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来到贵州,微风中夹着细雨,竟有点萧瑟的寒意。汽车行驶在贵州大地,但见群山绵延,山色碧翠。路两旁,金黄色的向日葵和暗紫色的玉米须,时不时扑入眼帘,充满了山乡的田园韵味。“七山二水一分地”,美丽的贵州,山水交融,树木繁茂,构成了许多独特的山,水,洞以及人文奇观。
天星桥
天星桥是位于黄果树瀑布附近的著名景区。
许多能工巧匠,发挥想象,巧妙地将山,水,树,浓缩在盈尺之间,人们称之谓“盆景”,将大自然的景观搬到了家中。而来到天星桥,但见形态各异的奇峰秀石,倒挂山上的蔓藤盘缠,干曲枝斜的树木林立。尤其是那似乎有些浑浊的水,在悬崖峭壁之间环绕,构成了一幅幅天然的山水画。有人说,天星桥景区,就是一幅硕大的自然“盆景”。
这里,移步换景,一步一景。水,绕着山转;山,依着水立。三百六十五块石头,镶嵌在水中,每块石头上都雕刻着日期,代表着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块石头,那上面镌刻着的日期就是自己的生日。停在自己生日的石头上,默默地许愿能为自己带来好运。走在数生步,心中感叹,如此美景以“天星”命名,真乃诗意盎然,令人浮想联翩。水如天,那一块块石头,宛如天之星。天星桥本无桥,那漂浮在水中的石头,一块一块,块块相接。岂不是“桥”?银河无渡鹊相连,天星无桥石相接。石,在山水之间形成了峰回路转,让人们有幸赏识到了妙趣横生的天然盆景。
这里,水在石边,石在水中,路,在山水间。“侧身崖”宽不过盈尺,每个人都要侧身才能过去。路旁,有身着苗族服饰的姑娘,玫瑰红的上衣上镶满了银饰,风儿吹来,银饰发出悦耳的声响。蓝天,白云,青山,秀水,还有美丽的姑娘,真是山水不醉人自醉。她们一双巧手,用片片绿叶编织成一顶帽子,中间插着一朵金黄的向日葵花,或是一枝红玫瑰,那帽子,下宽上窄,虽是草叶编织,却颇有点皇冠的气派,路人侧目,花上五元,戴在头上,就可以当一回山寨版的“帝王”了。
沿途,许多滑溜溜的赭色树干,无端地横立路间,它们弯曲,光滑,不长一叶,在坚硬的石壁上盘旋而下,看似枯藤其实充满了生机。它们似乎告诫人们,切莫以色泽来判断真伪,它们虽然色黄珠老,依然拥有无限的生命力。
穿过弯曲盘旋的山涧,一汪碧绿的湖水映入眼帘。这就是天星湖。湖边,飞檐黛瓦,红柱依栏。伫立湖边,有豁然开朗之感。群峰竞秀,湖水池景,古典建筑倒映水中,凭栏小栖,沿途的疲乏也随着沁人心脾的流动气息而杳无踪影了。
织金洞
一只美丽的锦鸡,悠闲地在深山大坳里觅食。那血红的鸡冠,在万绿丛中,犹如一团火,勾成了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极美景致。突然,耳边隐约传来人的脚步声。刹那间,一粒子弹擦冠而过。锦鸡惊悸,落荒而逃。它连蹦带跳,慌不择路,窜到了一大洞前,尾随而来的猎人俯身而探,只见洞口宛如太阳状,里面却黑乎乎,深不可测。野鸡避于一难,打鸡洞的名声却不胫而走。
后来,科学探险者发现,这是一个具有喀斯特地貌特质的巨型旱洞。它全长13.5公里,由11个景区,47个厅堂,150多个景点构成,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被誉为巨型的地下艺术长廊。迎客厅,双狮腾挪,喜迎宾客;九九宫,寿星伫立,目视远方;广寒宫,嫦娥起舞,琼枝玉叶;南天门,登峰造极,一览无余;凌霄宫,罗幔垂挂,气象森严。金塔宫,金塔银塔,鳞次栉比。洞中遍布造型奇特的石林,石柱,石笋,石幔,令人目不暇接。
洞中有霸王靴,霸王鞭,霸王盔甲,俗称“洞中三宝”。那惟妙惟肖的造型,令人叹为观止。
大自然的神工就这么神奇,
人们的想象也就这么丰富。
当然,最有观赏价值的当属“银雨树”了。它亭亭玉立,晶莹剔透,是一种罕见的花状透明结晶体。从白玉似的托盘中脱颖而出,高达17米。
天造地化,不加雕饰。
一座地下艺术长廊,经过几十万年的演变,才形成这样瑰伟绝特的风貌!
单说洞,我也去过一些。比如江西的龙宫洞,也是蔚为奇观,并且水陆并行;贵州的龙宫,则是一个水洞,乘船进去,灯光摇曳,碧波荡漾,深不可测,犹如迷宫;江西的义龙洞,也绵延十几里,但比较起来,在气势上都输于织金洞。尤其是织金洞众多的大厅,有的高达近百米,长数百米,给人一种心灵震撼。十万大山,长卷壁画,万家灯火,石幔石林,无与伦比。
正是:
天下洞穴谁称王?
唯有织金不敢忘。
狮虎龙蛇争相映,
太阳月亮竞光芒。
石林向上山乡气,
帷幔倒垂宫廷象。
万千景致融洞中,
游人纷至兴无前。
石板村
贵州,是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
据说贵州有苗族,布依族,侗族等48个民族,在离贵阳市区20多公里处,有一个镇山村,就是布依族的村落。
镇山村,依水面山。静静的花溪水库,环村而过;对面,是昂然向上的半边山。
镇山村的最大特点是石板房,故而,人们也称之为石板村。
由于贵州地质地貌的原因,聪明的布依族人就地取材,将山中石头切割成一块块石板,盖在房顶来代替人们常见的瓦。据说,布依族的孩子从小就每天带一块石头回家,积少成多,垒起墙体,不结婚,房子就不盖瓦。等到快成婚之时,就将一块块石板盖在房顶。于是,他们就有了一个家。
走在绿树成荫的镇山村的村道上,经过一个城堡式的拱形洞门,就可以俯视到镇山村貌了。屋顶,是清一色的石板,方方正正,有棱有角,房子有一层,两层,三层不等,透过树叶的缝隙,可见碧翠的水面,和远处青黛的山体。房子的门前,挂着喜庆的红灯笼,门楣上,还吊着一排排金黄的玉米,几只小猫懒散地睡在庭院,见到来客,无所畏惧,怡然自得地我行我素。走进水面,但见一艘艘五颜六色的游船停靠在水面,似乎在等待游客的光临。这不仅使人想起悬挂在村道上的横幅,那上面写着:“文化拉动旅游,旅游推动经济,经济带动致富。”看来,布依族人的观念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也足可见,发展经济才是众望所归的一条正途。
村中还有一武庙,正在修缮。供奉的是关公。那红脸关公,坐在大殿,庇护着这方土地的安宁。这座武庙,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屈指可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清乾隆年间重修,“文革”时遭毁。而今,为了发展村里的旅游业,又在大兴土木,重整庙宇。经过村道时,发现村民正在修整道路。看来,镇山村的布依族人认准了旅游之道,将它作为带动村里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心中不禁暗暗为之鼓劲,盼望镇山村布依族儿女早日致富。
有个布依族大婶,端坐庭院,飞针走线,上前搭讪:“大婶多大年龄了?”
“六十四。”她讲的是汉语。
“有几个孩子啊?”
她用手指一横一竖交叉:“十个。”
“哦,你好福气。”
她笑了,露出了缺齿。
不用问她生活得如何,单看她门前种的木芙蓉,正开得鲜艳欲滴,我想,那岂不是她家的生活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