众。一时极为热烈严肃,幸事前有充分准备。由于戒备森严,秩序井然。灵榇抵站后,即移灵至西郊卧佛寺停灵。定期举行国葬。北平治丧处则定从14日起,在中山公园举行追悼会三日,由各界公祭。
因自前门车站运灵至西山卧佛寺,路途甚远,而且沿途又有各界公祭,在时间上势必有所耽搁,故头天晚间暂宿西直门外高亮桥广通寺,次日6时再起灵西运。两日殡途,每遇祭棚,因送灵者及围观者过众,交通均暂告中断。灵过后,始行恢复。
平市当局为表示哀悼起见,特令全市各界下半旗一日致哀。
前门车站为段氏灵柩奉移卧佛寺的始发点。布置极为壮观。前门外大街迤东支搭素彩坊一座,车站之前搭了一座大席棚,均为宋哲元委员长及冀察政委会,绥靖公署,冀察两省府,平津两市府,及二十九军重要人员休息室。两侧席棚为各界来宾休息室。
北宁铁路局局长陈觉生率全体员工,在第二、第三月台前树立一牌坊,上书“恭迎故执政段公灵车而”。
各界迎灵部位,规定在这三个月台之间,均有木牌标明。第一月台为段氏亲友及其它各机关、各团体位置;第二月台、第三月台为军政部各界位置。
城内外沿途警戒事宜,由宪、警共同担任,是时,东车站及沿途均由主管区署及北平宪兵司令部加派警、宪,密布于仪仗前头到达地点,临时制止一切车马通行。各路电车亦于灵榇通过后,方才开始行驶。此外,消防设备亦极周密,东车站、广通寺、卧佛寺等处,均设置消防汽车一辆,并派兵守候。
上午8时,各界迎灵代表纷抵东站,计有宋哲元、秦德纯、吴佩孚、刘哲、门致中、邓哲熙、张维藩、石友三、张吉德、陈继淹、富保衡、邵文凯、钱桐、周作民、冷家骥、邸占江、鲍毓麟、李桐文、马占山的代表王铎、费起鹤等共约3000余人。治丧处警卫组主任陈继淹等亲自在场指挥,维持秩序。9时45分灵榇专车进站,站内顿呈热烈景象。
灵车一列,共十余节,灵车居于正中,为蓝色,两端设有素彩牌坊,上书“段”字,两侧玻璃均嵌素色白花。灵车进站后,在金达志司仪下,举行迎榇礼,前来吊唁的各方人士纷纷脱帽向段灵行三鞠躬礼。礼毕,即引导宋哲元委员长及秦德纯市长入灵车,首先致祭。祭毕下车,段氏公子等亦随之下车,先向宋、秦叩首致谢。礼毕,段氏各公子手捧段氏遗嘱下车,面对灵车下跪,静候移灵。此时,礼炮开始,每隔一分钟响一次,共21响。
事先治丧处备有杠、罩(系宣武门内大街同顺杠房承办),于灵车到站后,即由杠夫抬罩入站,将罩堵在灵车的东门,再由车上的杠夫将灵柩徐徐移入罩内(杠业谓之“堵门活”)。然后再由另一班杠夫将杠抬起来去找灵柩和棺罩。棺罩为红寸蟒,并镶满“佛”字。灵柩下车,礼炮亦止。段宏业手举着从上海扎束的比北平市发的灵幡还高出三分之一的引魂幡,它拄在地上,能高出孝子一头。孝子段宏范手捧乃父遗嘱。均由二人搀扶引灵出站(站前所有铁栏杆均临时卸掉)。执绋的队伍蜿蜒长达三丈有余,至站前祭棚停止,受宋哲元及各军政机关人员公祭。
随灵同来者,除段氏眷属外,计有邓赞卿、曹提三、张啸林、龚光舟、吴、苑悯然、李伟侯、陈仲寒、李顾远、唐伯年、王竹村、程海青、顾水如、庄梦兰、刘君亮、梁众义、龚治初、陈山、吕戴之,及段婿奚东曙等,平方代表魏宗翰等亦随车返平。随来人员及护灵警卫官兵均分别下榻花园饭店、中央饭店、天福店等处。
段氏灵榇由站台换小杠迎入祭棚后,即安置供桌、相片、香花、供果后由宋哲元率领政委会全体官员致祭,由吉世安担任司仪,王喜凡读祭文。其礼仪秩序为:
全体肃立;主祭人就位;与祭者就位;奏乐。读祭文:
“惟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一日,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冀察绥靖主任公署主任宋哲元,谨以玄醴庶羞,致祭于前执政段公之灵曰:呜呼!昊天不吊,竟不兹遗一老。惟公生平四主枢政,三造共和,成逊让之美。奠民国之基,身系天下安危,苍生仰望者盖四十年。故国人于公之薨也,入表震惊,薄海同悼。况当此万方多难之日,更当有大厦梁栋之思,不禁同声悲恸者矣。综公生平,勋业彪炳。光宣之交,首创军制,强国事效。立国防之基本,整尚武之精神,此公有大功于国者一也。辛亥之役,公悯念生灵,促成国体,清室逊位,遂定共和,此公有大功于国者二也。盈廷劝进,更号改朔,公则正色立朝,不忍以私交陷元首于正义,谋国竭忠,爱友竭诚,于是民国将危而复安,法统将新而复续。此公有大功于国家者三也。徐州难作,公则誓师马厂,昭大义于天下,三日之间,克平其难,华夏重光,此公有大功于国家者四也。欧战既起,公独高瞻远瞩,力排众议,实行参战,公理战胜之后,我乃能出席巴黎之会,遂使青岛全区、胶济一路,收回主权,德奥俄三国取消租界,国际地位,由此增高,此公有大功于国家者五也。我国关税夙受条约不平等之约束,公于民国十三年邀及友邦,开诚共议,政制自主,由此肇端,此公有大功于国家者六也。至于领事裁判之权,公尤痛心积虑宵旰忧勤,使非内乱挫折,岁月蹉跎,必可早见成功,岂尚待今日当局者忧劳筹划也哉!呜呼!公有救国之大功,而不矜其织,不伐其德,诚既照于百世,节复抗于千秋,国事危坠,微公谁挽。我志澄清,微公谁师?望高山而仰止,荐馨而陈辞。肃英光于千载,永呵护于来兹。呜呼!哀哉!伏维尚飨。”
(一)向故前临时执政段公行最敬礼,一、再、三鞠躬;(二)全体孝子孝孙向主祭人三叩首;(三)全体孝子孝孙向与祭者叩谢。(四)奏乐礼成。然后,由喇嘛、和尚在灵前转咒。最后,撤供起杠。全体高声举哀。
灵柩出棚,仍由杠夫将大罩堵在棚口,由棚内杠夫将灵柩徐徐抬入罩内,当灵柩与大罩走出十余米之后,再由另一班杠夫,将大杠抬起来去找灵柩和大罩。80名杠夫全身“普新”青荷叶帽、红雉瓴、绿驾衣、红套裤(只有西城同顺杠房的杠夫穿大红套裤,其余杠房一律用土黄套裤)、青布靴。阵容格外整齐壮观,这恐怕是北京市面上最后一个80人的大杠了。
起杠时,西乐、国乐、梵乐响彻云霄。焚化了祭棚中的灵花、冥纸。所有致祭、送殡代表按既定的班次相继加入执绋。在四位“执鞭压差”和“对儿响尺”的指挥下,循道进发。
仪仗最前由骑兵一连开道。次为北平市公安局军队团吹奏着哀乐;队后即为“铭旌亭”,高两丈一尺。亭内挂着红绸金字,写着亡人官衔的巨型牌位,上面这样写着“故前临时执政段公讳祺瑞之灵位”。这是97岁老人马相伯所题。由32名杠夫肩抬而进,两侧跟随四面“拨旗”。亭后为仪仗步兵一团,由团旗、团长前导。次即松狮一对,松亭一对;松鹤、松鹿(即“鹤鹿同春”)各一对。后面依次为:花圈队数百人;喇嘛54人;仪仗宪兵队一中队;8人抬素彩扎制的影亭一座;仪仗保安队一中队;绥靖公署军乐队;平市各寺院高僧53人;四季花盆引导8人抬之神主轿(即魂桥);送殡来宾;执绋人;孝子帏幔(支一白布帐子,四面帏幕下垂,由执事夫举而行进,孝属走在里边,外人看不见)。后为80人大杠,上面扣着红寸蟒嵌“佛”字的大罩,四角有黄绸“拉幌”,罩顶上安有金箔罩漆的“柳叶尖”形式的“火焰”顶。杠的四角各有一名穿孝的“执鞭压差”,杠的两侧各有四面红、蓝两色的“拨旗”。杠前有两名穿孝的杠头,以打“响尺”的形式指挥杠夫的步伐和动作。杠后有女孝眷乘坐的白轿18顶;挂蓝、白两色彩子的四轮马车36辆。全部仪仗庄严整肃威风十足,蜿蜒盘旋数里,殡列经过之处,临时断绝交通。马路两旁观众,极为拥挤,盛况空前。
殡仪行列通过正阳门后,即为吴佩孚上将军所设的祭棚。祭棚内设祭座,座披虎皮外套,上罩万年伞,中列段氏遗像,前列香花供果。显得极为华丽壮观,孝子入位后,即由吴氏入位主祭,再由吉世安任司仪;
第二道祭棚在中华门内,为冀察绥靖公署全体官员致祭,由绥署参谋长富占魁主祭,吉世安任司仪,和绥署秘书处长郑贵喧读祭文;
殡列至天安门前为冀察两省府及各厅处致祭处所,由张吉墉、柯昌泗分别主祭;
中山公园前为平津两市府及各局所所设的祭棚,由平市市长秦德纯主祭;
西三座门前为冀察五委会及农业合作会所设的祭棚,由刘治洲主祭。
新华门前为二十九军及冀北保安司令部所设的祭棚,由石友三主祭;
府右街南口为河北高等法院及北平地方法院所设的祭棚,由李楝主祭;
西单堂子胡同西口为新闻记者公会祭棚,由常委管翼贤主祭;李诚毅、马祉库、杨仲华、王以之等陪祭。
其余沿途路祭棚极多,计有:各慈善团体;自治界同仁;平汉、平绥、北宁各铁路局;市商会;电车、电灯两公司;银行公会;蒙古各王公;各大中小学校;地方参议会筹备处;安徽旅平同乡会,陆军各校同学等单位所设的祭棚十余座(限于篇幅,兹不赘述)。因路祭耽搁时间过多,殡列全部出西直门时,已是下午3时45分,眼看就要落日了。
殡列于下午4时10分抵达西郊广通寺。该寺事前一切迎灵事项,均已布置就绪。大门前支搭素彩牌坊一座,文为“振我国威”。庙内并高扎席棚一座,四壁满悬挽联、挽幛,各项祭品,布置极为肃穆。灵榇抵庙后,遵照既定仪节再鸣礼炮21响。灵柩随炮声入庙,停于大殿,然后开始家祭,设素筵一桌,果供、糕点供各一堂,由长子段宏业上香、依家族尊卑长幼依次行三叩首礼。次由各界致祭,由前交通总长龚心湛主祭,先后献花、读祭文。后以焚帛、撤供宣告礼成。
广通寺退居长老长悟偕住持性然和尚赠送挽联一副,文曰:
往事已成烟,当此月冷风悲,忍听亿兆哭元才;
人生原如梦,试看河残山破,公能放著即解脱。
祭毕,治丧处招待组即在该寺招待各界执绋送殡的来宾用饭。根据段氏生前信仰,一律用的是新陆春饭庄的素筵,表示谨遵佛教戒杀的清规。由段氏孝眷分别叩首“谢席”。饭后,无职务者即前后返城。段氏家族则守灵于寺内,等候次日移灵。
12日清晨6时,即由广通寺起灵,往西山卧佛寺进发。其灵前仪仗行列,基本不动,惟将80人大杠改为48人大杠,以便于快速行进。昨日各界人士是否继续送殡,一律听便,如欲参加者可于西直门乘坐治丧处特备的大汽车前往广通寺。
西山卧佛寺暂安段榇的灵堂,早已布置就绪。灵堂内四壁挽联如云。凡是段氏生前同寅、旧门生、亲友,均人各一幅,其挽词含义则亦应有尽有。除宋哲元、秦德纯等挽联送往中山公园中山堂追悼会会场悬挂外,余者多在此悬挂。现举数例如下:
傅作义挽云:
三造共和著青史;创立勋名在事慨推抨,一局安危谢太傅;
千秋论定伴碧云,饰终葬典箴言伤属纩,毕生忧瘁武卿侯。
张吉墉挽云:
生有自来勋劳谐河山益寿;
殁无遗憾惠泽与天地同流。
徐诵明挽云:
身系于全局安危,岂图再造共和逮今日邦家巩固;
五族当集中团体,庶冀大兴民国慰我公霄汉英灵。
胡毓坤挽云:
再造邦家大名垂宇宙;
统御文武参战定华夷。
冯治安挽云:
下为河岳,上应日星,时势造英雄,三定共和成往迹;
功在苍生,名垂青史,国家摧柱石,万方涕泪哭之初。
汤尔和挽云:
起家亦自寒儒,再莫谈谁败谁成,过客而今归佛域;
盖棺也无定论,更休说为功为罪,大名终古在人间。
万福麟挽云:
申府笃生百世殊勋光史垂;
东山系望万方多难痛星沉。
李鸣钟挽云:
春秋明义战,周占辅共和,若论元宰功勋,历数贤豪堪首届;
正气照日生,留形归河岳,俾留国人矜式,况曾庵幔受心书。
郧文凯挽云: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名世五百年,手造河山归大隐;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传薪十六字,愧承衣钵哭先生。
段氏灵榇于下午1时许被运至卧佛寺,安灵后,开始公祭。冀察政委会委员长宋哲元夫妇;平市市长秦德纯;门致中、王揖唐、曹汝霖等均前往致祭。段氏生前老友马良因怀旧友上祭时痛哭失声,悲哀万状。公祭毕,陆续前往致祭者极为踊跃。吴佩孚因事不克前往,乃特派代表张佐文赴寺致祭;此外并有贾德耀、莫德惠、何竞武、王琦、萧方骏、吕钧、熊少豪、陆宗舆、邓如琢、马介眉、费起鹤、徐明辰、贾干卿、邓哲熙、龚心湛等要人,纷纷前往与祭。香山慈幼院于下午3时许,特派全院师生代表500余人,赴寺致祭。
迎榇移灵事告一段落后,北平治丧处即积极筹备举行追悼会事宜。定于12月14、15、16三天,在中山公园中山堂举行。17日则为旅平安徽同乡举行追悼会日期,地点仍为中山堂内,时间定在上午10时至12时。同时,平市各大名刹僧众、喇嘛于13日起,在卧佛寺段氏灵榇堂前临时阁上,每日集会诵经三遍,共为九天“永日功德”。
至于国葬茔地尚未选妥。国葬具体日期预定于民国26年(1937)春夏之交。国葬治丧费用,据说将由中央拨款50万元。
公祭
根据平治丧处的安排,段榇安厝后,从12月14日起,平市各界分别在中山公园中山堂公祭(当年谓此为“追悼会”)三天。在此期间全市仍下半旗致哀。14日上午为冀察政委会及所属各机关开始致祭,由宋哲元主祭。11时为外宾致祭时间。下午1时,由北平市市长秦德纯率各局长及高级职员致祭。15日上午为学界,下午为商界及新闻界。16日为民众及亲友同乡致祭。
公祭期间,公园门前搭有素彩牌坊一座,上书“公理战胜”字样。此是为表彰段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获胜歌功颂德而立,社稷坛四门,亦搭有牌坊。中山堂门前扎有素彩,两旁搭了席棚,为来宾休息处所。先由园门至中山堂,沿途军警林立,戒备森严。与祭来宾凭证入门,在园门入口处签到,即可直入礼堂。
礼堂正中,悬段氏遗像,供以素席;周围供以鲜花圈、鲜花篮等物。上方悬有吴佩服孚所赠的横额,文曰:“还我山河”。四壁满布各界挽联,宋哲元挽额:“日星河岳”被悬于堂门素彩牌坊正中。其挽联曰:
谋国公忠,鞠躬尽瘁,溯自典兵戡乱,参战誓师,正气壮河山,出处一身关大计;
经年感慨,观变沉机,惟有扼腕推心,赌棋诵佛,悲声动天地,沧桑满眼老奋才。
上午8时许,宋哲元与秦德纯、贾德耀等莅场,当即开始公祭。由宋氏主祭,秦氏陪祭,与祭者有门致中、陈中孚等20余人。由吉世安担任司仪。祭礼秩序如下:
主祭人、陪祭人就位;
奏哀乐(平市公安局乐队);
主祭人上香;
陪祭人献花;
献果、献肴、献撰、献羹;
奏乐惰食;
恭读祭文(王郁马癸宣读):
“维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四日,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兼冀察绥靖主任宋,谨以香花庶羞致祭于前执政段公芝老夫子之灵曰:呜呼!先生命世之英、重光华夏,拯我蒸民。开陈大计,应天顺人。整军经武,陶铸群伦。誓师马厂,凶逆荡平。参加欧战,国体愈薄。复我祖地,还我胶青。通商裕课,力尽齐盟。凡兹大节,施乾转坤。丰功伟烈,永垂汉青。胡天不吊,斗黯星沉。悲舍八表,更动师门。馨香式荐,庶几来歆。伏维尚飨”;
向段前执政遗像行三鞠躬礼;
礼成。奏乐。
继而由冀察各机关要人陆续致祭,计有高胜岳、邓哲熙、孙维栋、巴立地等200余人。到11时,由外宾致祭,共到法使那其亚,日武官今井等百余人。下午4时,北平市市长秦德纯、雷嗣尚、陈继淹、林世则、富葆衡、谢振平,及各局、处、股主任以上职员前往致祭,亦由吉世安司仪,秦氏领导主祭,王郁马癸宣读祭文。至4时40分礼成。继由河北高等法院、北平地方法院等机关致祭,由邓哲熙主祭。
15日上午8时,由学界致祭,学界知名人士前往者有徐诵明、方宗鳌、齐树芸、李抱齐等;其他如各大中小学校派遣来的代表约数百人。军需学校全体师生亦前往致祭。11时许,吴佩孚及冯(国璋)、王(世珍)两氏之子均亲备素筵上祭。吴氏率高级旧属及随员30余人,亲往致祭,并恭读祭文,状至诚挚。此外,还有留东学会,也于11时半派遣张厚琬代表前往致祭。下午由商界及各团体致祭。1时许,平市商会全体委员前往致祭,由主席邹泉荪主祭。相继致祭者,有全省商米会、万国道德总会、电车公司、电灯公司、平津邮电检查所,惠通公司,公益联合会、白字会、国医学院代表等多人。
下午3时许,有一六旬老媪,手持银纸锭前往祭堂,自称她是京东西集人,于今夏由九江北返,因路费中断,流落于首都(南京)行乞,经过飞艇街段府前,遇段府女仆,亦系北平人,当动同乡之念,遂走告于段府六小姐、老太太、姨太太等,因此即被引见询问,共赏国币十元作为北归之资,并谓如果不够,可再来领取。虽然路途遥远,困难颇多,然而无此十元钱,势难返乡。今知段府老太爷奉安此地,特搭车来平拜祭,以报宏恩。当由司仪引导至祭堂行礼,并将该老妇所送的银锭就于祭堂前焚化。适值治丧处常委师岚峰在场,当即询问一遍。念该老妇“居心诚笃可风”,为之赞叹不已。乃命收礼处出国币一元,赏作归途的车费。老妇再三不收,经在场的多人解释后,始接受称谢而去。
16日为举行公祭的第三天,虽然昨午突降雨雪,气温下降,然而祭者仍络绎不绝,此日为各界民众及段府亲友、同乡致祭之期,中山公园开放一日,至此不收门票。
17日为旅平安徽同乡举行追悼大会之期。12时以后,一般市民均可随时致祭。
公祭事毕,冀主席冯治安,察主席刘汝明,津市长张自忠,以护灵人员不远千里北来,殊为劳苦,故于15日下午6时,假冀察政委会联合宴请龚心湛、曾毓隽等护灵人员,并邀秦德纯、陈继淹等作陪。
至此,段氏在平的丧事即告一段落。
“不引人注目的”万安公墓
据说,在卜寻坟茔,等待国葬期间,由宋哲元将军代为筹款两千多元,在香山卧佛寺附近,盖了几间房,又将段氏遗榇从卧佛寺迁入此处(这样,免去租凭庙殿停灵的费用)。未料,“卢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爆发,北平沦陷,日伪当局当然不会承认前国民政府关于国葬段祺瑞的决定(如果承认,其家族亦未必接受)。如果段氏家族在经济上有力量置办茔地,自行发丧下葬,日伪当局尚可听之,或许象征性地给几个钱,轻描淡写地赞扬段氏几句空话。段氏家族亦绝不忍废弃乃父在历史上既得的身后荣誉,于是只好等待胜利后再议。不期“八·一五”后,国民党由于抗日耗尽元气,财政拮据,无力顾此。段氏家族更无力置地发丧。事情便束之高阁,直至28年后的1964年,才由章士钊(著名学者,1924年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是段氏的老部下,老朋友)等人出面。将段祺瑞遗榇悄悄葬于京西万安公墓的水字区。章士钊先生还在段氏墓前的汉白玉石墓碑正面题写了铭文:“段公芝泉、母张佩衡之墓男宏业、宏范及诸孙敬立。”据说,1964年修筑此墓时,章先生原拟题写“故中华民国执政段公芝泉之墓”,但经反复思考,以为还是不提官衔为好,让它成为一座不引人注目的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