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丁亥朔,夜,刘顺众溃,走淮西③就常珍奇。于是刘勔鼓行,进向寿阳。叔宝敛居民及散卒,婴城自守,勔与诸军分营城外。
(《资治通鉴》卷一百三十一)
① 历阳,在今安徽省和县,含山县地区。
② 横塘,古堤名,在今南京市。
③ 椎西,今河南省汝南县。
【译文】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四六六年);长史杜叔宝认为官署的部队驻守历阳,进军不能过急;及至辅国将军刘勔等部队到来,全军上下甚为惊恐。这时,建武司马刘顺等才开始进军,仅带一月粮食,与刘勔军相持起来,粮食吃完了。杜叔宝派车一千五百辆,运米补充刘顺,并亲自率五千精锐部队护送。宁朔将军吕安国得如此消息后,告诉刘勔说:“刘顺有精兵八千,而我们的兵不及他的一半。敌我相持已经很久了,强弱悬殊,如再旷日持久下去,我们就无法独自保全了,现在所能依靠的是他们粮食已吃光,而我们粮食有余啊。若让杜叔宝将米送到刘顺手里,不仅是难以战胜他们,且我们自己也不能长久坚持下去了。现在唯一的办法是在中途袭击米车,出其不意,若获得成功,则刘顺扰将不战而走了。”刘勔认为这办法很好,遂以体弱力疲的人守营,选精兵一千人配属吕安国和水军将领黄回,命他们由小路绕到刘顺后面,在横塘地区袭击杜叔宝的米车。
吕安国率部队按预定计划进军,带了两天干粮,干粮吃完了,杜叔宝的米车未到,将士们要返回,吕安回说;“你们早上已吃了饭。今晚米车一定会到,如若不到,晚上再回不迟。”当晚杜叔宝果然到来,他将米车列为箱形阵势行军,杜叔宝带领部队在米车外围警戒。扬仲怀率五百人举着旗帜走在米车先头,吕安国、黄回等发起进攻,斩了杨仲怀,并将他率领的士兵全部杀了。当杜叔宝到来时,黄回想乘胜攻击,吕安国说:“他们将会自行退去,不需再打了。”于是退兵三十里宿营,夜间派出骑兵侦察,杜叔宝果然弃米车而逃。吕安国当夜又去烧了米车,赶回拉车的牛两千余头。
五月三十日夜,刘顺军溃散,刘顺到淮西悬瓠投奔司马常珍奇。刘勔乘胜追击,追至寿阳。杜叔宝收拢寿阳居民和溃军,据城自守,刘勔所属各部队包围了寿阳。
张兴世袭钱溪
张兴世军与袁觊军各守一方,相持不下,尔后,张兴世军转守为攻,战胜了敌人。进攻,是直接为了消灭敌人的,同时也是为了保存自己,因为不消灭敌人,则自己将被消灭。防御,是直接为了保存自己的,但同时也是辅助进攻或准备转入进攻的一种手段。这是进攻与防御的辩证关系。这个战例启示我们,处于防御之军,要善于抓住有利的战机,采取积极行动,才能摆脱被动局面,夺取胜利。
【原文】诸军与袁觊相拒于浓湖①,久未决。龙骧②将军张兴世建议曰:“贼据上流,兵强地胜,我虽持之有余而制之不足。若以奇兵数千潜出其上,因险而壁,见利而动,使其首尾周遑,进退疑阻,中流既梗,粮运自艰,此制贼之奇也。钱溪③江岸最狭,去大军不远,下临洄洑,船下必来泊岸,又有横浦可以藏船,千人守险,万夫不能过。冲要之地,莫出于此。”沈攸之,吴喜井赞其策。会庞孟虬引兵来助殷琰,刘勔遣使求援甚急,建安王休仁欲遣兴世救之。沈攸之曰:“孟虬蚁聚,必无能为,遣别将马步数千,足以相制。兴世之行,是安危大机,必不可辍。”乃遣段佛荣将兵救勔,而选战士七千,轻舸二百配兴世。
兴世帅其众溯流稍上,寻复退归,如是者累日。刘胡闻之,笑曰;“我尚不敢越彼下取扬州④,张兴世何物人,欲轻据我上!”不为之备。一夕,四更,值便风,兴世举帆直前,渡湖、白,过鹊尾⑤。胡既觉,乃遣其将胡灵秀将兵于东岸,翼之而进。戊戌夕,兴世宿景洪浦,灵秀亦留。兴世潜遣其将黄道标帅七十舸径趣钱溪,立营寨;己亥,兴世引兵进据之,灵秀不能禁。庚子,刘胡自将水步二十六军来攻钱溪。将士欲迎击之,兴世禁之曰,“贼来尚远,气盛而矢骤,骤既易尽,盛亦易衰,不如待之。”令将士治城如故。俄而胡来转近,船入洄洑;兴世命寿寂之、任农夫帅壮士数百击之,众军相继并进,胡败走,斩首数百,胡收兵而下。时兴世城寨未固,建安王休仁虑袁觊并力更攻钱溪,欲分其势。辛丑,命沈攸之,吴喜等以皮舰⑥进攻浓湖,斩获千数。是日,刘胡帅步卒二万、铁马一千,欲更攻兴世。未至钱溪数十里,袁觊以浓湖之急,遽追之,钱溪城由此得立。胡遣人传唱,“钱溪已平”,众并惧,沈攸之曰:“不然。若钱溪实败,万人中应有一人逃亡得还者,必是彼战失利,唱空声以惑众耳。”勒军中不得妄动,钱溪捷报寻至。攸之以钱溪所送胡军耳鼻示浓湖,袁觊骇惧。攸之日暮引归。
(《资治迪鉴》卷一百三十一)
① 浓湖,在今安徽省繁昌县东北。
② 龙骧,古代水军将领的名号。
③ 钱溪,今安徽省贵池东梅根港。
④ 扬州,今南京市。
⑤ 鹊尾,今安徽省繁昌县东北三山。
⑥ 皮舰,以牛皮蒙舰以御欠石,谓之皮舰,或叫蒙冲舰。
【译文】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四六六年),沈攸之与袁觊相持于浓湖,日久胜负未决。龙骧将军张兴世建议说:“袁觊处于长江上游,兵力强大,地形有利,我虽然采取防御对付他有余,但采取进攻制胜他不足。如以突袭部队数千秘密的进至上游,据险扼守,见机行事,使其首尾受围,进退两难,断绝江上交通,粮食运输固难,这是战胜敌人最好的方针。钱溪江岸狭窄,距我主力不远,下临洄流,船向下游必须靠岸,又有港湾可以藏船,千人守险,万人不能通过。险要的地方,没有超过这里的。”沈攸之、吴喜均赞同他的计策。适值庞孟虬率兵求援殷琰,刘勔派人求援甚急,建安王休仁欲派张兴世支援。沈攸之说:“孟虬来援,部队的部署很混乱,必定起不了什么作用,派其他将率步、骑数千人,足能取胜。张兴世奇袭袁觊上游的行动,是关系国家安危的大事,决不能停止行动。”于是派段佛荣率兵支援刘勔,同时,挑选战士七千人,快船二百加强给张兴世。
张兴世率兵逆流稍上,随即又退回来,这样连续数日。刘胡得知消息,讥笑说:“我尚不敢超越他去下游夺取扬州,张兴世算什么人,想轻易占据我上游!”不去加强戒备。一夜四更,正遇顺风。张兴世起帆进发,经过巢湖口、白水口,到达鹊尾。这时刘胡才发现,于是派胡灵秀率部队在长江东岸,掩护主力从水路进发。八月十日晚,张兴世宿营于景洪浦,胡灵秀也停留宿营。张兴世秘密的派黄道标率七十只快船径直进逼钱溪,设置工事;八月十一日,张兴世率兵占领钱溪,胡灵秀不能抵挡。八月十二日,刘胡亲自率领水步兵二十六军进攻钱溪。将士要求迎击,张兴世制止说:“敌军距离尚远,士气旺盛,弓箭猛烈,弓箭猛烈容易消耗殆尽,士气旺盛容易转化低落,不如待机破敌。”命令将士修筑城防如旧。一会儿,刘胡部队接近,船只进入洄流,张兴世令寿寂之、任农夫率领强壮的士兵数百人发起攻击,主力相继投入战斗,刘胡败退,伤亡数百,撤兵返回。当时,张兴城寨尚不坚固,建安王休仁担心袁觊与刘胡合力进攻钱溪,欲分散敌兵力。八月十三日,令沈攸之,吴喜以皮舰进攻浓湖,俘毙千余人。这天,刘胡率步兵二万、骑兵一千,欲进攻张兴世。距钱溪数十里,袁觊由于浓湖告急,急速追回,因此,钱溪城得救。刘胡派人宣扬“钱溪已平定”,大家都恐惧,沈攸之说:“不是。若钱溪确实失守,一万多人中应有人逃回来的,一定是敌人作战失利,造谣惑众罢了。”令部队不得妄动,钱溪捷报传到。沈攸之以钱漠所斩获的敌军的耳鼻送到浓湖,袁觊惊惧。沈攸之晚上率兵归来。
隋朝
贺若弼奇袭陈军
公元五八一年杨坚夺北周政权,当皇帝,国号隋,过了八年,杨坚灭陈,统一中国,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
隋王朝灭陈,是古代战争史上,通过麻痹对方,以达成突然袭击的一次大规模渡江作战。这个战例告诉我们: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自古以来就不是什么天才军事家灵机一动所能办到的,而是细心研究和认真思索的结果。
【原文】是日,贺若弼自广陵①引兵济江②。先是弼以老马多买陈船而匿之,买弊船五六十艘,置於渎内。陈人觇之,以为内国无船。弼又请缘江防人每交待之际,必集广陵,於是大列旗帜,营幕被野,陈人以为隋兵大至,急发兵为备,既知防人交代,其众复散,后以为常,不复设备。又使兵缘江时猎,人马喧噪。故弼之济江,陈人不觉。韩擒虎将五百人自横江宵济采石,守者皆醉,遂克之。
庚午,贺若弼攻拔京口③,执南徐州④刺史黄恪。弼军令严肃,秋毫不犯,有军士於民间酤酒者,弼立斩之。所俘获六千余人,弼皆释之,给粮劳遣,付以敕书,令分道宣谕。於是所至风靡。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
① 广陵,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
② 江,水名,即长江。
③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今江苏省慎江市,四城酉有京观山得名。
④ 南徐州,今江苏省镇江市。
【译文】公元五八九年一月二十三日,隋将贺若弼从广陵率部队渡过长江。当初贺若弼以老马换了陈国的许多船只并把它荫蔽起来,买了五六十只破船停泊在长江的支流里。陈军观察到的都是破船,以为隋军没有好船。贺若弼又规定沿江防守的部队每次调防,必须在广陵集中,插上很多旗帜,帐篷布满原野,陈国以为隋军要发动进攻了,急忙调兵遣将准备迎战,得知是隋军换防,就把集结的部队撤回去,以后习以为常,不再防备了。又派士兵经常沿江打猎,人喊马嘶。所以贺若弼率领部队渡过长江,陈国也没有察觉。韩擒虎于夜晚率五百士兵从横江渡到采石,守军均酒醉,遂轻易攻克。
一月二十八日,贺若弼攻占京口,捉住南徐州刺史黄恪。贺若弼的军纪严明,秋毫不犯,有一个士兵在街上买酒喝,贺若弼立即把这个士兵斩首。所俘陈军六千余人,都释放了,发给粮食遣送其回家,让他们带上安民告示,沿途宣传。因此所向披靡。
杨素奔袭高智慧
隋灭陈后,陈地士族和土豪到处掀起兵乱,聚众少者数千,多者几万,攻陷州县,割据自立,企图重新夺取政权。
为了打击南方积恶已久的士族豪强势力,使南北方统一趋于稳定,隋文帝遣大将杨素率兵讨伐。杨素在讨伐高智慧的作战中,“勿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将”,避开敌人的强点,奇袭敌人的侧后,使敌军溃败。
避实击虚是一个重要的作战原则,运用的好,常可乘虚而入,顺利摧毁敌人的防御,以较小的代价,换取重大的胜利。
【原文】素①帅舟师自杨子津②入,击贼帅朱莫问于京口③,破之。进击晋陵④贼帅顾世兴、无锡⑤贼帅叶略,皆平之。沈玄桧败走,素追擒之。高智慧据浙江⑥东岸为营,周亘百余里,船舰被江;素击之。子总管南阳来护儿言于素曰:“吴人⑦轻锐,利在舟楫,必死之贼,难与争锋,公宜严陈以待之,勿与接刃。请假奇兵数千潜渡江,掩破其壁,使退无所归,进不得战,此韩信破赵之策⑧也。”素从之。护儿以轻舸数百,直登江岸,袭破其营,因纵火,烟焰涨天。贼顾火而惧,素因纵兵奋击,大破之,贼遂溃。
(《资治通鉴》卷一百七十七)
① 素,即杨素(?一公元606年),隋大臣,执掌朝政。参与废太子勇,拥立炀帝。封楚国公,官至司徒。
② 杨子津,今江苏省仪征县南的长江渡口。
③ 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
④ 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
⑤ 无锡,今江苏省无锡市。
⑥ 浙江,水名,今钱塘江。
⑦ 吴人,当时泛指长江下游、江南一带的人为吴人。
⑧ 韩信破赵之策,见本书《韩信破赵之战》篇。
【译文】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五九○年),趋州高智慧反叛,自称天子。隋行军总管杨素率水军从杨子津沿长江向东,进攻叛将朱莫问于京口,获胜。接着平定了晋陵的顾世兴、无锡的叶略。沈玄桧败走,杨素追击活捉了他。高智慧占据浙江东岸,设立营垒,方圆百余里,战船停满江面,杨素前去攻打。副将南阳来护儿向杨素说: “吴人部队机动性大,战斗力强,利于水上作战,对于这种拚死挣扎的敌人,是难以同他们硬拚的,您宜严阵以待,不要同他接战。请给我精锐部队数千人,偷渡浙江,出其不意地摧毁他的营垒,使他退无去路,进不得战,这是‘韩信破赵’的计策。”杨素同意了他的建议。来护儿即以轻便船只数百艘,直登浙江东岸,袭破高军营寨,并放火焚烧,烟火漫天。高军见火,惊恐万状,杨素乘机指挥部队猛攻,获大胜,高军败溃。
窦建德计战薛世雄
隋王朝末年腐败透顶,苛暴异常。人民遭受酷劫,被迫在全国范围内大起义。“要抗兵,要抗选(选美女)。家家要把铁器敛。敛起铁来做成枪,昏君脏官杀个光。”这首充满革命反抗精神的民歌,表达了人民推翻隋王朝的坚定意志。
窦建德起义军,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三支起义军中的一支。窦建德在与薛世雄军作战中,亲率骑兵敢死队,乘黑夜和大雾天气,以神勇的动作冲入敌阵,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一战获胜,有力地支援了正在攻取东都洛阳的瓦岗起义军,大大地削弱了隋反动军队的力量,占领了河北大部分地区。
【原文】公元七世纪初,即隋朝末年,农民纷纷起义①,窦建德②就是当时起义的领导人物。他所领导的起义军活动在河北一带,是声势很大的队伍。
公元六一四年,隋朝跟高丽媾和后,隋将薛世雄任涿郡③留守,当时这个地方不仅屯集丁许多粮草和武器,又是守卫北方边境的重镇,向北对于突厥族的关系,向南对于全国政局,都有举足轻重之势。公元六一七年,隋炀帝命令薛世雄利用涿郡的人力物力,向南镇压瓦岗起义军④。要实现这个阴谋,薛世雄的军队,必须通过窦建德的控制地区,而这对于刚刚巩固起来的窦建德起义军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为了保卫自己的起义力量,在客观上也是保卫瓦岗的起义军,窦建德下定决心,要消灭这支隋朝在北方残余的强悍兵力。他使用智谋,扬言自己惧怕薛世雄,就要躲到海滨的豆子龈去了⑤,情愿让出一条路来,而实际上他却早已安排好迂回作战的骑兵,准备向薛世雄偷袭。这年七月,薛世雄统兵南下,一路无阻,行到河间的七里井扎营。此时窦建德的大营扎在七里井以南一百四十里的地方,探知敌人戒备不严,窦建德当机立断,亲率敢死队二百八十人袭击敌人同时命令大队人马续发应援。他们在黑夜中急行军,黎明时到达七里井,当时漫天大雾,对面不见入,窦建德所率领的二百八十个壮士杀入敌营,展开白刃战。薛世雄部队措手不及,秩序混乱,自相践踏,各图逃命。薛世雄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只得率亲信卫士数十骑逃回涿郡去了。窦建德通过这场战斗,扩大了自己的军威,巩固了北面的势力范围,也支援了瓦岗军巩固所取得的胜利。
① 隋末农民纷纷起义,当时最大的有三支力量:一支为窦建德军,一支为翟让的瓦岗军,一支为江淮间的杜伏威。辅公祏起义军。
② 窦建德(公元573—621年),隋末河北地区农民起又军领袖。山东夏律人。农民出身。加入高士达起义军后,任军司马。高牺牲后,他被推为领袖,拥众十余万,战败薛世雄,声威大震,后称夏王,建都乐寿。称王后仍素食布衣,自奉甚俭,在其统治区内“境内无盗,商旅野宿”。后被李世民战败,杀害。
③ 涿郡,治所在今河北省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