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舞蹈的发展
舞蹈是一种综合性人体动态造型艺术,它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的艺术手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通过连续的人体动作过程,凝练的姿态表情和不断流动变化的队形画面,结合音乐、舞台美术等艺术手段,表现人们内在深层的精神世界——细腻的情感,深刻的思想,鲜明的性格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及自身内部的矛盾冲突,以表达人们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反映生活的审美感情。舞蹈作为一种社会审美形态远古时代就已有之,是人类劳动生产、战斗操练、情感活动的模仿再现,是图腾崇拜,巫术宗教祭礼活动,以及表现情感及思想内在冲动的需要,它和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开展文化娱乐、促进身心健康的一种艺术形式。
1.我国舞蹈发展情况简介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在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基础上,由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狩猎是主要手段,禽兽则是人们物质生产的直接对象,因此在原始社会就有了培养狩猎技能的狩猎舞蹈。原始社会,人们对原始宗教的奉信表现在崇仰守护本部族神灵的图腾上,为宗仰图腾模仿鸟兽的舞蹈,就是原始人的宗教舞蹈。当原始人逐渐从游牧生活转入农耕生产时,便出现了反映农业耕种的舞蹈,原始人把风雨、雷电、火灾等自然现象奉为神灵,用舞蹈来祭祀,这些就是原始人的祭祀舞蹈。原始社会还有众人踏着鼓语的节奏,反映战争操练阵法等原始军事技术的战争舞蹈。总之,原始社会人类的舞蹈直接反映着他们的生活和感情,舞蹈都比较简单,而且是在呼号和以脚打出节拍的情况下即兴载歌载舞的,它是原始氏族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集体活动。
进入奴隶社会,原始的祭祀求神舞蹈发展成为巫舞,开始出现专职的舞蹈者——巫人,他们掌管占卜,以舞娱神,并代表神灵驱邪治病。到了西周,乐舞用于各项祭祀,歌颂帝王功德,并将它作为礼教手段去培养教育他们的后代。战国时期,儒家创始人孔子认识到乐舞、诗歌等艺术不仅是人们思想感情的表现,而且反过来也作用于人们的思想感情,他还认为舞蹈也是移风易俗最有效的工具,主张将舞蹈用于教育,服务于政治。
到了封建社会,汉代对礼制乐舞进行了变革,设立了乐府,广泛收集民间的歌舞,出现了“百戏”。当时,不仅宫廷的乐舞和民间的乐舞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而且表演技术随着汉代男女服饰的变革也发展到相当的高度。隋唐时期是歌舞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在唐朝,由于社会政局稳定,国家强盛,文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乐舞艺术也出现了繁盛景象。到了宋代,职业艺人的队伍使当时的歌舞艺术活动逐渐向商业化和剧场化过渡,出现了节日在街头舞蹈的舞队。元朝又出现了“元曲”,它是一种有歌有舞的戏剧形式。从唐代以后到明代,我国的民间舞蹈随着剧场的发展,已经得到了普遍的推广,而且随着剧场的规模发展起来。
近代,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由于西方经济文化的入侵,欧美社会所流行的剧场艺术体系逐渐影响到我国,外国的“土风舞”、“社交舞”等也开始传入我国。“五·四”
新文化运动,使我国的舞蹈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开始从封建的舞蹈文化中挣脱出来,其中主要表现是在具有进步意义的中国儿童歌舞方面。
在西方文化大量进入旧中国的同时,腐朽的色情歌舞也被一起带入了国门。当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出现了新文化艺术,如富有革命内容的新歌舞《大刀舞》、《梭镖舞》等,就是当时被人民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1942年后,延安群众性舞蹈活动更是蓬勃发展起来,形成了着名的“秧歌运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舞蹈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舞蹈学校、舞蹈文艺团体相继成立,反映人民精神风貌和社会主义建设热情的大量歌舞创作出来,如大型舞蹈音乐史诗《东方红》、《中国革命之歌》等。在大众舞蹈活动中,还出现很多自娱性的集体舞和表演性舞蹈,交谊舞也十分盛行。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舞蹈活动空前活跃,交谊舞、迪斯科、霹雳舞、秧歌舞流行于各地。人们运用各种舞蹈来健身、娱乐,舞蹈深入到人们生活之中。1987年以来,我国已将舞蹈列入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之中,舞蹈活动不仅在青少年中得以普及发展,而且在中老年人中更是盛况空前,舞蹈正以其独特的功效影响着大众生活。
2.世界舞蹈发展简介
全世界的原始舞蹈都与原始人的劳动、生活、斗争息息相关,是当时原始部落的集体活动之一,是他们群居生活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原始舞蹈反映了氏族部落的集体精神、意志与理想,表达了他们的观念和情感,并与宗教结下了不解之缘,与原始部落的兴旺发展和幸福美好紧紧联结在一起。
在奴隶社会中,舞蹈已从原始社会的即兴自娱和集体性特点转化为具有比较固定的程式和规范,舞姿造型也逐渐趋于秀美,当时除了有祭祀敬神的宗教舞蹈外,还有奴隶主享乐所用的表演性舞蹈和农奴舞蹈。尤其是专职的舞蹈奴隶,用他们的智慧将世界各国的舞蹈艺术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中世纪宫廷舞蹈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它不仅是一种仪式和娱乐活动,而且是帝王贵族展示权势和华贵的一种形式和进行外交联谊的手段,芭蕾是由欧洲宫廷舞蹈发展而来的,首先是属于宫廷中的专有表演,后来转到剧场中演出,它制定了一整套技术规范和要求,故称为古典芭蕾。古典芭蕾是表演性舞蹈中技巧要求最高和最讲究形式的规范舞蹈,传播面很广。
20世纪初,现代舞在西方兴起,这种舞蹈形式最初是受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产生的,后来又在现代主义的思想影响下产生出许多的舞蹈派别,其总的倾向是反对传统的艺术观念,提倡新自由,建立一套自己的表演体系和理论体系。现代舞在德国、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较为流行,水平也较高。
24.2舞蹈的分类与内容
1.舞蹈的分类
舞蹈的种类繁多,一般可依据舞蹈的目的、任务、风格特点、表现形式、表现题材等划分。
2.舞蹈的内容
(1)社交舞蹈
社交舞蹈又称交际舞或交谊舞,是一种融舞蹈、音乐、体育、娱乐为一体,有益人们身心健康的文化活动。因此,社交舞蹈广泛流行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是具有群众性的舞蹈活动。通过社交舞蹈活动可以广泛交往、增进友谊、联络感情,经常跳交际舞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血液循环,陶冶人的情操,有益于身心健康。
(2)自娱舞蹈
自娱舞蹈的目的就是自娱自乐,是目的最为单纯的一种舞蹈,舞者利用舞蹈动作抒发和宣泄自己的情感获得审美愉悦,我国汉族民间舞蹈“秧歌”和一些少数民族的民间舞蹈,以及现代流行的“迪斯科”、“霹雳舞”等,都是人们所喜爱自娱的舞蹈。
(3)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一般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国际标准交谊舞;二是指用来健身、健美的舞蹈。
国际标准友谊舞分为现代舞、拉丁舞两类。现代舞起源于欧洲,拉丁舞起源于拉丁美洲。它最初用于社交和宫廷享乐,现在已发展成体育竞技中的比赛项目。所以国际标准交谊舞又称为体育舞蹈。
由于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所以它历来就有健身、健美的作用。我国远古的“阴康氏之舞”就是用舞蹈来锻炼身体。近年来我国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健身舞、健身操、中老年迪斯科等就是将舞蹈同体育相结合,用来健身、健美,促进人体身心全面发展的体育舞蹈。
(4)教育舞蹈
它是作为学校或幼儿园进行教育手段的舞蹈活动,在提高受教育者欣赏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等方面,特别是在提高受教育者自身美的修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古代我们的祖先就非常重视对其子弟进行舞蹈教育。如约三千年前的西周就规定了对贵族子弟进行乐舞教育的学习内容。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舞蹈课列入学校体育教学之中。
由于舞蹈具有美化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团结友爱精神,增进人的身心健康,提高人的自身素质等作用,所以舞蹈已作为教育手段列入我国体育课程之中,舞蹈教育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5)宗教舞蹈
原始舞蹈在很大程度上都与某种崇拜仪式相联系,宗教作为一种崇拜仪式的规范系统形态,也把舞蹈视为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舞蹈在宗教中,被当做通向彼岸世界的桥梁或作为降魔驱疫的法术,也用来歌颂宗教偶像。
宗教舞蹈主要是用以祈求神灵庇佑、除灾去病、逢凶化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或是答谢神灵的恩赐,我国不少的地区和民族的宗教祭祀中,都有这类舞蹈的活动。民间的巫舞、师公舞、佛教的大鬼、满族的“跳神”等均是宗教舞蹈。
(6)习俗舞蹈
它是指我国许多民族在收获、婚配、种植及其他一些喜庆节日,所要举行的各种群众性的舞蹈活动。通过舞蹈表现了他们的风俗习性、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所以习俗舞蹈是各民族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朝鲜族秋收后在街头广场跳的《农乐舞》;流传于湖南的《伴嫁舞》是新娘出嫁前女伴伴新娘的情别舞;土家族跳的《跳丧舞》是湖南、湖北土家族丧葬仪式中的对舞形式;《跳春舞》是流传于广西、广东、湖南、云南等地在每年“立春”期间表演的内容。
(7)古典舞
古典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所流传下来的各种古代的舞蹈形式,有着一定的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古典舞是由历代专业舞蹈家在分散的民间舞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整理、创造、使之典范化,并且经受了长期的历史考验而流传至今。古典舞是时代艺术的结晶,有着特定的内涵和风貌。
欧洲古典舞一般是指芭蕾舞,它以独特的脚尖舞蹈着称于世,因此又称“足尖舞”,具有严格的程式规范和高度凝练的舞蹈技巧。
中国古典舞由于历史的原因,几经盛衰,自明、清代之后,又保存在戏曲艺术之中,形成了既独立又依附于戏曲的局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舞蹈家开始对中国古典舞蹈进行研究、整理、发现和发展工作,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建立了一套中国古典舞蹈教材,创作出一大批具有中国古典风格的舞蹈和舞剧作品,形成了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步完美谐和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
(8)民间舞
民间舞是由历代劳动人民不断积累、发展创造而形成的深受广大群众喜爱,并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舞蹈形式。民间舞蹈反映着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和社交生活等,表现着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理想。
不同民族和地域的民间舞蹈受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性格、宗教信仰,甚至地理和气候条件等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呈现出各自的风俗特色。民间舞的特点是具有传统性、表演性、自娱性、即兴性和稳定性。
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各自不同风格特色的舞蹈。我国是个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国家,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和舞蹈形式。中国民间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民族特点。解放后,我国舞蹈工作者对各种民间舞蹈进行了普查学习、整理、加工和创新,从而产生了一大批优秀民间舞项目。
(9)现代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一些舞蹈家开创了现代舞。现代舞不受任何程式的约束,主张在自然的节奏启发下,自由地产生出自然的舞蹈动作,可以随着音乐的旋律即兴地抒发内心情感,自在地表现人的内心活动。它注重人体肌肉和关节训练,摒弃了传统的风格和规范,最大限度地用人体动作的表现力来揭示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
现代舞的创始人是美国舞蹈家伊沙多拉·邓肯(1877-1927)。她自幼学习芭蕾,深感当时芭蕾的刻板,程式僵化,表演矫揉造作,希望用自然、优美的舞蹈动作表现人的真实情感,反对任何传统风格的约束和技巧的严格标准规范。她认为“动作不断变化总比陈旧的好”,她表演现代舞时,身穿白色纱裙、赤着双脚、在音乐的伴奏下表达内心的真情实感。
另一位现代舞的创建者是匈牙利籍奥地利人的舞蹈动作设计家,理论家鲁道夫·拉班(1877-1968),他系统地为现代舞派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和训练体系,他创造的“拉班舞普”至今仍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舞普之一。
(10)独舞
独舞也称单人舞,是由一个人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多用来直接抒发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大多是表现一个完整的思想情感的过程,或是体现一定的生活内容,创造一种比较鲜明的意境。独舞表演一般要求表演者有很娴熟和高超的技巧,有很高的艺术修养,能创造鲜明完整、富有特征的舞蹈形象。
(11)双人舞
双人舞是由两个人表演,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它长于表现两个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矛盾冲突,它是运用两种不同特色的舞蹈语言在同一节奏和内涵中,表现出两个人物的共同的或不同的复杂的心态,双人舞一般要求两人均有较高的舞蹈技巧和相互配合的动作姿态,集中地表现人物之间的内心感情。
(12)三人舞
三人舞是由三个人合作表演完成一个主题的舞蹈。根据其内容可分为单一情绪,表现一定情节,表现人物之间的戏剧矛盾内容等3种不同的类型。
(13)群舞
群舞是指4人以上表演的舞蹈,从表演的性别上可分为男子群舞、女子群舞和男女大群舞,群舞可以是一具独立的作品,也可以是舞剧的一个片段,群舞的一个重要表演特征是动作整齐,风格一致。
(14)集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