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与重要性
一、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研究顺应了高等教育全球化发展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脚步的迈进,高等教育全球化已经成为摆在我国教育学家面前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高等教育全球化(林平2008:5)是指“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通过相互交往“相互吸收”相互借鉴“相互作用而形成为一个整体的过程”。简单地说,指的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的进一步加强,既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也涉及教育体系“教育管理和教育改革等,目的在于各国间互通有无,培养具有全球化意识,能适应全球化竞争,全面均衡发展的高质量人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面临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同样地,作为高等教育组成之一的成人高等外语教育也肩负着迎接挑战的重任。在全球化进程中,外语为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各个领域进行交流与沟通架起了桥梁。我国的国民只有很好地掌握外语这个国际间的交际工具,才能在世界这个大舞台得心应手地展现自己。
高等教育全球化对我国成人高等外语教育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一)对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的传统管理理念提出了要求。随着高等教育全球化的逐步推进,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的管理者需要清楚地意识到解放思想的重要性,废除一直依靠国家、政府来办学的僵化观念,在诸如教育质量压力、经费压力、生源压力、就业压力等面前树立信心,积极思考对策。管理者要设法吸引外资,敢于尝试多元化投资,创立多层次、多样性办学体系,以全球化的视野来展望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的未来。
(二)对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管理资源提出了要求。高等教育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产物,它要求成人高等外语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共享资源,这就意味着在生源、师资、就业等方面将会遇到更多机遇与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为摆在每位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对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的管理模式提出了要求。
多年以来,我国的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的管理模式一直沿用着计划经济条件下从前苏联借鉴来的经验,虽然在过去30多年的历程中我国经历了经济体制改革,但是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的管理体系却远远落后于新时代的改革与发展,教学的许多方面仍然需要很大程度的调整与改进。
(四)、对参加成人高等外语教育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在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绝对不能放松。虽然学习者是成年人,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年龄偏小,思想观念处在形成期,尚未完全成熟,因此,许多学生容易受到来自国外多种多样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而这些影响良莠不齐、鱼目混杂。部分学生辨别是非能力较弱,在复杂的多元文化背景中需要学校的教育与指导来排除不良干扰,接受正面的思想与观念。
二、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研究论著有待进一步丰富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期间,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为成人高等教育的实践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7年,在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领域,共出版专著90多部,承担国家级、部省级11项研究课题,发表论文5000多篇(不包括论文集中的论文)。宋永则(2008)总结了30年来的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工作,将其大致划分为三大主要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7),这是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整顿、调整期,期间共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约500篇;第二阶段(1988—1997),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期间共出版专著52部,发表论文1700多篇,并且论文发表的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第三阶段(1998—2007),据粗略统计,期间共出版研究专著41部,发表相关论文3000多篇,虽然专著的数量比第二阶段有所减少,但研究论文的数量几乎成倍增长,并且质量显著提高。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有关高等外语教育研究的专著也有几部,例如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策划、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大型丛书《改革开放30年中国外语教育发展丛书》,是国内首套全面记录、反映和介绍改革开放30年我国外语教育发展历程、成就、经验、思考以及展望的丛书。这套丛书见证并且忠实地记录了我国外语教育在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发展历程,全方位反映了在过去30中来我国高等院校外语专业教育、大学外语教育、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基础外语教育等诸多领域的发展情况;记载了英语、日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以及其他非通用语种学科发展基本状况;从理论高度与宏观角度,此套丛书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语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显著成就、基本经验以及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进行了全面回顾、精辟分析和前瞻性展望。《改革开放30年中国外语教育发展丛书》的总主编是戴炜栋,编写阵容强大,具有非常强的学术权威性与参考价值。全套分为五卷,共230余万字,包括:《高校外语专业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戴炜栋主编)、《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王守仁主编)、《高职高专外语教育发展报告》((1978-2008)刘黛琳主编)、《基础外语教育发展》((1978-2008)刘道义主编)、《外语教育名家谈》((1978-2008)庄智象主编)。出版的此套丛书拥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对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实施体系,对我国各类外语教育事业以后的发展趋势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
下面以王守仁撰写(1978-2008)的《高校大学外语教育发展报告》为例,来简单介绍一下书的内容,此部著作全面记载了高校大学英语、大学俄语、大学德语、大学日语、大学法语、研究生英语教学30年来的基本发展状况,是现今介绍中国高校大学外语教育的最全面报告。
该报告的核心部分是大学英语教学,涵盖了“近30年大学英语教育的发展历程”“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建设和发展”“大学英语新教学模式的形成”“大学英语教学评估体系的完善”“大学英语教材建设”“大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等内容。
相比之下,在这三十年间,在成人高等外语教育领域开展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有限,虽然此领域也发表了一些相关论文,但论文的内容与质量还需进一步丰富与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专著方面,以上提到了关于成人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的著作出版数量较大,关于高等外语教育的著作虽然不多,但还有几部,而有关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研究的专著几乎没有。因此,开展成人高等外语教育领域的研究工作非常必要,对未来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目前面临很多问题需要探讨近几年来,我国的成人高等外语教育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与此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成人高等外语教育语种单一,不能完全满足社会与经济全面发展的需求。目前我国成人高等外语院校主要开设的语种是英语、日语、俄语与法语。其中英语为所开设语种中的主流,学习英语的学生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而学习其他语种的学生人数相对要小得多,只起到了绿叶配红花的点缀作用。占较大比例的是学习日语的学生。相对而言,学习俄语或日语的学生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与内蒙古地区,据不完全统计,学习英语与俄语的学生比例为198∶1。在全国多所成人高等外语院校,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韩语等语种开设得就更少,有些语种的教学还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由此可见,我国成人高等外语教育语种单一化问题普遍存在。当今,高等教育全球化浪潮的汹涌而至加大了我国对各类语种人才的需求,外语教育语种的单一化问题易造成供求不均衡的矛盾。
(二)目前,成人高等外语院校的学生越来越重视主攻方向外语(尤其是英语)的学习,而轻视、冷落母语的提高。很多学生认为母语从呀呀学语时就会,再经过小学、中学阶段母语的教育与强化,母语已经掌握得很好,不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学习。此外,学生认为学好母语将来意义不大,而学好外语则用处大,要学好外语就必须下苦功。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母语基础越来越薄弱,整体水平下滑,具体表现是词语使用混乱、内容表达不清。虽然学习外语下了很大工夫,但进步缓慢、成效不大。有的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不清楚问题所在。其实,这一现象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外语学习与学习者的母语程度呈现出紧密关系。例如汉翻英、英翻汉、如何恰如其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等等。如果母语程度偏底,母语程度成了外语学习的拦路虎,造成外语学习难以达到质的飞跃的局面。此现象需引起成人高等外语院校学生的关注。
(三)举国上下非常重视外语学习。我国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和三年制高中教育,各地的学校认真贯彻执行教育部下达的文件精神,小学三年级开始就开设了外语课(一般是英语)。从小学阶段到中学阶段再到大学阶段,外语教育从头至尾贯穿其中,学生学习外语多达九年。此外,每年数以百万计的考生报名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人数是“TOEFL”全球考生的四倍多,近几年来这一数字还不断呈上升趋势。由此可见,外语由一门交流服务语言工具完完全全变成了一门人人必修课,外语教育成为了一种全民皆参与的终身教育活动,原本属于专业教育的外语教育转变成了通才教育。然而,从小学到中学学生经过将近十年时间的外语学习,到大学高等教育阶段,很多成人学生的英语水平仍然不尽人意,阅读专业外文原著的能力以及使用外文写作的能力仍然非常薄弱,这个现象令人费解、值得深思。究其原因,我国现行外语教育制度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为了应试而学习外语,外语学习目的是为外语而外语。
(四)近年来,参加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的学生以外语为主修方向,但是部分学生的外语水平远不及其他院校非外语专业的英语尖子生,具有说服力的是在多届高校外语演讲比赛和高校英语辩论赛中,非外语专业的学生不断取得好名次,令人大为吃惊。原因在于多年来一大批综合院校英语专业积极地进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例如,一些综合大学的大学英语教育一直试图寻求一个较平衡的投入与产出比例,并且在此方面取得了斐然的成绩。每届学生中一小部分学生仅仅利用两年的时间就基本达到了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英语水平,四年就达到了名牌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英语水平,并且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综合成绩指标也在全国名列前茅。此外,这些学生的综合素质远远比英语专业毕业生高。相比之下,参加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的学生显得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除了拥有外语知识外,不具备其他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因此,这些学生只能单纯依靠外语这一门交流工具,在择业竞争中不占有优势,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
(五)极度缺乏能适应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的教材,现有教材种类单一,使用时间较长,内容陈旧,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有些教材是按照中国人学习汉语的方式编写而成,甚至外语承担了思想教育的工作与任务,学习内容与实际脱节,实用性差。有些成人高等外语院校没有自己的专用教材,一直以来都是搬用普通外语院校的教材。使用对象发生了变化,但使用的教材一成不变,教材与对象相互不挂钩,造成的结果是教材的内容与难易程度不适应接受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的学生。由此可见,针对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编写新的教材迫在眉睫。
(六)成人高等外语教育在发展中越来越畸形地产业化。一些成人高等外语院校将经济目标放在首位,不考虑学校各方面条件是否成熟,只是一味地扩大招生,试图获得更多经济效益。这种现象使高等外语教育产业化发展。学校拥有一支庞大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一些教师并不具备教师应有的素质。学校还拥有大批学生,学生更是水平参差不齐,整个成人高等外语教育都转变成了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大产业,是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产业,而这个大产业不能靠传统的产业观念和教育理念来驾驭与引导。
(七)衡量成人学生外语总体水平的标准需要改变。
现阶段,一个值得留意的现象是参加成人高等外语教育的学生过分看重外语四、六级非外语专业考试与专业四、八级考试,认为通过这些考试拿到合格证书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证明自己的外语水平。来自社会的许多招聘岗位通常将这些证书当作衡量应聘者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往往忽视了应聘者真正的外语应用能力。在校学习期间,成人高等外语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将通过四、六级非外语专业考试或专业四、八级考试设为自己学习方面的奋斗目标,其他一切都要给这些考试让路。一些学生不注重提高自身的外语综合能力,将外语考试成绩与自己的外语能力与水平划等号,为了考试而考试。为了通过这些外语级别考试,一些学生忽视在校期间所用教材的学习以及知识面的拓宽,将大部分时间与精力花费在操练大量模拟试题方面。在考试来临前的一段时间,为了备考以达到目标,个别学生甚至上学校所规定课程时请假或缺课,严重影响到学校课堂教学秩序以及自己对课堂知识的汲取。实际上,这些考试的结果并不能说明一切问题,有些学生以60分的成绩勉强通过考试,但自身综合外语能力仍然较低;有些学生“高分低能”,听说能力达不到所规定的要求。考试固然重要,但能力与水平才是重中之重,是学习的核心所在。